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面现代化与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办

浙大文科 2023-12-16


8月10至12日,“全面现代化与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紫金港校区成功举办。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布朗大学、西北大学、纽约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杜兰大学、维拉诺瓦大学、匹茨堡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国王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史文磊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蔚文教授,会议美方协调人、美国西北大学政治学系丁悦副教授分别致欢迎辞。

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浙江大学)国际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美国西北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承办,Journal of Chinese Governance期刊协办。会议共设“发展理论”“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民主实践与观念”“制度发展”“国际视角中的发展与制度”“历史视角中的发展与制度”和“全面发展”等8个模块,与会学者分别就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广泛深入的分享和交流。

中国在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后,进入了有中国特色的全面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如何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如何在中国全面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展民主、建设有效政府,是这次会议讨论交流的主要对象。与此同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如何认识西方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反思西方体制运行和政治学理论建构中的问题,也是会议的一个重点。与会学者围绕这两类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1

在理论框架的选择与建构方面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景跃进认为,目前在中国学术界流行的比较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主要来自西方,它无法充分容纳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经验,也不能有效解释中国政治发展的内涵,因此亟需重构比较政治学的分析框架,正确处理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现代化的关系、中国政治发展与世界各国政治发展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以解决国内外政治学中的“知识脱钩”的问题。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范晓光根据实证数据指出,如果以1%人群占有的社会财富为指标衡量,美国与中国相比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现象。

布朗大学政治学教授Ashutosh Varshney认为,美国选举民主制度存在因社会极化而导致无法达成共识、民粹主义、剥夺少数群体民主权利等现代性危机,表明美国民主制度也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正绪提出,在推进政治发展时,坚持制度主义与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这两个方面要平衡好,他认为这也是理解和解释中国政治发展的一对可行的理论框架。

国王学院国际政治学教授Adnan Naseemullah提出,在西方新自由主义改革之后,全球现代化经历了从国家主导的现代化向市场导向的现代化这一发展模式的转变,但两个模式都暴露出问题,需要对两者的发展经验做出深入分析,以更好地解释各个国家特有的增长模式、战略安排、发展逻辑与未来选择。





2

在民主研究方面


北京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马啸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分析了增值税与政治问责之间的关系,认为纳税人对税收的感知减弱将导致其问责意愿减弱。

美国西北大学博士生杭慕尧指出,专家测量的民主水平与民调结果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民主观念的不同,因而在理解民主时,既要从实际出发,也要考察理念在民主建构中起的作用。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余逊达关注到中国地方城市治理中有效运作的“民主工作制”,认为“民主工作制”这一创新是对民主理论和实现方式的重要发展与补充。

杜兰大学政治学系教授Martin Dimitrov指出,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意表达机制(Input institution),尤其在数字治理领域走在在世界前列,广泛运用的数字化参与在实质上提高了民意表达机制的效率,值得各国关注。





3

在建设有效政府方面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黄飚从部门目标、总体目标和“一票否决”三个角度介绍了当代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认为职级制度、领导态度、庇护关系、经济效益会对绩效评估有效性产生结构性影响,是理解政府绩效及其评价时必须把握的几个要点。

牛津大学政治学教授Denise Van Der Kamp认为中国在环境执法中的存在不少临时执法现象,故提出执法过程需要加强标准和规范建设,以防止从临时执法导向随意性执法。

维拉诺瓦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Deborah Selighson认为,中国推进交通全行业电气化的努力和探索很有意义,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交通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胡彬认为,中国环境执法对地方经济发展虽只有阶段性影响,但对改善空气质量有着显著的长期效果,是中国绿色发展中的一项成功做法。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教授沈永东探讨了企业公共责任问题,认为企业要体现公共责任,就需有效嵌入公共服务联合生产,并提出企业要从守门员机制、资源补充机制、利益兼容机制三个层面来加强其嵌入式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

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左才探讨了全面脱贫政策背景下的分配公平问题,认为相较于物质利益,特定分配政策的过程公平更影响农村居民对分配政策公正性的评价。

哈佛大学博士Saul Wilson讨论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中国土地财政问题,认为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策略主要是为了响应中央,而不是出于地方利益考虑,这是理解中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政策的一个关键。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蔚介绍了由浙江大学和浙江移动共建的“数据智能与城市未来联合实验室”利用脱敏后的移动大数据开展的地方城镇化水平测量、风景区旅游价值评估等社会科学研究,认为大数据研究显著提升了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并希望各国学者一起加入到运用大数据研究发展问题的进程中来。





4

从国际视角与历史视角分析与中国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助理教授Angel Hsu的实证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投资影响了东南亚国家的城市化和土地使用模式。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邵立探讨了中国的“战狼外交”策略,认为这一策略是对国际上负面媒体环境的回应,也是吸引国际媒体注意的一种尝试。

密歇根大学政治学教授Daniel Slater提出,马来西亚独立后先推行进口替代发展模式,20世纪70年代民族主义高涨后又在日本雁阵模式思路影响下转向出口导向模式,对殖民时期发展不足的领域搞“逆向投资”,并在90年代把这种做法扩展至非洲、南亚和中东,但这种做法只是复制、扩展了马来西亚原有的产业体系和经济模式而没有产业升级和模式优化,在亚洲金融危机对马来西亚货币打击下最后夭折。他认为马来西亚的这个教训值得有相同发展战略的亚洲经济体思考。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耿曙将过去主要用于分析军事领域的安全困境假设拓展到了中美之间技术竞争领域,认为美国发动的中美技术竞争导致的安全困境使双方敌意增长、对抗升级,无助于双方的技术发展与进步,必须改弦易辙。历史视角侧重在历史长河中分析政治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适应时代的启示与思考。

纽约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王海骁用计量方法测算了科举制度早期的运行情况及其影响,提出早期的科举制度存在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美国西北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丁悦用晚清改革和俾斯麦改革的案例,分析了影响历史演化的因素和机理,提出了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融合会导致革命,二者的分裂会压制革命这一有趣的思想。




在会议的自由讨论阶段,与会学者普遍认为,要深化中国和西方学者对中外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认知与交流,必须从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的研究方法的理解入手,从对概念表征的客观对象的描述开始,具体细致的开展讨论,找出不同场景下的不同理论、话语和方法运用对同一概念在内涵界定和外延覆盖范围的影响,从而为推进有质量的交流并寻求共识奠定基础。

会前,与会专家学者还先后前往杭州市余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机器人生产商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江实验室、杭州萧山区南阳街道等地进行了考察访问座谈。



来源:浙江(浙江大学)国际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

文字:刘依云、田媛元

编辑:寿容儿

责编:王   雪

往期推荐


杜江峰校长走访调研文学院

新书速递 | 浙大文科著作概览(二十)

新书速递 | 浙大文科著作概览(十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