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大学第八届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成功举办

浙大文科 2023-12-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浙江大学 Author 请收藏

5月5日,浙江大学第八届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在紫金港校区举行。

艺术与考古学院2019级本科生丁真珍“聚沙成塔——天封塔口述史研究”、文学院2021级博士生吴昌政“敦煌写本S.2506V等《失名史书》疑难草书校释”、经济学院2018级博士生郭继文“目的国进口偏好差异化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兼论贸易演变的逻辑”三项学生成果获特等奖。文学院汪维辉、艺术与考古学院陈筱、经济学院马述忠获最佳指导老师奖。教育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获最佳组织奖

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慧为特等奖获得者及最佳指导老师颁奖并讲话。

朱慧表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文科,同学们应将个人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勇担使命求是创新,筑牢基础传承根脉,奋发有为面向未来。希望大家坚守传承本位,探索创新进路,实现传统性和现代性的统一;秉持道德修养,恪守钻研精神,谋求智识和德性的统一;立足中国实践,服务知识体系建构,力争前瞻性和自主性的统一。

颁奖典礼上,获奖学生通过学术脱口秀形式展示科研成果和学术风采。指导老师代表汪维辉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科研与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本届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2022年7月启动,共从119个申报项目中评选出30项获奖成果,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5项。

学校相关部门和院系负责人、各文科院(系)师生代表、获奖学生亲友代表出席颁奖典礼。


让我们走近三个特等奖获得者,听听他们精研学术的故事和体悟——



01


谈古论今,聚沙成塔

《聚沙成塔——天封塔口述史研究》,作者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丁真珍、吴馨怡、张颖洁三位2019级本科生。研究致力于打破隔离“社区”“群体”和“个人”的边界,铺开宁波天封塔古往今来的历史长卷。

天封塔是宁波城市历史和现代文明交汇的重要见证。自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始,直到 1992年,矗立千年的天封塔都是宁波最高的建筑。但由于多次损毁和重建,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都遭到不同程度上的破坏。且对天封塔的研究者寥寥无几,研究成果屈指可数,保护、传播、利用等方面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团队对应当如何将研究对象“天封塔”进行“概念化”和“操作化”一筹莫展时,陈筱老师点拨了一个重要线索:“集体记忆”。社会化的集体记忆会通过特定群体中存在一定联系的人所共享、传承以及共同建构,将最美好、神圣的事或物贮存在另一个维度里,形成可追溯的、增强社会认同感的“历史”,而公共建筑和空间正是凝结“集体记忆”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团队深受启发,希望将散落在民间的个体记忆碎片凝结成关于天封塔的集体记忆,尽力勾勒出一幅城市记忆的图景。

团队三位成员在遵循考古学与人类学研究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半结构化的口述史整理分析,还原了天封塔的保护和修缮过程,以及宁波人与天封塔朝夕与共的生活状态。

将个体记忆凝结为集体记忆,最重要的理念与实践是回归生活经验、追溯人本思想。在调研访谈中,团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语言不通。天封塔周边社区的居民,大多数是只会使用宁波城区老派方言沟通的老年人。“很多时候只能听懂个大概”,即使土生土长于兹,用方言交流学科术语对张颖洁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

起初,团队三人几乎完全听不懂老人的话,只能从少数几个能够辨别出的词语入手拼凑出一条逻辑线,再根据录音反复推敲,逐字逐句地进行核对和补充。但到后来,大家竟也能简单地说一点方言,沟通和理解也变得更加顺畅自如。

吴馨怡说:“虽然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但是如果不把这些老年人的个体记忆‘争分夺秒’地记录下来,这些历史的记忆碎片终将会随着时间的消逝一起慢慢远去,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从前期采访提纲的整理、中期采访过程中的交流、后期文字的整理与加工润色,经过与9大类、27组、34位不同身份的利益相关者的对话,团队齐心协力完成了最后的工作——著述近20万版面字数的书稿,并签订了图书出版合同。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白谦慎教授评价道:“天封塔口述史研究,不但挖掘了专业人士为天封塔的内涵与外延的保护和发展做出的努力,总结出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使命和潜力空间,也唤起了普通民众对天封塔的认知、记忆和情感,帮助未来的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天封塔背后的故事,引发共鸣。”




02


游于故纸,辨字识文

《敦煌写本S.2506V等〈失名史书〉疑难草书校释》,作者为浙江大学文学院2021级博士生吴昌政。文章利用辨析字形、揣摩文意、审察文例等方法,结合相关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敦煌写本 S.2506V等《失名史书》中的八个疑难草书字形作了全新的释读。

良好论文选题的发掘,除了灵感与机遇,更需要的是点滴积累与寻根问底。早在2019年,吴昌政就关注到一件字形独特的敦煌行草书医药写本,并就一些疑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推断,却一直苦于没有更多材料来证明。

在后续的学习研究过程中,他偶然注意到《敦煌写本文献学》在介绍敦煌草书文献时提及了一种医药写本及《文心雕龙》写本。经过比较分析,他发现前者应该与他所研究的医药写本原属一件,只是后来离散,目前分藏于法国和日本;后者则与上述两种医药写本的书写风格极为相似,可以为之前的一些分析作补充或订正。惊喜之余,他又进一步搜寻相关研究成果,发现还有一件写本与上述诸写本的字形风格非常接近,也正是此次他所研究的《失名史书》,于是选题应运而生。

如果说机缘巧合找到几种书写风格相近的敦煌写本,是开启此次研究的一把钥匙,那么接下来大量的材料搜集和分析工作,则让这把钥匙在不断摸索中得以打开历史的宝箱。为了破解《失名史书》中的疑难草书字形,吴昌政将多种写本逐字重新校录,继而比较、系联、统计其中的字形,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库、工具书,尽可能地搜罗相关文献材料。

“汪老师常跟我们说:‘没有严谨就没有学问!’”受导师汪维辉教授的影响,吴昌政也形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他在撰写论文时不仅关注字形的辨析,还重视寻绎文意、审察文例,充分联系相关文献,力求对一个问题有破有立,由“悬断”趋近“征实”。

吴昌政对《失名史书》疑难草书的释读成果,得到广泛好评。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涌泉先生评价道:“S.2506V等《失名史书》为行草书写本,内容重要,前人已有校录,但留存的问题极多。本文对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创获很多,是一篇好文章。”

“作为20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之一,敦煌文献是未经后人改动的一手材料,更为可靠地反映了唐代前后语言文字使用的真实面貌,研究价值巨大。尽管前修时彦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有许多宝藏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作为青年学子,能在其中发挥一些微薄的作用,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荣幸。”吴昌政说,他的学位论文也将继续围绕敦煌文献展开。

回顾此次研究历程,他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整个过程,其实也是在践行我们浙大的校训——求是,以事实真理为目标,日就月将,踏实前行;创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于不疑处有疑,将学术研究不断往前推进。




03


捕捉跨境电商新机遇

《目的国进口偏好差异化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兼论贸易演变的逻辑》,作者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2018 级博士生郭继文及导师马述忠教授,文章发表在《经济研究》上。

数字贸易时代,跨境电商从何处开发市场?郭继文的答案是——偏好差异化。他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目的国进口偏好差异化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兼论贸易演变的逻辑》揭示了,目的国进口偏好差异化程度越大,中国对其跨境电商出口越多,因为这更能发挥跨境电商的模式优势。

选题的灵感源于郭继文博一时跟随导师进行的一次实践调研。“我们发现,跨境电商企业非常注重需求市场上消费者的个性化偏好。它们在选择目标市场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目标市场差异化需求、偏好的影响。”在后续调研中,这个想法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有了初步的想法之后,郭继文进一步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把这个调研结果呈现出来?翻阅已有文献,他发现差异化偏好是从属于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偏好,目前鲜有文献涉及。他果断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试图弥补现有研究的缺漏之处。确定选题后,郭继文马不停蹄地开展研究工作——整理文献、收集处理数据、实证分析、初稿撰写……

其中,最为棘手的是数据处理和对差异化偏好的测度问题。

从合作企业获取的物流运单数据非常高频、数量庞大,而且缺乏关键的行业类别变量,如何处理是个难题,论文进展也一度因此停滞。令人惊喜的是,和一位计算机学院博士生的一次偶然交流让郭继文豁然开朗。“快递包裹出海关时都需要申请报关,所以商品名称是几乎没有缺失且比较标准化的,如果能够采用类似自然语言处理的办法,那一直困扰我的这个问题不就可以迎刃而解?”沿着这个思路,郭继文通过爬虫、标准库构建、文本匹配和调试等步骤获得了所需要的行业类别变量,构造出了所需的面板数据。

而对于差异化偏好的测度,过往研究鲜少涉及,因此没有成熟的方法来参考借鉴。在广泛阅读文献之后,郭继文与导师综合考虑实际需求和现有的数据条件,创新性地采用了CEPII的双边贸易数量数据,运用相对泰尔指数来构建指标。

文章揭示,跨境电商主要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偏好,生产趋于多元化、定制化,主要通过线上订立、碎片交付来完成交易,获利的逻辑在于细分市场,提升单位产品溢价。基于此,郭继文对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和相关平台分别提出了建议。

“对于前者,尤其是中小企业,要尽可能在对市场高度细分的基础上,重点开发更加契合自身优势的需求差异化程度较高的市场,并植入更多个性化、特色性的因素,通过提升单位产品溢价来扩大出口盈利空间。而对于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或提供技术支撑的第三方服务企业来说,应继续加强对数字化工具和手段的研发和推广。”郭继文说。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余林徽教授评价说:“当前经济社会正经历数字化转型,文章聚焦传统国际贸易向跨境电商的演变,从需求偏好差异化视角展开深入剖析,具有理论深度和重要现实意义,是一篇很有洞见的文章。


来源:“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规划拓展部

编辑:寿容儿

责编:王   雪

往期推荐


2023 未来城市·杭州论坛在浙大成功举办

尔听斯聪 | 浙大文科近期学术活动概览[5.5-5.10]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召开体育学学科发展咨询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