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个人观点

我回来了,也不知这次能写多久

海边的西塞罗 海边的西塞罗 2023-07-26

还好,我还在,您还在。

各位好,我回来了,又经历了三个月的被“休假”,《海边的西塞罗》这个号终于可以复更了。

大约不到一年前吧,就曾经这个号就曾经被“休假”了三个月,那一次,我很明确的知道是因为前一天发的某篇文章,但这一次不一样,我都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告知我三个月不让更新了。而且,据我所知,别的号警告性休假一般都是三天、一周、半个月、一个月之类的,循序渐进的往上涨。我这一下子就是顶格仨月,一次不够,又来了一次,而且越来越不知道自己究竟何处踩了雷。

这让我心惊,也许不知什么时候,这个号就永久的要跟大家告别了吧。所以虽然这个号回归了,但其实我的心情,并不那么美好。


不说纠结这件事了吧,该来的总会来,聊聊这个三个月我是怎么过来的。

说实在的,这次被“休假”之初,我有一度已经不太想再写下去了,历史发生第一次时是个悲剧,第二次时就是闹剧了。一次打击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磨砺,但再二再三无由来的打击却只会让人感到迷茫和萎靡。所以我弃笔了一段时间,但后来又不得不捡了起来——毕竟毕业十年了,我已经被“专业化”了,我只会写东西,这就是我的职业。不写,怎样生活呢?不写,我人生的价值又何在呢?

所以我只好写下去,在这两个号上发发文章:

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这次本号被封后,又出现了好几个“海边的西塞罗xx”的李鬼号冒充我,且文字质量都极低,惹得不少朋友发消息问我:小西你怎么写这样的文章?

其实我这个人起笔名还是比较有洁癖的,“海边的西塞罗”我觉得天然的对仗和后继就应该是“山巅的加图”或“林中的维吉尔”。就像周树人的笔名很多,但不用“鲁迅”也应该用“樟寿”,起个什么“鲁迅pro”“鲁迅pluss”之类的名字实在是过于掉价。

先生不耻,我亦不耻,所以您若是在江湖上看到顶着这种名号行走江湖的家伙,定然是李鬼没跑。

只是这三个月里,我这个号不仅发不出文,也搜不到。所以没关注那两个正宗号的朋友,就这么跟我断了联系,再找的时候难免认了不少李鬼,虽也不是我的过错,但让您受累了。

希望下次能避免:

这样的情形让我也很累。这次被休假并在缓过气来复更后,我能鲜明的感觉到看文章的人少了,我自己写作兴意也非常阑珊。

实际上,公众号阅读量这些年整体的急速滑坡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微信这个平台对保护用心写作的人似乎没什么兴趣,高质量的公众号这些年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少。
且号一旦被封什么东西都没了。我想不出来这个世界上什么工作能比这份工作更折磨人的心情。

而我原本就是一个不怎么坚强,甚至非常脆弱的人。虽然,写号这两年,我已被微信平台调教的“皮实”了不少。但我真的能理解那些弃笔不写了的前号主们——但凡会干点别的营生,谁愿意遭这份罪啊。

而我为什么还在写呢?
第一,我不会干别的,除了多读了几本未必有用的书,百无一用是书生。
第二,我他娘的就是喜欢写东西!从当年大学的时候违逆家长的意见理转文开始,我就喜欢写。不写我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所以再苦我也愿意坚持。

所以被休假这三个月,我也继续写着,有些篇目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大家可以看看,比如最近这篇:

刀郎的新歌,为什么要“生儿维特根斯坦”
同时,我也得闲去了一些地方,北京、上海、深圳,见了不少的朋友。

因为号在休着假,很多失联的朋友可能不知道我去,错过了,没关系,来日方长,只要我在、您也在。我们总能见面。
久违的旅行让我想开了不少,下半年天凉快下来后,我想去一些更远的地方。
同时自己一些个人问题可能也该解决了,我都35了,不能只忙工作,该有个家了。一个妻子甚至孩子也许会成为我心情的“定海神针”。不然每次经历这种颠簸,总会觉得自己特别孤独。
比如这三个月,期间很多孤独、焦虑、绝望与颓废,对现在的我都是很难过去的坎,是难以言说的。
我真希望能有人愿在此时等我。
旅行、休息与写作之中,我也有了一些反思——
可能对我而言,时评真的无法再写下去了。以后,至少在《海边的西塞罗》上您不会再看到时评了。

我的大学专业是历史,毕业后做了新闻,给官媒报纸写了整整七年的时评。我当年干活的时候,带我的老师就一再告诫我,时评是速朽的。当时当日还不觉得什么。但今天回头再看,发现老师说得对,人们对公共事件的记忆是短暂的,“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哪怕是最骇人听闻、惹人深思的悲剧,公众关注的时间一般也就两三天。这意味着两三天后,你在那篇时评中倾注了再多的心血、知识和锐见,也一文不值,会迅速被大家与新闻一起淡忘。你写的越认真,时过境迁之后就越错付。

何况在我辞职写公众号之后,写时评又增添了一份砸饭碗的危险。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能保证自己绝大多数的时评是安全、不碰线的,但我不能保证某次偶然之间,线不会突然来找我。而微信平台对我的这个“照顾”,这种事情发生一次,就砸我三个月饭碗,甚至下次就是半年,甚至永远。我能怎么办呢?

我首先得生存下去,所以只能弃写时评。

就让岁月奔流吧,就让“新闻”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吧。我累了,怕了,跟不上了。

好在,历史、文化、艺术、音乐还可以写,我也会写,爱写。
所以以后本号写写这些东西吧——当然这种东西肯定看的人会少。只能请愿跟随的读者跟上吧。
我用心写,尽量不辜负您的期望就是了。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告诉还关注本号的读者。这三个月的漫长“假期”终于结束了,虽然下次可能是永别,但只要还有人看一天,我就继续写一天

文章的最后,我想说个昨天看到的,一位读者给我的留言:


我这人,其实这种时候嘴挺笨的,虽然只回了四个字,但实际上,这话放在今日,让我特别感动,真的。谢谢这位读者。
作为入行太晚的人,我的公众号其实也就写了两年,写的未必有多好,但能陪伴读者从大学读到工作,真的是荣幸。
如果可以,我真的很希望能陪她继续从工作写到退休。我们一起思考、一起阅读、一起在这飘摇的世事中记录此生。

做一个陪伴读者一起经历人生的作者,若能得到这份幸福,就足以抵偿面对写作的疲劳与憔悴了吧!

昨天听到一个噩耗,用他的文字陪伴我成长,让我特别喜欢的推理小说家森村诚一先生去世了,

我曾在《我的故乡,我的《中途下车》》一文中写过他。这是一位有才华、有毅力、有良知,更堪称有伟大灵魂的作家。
愿先生走好。
此刻我莫名的又想起了《中途下车》中他的那段记述,那句话让我感动至今——

尽管如此,暂时还是以三年后的同学会为目标活下去再说吧。
他支撑着三十多年来同自己走着不同道路、并在败北的汇合点邂逅的老同学的身子,漫无止境地走在雪夜的道路上。
是啊,人生也许无非是这样吧。也许它荒诞,而又无意义的。但如果有个人,能与你互相搀扶。即便他与你同样迷茫,你也或许能在这漫无止境的风雪中找到一点意义。
愿我,以我的文,成为与您互相搀扶的那个人——嗯,这正是我的宏愿!

愿风雪停息之时,与君相逢在蓝天。
我回来了,虽不知这次又能写多久,但从明天起,让我们继续启程。

关注我,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