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AI星球1000家优秀创企】人工严选+AI分发:阅懒,只推送优质文章的阅读APP

2017-08-13 戴俊雅 AI星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接收各种信息成为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信息大爆炸也带来了信息焦虑,我们忙着追赶各种热点,仿佛只有这样才不算落伍。但热点永远是瞬息万变,在永无止境地滑动手机的过程中,渐渐迷失自我,忘记了阅读的真正意义。


漫无目的地浏览各种信息,不如高效地阅读真正有价值的文章,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还能让阅读更有收获,这时候,信息的筛选和分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AI星球近期了解到的“阅懒”APP,就是一款专注于让用户“懒”得更高效的阅读APP,面向对信息质量和获取效率有要求的人群,阅懒严格把控文章质量,为用户省去繁琐的筛选过程,减少空泛内容对阅读精力的损耗,力求为用户推送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好文章。



为了保障文章的高质量,阅懒坚持用人工来判断文章的质量,提取标签、各项打分,对每一篇文章进行多维度过滤,而不是单纯追求量产的速度。每一个环节并不会首先交给机器判定,而是先看内容是否打动了真实的人。


这就使得阅懒不同于大多数内容分发平台,通过算法给吸人眼球的“爆款文”推荐与曝光,而是关注到看似小众的、风格独特的“匠人作者”。当前阅懒的主要内容来源为微信公众号,阅懒从数万个活跃的优质公众号中筛选出不到20%的精品号,再从这些公众号中筛选优质文章,文章的通过率也只有15%-20%。


一篇文章在阅懒的发布,需要经过内容编辑进行数十个尺度标签的评定,才能进入待推文库,而能够在APP主动向用户推送的数量只占总文库数的20%-30%。



在交互设计上,多数内容分发平台的首页采用的都是瀑布流的形式,下拉刷新,上滑加载,用户可以接收到无穷尽的信息,如今日头条。


阅懒的首页采用的是“左滑删除,右滑待阅”的卡片显示形式,卡片上显示文章的封面,包括文章名、配图、标签、作者等,目的就是希望用户能够认真对待每一篇阅懒推荐的文章。


除了根据用户的阅读喜好来推送文章,为了匹配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阅懒为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的选择。点击首页或频道页的“小灯泡”图标,便可以通过“五本书”调节阅读疲劳度,等级越高,则意味着所接收到的文章信息量越大,所需阅读时间越长。


这是阅懒探索场景化阅读的一个雏形,在下一个版本中,“学习”、“谈资”、“放松”这三个阅读场景会替代“五本书”的形式,今后更会有“自定义场景”,对核心用户开放阅懒后台的多维度标签池,实现场景化的私人定制。



阅懒上线于今年5月,包括iOS版本、Android版本和微信小程序。在基本未做任何推广的情况下,目前每日浏览量在5000-8000之间,用户的平均使用时长在16分钟左右,反馈良好。


在盈利模式上,一方面将根据用户多维度画像进行有质量的广告精准投放,另一方面也会尝试探索创新性的细粒度内容付费。


当下,内容分发平台的发展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完全依靠机器算法,如今日头条,根据用户的习惯来推送内容,文章的质量得不到保障,阅读也就难以学到知识;另一种则完全采取人工审核,如一些小众的、垂直的阅读平台,难以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


阅懒的差异化就在于,推荐系统比纯机器推荐更“人性化”,也能实现场景化阅读。


阅懒创始人余腾告诉AI星球,未来,阅懒也会依靠AI和大数据完善自己的推荐系统,但前提是先由人从内容中解构出人性,用人性感知的温度替代机械解读的冰冷,提炼并标签化根植在词句间的情绪和逻辑节点,最后再使用推荐系统实现特定内容与特定受众的匹配。


他认为,文章是写给人看的,能懂得文章中所倾注的情感、思想的,还是只有人。纯人工编辑是落后的生产力方式,纯机器分发又缺乏人味儿,他决定将两者融汇在一起来做。


阅懒创始人余腾此前并不是互联网行业出身,他在传统行业工作多年。据他自己所述,10年的市场渠道和商品交易工作,让他对信息有着强迫症似的焦虑感,同时对人性有自己的认知。由于没有一款应用能满足他对资讯内容“不求多和快,只求好和省”的需求,他才决定创业,自己来做,于是在去年底成立了阅懒。


目前,阅懒正在积极寻求Pre-A轮融资,用于人性化推荐系统的优化和推广运营。





AI星球,专注于提供AI行业资讯和服务,网罗全球最前沿的技术及场景应用,用创业创新视角观察产业发展,用服务助力资源落地。这里有新锐的创新人物,亦有传统企业升级的榜样,在这里,让你读懂AI。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AI星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