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杰:语言学领域只有三个学术流派

语言科学 2024-04-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镜海语言学 Author 语言学研究中心

语言学领域只有三个学术流派

丨徐   杰

很多学界朋友说语言学领域学派真多,学派很乱。本人也有这样的感觉,我甚至看到过《语言学流派》一类的专著,逐一介绍几十种上百个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着实让年轻的学子们眼花缭乱,看而生畏!其实啊,所谓的学派,就是对某种现象的解释范式,就是个说法。不必神秘化,更不宜教条化。对同一个现象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看法,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现象本身复杂,不大容易说清楚讲明白,比如对于百慕大三角这个神秘现象,坊间就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二是在那个领域,对那个话题,大家思维活跃,感兴趣的人多,可能外加个低门槛,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说法,一定众说纷纭。比方说如何才能办好“春晚”这个全国人民的一台戏国人就有数不清的建议和说法,七嘴八舌的。语言学领域之所以流派多,流派乱,这两个原因可能兼而有之。

我们一向倡导复杂的问题讲简单,简单的现象挖深意。古今中外的语言学流派表面看来多且乱,深究起来少且简。就三个,或者说三类。其一是工具型依附型的传统语言学研究,也就是语文学,它没有独立的地位,一出世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是为文学解读和经典阐释服务的。在中国就是以汉字为中心的三门“小学”:音韵学服务于对古代韵文的解读和吟唱,训诂学服务于对深奥难懂的古书的阅读,文字学服务于对传世文物和出土器皿的考据。其二是描写型现代语言学研究,它力求客观地准确地描写语言静态的结构形式和动态的使用规律。其三是解释型当代语言学,学术目标在于清楚回答语言为什么有这样那样的结构形式和使用规律以及人类语言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一致和差异。解释的角度不同又可以形成当代语言学大旗之下不同的分支学派,生成语言学从人脑预先编码和基因表达这种生物角度解释造成语言结构的“内因”;而认知功能语言学则是从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语言交际的特点策略和局限解释形成语言特定结构的“外因”。如此而已!

传统的工具型语言学,现代的描写型语言学和当代的解释型语言学既是历史发展的三大阶段,同时又在当今时代共存。因为后起者相对于先行者属于问题重置,它提出了新的问题,设定了新的研究目标,做的是加法,是扩容。不是为了同一学术目标,解决同样问题而做的技术更新换代,后来者并不代表更先进以至于可以取先行者而代之。在加法和扩容的逻辑下,先行者和后来者各有自己的学术领地,各有自己的学术价值和生命活力,三者互相补充,分工合作。大家都有活干,都有饭吃。但是语言学研究这盘棋毕竟是大大地扩容了。它早已不仅仅是服务于文史解读和经典诠释的语文学了。有人说语言和文学不能分家,因为语言学要为文学服务,并以此为理由反对把语言学独立设置为一个一级学科。其背后的逻辑是“工具型语言学=全部语言学”。这种看法当然是过于狭隘了,是不对的。我们要与时俱进。在充分承认工具型语文学仍有其现代价值外,也要认识到我们这个家早已添丁进口,有了小弟弟和小妹妹,我们再也不能像独生子女时期那样独享父母和家庭的资源了。包括工具型、描写型和解释型三兄弟在内的语言学研究大家庭在世界各地早就是个堂堂正正的独立一级学科了,她在我们中国也理应获得这样的学术名份和学科地位。
 来源:镜海语言学




1.相关阅读

《当代外语研究 》2023年总目录

第18 届中国当代语言学暨第8届老年语言学国际研讨会

【日程+会议号】外交话语研究论坛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年春季学期驻校博士生招聘启事

西交利物浦大学招收语言学博士生(30万奖学金)


2.学术资讯

重磅:软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排名发布

《外语研究》2024年度“速载计划”稿约

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一届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免会务费】第五届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语言学研究生联合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第八届全国认知语义学研讨会


3.讲座回看
国际期刊论文写作发表系列
讲座回看||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
语言学讲座回放集锦(八)
语言文学讲座回放集锦(七)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