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壮麟教授导读《汉英认知辞格当代隐喻学一体化研究》

胡壮麟教授 语言科学 2022-04-2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孙毅教授近年来专攻认知隐喻学,著述颇丰,其代表作是2013 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认知隐喻学多维跨域研究》(孙毅, 2013a)。如今,他又让我为新著《汉英认知辞格当代隐喻学一体化研究》作序,我又惊又喜。一则此任务能让我更好地了解他的学术科研活动;二则它使我得以紧跟这门新学科近几年的迅猛发展,毕竟 2004 年我也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过《认知隐喻学》一书,对这个课题略有所知,却又有掉队之感。 

孙毅教授在该书书名中没有采用大家熟悉的“认知隐喻学”的提法,而是采用了“当代隐喻学”的新名称,用心良苦。我理解孙毅教授并无否定认知隐喻学之意,他主要考虑到该书所研究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认知科学与隐喻学的结合,而是当代隐喻研究已离不开哲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发展。由此可见,当代隐喻学的内涵更为深远广阔,它包括了孙毅教授第一部著作书名中提到的“多维跨度”。

同样,就认知科学而言,孙毅教授心目中的当代认知科学也是一个不断演变、发展、进步的学科。孙毅教授区别了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前者源自英美的分析哲学和形式主义;后者依循 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的体验哲学,关注个体组成的社团共同形成的或潜在的经历。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三个原则为心智的体验性、知识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我还发现,孙毅教授在讨论认知科学时,也注意到结合以已故韩礼德教授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观点。

当代隐喻学的一个理论依据是接受文化意识维度。就隐喻与思维的关系而言,必然涉及“语言与文化”和“隐喻与文化”两个方面。不论是语言还是隐喻,都是一定文化的产物,如地理疆域与生存环境、社会历史与文学传统、国民心态与大众性格、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民俗风情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与哲学观念等等。所有关于隐喻学的课题,在不同文化下,既有差异性的一面,也有共性的一面。 

该书书名中出现“汉英辞格”的表述,这提示了本书的主要内容。该书共15 章,除了前 3 章对当代修辞学的有关理论进行介绍和讨论以及最后一章的总结外,其余 11 章均为对各种辞格的讨论,这最能说明本书的中心内容。这就是说,孙毅教授通过汉语和英语的有关辞格对他所倡导的当代隐喻学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和验证。这是因为任何修辞学理论最后都能体现于辞格、修辞格或修辞方法,从而核实其可行性、正确性、科学性。 

上面谈到,孙毅教授既从汉语也从英语收集和分析两种语料中的辞格,此举显然更能说明当代隐喻学有关理论的包容性和正确性。但我认为,孙毅教授另有一个深层次的考虑。我们知道,不同语言反映了不同文化,因此,不论是语言,还是隐喻,必然反映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共性。两者的结合说明了该书书名中的 “一体化”的概念。孙毅教授的这个思想在该书中以多种形式出现,如传统修辞学和当代隐喻学、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体验哲学和经验现实主义、体验和思维等等,都涉及差异性和共性。对此,孙毅教授归纳为“一体化” “多元化”的概念,这实际上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的概念。

鉴于以上的认识,望读者在阅读该书时,能抓住上述要点,更好地理解该书及其作者。也祝愿孙毅教授再接再厉,为我们提供更多佳作。 

本文为胡壮麟教授为《汉英认知辞格当代隐喻学一体化研究》一书作序。


《汉英认知辞格当代隐喻学一体化研究》孙毅  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11ISBN 9787030703606
作者简介


孙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导,在SSCI、CSSCI刊物发表当代隐喻学、认知叙事学、语用学和翻译学等方向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



本书目录

第一章 汉英认知辞格的当代隐喻学集约研究概览 1
第一节 引言 1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4
第三节 当代隐喻学的理论基础 5
第四节 当代隐喻学跨语言求索的双象限支撑 9
第五节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2
第六节 结语 13
第二章 当代隐喻学的体验哲学基础 14
第一节 引言 14
第二节 划隔第一代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界标说略 14
第三节 体验哲学学科缘起 16
第四节 体验哲学的学理智慧 20
第五节 结语 28
第三章 当代隐喻学的文化模型底座 29
第一节 引言 29
第二节 隐喻与思维 29
第三节 语言与文化 31
第四节 隐喻与文化 32
第五节 跨文化隐喻的文化异质性 37
第六节 结语 37
第四章 共轭隐喻 39
第一节 引言 39
第二节 当代隐喻学视阈中共轭的认知隐喻化识解 39
第三节 当代隐喻学限域中共轭的疆域厘定 42
第四节 跨语言共轭隐喻共性的体验哲学理据考辨 45
第五节 跨语言共轭隐喻特异性的文化模型理据论略 49
第六节 结语 52
第五章 夸张隐喻 54
第一节 引言 54
第二节 夸张的隐喻本质寻源 55
第三节 夸张隐喻的疆域厘定 56
第四节 汉英夸张隐喻的异同 60
第五节 汉英夸张隐喻弥合性的体验哲学理据钩沉 63
第六节 汉英夸张隐喻迥异性的文化模型理据发凡 68
第七节 结语 70
第六章 双关隐喻 71
第一节 引言 71
第二节 双关辞格的认知隐喻本质 72
第三节 双关隐喻的疆域厘定 73
第四节 汉英双关隐喻的系统对比 77
第五节 汉英双关隐喻汇通之处的体验哲学理据 80
第六节 汉英双关隐喻歧异性的文化模型理据 83
第七节 结语 86
第七章 反复隐喻 87
第一节 引言 87
第二节 反复表象下蕴含的隐喻深意 88
第三节 汉英双语中反复修辞的使用及其分类 91
第四节 汉英反复修辞共性的体验哲学理据 94
第五节 汉英反复隐喻差异性的文化模型理据 99
第六节 结语 105
第八章 对偶隐喻 106
第一节 引言 106
第二节 对偶的认知隐喻本质透视 107
第三节 对偶隐喻的分类学演绎 109
第四节 汉英对偶隐喻趋同的体验哲学理据考辨 115
第五节 汉英对偶隐喻跨语言差异性的文化模型理据疏论 119
第六节 结语 121
第九章 禁忌语隐喻 123
第一节 引言 123
第二节 禁忌语的当代隐喻学促发本源 124
第三节 禁忌语的疆域切割 126
第四节 禁忌语隐喻趋同性的体验哲学理据 131
第五节 禁忌语隐喻分野性的文化模型理据 132
第六节 结语 133
第十章 通感隐喻 134
第一节 引言 134
第二节 认知隐喻视野中的通感研究 135
第三节 汉英跨语言对比视域下的通感研究 136
第四节 通感隐喻跨语言普遍性的体验哲学理据 139
第五节 通感隐喻跨语言个体性的文化模型动因 143
第六节 结语 145
第十一章 低调陈述隐喻 147
第一节 引言 147
第二节 隐喻机制说略 148
第三节 认知隐喻视域框架下的低调陈述 149
第四节 低调陈述隐喻疆界全景 151
第五节 汉英低调陈述隐喻相同趋近 156
第六节 汉英低调陈述隐喻的差异 157
第七节 汉英低调陈述隐喻相通共融的体验哲学依据 159
第八节 汉英低调陈述隐喻分差的文化模型缘由 161
第九节 结语 163
第十二章 移就隐喻 164
第一节 引言 164
第二节 移就的认知隐喻本质 165
第三节 移就隐喻的分类 168
第四节 汉英移就隐喻相似性的体验哲学理据 172
第五节 汉英移就隐喻差异性的文化模型理据 177
第六节 结语 183
第十三章 反语隐喻 184
第一节 引言 184
第二节 反语的认知隐喻本质 185
第三节 英汉反语隐喻间的异同 188
第四节 汉英反语隐喻相似性的体验哲学根源 194
第五节 汉英反语隐喻差异性的文化模型理据 197
第六节 结语 200
第十四章 悖论格隐喻 202
第一节 引言 202
第二节 汉英悖论格与当代隐喻学的谱系勾连 203
第三节 汉英悖论隐喻疆域微观厘析 206
第四节 汉英悖论隐喻相似性的体验哲学理据探微 211
第五节 文化意蕴视域下汉英悖论迥异性的文化模型理据 214
第六节 结语 217
第十五章 汉英认知辞格的当代隐喻学归一性处理:成绩与展望 219
第一节 对语言理论的研究 219
第二节 对修辞学的研究 220
第三节 隐喻研究的问题 223
第四节 当代隐喻学学科概论 224
第五节 当代隐喻性视域中的汉英认知辞格对比研究 225
第六节 不足与展望 229
参考文献 230
附录 本书作者近年发表的有关当代隐喻学的著作、论文以及主持课题一览 245







识别二维码购买

            


  

1.相关阅读

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假设句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的领属范畴研究

非习语程式语与学术写作语言产出研究

冯志伟先生谈依存语法

起始年龄和语言学能与二语学习成效的关系研究

语言迁移和概念性迁移:理论与实证

李葆嘉教授等——幼儿语言的成长:常用词汇语义系统建构

驱动语言学发展的三类问题

李心释:当代诗歌语言问题探赜

鲜活的语言:语言人类学导论


2.工具方法
武大教授:从论文写作、研究方法到答辩
《人文社科论文修改发表例话》重磅上市
一次搞懂十大文献综述是什么体验?
文科生的编程自白
王华树博士团队带你走进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
语言科学研究的利器——R
第八届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研讨邀请

3.公益讲座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学术讲座系列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系列讲座
香港城市大学田家炳博士中國文化講座系

浙江大学紫金港跨学科国际讲坛
陕西师范大学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系列讲座
句法理论基础与前沿系列讲座(12月2-20日)

工作坊:学术发表的挑战和策略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学术前沿系列讲座

12月17—23日语言文学讲座/会议/论坛(第80期)

“实验语言学+”云上论坛(12月20—23日)


4.讲座回看
2021年度国社科活页新变化专项解读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填写+立项案例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
How to get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