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年的泼天富贵,这座新晋网红城市接住了

孤云老爹 冰川思享号 2024-02-28

文化、海景、美食完胜隔壁厦门的泉州,这次终于是迎来了旅游大丰收,再现久违的“海丝”盛景。


撰文丨魏英杰

这次回老家,猝不及防遭遇了泉州旅游出圈大火的盛况。


买票的时候我就应该想到的。当时提前半个月抢票都没抢到,后来是买了从上海到厦门的高铁,然后在杭州东站上的车,这才把去程的票搞定。



01


酒店住宿也让我吓了一跳。


同样是提前半个月订酒店,打开APP,发现之前习惯住的泉州酒店,根本没房间了。兜了一大圈,还是找了老同学,这才预订了大学的招待所。


没想到回家后才发现,每次进入大学都要报备,自己没车的话极其麻烦。于是我又找了朋友,在年初二前预订了另一家酒店(初二开始全线没房间),暂时住了下来。心里想,实在不行只能回家住。


后来我又换了一个酒店,原价三百多的房间,直接飙升到950元。连我家门口一家很破的便捷酒店,平时价格估计就一两百,价格也涨了好几百。
这其实还算好的。有朋友临近春节了才想到泉州玩,一查酒店价格,马上被吓退了。不说方圆几十里内,远到晋江、惠安的酒店都被订了,价格也是让人咋舌。
还有打车,整个节日期间,每次我都要同时打开高德和滴滴,把几乎所有车型都选上再下单,就这样还是很难打到车,经常要加价、打赏。打到车了,不是距离有点远,就是等待时间有点长。


感觉这个春节,不是在打车,就是在等车来。


▲泉州西街(摄/严峰)


各种网红小吃店的人流量,更是别提了。除了不打算做游客生意、春节期间歇业的门店,比如北门的“牛肉俺”,涂门街的“阿秋牛排店”(我是吃了闭门羹才知道的),什么“水门国仔面线糊”、“好成财牛排馆”,都是人挤人,门口一长溜队伍在等位。


虽然体验有些不如意,内心还是为老家感到高兴。文化、海景、美食完胜隔壁厦门的泉州,这次终于是迎来了旅游大丰收,再现久违的“海丝”盛景。


查了一下数据,泉州市文旅局介绍,据测算,2024年春节假期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818.12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增长159.4%,较2019年同期增长140.6%;实现旅游收入80.18亿元,按可比口径较上年同期增长243.3%,较2019年同期增长143.3%,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可资对比的是,据三亚市旅文局消息,今年春节假期期间(2月9日至2月16日),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248.14万人次,同比增长34.62%,旅游总收入74.94亿元,同比增长34.67%。


作为土生土长的闽南人,谁不愿意见到家乡热热闹闹、红红红火火呢?特别是,对于我这个漂泊在外二十来年的游子,家乡这两个字越发显得醇厚浓烈。



02


我经常跟人半开玩笑说过,我是离开泉州后,才真正懂得泉州的牛逼之处。


这话一点也不开玩笑。那年泉州港拟并入湄洲港,引起舆论沸沸扬扬,我在《东方早报》上撰文《“泉州港”背后的历史文化认同》,讲到泉州的多元文化之美。


在一条街数百米内,聚集了儒家的文庙、伊斯兰教寺(清净寺)和道教的关岳庙,可谓罕见,如果把范围再扩大一点,步行不到2公里,还可以走到西街的开元寺或南门的天后宫,附近还有始建年代较近的基督教堂(泉南堂)和天主教堂(花巷)。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内长大的泉州人,恐怕出生就自带文化多元的“出厂设置”。


惭愧的是,至今我依然不敢说自己懂泉州。虽然生于斯长于斯,但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我越来越觉得了解有限。


年少时我曾躺在洛阳桥的大石板上吹海风(那时候,宋时旧石板桥上还有一层民国时期建的混凝土桥面),却对这座桥的来历所知甚少;我曾经登上开元寺的石塔,却对壁龛的石雕一无所知;我曾坐在父亲的嘉陵摩托后座上,随他到四乡五里看戏,却不懂得高甲戏、梨园戏的区别……


▲泉州洛阳桥风光(图/冰川)


讲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笑话。小时候我就知道,村里会过一个叫“祭十班”的习俗,据说是每过十年轮一次,所以比过“普渡”(另一种习俗)还要热闹。


那时候,对什么是“祭十班”当然是懵懵懂懂,以为不过和“普渡”一样,都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因为在我们老家,两者都是要请客吃饭、搭台唱戏。


后来,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听来的说法,或许是村里老人讲的,也许是从哪本杂书上看到的,说是“祭十班”习俗跟抗击“日本鬼子”有关,只记得当时听了还很惊讶,却没想到去查证真伪,就这么迷迷糊糊记了多年。直到最近跟人讲起,这才露馅,被朋友耻笑一番。


原来,“祭十班”确实是我出生的村子和周围几个村庄(十班就是十个村子的意思,实际数量可能有出入)所独有的习俗,起因是为纪念明嘉靖年间泉州城东几个村落联手抵御入侵倭寇的遇难村民。


日本鬼子确实是日本鬼子,只不过是四百多年前的日本鬼子了。而之所以有十年轮一次的说法,又是因为这个祭奠仪式乃由当年参与抗倭的村庄轮流主祭。


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区性的祭奠活动。说起来,祭奠的对象是几百年前在抗倭中死难的祖先,而我活在这样的传统之中却浑然不知,这怎能不让人羞愧万分。


在这次回老家后的一场饭局上,我对真正的“泉州通”潇风兄调侃道,活了五十岁,我才开始了解我的父亲、我的家乡。此话不虚。



03


也因如此,近年来我十分热衷于介绍泉州,跟人说泉州的好。对于泉州旅游的火爆,自然也是持乐见其成的态度。


其实,对于这次旅游热潮,泉州有关方面也有应对预案,比如为了缓解运力紧张,春节期间每天补贴给正常营运的出租车(网约车)司机100元,同时实行公交免费,在古城范围内,还有随叫随停的小白约车。


此外,为了遏制宰客现象,规定面线糊、簪花围的价格不许上涨。这些是我跟出租车司机和本地朋友交流中获知的,也许还有其他措施我不知道。


这些措施确实也起到了作用。在老家那几天,我吃面线糊吃到扶墙走,也花不了多少钱。除了酒店价格,包括门票、打车在内等费用,所需并不多。


不过,一座城市的旅客接待能力毕竟就摆在这儿,短时间内很难彻底缓解。比如说,以前的满负荷接待能力只有10万人,现在突然来了15万人,肯定是一下子忙不过来的。


多数所谓“网红城市”都会碰到类似问题。这对旅游目的地城市来讲,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所谓“XX是你想来就能来,却不是你说走就能走的城市”,以及有的地方一张回程机票动辄上万元,问题就在这里。


▲泉州开元寺(摄/周小琴)


就这点来讲,一座城市突然爆红虽说不失为一桩好事,但一不小心也可能变成坏事。超负荷之下,游客的体验感、满意度都会不同程度降低,如果再出现服务不到位、价格飙涨甚至宰客现象,就会影响一座城市的口碑。


何况,眼下游客无论到哪个地方旅游,都不免有种“金主”心态,认为自己为这个地方带来了消费,就要被“宠”着。各地文旅局纷纷“上分”,也是各种花式套近乎,什么“小土豆”“公主”“少爷”都来了。


在这种氛围下,游客的旅游期待值不免被拉高,一旦有所落差也免不了要“放大招”——拍照、录视频发到网上。


我们本地有一家比较出名的牛排店,据说之前就被游客投诉服务态度极差,闹得纷纷扬扬。可是,作为二十多年前就在这家店消费的常客,说句公道话,这家店的老板和伙计,我从来就没见过他们有过什么好脸色。来这里的客人,也是为美食而来,似乎并不在乎店家是否笑脸相迎。


只要牛排美味,价格实在,谁特地来看店家的脸?这或许也算是一种文化差异吧。



04


不过,这次“亲历”泉州出圈爆火,倒是修正了我此前的一些想法。


以往淄博、哈尔滨等地成为网红城市,我虽然不反感,但觉得多少有点“不务正业”。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旅游收入在当地所占比重不高,而且持续性可疑。“一时走红”,只是对提高城市知名度有帮助,众声喧哗过后,难免一地鸡毛。


这次在泉州,我却看到了更多细节。


明面上,旅游收入是不高。如泉州这个春节假期创历史新高的旅游总收入也仅区区80亿元,对比其每年上万亿的GDP总量,根本不值一提。但是,这项旅游收入的含金量并不低,直接惠及出租车(网约车)司机、餐饮业、酒店等服务行业人员,给这部分人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如浔埔做簪花围的收费是40元,一个浔埔女一天做10个,也能轻松赚400元。还有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出租车司机,虽然放弃了节假日,但能拿到政府和平台补贴,每天单子接不完,对他们也不无小补。我和司机聊过这个话题,他们也深表赞同。


前两年备受煎熬的民宿、酒店,这回也总算能够喘口气,赚回点本钱。我一个朋友在泉州开了几年民宿,前两年挺不过口罩时期,关门歇业了。却没想到,如今泉州迎来了旅游大爆发,真是后悔莫及。


▲泉州通淮关岳庙(摄/严峰)


这些还都只是看得到的收入,其实一个地方旅游业兴盛起来,可以间接带动很多行业和生意。比如街面上卖纪念品、土特产、衣服的,以及房屋装修、租赁和其他各种消费,这些都不会计入旅游收入,却也是旅游热带来的真实效益。


这次回老家,我还发现,旅游对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实际上会有提升作用。像上面提到的那家牛排馆的做派,还是少的(这家店春节期间也没有营业),那些面向游客的商店,大多很热情,不欺客不乱涨价。泉州本身就是小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的地方,游客来了都是主顾,这点道理根本无须普及。


这种热情待客的氛围,其实是一座城市转型旅游经济的前提。只有当地民众真心对游客好,游客也能从中感受到自由自在的旅游乐趣,而不用时时担心掉进消费陷阱,这样的双向奔赴,才能够互相成就。否则,这座城市再火爆,也只会是一阵风。


所以,我现在觉得,一座城市火了并不是坏事,关键看当地如何去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


*题图来源于冰川图库

*本版编辑:冰小乐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lhellohm



往期精选


摆上婚介货架的年轻人,不想将就


大厂员工回家,年薪百万不受待见


回老家穷笑了,小县城赢家出水面


别急着喊断亲,你们还是太年轻了



汇聚思想 分享锐见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过年的泼天富贵,这座新晋网红城市接住了

孤云老爹 冰川思享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