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幸好还能有Hadestown提醒我们,音乐剧是多么令人着迷的艺术

间竹 梅花间竹 2022-05-07

进入正式剧评之前,请先允许我迅速做个30秒钟的背景介绍——

近年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戏剧人在讨论,百老汇音乐剧又在走下坡路了吗?还要走多久?

尽管得益于旅游市场的繁荣,百老汇的总票房仍是上涨趋势,但越来越靠几部经典大戏来支撑,收入越来越往这几部身上集中,而近些年上演的新音乐剧乏善可陈,看得我也是越来越没情绪,甚至公众号剧评产量都低了(并不是,就是忙和拖延)。

就算音乐剧的市场化娱乐化倾向无可厚非,那么那些找个知名影视IP随便配两首歌、或者找个知名歌星随便配点剧情就演的音乐剧,那些浑身上下都写着"我这剧没啥艺术追求,纯是为了忽悠游客来看而已"的音乐剧层出不穷又是怎么回事?

连着几年,每年托尼奖名单公布时,看着各项提名里充斥着各种平庸的候选,都要感叹一下,"今年又是音乐剧小年啊",并且揪心百老汇音乐剧还能否重拾往日的荣光。

了解了这些,可能就更能体会到我看完Hadestown时的惊喜和震撼,以及重拾对原创音乐剧信念的欣慰。

这是种"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的激动。


为什么这么说?

上一部能让我如此沉浸于音乐和剧作的完美交融、能以每五分钟一次的频率惊呼“音乐剧还能这么玩”的音乐剧,是Hamilton。


“什么?把Hadestown捧得跟Hamilton一样高,不怕摔了吗?”

“不怕。”


Hadestown在音乐和舞台的艺术传承和创新,往小了说让我眼前一亮,往大了说让我大开眼界。

这不仅是文艺,不仅是娱乐,老师们同学们注意了,这是艺术啊!

管中窥豹聊聊,音乐剧为何迷人?

音乐剧之所以迷人,如果把我个人拙见以高度精炼而不完整地概括,在于音乐表演和故事剧情之间的互动关系,巧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气氛,是单独唱再好听的歌和单独讲再精彩的故事都无法达到的效果,也就是1+1>2的效果。

  • 三流境界*,音乐只是故事叙述的点缀,甚至会脱离,把所有歌曲唱段去掉以后对于整个剧情没有任何影响,反而更加顺畅了,比如Pretty Woman, King Kong,是一种“演着演着剧猛然间想起来,对哦差点忘了这是个音乐剧,好吧那我就唱两句吧”的糟心作品

  • 二流境界,音乐可以烘托故事气氛,渲染人物情绪,表达人物所思所感,为故事线做有力的补充,比如Book of Mormon, Miss Saigon, Sunset Blvd

  • 一流境界,音乐和故事之间互相成就,交相辉映,以音乐推动和烘托故事,以剧情来反哺音乐,让音乐也带有了更多的深度和质感,比如Come From Away, Lion King, Dear Evan Hansen

  • 超一流境界,音乐和故事是共生的整体,音乐就是故事本身,剧情就是音乐本身,完全无法割裂,也无法想象它们有可能分开,例如悲惨世界,Hamilton, The Band's Visit, Chicago, Hadestown

*这里的几流境界只讨论音乐和故事的关系,不代表这是几流音乐剧,毕竟每一部的音乐和故事都还各有各的水平差别呢。

Hadestown的故事是希腊神话改编成近代背景来讲述,如果了解神话人物对理解故事有一定帮助,但不了解背景也完全没关系,故事仍然是很现代的表达方式,里面还有现实投影和隐喻,不一一列举。

(只说一首著名的歌叫《Why we build the wall》,结合现在的时局,不需我多解释了吧?尽管音乐早在某普总统还在电视上搞真人秀的时候就已经写好了,也并非隔绝“低端”异己的含义)



随着各种风格的音乐贯穿始终,时而是微醺的爵士,时而是低吟浅唱的民谣,时而是宏大的史诗,时而是神秘的颂歌,甚至有的时候既是爵士又是民谣又是史诗又是颂歌。

不同的音乐风格互相融合又毫无违和感,无缝对接地带着观众在几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之间自由穿移——古典的希腊世界,疑似30年代大萧条的现实世界,魔幻的现实中类似地狱的冥界,以及我们所处的剧场的这个最现实的世界。

在这目不暇接的舞台中穿梭久了,我逐渐分不清哪个是现代,哪个是历史,哪个是戏里,哪个是戏外了……

时而音乐太美,让你忘了你是身处剧场,仿佛置身一场盛大的音乐会,甚至还会在台上出场定型,介绍乐队;时而故事感情太饱满,让你忘了他们是在唱歌,仿佛那就是他们本就应该有的声音,仿佛他们生来举手投足就应该是这般模样。

这音乐和故事之间,如同刀和叉,如同两根筷子必须配套使用,如同乔丹和皮蓬,卷福和华生,蔡康永和小S,郭德纲和于谦,破产姐妹的Max和Caroline,单独拿出来都已经很棒了,但唯有放在一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威力。

之所以能有这种效果,Hermes(没错,就是你想的那个“爱马仕”)是最大的功劳之一。他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时而置身戏外,时而参与到故事里,既不是角色本身,又不是纯上帝视角,更不是为了偷懒直接用台词交代故事背景,这不正像是人在做梦时,“自我”的角色吗?又或者是白眼男神布兰史塔克的角色?

极具南部黑人爵士色彩的他,浑身都是挥洒和慢摇,所以能够总在看似不经意间成为整个舞台的粘合剂和催化剂,打破时空,把所有的世界都由他串联在一起(有点类似《Cabaret》里的Emcee)。

十个写Hadestown的人里,十个要提到大叔的超性感男低音,一种不实际听到根本不会想象得到如何能真实存在的性感,真正等他一开口能把整个剧院的钢筋水泥大理石都酥倒,而他的表演,柔中带刚,刚中带骚,骚中带铁血,铁血中带浪漫,这不正是我理想中老去以后的样子,却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达到的样子吗?

丰收女神Persephone大姐多年积累的风韵和姿态,这么乍一看上去有些油腻但实际上充满温暖和爱,无论在舞台的那个角落,焦点在不在她身上,身上都有着无数的戏吸引你去关注。

96年出生的女主角Eva自从18岁主演《西贡小姐》之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在Hadestown的表演里更加游刃有余,塑造出一个帅气和率真的小姑娘,尤其是打入冥界做苦工的时候,真是看得人为她心疼又对她充满信念

至于男主……作为本剧唯一一个没有托尼奖提名的演员,其实表现也很好,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无奈其他几个人的光芒太强烈,委屈你了。

伴舞演员(俗称ensemble)对舞台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是我看过的戏份最多、唱段最多、对故事推动最大的ensemble。这一点有点像Hamilton,但比Hamilton的更加忙碌和重要。

他们的站位配合着旋转的舞台,他们的影子配合着变幻的灯光,他们的和声配合着台词和乐器,他们无时无刻不以肢体、以伴舞伴唱来渲染整个气氛,体现着舞台相对于屏幕和CGI特效最大的魅力。

Hadestown是一个古典又现代的故事,魔幻主义又理想主义的故事,黑暗又阳光的故事。

有人说它的情节弱逻辑弱,而在我看来,大部分故事都像小说,但Hadestown就像诗,情节的铺垫发展,人物的性格塑造,非要带着通常评价的逻辑和故事去品读,未免就失了风情,况且神话故事,本身就不是用现实俗世的标准去评判的。

读诗就像品茶,而Hadestown不是那种淡雅而高深的清茶,而是通俗又厚郁的浓茶,就算我们的味蕾被各种甜的咸的辣的摧残,喝到这杯茶的时候依然能惊叹,特喵的,茶居然能也这么香?

别咕咚咕咚地一口气喝,每隔一阵子呷一口,每一口都有一次新的体验。正如观剧过程中每几分钟就会惊叹一次,音乐剧还能这么演?音乐还能这么配?茶还能这么好喝?

  

看到这你可能会说:

“你写的什么狗屁剧评,难道是花式吹捧吗?”

我答道:“是的。”


能看一场让我们怎么夸都夸不够的剧,难道不是莫大的幸福吗?

这就像,如果有一个善良美丽可爱优秀的老婆能让你每天忍不住地夸赞,难道不幸福吗?


这俩事儿是一个道理。




往期精彩回顾(应该还算精彩?)

合集/攻略

百老汇刷剧夫妻档快问快答:2018观剧总结与新年展望

2019百老汇周看哪部?全纽约最良心百老汇攻略收好了!

史上最强Broadway Lottery攻略 | 只要功夫深,锦鲤梦成真

平价百老汇攻略 | 如何在纽约看73部百老汇,均价却只需$39?

单篇剧评

Dear Evan Hansen | 你当我是浮夸吧,夸张只因我不怕

Dear Evan Hansen | 我也来斗胆写写Dear Evan Hansen吧

Ferryman | 这种“大家都说好看, 但怕听不懂”的剧,咋办?

Lion King | 所有童话都是写给成年人看的

The Prom | 百老汇明星到小镇高中生,每个人都有成长的烦恼

My Fair Lady | 当今女权觉醒,为什么推荐你看个直男癌故事?


【梅花间竹】

唯美食与音乐剧不可辜负


经常写点字,有时打鸡血,

偶尔小纠结,从不咪蒙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