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年“跑”两会的机器人,媒体大脑MAGIC又发现哪些好玩的?

新华智云 2023-05-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媒体大脑 Author 两会机器人


2020年,媒体大脑MAGIC第三次报道全国两会,还首次推出“两会机器人”。


作为连续三年报道全国两会的“机器人”,媒体大脑MAGIC不仅更快、更好地制作出两会报道短视频,还用机器分析两会大数据,揭秘两会新趋势。


今年两会机器人还“出圈”,服务全国300多家媒体和机构,阅读量突破3.5亿,并仍在快速增长,成为国内两会智媒报道的先行者。




 2020年两会机器人 

两大新趋势




回顾来看,2020年两会报道的两大新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各大媒体开始采用短视频形式报道两会,将两会金句现场剪辑出来,生动直观地让全民见证。在短视频轻快密集的报道之下,2020年全国两会的全民关注度有望创下历史新高。
从政协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到总理答记者问,两会机器人智能剪辑短视频超过2500条,用户累计生成短视频近万条。
针对5月21日的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新华社现场云利用两会机器人,创新采用视频直播、金句短视频、图片和文字混排的形式直播,获得超过140万次点击。
《检察日报》用两会机器人剪辑委员发言,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微博转发,播放量超过675万次。
《检察日报》编辑刘亭亭表示“媒体大脑上手简单,从直播拆条到模板选择再到视频编辑,一站式功能全都有。”

来源:检察日报
《江西日报》用“两会机器人”制作了425条短视频,在抖音上开辟“两会连连看”系列栏目,累计播放量累计超过2亿次,取得了良好的两会宣传效果。
来源:江西日报
《新疆日报》则推出“代表委员履职云报道”,实现北京、新疆两地互动,展现了新疆代表委员履职的生动场景,取得了良好的宣效果。
《新疆日报》全媒体记者沈滨表示,两会机器人“方便,快捷,强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量,能够又快又好完成工作,我们生产的新媒体产品也变得更加丰富。”
来源:新疆日报
其次,由于2020年全国两会缺少现场采访,因此各家媒体竞相从公开报道挖掘出独家信息。新华社通过两会机器人分析报道大数据,揭示出两会新趋势,受到媒体和读者的关注。
经过媒体大脑MAGIC智能学习,对比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数据和历年数据,智能生成报告词云。时长不过1分钟的《AI学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了中国社会这些变化》,在新华社客户端上就获得155万次点击。
来源:新华社
另一则报道《MAGIC看民生数据丨关键之年的成绩单》,两会机器人通过最新的可视化模板,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排序展示,收获了超过100万次点击。
来源:新华社
“MAGIC带你看”和“AI数读两会“也是新华社客户端热门栏目。诸如《AI数读两会 | 降!降!降!》、《AI数读两会 | 2020脱贫攻坚决胜年》、《AI数读两会|2020年主要工作和目标》以及《MAGIC带你看两会TOP关键词》、《MAGIC带你看: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变化》、《MAGIC带你看:神山村的华彩蝶变》等智能报道,累计获得近300万次点击量。
面对同一份报告,通过智能分析,获得不一样的数据洞见。

在两会所有直播中,“美国”毫无意外地位于所有国家词汇首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关系举世瞩目,中国通过两会释放出最大善意和明确信号。
数据来源:媒体大脑MAGIC
分析两会机器人媒资采用情况,全国两会期间最受媒体关注的三场会议,分别是人大开幕会、总理记者会和外交部发布会。
数据来源:媒体大脑MAGIC
根据300余家媒体在两会机器人中使用的权威数据来看,媒体最关注的数据指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空气质量优良等级天数比例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紧随其后, 由此可见,经济、环境和民生是媒体关注焦点。
据来源:媒体大脑MAGIC


两会机器人对

 媒体科技探索的启示 




两会机器人的两会报道,是一次对媒体人工智能的试水。两会是中国一年中最重要的政治会议,对于大部分受众来说,理解两会传递的信号、找到与我相关之处,其实非常困难。因此,媒体的报道、分析、解读非常重要。
当大量媒体人不能“跑”两会,只能坐在屏幕前观看两会时,一场脑力赛就拉开序幕。
如何能从一样的会议内容里,得到比别人更深的见解,发现更有价值的信息,这是第一重挑战。
挑战不止于此,对于很多资深媒体人来说,从两会报告的字里行间中见微知著并不难,让他们洋洋洒洒写一篇解读文章也不难,但难得是做出一段质量尚可的融媒体报道。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受众,对表达形式的要求又是越来越高的,而这些形式中所蕴含的科技含量、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得心应手使用这些技术,不是一日之功。
移动互联网所谓降低传播成本,更多的是在“分发”环节取得了效果,但在生产环节,内容生产者,特别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媒体人,往往会受困于“形式”的包装和打造。

媒体大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发出了“两会机器人”。它的任务有两个方面:

第一,利用多种智能技术解析两会内容,得到多维度的解析数据,从而帮助内容生产者获得更多的“洞见”,得到更多新闻报道的“素材”。
第二,提供智能生产工具,从而帮助媒体人“抛弃形式主义、鼓励拿来主义、回归内容本质”,用智能技术降低打造”形式“的成本,让媒体人在报道形式上大量节约时间,将时间留给思考和内容创作,从而赋能思想传播。
具体从产品上来说,“两会机器人”推出了一大批会议场景的“智能模板”,用这样通俗易懂、容易上手的方式,将大量智能能力应用到了具体场景,实现了上述两大功能。
比如,“两会机器人”的“金句模板”,结合“语音识别”“掌声识别”“笑声识别”“人脸追踪”等技术,不仅让编辑记者在大会期间可以边直播边剪辑,对着文字就能剪视频,而且通过掌声、笑声、关键词定位等方式,帮助媒体人更容易地发现金句、找到精彩段落。并且一键嵌套智能模板,让同样的直播流做出视频新意,小编“盯直播+发报道”两不误。
来源:浙江广电、每日经济新闻
再比如,数读两会模板。
一方面,数十组智能筛选的、和两会相关的历史数据,可随时取用;数据分析工具,让词云分析等针对内容的深度梳理,变成了零门槛的操作。
另一方面,两会机器人推出了30多款数据可视化模板,两会期间还会根据议程,实时生成新数据模板,根据数据亮点提炼归纳完成,记者一键插入视频素材即可完成两会的数读类深度报道。
来源:新华社
此外,针对两会实地采访困难,我们专门设计了“卫星定位模板”“异地双屏采访”模板,将新华社「60万米高空看中国」的黑科技赋能媒体,让隔空采访、视频采访,也具有十足的画面表现力。也设计了“云履职”、“云沟通”功能,让代表委员能借助技术,和选民、和民众们,沟通无碍。
来源:浙江广电中国蓝客户端
智云还让手机变身生产力工具,5月中旬“剪贝”APP上线,编辑记者们在路上就能用手机看两会直播,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剪辑处理直播视频,用手机拍得采访视频,也能立即嵌套好模板,快速生成作品。
这些例子不难看出,“两会机器人”是着眼于两会内容生产的全流程,不仅让转瞬即逝的会议内容,通过智能解析,变成结构化的数据,让对内容的分析,更方便、更多维、更深入,帮助媒体人准备更有价值的“原材料”;
而且还帮助媒体人解决大部分报道形式的问题,更好地把肚里的货用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传播出去,让原材料能多快好省地炒成一盘盘精美的“菜”。
媒体大脑从来就不止服务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
内容处理从古到今直至未来都将是一个“永远是风口”的领域。这几年来,媒体大脑除了服务几百家媒体外,也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影视、旅游、教育、体育等行业中和内容相关的部分。而“两会机器人”,也是媒体大脑会议会展业务的一个产品而已。
媒体大脑的“会议机器人”,不仅在后疫情时代应用多种智能技术,帮助会议会展的组织者,做到会议开得了、开得好、传得开、留得下,而且其对会议内容的智能化处理和分析,也让”开会”这件事回归本质——会议的“内容”,得到了多维度的分析,数据化的存储,智能化的传播,会议内容的结构化、数据化存在,让这场会议做到了真正的“永不落幕”。

说到底,工具和形式还是为内容及思想服务,再好的数据分析工具,也不能替代对于数据的“洞见”;再丰富的智能模板,也无法取代对于内容表达的创意。
只是,Excel没有让生活只剩下数据,PPT模板也没有让PPT千篇一律,他们都更加解放了大脑,开拓了“视角”,让作品变得五彩缤纷。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媒体大脑MAGI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