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献综述如何写得清新脱俗

分享 语言科学 2022-04-23

2021年11月15日讲座资讯


1.讲座10:00  王寅教授 语言文化认知专题

腾讯会议:578 8352 7083




2.讲座11:00  Robert D.Rupert教授   The 3rd International Academic Linguistics Seminar 腾讯会议:727 5229 5015  密码:666666




3.讲座13:30  雷蕾教授  二语文本的语言复杂度研究腾讯会议:490 232 461密码:372768




4.讲座  14:00   Misha Tadd 副教授  全球老学视角与译本的诠释性

腾讯会议:562 262 427




5.讲座15:00 侯建波教授  思路与实践:基于跨学科的科研项目选题与撰写腾讯会议:422618378




6.讲座  15:30   Yow wei Quin Associate Professor  双语言习得在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作用(The Role of Dual-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of Social Cognition)腾讯会议:731 807 302




7.讲座  17:00  Dr. Christina Gkonou   

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er wellbeing

腾讯会议:459 843 242




8.讲座 19:00  梁丹丹教授  动词事实性对高功能自闭症儿童错误信念理解的分化作用直播地址:https://www.douyu.com/5267001




9.讲座 19:00   马长山教授  从数字人文到数字公权 

腾讯会议:698 305 881  

密码:123123




10.讲座 19:00  梁晓玲教授   分省汉语方言地图集项目的申报和研究——以《黑龙江省汉语方言地图集》项目为例腾讯会议:847988160



文献综述如何写得清新脱俗


对广大研究生来说,如何把文献综述写得清新脱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今天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学术大神的经验。
  1. 首先,我们来看下几个很容易犯的错误。
01 大面积抄袭
刚开始课题的时候,读了很多国内的学位论文,确实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常常觉得人家的文献综述写得实在太好了,以至于自己忍不住想借鉴。有时候想用自己的话去表达,却发现写出来却不像原文那般精彩。
02 文献的堆叠
后来自己也读了一些英文文献,做文献综述时就每一篇文献摘一段话,常常就是文章摘要的简单翻译。若干篇文献凑在一起,一个文献综述的篇幅也够了,不过,大多数段落是以人名开头的。各个段落无逻辑地堆叠在一起,读起来非常生硬。
  1.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将文献综述写得清新脱俗呢?
01 起始有引导
在写一个综述的时候,在前面要有一些引导语,相信这是很多同学都可以做到的。不过,引导语中最好要包含一个对下文具体内容的概括,比如概括研究者研究了哪些内容,使用了哪些方法等。
02 正文有分类
避免文献堆叠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分类,添加子标题当然是最重要的分类手段,在添加了子标题后,每一段文字的量便不会太大了。同时,在每个子标题的行文里,也需要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可能是不同的研究内容,不同的影响因素,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结论,不同的观点流派。分类需要用一些过渡语句来保证连贯性,最常用的过渡关系是并列和转折,有了带有逻辑关系的过渡语句,读起来就清晰多了。
03 举例有目的
很多时候,我喜欢把文献当作举例来使用。比如要说明一个问题,先说论点,而后把文献当作论据来使用。显而易见,任何举例都是有目的的,这是保证逻辑的捷径。至于举例的详细程度,举一个例子还是多个例子,视情况而定。
04 最后有总结
一个文献综述结束处应该有深入的总结,每一个子标题结束前都应该有总结,这也是保证文献综述不乏味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别人没有时间读具体的内容时,仅通过最后一段的总结就可以了解这一部分的梗概。这种总结无非是对前面的一个概括,得到了哪些共性的结论,有哪些争议的结论。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论述有哪些研究重点和难点,还存在着哪些不足等。
  1. 最后,如果你还不满足,那如何让文献综述看起来更专业呢?

01 多引用英文文献
在撰写SCI期刊论文时,由于读者可能无法查阅或无法阅读中文文献,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引用中文文献。在撰写中文的期刊论文或者学位论文时,也应该尽量引用英文文献。我一直觉得在引用中文文献时,很容易陷入抄袭的误区,总觉得用自己话重述不如原作者写得那么到位;同时,现在国内主流的研究成果也都会争取发表到英文期刊中,语言的障碍正在逐渐消除。
02 正确对待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指的是所读的文献中的文献综述部分使用的文献,追溯二次文献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不过,一定要避免抄袭一次文献中对二次文献的描述,这种描述最多只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借鉴,要真正引用二次文献,还需要自己去查找和阅读。甚至,有一些一次文献对二次文献的描述并不是完全准确的。
03 经典文献与新文献的使用
此处的经典文献指的是最早提出这个学说或概念的文献,这个文献通常历史悠久,而新文献指的是最近几年的文献。在撰写期刊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时,是否使用经典文献视情况而定,而新文献是一定需要的,尤其注意使用最近两年的文献。在撰写学位论文或期刊综述论文的文献综述时,经典文献与新文献是要兼顾的,可以先引用经典文献介绍这个学说或概念的起源,后使用新文献介绍最近的研究热点和新的突破。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献应该如何阅读?
阅读的文献如何输出
文献阅读如何走向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到底应该怎么做?
有没有相关案例解读?
能不能展示从文献阅读到文献综述的过程
如何在文献综述过程中整理出选题思路
文献综述如何转化成学术论文
文献综述怎样转化成专著
文献综述对成功申报项目起什么作用?

来这里找答案!


欢迎参加
线上学术研讨会议

文献综述:一举四得


一举:做好文献综述

一得(发文):转化为学术论文

二得(出书):输出为学术专著

三得(与会):升华为参会论文

四得(获项):斩获社科基金项目


01

研讨主旨


赋能科研成长完善科研方法提升科研能力

02

时间安排


2021年12月12日
9:00—12:00

03

主讲嘉宾


 
黄忠廉教授  二级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协作导师。《外语研究方法论》《人文社科论文修改发表例话》《十大文献综述:妙理与实例》作者。主持国家社科项目6项(重大、重点各1项),部级7项,出版学术著译作30多部,主编丛书7套,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获第六届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

04

研讨内容及议程安排


3小时线上直播互动+一年内无限次回看

文献综述:一举四得

(3小时)


05

主办单位


科学出版社

+

研讨资讯

温馨提示:本次线上研讨提供增值税普通电子发票、会议通知、证书。会后一个月内学员可在所留邮箱中查收下载,需提前开票请联系冯编


1.招生人数

限额招募

2.研讨费用

399元/人(报名成功后,不支持退款,请谨慎报名)

备注:一般情况下,本人公务卡可以支付,建议咨询本单位财务
3.缴付方式
网络付款
付款时请务必填写“单位名称+纳税人识别号+电话号码”便于送达电子发票
4.报名渠道
长按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12月8日

名额有限,请速报名!


5.联系方式

在此期间,您有任何问题

(1)添加微信咨询:

(18320166980)

(2)来电咨询:

      冯编:18320166980           


延伸阅读

How to get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名额爆满,紧急开启第五届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线上研讨报名通道
第六届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线上研讨会邀请函
申报书发生重大变化,怎么拿下2021国社科?
【互动赠书】《十大文献综述:妙理与实例》重磅上市!
王华树博士团队带你走进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
文科生的编程自白
一次搞懂十大文献综述是什么体验?
语言科学研究的利器——R
第八届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研讨邀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