查看原文
其他

看完这部剧我止不住问自己,出国这些年,你开心吗?

间竹 梅花间竹 2022-05-07

这篇剧评很长,很走心。以免有读者看不到最后,我先归纳一下对这部June Is The First Fall最主要的评价——

想要拽着领子求求你,去看看这部剧吧!

不仅因为支持华人戏剧团体,不仅因为移民身份认同这样的话题感同身受,而且剧作的完成度、艺术性真的很高,真的会戳中心头的许多情感,真的能引发许多有意义的思考呀!



一、能量密度


我看的上一部能量密度这么大的剧,还是《Dear Evan Hansen》。


我是个很tough的人,看剧看电影看小说不容易在感情上被触动,常是以艺术鉴赏的角度来看。自从变成个小小剧评人之后,就更加多地以作品本身艺术性来审视作品了。


但这部June Is The First Fall却能让我牢牢地沉浸在故事和角色里,和台上角色共同大口喘气,共同提心吊胆,共同心如刀割,共同笑中有泪,而完全忘记了时间,也把所谓艺术鉴赏抛在脑后。

此时此刻,我就是想要跟这些角色们同呼吸共命运啊!


所以朋友们,去看之前准备好心理建设以及纸巾。



落幕良久,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整理这部剧的点点滴滴,反复品味它的剧情之精巧、台词之细腻、话题之深刻,才能好好跟大家聊聊它。


本剧一共只有五个角色,但每个角色都十分复杂,每人都至少带有两个矛盾,组成了多条故事线——

  • 移民的文化身份认同

  • 少数族裔(不一定是有色人种)身份认同

  • 同性恋的接纳

  • 对心理创伤(更准确是PTSD)的疗愈

  • 对家庭与爱的思考

虽然话题很多,故事线索也很多,但互相交织却丝毫不凌乱



我很讨厌很多文艺作品张牙舞爪地说要探讨甲乙丙丁一大堆话题,结果只是把它们简单堆砌起来挨个喊喊口号凑个数,最终哪个话题都没讨论清楚,还给人一脸懵逼莫名其妙的感觉。

但June Is The First Fall,完全没有。


其实剧情进行了大概四分之一左右,就能大概能看到各条线索的钩子了,但却一直埋着,一点不急着起钩。

有条不紊地耐心讲述,把剧情一点一点铺开,感情一点一点烘托,人物内心纠结一点一点袒露。



我期待看到每条线的结果,又害怕看到结果,台上用时而欢乐时而紧张的节奏又营造出跌宕的情绪起伏,一直吊着人的神经。

直到最后是个稍有指向性的open ending,让人吊着的一口气终于长舒出来,其中有如释重负,更多的是一声长叹。


二、灵魂拷问


一声长叹,惘然若失,是因为剧里探讨的问题,我完全无法解答,剧作者也没有给出答案,只是它的引导思考循循善诱,它的追问振聋发聩——



出国这些年,我们到底过得开心吗?

我们在做真正的自己吗?

如果不是,我们排除万难来到万里之外,面对着陌生、歧视和各种限制,不少人还削尖脑袋想留下来,难道是为了伪装成另一个人吗?


我们漂洋过海,究竟是在追寻,还是在逃离?


海外华人对于中国文化和背景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态?

剧中一句话说得很好,“多学一门语言就像多看到一个世界。”作为文字工作者的我不免担心,如果我的子女在美国出生长大,如果他们学不好汉语汉字,甚至像很多ABC一样抵触汉语汉字,我该如何面对?


我们出国多年后,回国时面对不在一个语境里、不同思维方式的亲人时难免体会到的疏离和陌生,父母来美国陪我们时在这语言不通环境里也会无所适从,我们该如何处理这种内外交杂的无力感?


我身边这些同性恋的朋友,他们的父母亲人能够接受他们吗?他们心底是否有他们看上去的这么坦然、骄傲和无畏?

作为一届钢铁直男,如果我的孩子出柜,我又能否像我无条件支持我的同志朋友一样,毫无保留地接纳和支持他们呢?



过去的历史,似乎总是留着一部分永远留在我们的身体记忆里。面对过去的心结,我们能坦然面对吗?能放下,能原谅自己和别人吗?历史和现实,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或力量把血肉之亲连在一起?除了爱、除了责任、除了陪伴,还有吗?牺牲,算不算一种呢?


面对这些问题,我甚至不一定有一再接受灵魂拷问的勇气,或许以后时间能给出答案,或许不能。


三、诗意的作品


但是,诸位别担心,虽然剧作讨论的问题非常深刻,但是剧作的气氛完全不沉重,家庭的气氛依然是轻松温馨的,也充满许多小幽默,或让人会心一笑、或捧腹大笑,让人在思考宏大命题时丝毫不觉得压抑。


形式轻如鸿毛,内容重于泰山,这也是作者很强的功力所在。


甚至可以这么说,这是一部相当有诗意的作品,该挥洒的时候挥斥方遒,该含蓄的时候回眸一笑,许多对白金句也有诗的影子。


这还是一部相当有中国诗人气息的作品,里面贯穿了许多中国古代文艺作品常用的意像——月、雨、中秋等等,虽然不是主要线索,但每次出现都很好的粘合剂效果,让剧情更加顺畅。



更难能可贵的是,提到这些意像时,并不是文化上的顾影自怜,而是以自信的态度展现出来,并且和西方的文化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这诗意还体现在了舞台和场景设计上。有的舞台像论文,处处严丝合缝;有的舞台像散文,灵动而有篇章;但这个舞台有些像诗,不囿于既定结构限制,各种意象可以信手拈来般地出现。

这看似简单的舞台上一片方寸之地,却通过灯光、音效和道具把空间切开再聚焦,打破了舞台的时间和空间设置,虚虚实实,时空挪移,许多地方让人拍案叫绝。


窗内窗外,屋内屋外,既是时空之隔,又是生死之隔

父母间的思念与爱情,原来可以这么美


把故事背景放在夏威夷,也是个相当有意思的设定,毕竟这个地方既在美国,又不真的在美国;说是国外,但是亚裔占多数;说是亚裔占多数,但是毕竟也都说英语;在剧中又和纽约——这个也不太“美国”的地方——鲜明对比,别有一方风味。


如果一定挑刺说点美中不足的话……这又是一个母亲去世、孩子跟爸爸探索亲情的故事。毕竟所有童话里的公主几乎都没有妈妈,只有爸爸,所以这样的剧情又双叒叕出现时,还是有一丢丢小遗憾。但一定要重申,这完全不影响这部剧的优秀。


天啊,不知不觉已经写了两千字了!看到这里,我对该剧主要的评论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会谈一些比较深的感想。

如果你担心被剧透、担心文章太长看不下去、担心看长文会忘记点赞分享、忘记买票去看剧的话(其实是我比较担心吧)看到这里就可以结束啦,可以安心去点赞、分享、买票了,有兴趣的话可以看完了剧再回来看最后一部分剖析。


还没看烦的,接着看下面个小标题。


四、越想越深了


首先当然要交代一些故事背景(当然也不会深度剧透)

男主一出生父亲就出国打拼,幼年移民夏威夷,少年时因受刺激跑到纽约一直没回家,这是多年之后第一次回到夏威夷;


妈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望子成龙的期盼,为了家庭做出重大牺牲,并且一直压抑隐忍;


爸爸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爸爸——勤勉、固执、和孩子疏离却一直想要努力亲近,深爱孩子和家庭却拙于表达,一直想理解孩子却倍感无力;


他有一个典型的中国姐姐——聪明伶俐,会挤兑弟弟,说他的糗事,却一直护着他,并且在母亲不在的日子里作为唯一的女人撑起这个家,甚至短暂放弃自己的自我和生活;



白人姐夫——表面是个典型的美国乡镇白人男青年,只是傻白甜的外表下其实也有隐忧和烦恼。


关于同性恋,我们脑海中父母不接受孩子出柜,可能是因为不能接受这种“新鲜事物“,不相信这是人类的自然现象,或者是觉得这“病态“现象给自己丢人了,等等。


但剧中爸爸并非不想理解,他没有停止尝试去理解的努力,他甚至饶有兴致地八卦儿子和男朋友交往地故事,但最终爆发的一段嘶吼,或许表达出这些父母心中更深切的担心,直戳人心——


“有时候我真的希望你能‘正常‘一点,这样你的生活好歹能少一点困难啊!看到新闻里他们只因为同性牵手被打,我担心啊!”



就算父母再开明,再清楚代沟总是存在的,再能理解孩子跟他们思维的差异,也止不住地想去希望,孩子在打怪练级的路上能走一个难度低一些的模式啊!


我之所以有前文提到那种“我孩子如果出柜了我会怎么办”的担心,应该也是出于这种原因吧。


从这里我扩展地想到,我们和父母有很多方面无法互相理解,甚至强迫我们做一些事情,会不会只是因为他们并非不想理解我们,而只是单纯的希望我们能更被保护,希望如果我们不这样或者那样,生活能稍微容易一点?


想到这,我突然间无法拒绝我妈非要给我带一套大红大紫床单被套让我结婚的时候盖的执念了…


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不代表行为就应该被接受,但很多子女,连这层出发点都还来不及去体会,就只把他们简单归类为“食古不化”、“目光狭隘”了。



以及,同性恋在中国,则更多了一层含义——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执念,“断了香火”成了同性恋子女在父母眼中更深的“罪孽”

而之前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又把这些父母深深地陷在“无后”的泥潭里……这个不能再写了,再写怕要封号了…


五、如何以华人视角讲故事?


在纽约看剧这么多年,也看了不少中国题材的戏,有的是华人做的,有的不是。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在美国讲好华人的故事。


我希望能看到兼具时代色彩和华人视角的作品,而非一味地表现所谓“五千年灿烂文化”,或者一味控诉华人近代以来在西方世界中的命运不公,这些主题或多或少地都会加强我们在西方世界里的刻板印象 (stereotype) 甚至仇恨值,别说无益于西方世界看到真实的我们了,甚至都无法走入我们华人观众的内心。


我不敢说June Is The First Fall就是完美答卷,但我在这里面看到了很多很好的探索,尤其是制作方——长江剧团在这方面孜孜不倦的探索。


长江剧团艺术总监范崇人;执行总监申羽;本剧编剧刘艺龙


在和主创团队的交谈中,被他们带着梦想又能脚踏实地的态度深深感染。谈到华人视角的作品,长江剧团艺术总监范崇人说:

“这样的作品并不一定是中文的,也并不一定是中国人写的,但作品本身可以是从狭义或者广义的角度去体现我们剧团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

我们的多文化背景让我们对于很多社会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和认知,而这样的视角在纽约乃至整个美国戏剧舞台上都是很少见的。”

尽管已经有27年历史,但剧团作为非盈利组织,还有很多很多资源、人员、作品方面的困难。不一定每一部剧都有这么“中国“,剧团希望,能在这条华人的戏剧路上一直探索下去聚集更多的力量,真正能传递当代华人、海外华人的心声。

对于戏剧的热情和执着,来源于戏剧艺术形式每天带给我们的心动感。
做一部戏是几个月的事情,但做剧团和做好戏是一辈子的事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演出地点

New Ohio Theatre

154 Christopher St, New York, NY 10014 


演出档期

Mar 31– Apr 20, 2019


购票链接

https://web.ovationtix.com/trs/pr/1005801


一百多两百多的百老汇都看了

这剧只要$25花得绝对超值!


Disclaimer: 这真的不是软广,我真的没有收钱

毕竟,你见过这么走心的软广吗???




往期精彩回顾(应该还算精彩?)

合集/攻略

百老汇刷剧夫妻档快问快答:2018观剧总结与新年展望

2019百老汇周看哪部?全纽约最良心百老汇攻略收好了!

史上最强Broadway Lottery攻略 | 只要功夫深,锦鲤梦成真

平价百老汇攻略 | 如何在纽约看73部百老汇,均价却只需$39?

单篇剧评

Dear Evan Hansen | 你当我是浮夸吧,夸张只因我不怕

Dear Evan Hansen | 我也来斗胆写写Dear Evan Hansen吧

Ferryman | 这种“大家都说好看, 但怕听不懂”的剧,咋办?

Lion King | 所有童话都是写给成年人看的

The Prom | 百老汇明星到小镇高中生,每个人都有成长的烦恼

My Fair Lady | 当今女权觉醒,为什么推荐你看个直男癌故事?


【梅花间竹】

唯美食与音乐剧不可辜负


经常写点字,有时打鸡血,

偶尔小纠结,从不咪蒙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