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观点||界面研究: 内涵、范式与意义

刘丽芬 语言科学 2021-09-20


摘要:界面研究作为一种方法论,是目前人文社科尤其是外语学科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综合前贤的观点,探讨界面及界面研究的定义、界面研究的性质、特点、分类、范式、意义等,旨在缕清界面研究的基本问题,为国内语言界面研究提供 一个可操作的基本框架,从而推动界面研究向纵横深广发展。

关键词界面; 界面研究; 方法论; 内涵; 范式
0.引言

      界面研究( interface studies) 这一方法无论中外,早已有之。欧美语言界面研究从 20 世纪中叶逐渐兴 起,如美国的比较文学研究者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的“平行研究”范式中就包括了跨学科研究,研 究文学与建筑、文学与音乐、文学与宗教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 董洪川,2012) 。Fillmore( 1970) 、Carter( 1976) 等语言学家在20 世纪70 年代已开始涉足句法—语义界面研究; 1990 年代,英国学者 Ronald Carter 主编了一套“界面研究丛书”( The Interface Series) ,引发了国际语言文学界的界面研究热潮( Ramchand et al. ,2007: 2) 。俄罗斯界面研究起步较早,但研究较少。据俄罗斯大全数据库和 yandex. ru 检索, 分别以 стык( 接口) 和 интерфейс( 界面) 为关键词,检索语言及文学界面研究的文献分别为五篇和三篇。首篇以 стык( 接口) 为关键词的文献发表于 1966 年。文章指出,诗法是文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处于语言学与文艺学的接口处,主要强调进行诗歌对比研究。我国界面研究也早已存在,尤其汉语界,常常是句法-语义-语用一体研究,如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三个平面”学说,反映了汉语中“界”,只是未冠之以 “界面”或“接口”之名,未将其变成自觉的方法论原则。真正将界面研究提上议事日程的是 2004 年 5月在复旦大学召开的语言界面国际研讨会。2012 年 4 月,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召开的“首届中国外语界面研 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界面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进一步推动了外语界面研究的发 展。此后,界面研究学会每年举办一次学术研讨会,有关语言界面研究的文献逐年增多,界面已被我国学 者自觉地用到研究中。

      随着界面研究的广泛开展,有必要弄清“界面研究的定义、性质、特点、分类、范式、意义”等基本问 题,下面我们尝试回答这几个问题。


1.界面及界面研究的定义

1.1界面的意义

1.1.1字典释义: 接合处

      英文“interface”中“inter”作为前缀,其义为“间、际、相互”等; “face”指“面、接触面”。“interface”在不同词典中释义有同有异。如 Webster’s Encyclopedic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以下简 称 D1) ( 1989: 241) 、The Oxford English Reference Dictionary( 以下简称 D2) ( 1995: 733) 和 Random House Webster’College Dictionary with CD-ROM( 以下简称 D3) ( 2001: 646) 中分别有四、三、五种释义,相似的有 2 条: ( 1) 两个/物体或空间/区域/物体、空间或阶段/之间被视为共同边界的一个面; ( 2) 系统与系统、设备 与设备、概念与概念或人与人之间共同的边界或连接点/两个系统、过程、主体等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点 ( 如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界面) 。此外,D1 其他两个释义为: ( 1) 两个及以上学科、过程或研究领域所 共有的事实、问题、思考、理论、实践等( 如化学与物理之间的界面) ; ( 2) a.将信息从一个计算工具或程序 系统向另一个系统传递的设备或程序; b.对此种信息传递的任何形式的设置。D2 另一释义为: 连接两个 设备使其得以联合运作的一种装备; D3 其他三种释义为: ( 1) 两个及以上学科或领域所共有的或借以相 互联结的界域; ( 2) 使原本互相分离甚至互不兼容的元素得以协调或者交流之物; ( 3) 交流或互动。由英语词典释义可知,“interface”在人文社科中表现为: ( 1) 两个及以上事物( 物体、空间、系统、概念 等) ; ( 2) 共同边界,这一边界可为面或点; ( 3) 原本互相分离甚至互不兼容的元素得以协调或者交流。俄语 интерфейс 百基维科解释为: 源自英语“interface”( 俄语中有类似术语 стык〈接口〉,但较少使 用) ,即连接处、分界面、隔板; 彼此交换信息的两个系统( 任一系统,不一定是计算机或信息系统) 、装置 或程序相互作用的途径、方式、方法的总和,这一总和由两个系统、装置或程序的特性、连接和置换信号特 征等决定; 若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是人,人们常说的只是第二个系统,即人与之相互作用的那个系统的界 面。Словарь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литературного языка( 1963: 1121) 和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1992: 803) 无 интерфейс 一词,стык 的释义大致相同: ( 1) ( 物体的) 两端、两个边缘的连接处、接 触点/吻合处; ( 2) 〈转〉物体的接触线、边界、界限; 但在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конца ΧΧ века( 2000: 273) 中收有 интерфейс 一词,释义为“〈信息技术〉确保计算机系统内程序间相互作用的设备 或程序方法,计算机与其他设备或用户的联系”。《俄汉科技大词典》也无 интерфейс 一词,стык 的释义 为: ( 1) 接合、对接; 连接点、对接处、接头; ( 2) 〈运〉衔接( 1993: 1280) ; 《俄汉详解大词典》( 1998: 1636) 和 《大俄汉词典》( 修订本) ( 2001: 720) интерфейс 的释义相同: ( 1) 〈地理〉分界面; ( 2) ( 两个独立体系的) 相交处; ( 3) 〈计算技术〉接口、连接体、联系装置。стык 的释义也相同: ( 1) 接合处、接头、对接点; ( 2) 接缝、接合部、交界处; ( 3) 〈转〉( 生产、科学部门之间的) 联系、衔接、配合( 2001: 2290; 1998: 5154) 。由此可 知,俄语 стык 的释义主要为“( 两个物体或体系) 相交处、接合处”。

      现代汉语中,“界面”是由“界”字与“面”字组成的合成词。关于“界”的解释颇多。“界”在《辞源》 ( 2001: 2111) 、《现代汉语辞海》( 以下简称“辞海”) ( 2003: 540-541) 、《新华词典》( 2001: 502) 、《现代汉语 词典》( 以下简称“现汉”) ( 2016: 671) 中分别有 6、5、4 和 5 种释义,其中两种共同义为: ( 1) 界限; ( 2) 一 定范围; “面”在《辞源》( 2001: 3362) 、《辞海》( 2003: 753) 、《新华词典》( 2001: 683-684) 、《现汉》( 2016: 903) 中分别有 8、9、10 和 11 种释义,其中一种共同义为“物体之外表,表面”。“界面”一词,2001 年版的 《辞源》中无此词条,《辞海》( 2003: 541) 、《现汉》( 2016: 671) 中对界面的解释均为: 物体和物体之间的接 触面。由汉语词典释义可知,“界面”一词特点为: ( 1) 物体之间; ( 2) 接触面。

      综合以上英、俄、汉释义,“界面”具有以下特点: ( 1) 两个或以上事物( 物体/系统/学科/设备) 之间; ( 2) 接触处( 点、线或面) ; ( 3) 交流或互动。

1.1.2 学科释义: 中介系统

      “界面”不是一个传统术语,英语“interface”最早出现于19世纪,但不具当代含义。当代意义的“interface”首次出现于1962年。其出现和使用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同步,指不同系统之间的结合转换技术 ( 刘丽芬,2018: 50) 。界面在不同学科中具有不同含义。计算机系统中最典型的一个界面是人机之间的 界面,人的键盘行为通过界面而使计算机能够读懂; 作为电脑用语,界面是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显示器屏幕 上的图形状态等; 作为设计用语,界面是人与物体互动的媒介; 作为工程术语,主要是用来描述各种工具、 仪器、设备、部件及其他组件之间的接口; 物理化学中指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即两相间的接触表面,有固-固、液-液、固-气、固-液和液-气五种类型; 晶粒与晶粒之间的接触界面叫作晶界,在晶界面上,原 子排列从一个取向过渡到另一个取向,故晶界处原子排列处于过渡状态; 地质学中指“不连续面”,即地 球内部不同圈层的分界面; 从心理学意义来说,界面可分为感觉和情感两个层次; 从哲学角度看,界面就 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中介系统,是现象表达与体现的场所,也是被人类体现与交往的对象( 倪钢,2006: 64) ; 生成语法中,语言是由语音、语义、句法和语用等几个相对独立,但又彼此连接的模块构成,模块与模 块间存在界面,界面之间通过连接规则发生作用( 高育松 等,2014: 前言) ; 二语研究中,“界面”往往被视 为语言模块之间或语言表达之间的相互影响或相互映射——只要不同的表达层级之间存在映射,“界 面”便蕴含在这些层级之间( 袁博平,2015: 59) 。

      可见,不同学科对“界面”阐释不同。从哲学意义来看,“界面”是中介系统,可能是可视的实体,可能 是不可视的系统、学科等,在语言学中是隐喻用法。

1.1.3 学界观点: 接触面 

      关于“界面”,学界有不同阐释。如倪钢( 2006: 65) 从构成上认为“界面”并不仅是一个平面或几何学意义上的概念,它是集成了人、事物、现象、技术、时间、空间等要素和因素,是一个文化的复合体; 朱跃、伍 菡( 2013: 20) 从性质上把界面看成一种关系,是一种同一学科不同分支间的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相互互动的关系; 褚孝泉( 2013: 11) 将“界面”动态化,认为是两个体系间的配合和 交流,是需要让两个体系的各自形式的信息转换成符合另一方体系所要求的相兼容形式; 王克非( 2014: 1) 认为界面或接口是一事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触面或接触点线,一般来说,是相互密切关联甚至相互 融合、不易切分的部分。

      “界面”是一个名词,其“属概念”应是接触面( 点或线) ,“种差”是两个或以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事物。

1.2 界面研究: 互渗互动 

      关于界面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阐述,认为界面研究是一种方法论( 潘文国,2012: 2; 熊沐清,2013; 刘正光,2014: 6) ; 一种视角和方法( 熊学亮,2004: 17; 张俊凌,2012: 158) ; 一种换位思考,在原本认为不相 干的事物间寻找其共同性,从而深入对事物的认识( 潘文国,2012: 111) ; 一种研究对象( 王文斌) ①; 一种学术立场,一种学术态度,一种自觉的学术研究意识②。

      也有笼统的将“界面研究”界定为“不同学科的接口研究”,将界面研究的内容局限于“不同学科”, “接口研究”与“界面研究”属同义表达,因此,这一定义属循环定义,但他给“语言的界面研究”作出了较 为科学的定义“语言的界面研究就是用一语言描写层面上的信息去支持对另一语言描写层次上的语言现 状的描写和阐述,或者对一个以上语言描写层次之间的互动进行的研究”( 熊学亮,2004: 17) 。牛保义 ( 2017: 84) 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将“界面研究”定义为: “站在甲语言的角度观察乙语言,或站在乙语言的角 度审视甲语言; 发现甲或乙语言的特点; 进而对这些特点的动因做出理论性的解释和概括”。这一表述未 触及界面研究互融互渗互动的实质。潘文国( 2012: 1) 对“界”和“面”分别析义,“界”即领域。领域可大可小,大可大到一个学科甚至学科门类,小可小到一个学科内部的各个“平面”。从这个角度看“界面研 究”是“跨学科研究”的升级版,是学科分类进一步细化的产物。“面”指两个界的交接处,用“面”,可见不 仅仅是“点、线”,甚至还可能有犬牙交错的情况。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界面”主要指两个或以上学科或学科内部两个或以上分支之间的接触处, “研究”指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16: 1507) ,它是一种“活动或过 程”,活动内容或过程是交流或互动。据此,我们尝试将“界面研究”定义为: “界面研究”是一种方法论, 指两个或以上学科或学科内部两个或以上分支共同影响和制约并合力描写与解释同一事实、问题、观念、理论、实践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语言学中指两个或以上子系统共同影响和制约并合力探讨某一语言现象 的活动或过程。


2 特点: 多元化 

      界面普遍存在,既存在于各学科之间,也存在于每一学科内部,它具有海纳百川的开放性,这一性质 决定其特点的多元化,主要体现为共生共存性、跨学科跨领域性、界面不可视性、边界不定性、理论驳杂 性、对象多维性、视角多元性、方法多样性等特征。

      ( 1) 共生共存性。界面本身就是两个或以上学科或领域之间的融合互动,因此,共生共存是界面存 在的首要特点,两个或以上学科或领域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2) 跨学科跨领域性。跨学科性“旨在研究以一个学科的知识说明另一个学科”( 胡壮麟,2012: 16) 。界面从本质上讲是跨学科的研究( 黄金德,2012: 166) ,在某种意义上二者几乎可以互换使用( 董洪川, 2012) ,它和以往的“跨学科研究”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是以两个作为本位的学科的研究,而前者是以一个 学科为本位或基础( 即研究对象) ,而借鉴另一种或多种学科为理论或方法论,借此来深化和扩展研究领 域( 黄金德,2012: 166) 。我们认为,跨学科研究只指学科之间,而界面研究还包括学科各分支之间乃至分 支内部次分支间的接触处,强调的是两个或以上事物( 学科或分支) 之间交界处互渗互动的机制。

      ( 3) 界面不可视性。界面或实体,或虚拟; 或有形,或无形。自然界中存在的界面现象复杂,但自然 界面常常以清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们可借助自身的感觉器官和信息技术来感受它的存在。而抽象事物 间,如语言学界面研究中的界面实际上是一种隐喻,不同学科及分支之间的界面是不可视的。

      ( 4) 边界不定性。边界不定性指界面交接处所指范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缺少一条泾渭分明的界 线。各学科各分支之间以及各分支内部系统之间的交接可以是点、线或面,但因语言学界面具有不可视 性,其互渗的点、线、面在哪相交具有不确定性,尽管依所研究的对象,所采用的视角以及如何切入、切入 多少等可以了解接触处是点、是线还是面,但边界仍是模糊的,无法确定。

      ( 5) 理论斑杂性。界面研究是一种方法论,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理论,同一学科各分支也具有不同理 论,两种或以上理论相互接触、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合力描写、论证与解释某一语言现象,显然,其理论 具有多样性。

      ( 6) 对象多维化。可研究对象多种多样,几乎包罗万象,既可研究单一学科或其分支的所有对象,也 可研究交叉学科以及多学科之间的所有对象。

      ( 7) 视角多元化。由于界面必须是二者或以上的交界,故界面研究是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探讨社会 现实领域,它渗透了不同学科研究方法论的视角,一个视角就是一种观察方法,一种分析特定现象的有利 位置或视点”( 贝斯特 等,1999: 339) 。从单一维度的单一学科或分支的研究视角转向多向维度的跨学科 跨领域的研究视角,使研究由单一到多元、由静态到动态、由浅入深、由纵至横转变。

      ( 8) 方法多样性。因界面研究具有视角多元化和研究对象的多维性,因而具有方法的多样性。其研 究对象、研究问题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决定其要用多学科方法进行研究。如,社会学与语言学互动,至少采 用社会学和语言学本学科各自的方法; 语言学内句法 - 语义界面研究可能会采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 绎、描写与解释、定性与定量、共时与历时等方法。


3 分类

      从界面数量看,分为单界面( 如句法-语义、句法-语篇、句法-语用等) 、双界面( 如句法-语义和句法-语篇两两相交) 和多界面( 如句法-语义、句法-语篇和句法-语用分别相交) 研究; 从学科或分 支数量看,分为双学科或分支界面( 如语言学与生态学、句法 - 语义) 和多学科或分支界面( 如语言学- 生态学- 伦理学,句法- 语义-语用) ; 从界面内外看,分为内界面和外界面。从学科界面内外看,分为学 科内界面和学科外界面。学科内界面,指学科分支之间的交接和交织,可称之为“交织型界面”( 熊沐清,2013: 12) ,如语言学内界面有句法-语义、语义-语用等; 某一学科内界面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次内界面和次外界面。如语言学次内界面可联系语言系统本身的域( 句法-语义,句法- 形态等) ,涉及的是语法内 部的不同模块,而次外界面可联系语言模块和其他域的知识( 如“句法 - 语篇”“句法 - 语用”“发声 - 感 知”界面) 等( White,2009; Tsimpli et al. ,2006: 655) ,涉及了一些语法特征外部的语境条件。学科外界面 即学科之间的接触与互动,可分为“平行型”界面和“衍生型”界面( 熊沐清,2013: 12) 。前者指各学科之 间的界面,如语言学与心理学、生态学与翻译学等; 后者即以某一学科为基础,吸收、借鉴了另一学科的学 理、方法或概念体系,产生新的边缘学科,如女性主义文体学,即是以文体学为本体和基础,吸收、借鉴女 性主义研究成果,产生了新的边缘学科( 熊沐清,2013: 12) 。

      二语习得中,对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间的界面关系,学界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即强界面说、弱界 面说和无界面说。界面的关系分为强界面和弱界面。


4 研究范式: 内容与方法的统一

      “范式”( paradigm) 最先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库恩对科学发展持历史阶段论,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 式”。“范式”就是为“科学共同体”所接受与遵循的理论、方法和标准的总体概念。看待语言现象的不同 方式或不同的观察角度可有不同的研究范式。界面研究是研究从单一到多维,由封闭到开放,由静止到互动,由孤立到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如外语界面研究模式是“一个中心、两个维度和三个层 面。一个中心是指以语言为中心—以语言为逻辑思维的起点来研究文学、翻译、教学和文化,反向亦可。两个维度是指从理论和方法两个维度来研究上述五大领域的关系; 三个层面是指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 彭青龙,2014: 7) 。

      界面研究范式是界面研究内容与方法的统一。界面研究是一种方法论,方法论是指导人类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方法的系统化、理论化学说体系。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其普遍性在于可应用于任一学科, 而并非只适合于一门学科,也称跨学科性; 特殊性则只能适用于特定的学问。方法论分为哲学方法、本体方法和学科方法,它决定了方法的性质、特点、作用、适用范围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等。在研究客观对象 时,它影响和制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界面研究的方法因其涉及范围广、研究对象斑杂而多种多样,可以说,有多少个研究对象就有多少种、甚至更多的研究方法,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可能是全新的,也可能是原有各个学科方法的融合。但其主要方法是如何切入、如何互动所采用的 方法。作为方法论的界面研究,宏观层次上,主要是不同理论范式之间的相互借鉴,或者是不同研究途径的 相互结合; 微观层次上,仍然是对学科内的本体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应用层次上,是将某一学科的理论方法或工具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中,产生或形成新的学科领域( 张俊凌,2012: 158) ,其基本模式是 “从一学科或分支切入探讨某一事实、问题、观念、理论、实践,当单一学科或分支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如出现例外或误差,再( 则) 导入另一/两门及以上/学科或分支合力探讨该事实、问题、观念、理论、实践”,如 确定物质中杂质这一问题时,化学工作者常用化学方法进行质量分析,这一方法对杂质含量有规定,即只用于杂质不少于一定的量,若杂质所占比例小,那就可用光谱分析的物理方法来确定。当物理方法用于 生物学研究中,则会产生强烈的结果,会在生物学和物理学接口产生生物物理学。因此,界面研究可为新 学科的产生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各学科各分支切入顺序有先后,切入方式有多样,切入内容有多与少,得出的结论有差别。界面研究主要探讨两个或以上学科或分支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探究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即探究它们 互动的运行机制。如语言界面研究中,界面研究涉及语言内部不同层次的语言现象或理论之间的关联和 互动。任何一个界面都预设了不同语言要素或语言层面之间的互动和关联。假设语言机制由一些离散 的模块组成,那么可以假设各个模块都有其组织结构和组织层级。因此,语言规则及处理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语言机制中每个模块内部的运行机制,如语音规则和句法规则; 另一类是用于联系不同语法模块的 运行机制,即句法与语义之间的界面或形态与语音之间的界面等等。界面结构所涉及的两个语言模块存 在交互影响; 同时,界面结构对这两个语言模块的内部规则也很敏感。Jackendoff 和 Reinhart 提出的语言 建筑学认为界面规则是从一种语言模块中提取信息并将之转化为与另一种语言模块相关的信息,由此使 整个体系中的信息整合和信息传递成为可能。由此可见,这种界面规则远比模块内部规则要复杂,因为 它调用了更多的语言资源来进行加工处理( 袁博平,2015: 58-59) 。动词论元结构就是一个典型的界面现 象,涉及语义、句法、甚至语用间的互动。动词论元的句法配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词语义、构式意义及 语篇语用等因素( 高育松 等,2014: 前言) 。


5 意义: 方法论 

      对任何科学领域的研究,均需要方法论的指导,方法论知识具有直接操作的性质,用于指导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界面研究作为一种方法论,对指导我们的学术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 1) 搭桥重构,即搭建桥梁和重新建构。搭建桥梁表现为工具主义取向,主要目的是解决单一学科 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 重新建构则表现为认识论取向,即针对某一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现实问题,在学 科视角的基础上重构“学科知识单元”,使有关的知识单元在以问题为指向的新框架内实现整合( 克莱 恩,1996: 221) ,从而产生新的交叉学科或分支学科,解决某一单一学科或分支难以解决的问题。

      ( 2) 拓宽思路。界面研究指导人们从思维上将界面研究作为一种自觉意识,从方法论上指导人们在 遇到瓶颈问题时如何去寻找解决方案; 指导人们进行学科交叉研究时,如何从融合中看到交叉,从交叉中 看到融合。

      ( 3) 推陈出新。界面研究是两个或以上学科或领域的互动研究,由原来的单一学科或领域转向跨学 科或跨领域研究这种对接可以产生理论界面效应,催生新的理论( 褚孝泉,2013: 2) 和新的边缘学科。

      ( 4) 提升解释力。界面研究将两个或多个学科或分支合力探讨一个问题,集成了人类创造的各种文 化,为多视角解释某一问题提供了可能,便于弄清问题的“庐山真面目”,找到其合理存在的理据。

      ( 5) 深化研究度。某一学科或领域跨出自身的界限、与其他学科或领域实行对接,将不同研究方法 整合在一起,有助于解决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有助于发现规律,从而合 力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

      ( 6) 拓宽研究面。界面研究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或领域研究,拓展了研究范围,既能坚持各个 领域或学科发轫之初的本体地位,又能由里而外走出自身的范围,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从而能 “从外而里”地拓展本学科或本领域的研究; 同时,又能继承所融合学科或领域的新的理论视角或方法 论,拓展本学科或本领域的研究范围,走跨学科、跨领域和研究多元化之路( 罗迪江,2016: 94) 。

      ( 7) 博采众长。界面研究不局限于单一学科或分支的知识,而是结合不同学科、不同学科分支之间 的知识,借鉴不同学科或分支的理论与方法,整合不同学科或分支的优点,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


6 结语 

      我们周围的世界复杂多样,只从单一学科出发不可能认识它,只有使用多个学科知识才能在解决科 学问题中有质的突破。界面研究作为一种方法论,是当代学术研究发展的必然。随着界面研究会的成立 以及学术会议的推广,必将推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接触与融合、关联与互动。界面研究思想已渐渐深 入人心,并被自觉地运用到学术研究中,人们以界面研究思维去看待客观世界,认识人类周围的事物,处 理人类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问题,必将推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界面研究仍处于探寻阶段,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界面如何界定、从哪个切入、如何切入、界 面结构如何互动与融合又如何运行等问题,界面研究任重而道远。


作者简介

刘丽芬,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西语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本文来源:《外国语文》,感谢刘丽芬教授的支持。

延伸阅读

认知语义对比: 理论、原则、目标与方法

体认语言学发凡

教育语言学

论商务英语跨学科研究范式与方法

法律领域的语言规划研究: 问题与方法

语言产业研究的若干问题

具身语言的理论基础

生物语言学核心问题及其过程哲学基础

关于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几个重要问题



语言科学公号


语科Y编


欢迎留言并分享至朋友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