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an U?》,可持续时尚能持续吗?|48 hours

. SoFigaro 2023-08-01





2022 年 7 月 22 日,《can U?》「有料」可持续时尚美学展览正式开启,《So Figaro》 48 小时视频栏目,独家记录展前展后的故事,并且专访 canU参聿可持续时尚平台发起人崔丹。正如崔丹所言,大家对于可持续时尚议题有很多疑问,这个展览亦是在发问,但是,我们不如把疑问变成行为、变成表达。




参观《can U?》「有料」可持续时尚美学展览,好似去朋友家参加聚会,环境舒适,我们或在绿树成荫的户外喝杯茶,或在清凉的室内四处游走,室内外的每个展览区域都埋藏着惊喜与启发,有些展室仿佛是沉浸式演出台。因为策展与布展思路都贴合生活,从日常细节出发,所以看展过程就像与一群朋友聊天——有老朋友与我们分享各自生活私密片段、成长感悟;也有新朋友的话题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物件切入,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灵感;同时,主人(策展人)还细心地为所有来宾准备了共同的话题,将聊天引向对未来的展望。


canU参聿可持续时尚平台发起人崔丹


展览由 canU参聿可持续时尚内容平台创始人崔丹发起,并与平台创意总监 Monica Mong 及独立可持续领域内容策划人 Yidi Chen 共同完成。经过几个月的细细打磨,这个“可持续时尚”展览被打造成一个打破圈层的、可持续性的展览。换言之,这个展览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面向我们每个普通人,并且可以做成系列展览,像杂志一样定期出现,有熟悉的栏目话题,更有新的人与物的出现。


《can U?》「有料」可持续时尚美学展览入口



 何谓可持续时尚?


就像采访时崔丹说的那样:“这个时代应有的时尚是什么?无疑是可持续性。”过去十年里,时尚界谈论度最高的话题莫过于可持续时尚;二十多年前,可持续概念在时尚面料研发领域已经开始了。如果追本溯源,可持续发展是于 1980 年代提出的概念。


建筑师、时装设计师 Raquel Buj 的作品


何谓可持续时尚呢?英国的 Alison Gwilt 博士在其著作《A Practical Guide to Sustainable Fashion( 环保服装设计)》给出定义:每一件衣服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每个生命阶段对应服装产业的一个环节,大致分为六个环节:原料生产、面料生产、服饰设计与生产、运输与销售、消费者购买穿着、旧衣回收处理,每个环节都可以选择可持续发展方式。我们可以这样说,以上所提的所有环节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日常提及的“可持续时尚”。


时尚评论人唐霜收藏的 Phoebe Philo 时期 CÉLINE 时装


这不是崔丹第一次组织策划可持续时尚话题的展览。早在 2019 年,canU参聿就已经开始与上海时装周“有料”可持续发展项目合作。在一年两次的上海时装周期间,canU参聿都会举办名为“有料”的可持续时尚展览与论坛,同时定期举办行业内的工作坊。从 2019 年就一直参观 canU参聿的展览,对比今次的展览,最大的感受是:之前看到的展览偏向业内的沟通,将服饰设计与面料研发两个环节打通,让彼此熟悉各自的进度与需求,促进合作。而这次的《can U?》「有料」可持续时尚美学展览,则更像一次升级,在面向时尚产业内的工作人员(制造、研发、设计)与消费者的同时,邀请艺术家与更多不同领域的创意工作者加入,将对可持续时尚的思考延展开来。


canU参聿策划的特别项目“情感衣旧”, 

用时装将过去与现在串联


此次展览地点设在永福路 52 号,是一栋西班牙风格的历史建筑。崔丹在上海四处寻找展览场地时,几乎是对这里一见钟情:这幢漂亮的西班牙风格的老洋房被巨大的绿色树木环绕,它是近年来才开始对外开放的,在崔丹看来,这幢开始新生的老房子:“就像一个家,它的变迁,它的重塑,开启了它的可持续性发展旅行。”



入口处的二楼阳台上,有一个绿色的巨大装置,仿佛是一朵巨大的花朵,它是艺术团队 BLOOP BLOOP 的作品,细看的话会觉得花瓣背面的凸起有些眼熟——那是回收的咖啡胶囊。不必入内,站在永福路 52 号门外,就能看到的这朵巨大的绿色金属花朵。它的出现方式好似策展人的野心的隐喻,将对可持续时尚的关注引导在美与重生之上,而看完整的展览之后你会意识到这只是第一步,展览以一种温和的方式,仿佛是通过展品,带我们走进一个群聊群,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大家从各个角度发出的思考、提问与行动。



  展示崔丹的朋友圈


永福路 52 号一共两层,一楼展厅的策展思路用崔丹的话来说就像他的朋友圈。崔丹早年曾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毕业后去法国 ESMOD 高级时装艺术学院攻读时装设计,完成学业后回到国内,在时尚媒体领域工作了近 17 年。2018 年他选择定居上海,并创立了canU参聿。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讲,崔丹见证了可持续时尚的出现,亦参与到了它在国内的发展。媒体人出身的崔丹深谙沟通之道,他将一楼的展览空间命名为“情感衣旧”,这个空间以一种极具亲和力的方式与所有观展人沟通,仿佛是老朋友之间的聊天。


canU参聿策划的特别项目“情感衣旧”


在“情感衣旧”展区内,崔丹邀请自己的朋友们从各自的衣橱里找出对自己有意义的服装来参展,所有的朋友们被统一称呼为藏家。崔丹谈及最初的构想:“就是号召大家提供自己的私服,它可能是跟你生活中某个时间点有一个情感连接,代表一段记忆。用衣服来讲人与衣服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易懂的可持续时尚的切入点,更让容易让人接纳。”


canU参聿策划的特别项目“情感衣旧”


这些来自崔丹朋友圈的服装在展览中也是被珍视的存在,以一种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出现:“这就像加码的珍视,从珍视进而到重新审视,审视自己的消费和自己对已有物件的态度,由此而展开对可持续时尚的思考。”展区的所有服饰都配有二维码,现场扫描后就能看到藏家们对衣服的叙述,仿佛是老朋友之间的闲谈。


老洋房里所有的时装都配有二维码,

扫描后可以看见“它们”的故事


有的藏家是通过衣服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比如时尚作家孙哲选择参展的一套黑色服装,DIOR 黑色西装外搭  Supreme 黑色大衣,他说:“我从二十出头开始就喜欢黑色,那时总是一身黑。那时为了受人瞩目,让人觉得‘这个小孩很特别’,但现在穿黑色就是自然和舒服的事情。我觉得黑色有两个功能性:一是隐藏,而在隐藏中,它本身又有彰显的意义。我跟随过潮流,试过各种颜色和图案,后来又回到了最简单的东西。”


作家孙哲、canU参聿可持续时尚平台发起人崔丹

提供的参展时装


有的藏家讲述衣服所参与过的自己的人生经历,比如我们熟悉的演员井柏然一口气拿出三套服装参展,其中有两套是戏服,其中一套戏服来自《后来的我们》。“电影里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家:我来北京那么多年,从来没有家的感觉,原来只有奶奶在的地方才是我的家。也是在拍摄期间,奶奶去世,我失去了家。这个角色我至今不愿意告别,情感上很难割舍,因为他能让我看到那时的自己。”


演员井柏然拿出了三套服装参展


在“情感衣旧”展区的服饰并非都是 vintage 性质的,还有一部分可称为新衣,不过全部来自对旧衣/面料改造。比如国内新生代设计师悉麓(SHIE LYU)展出的是她近期在疫情期间的创作:因为一时无法购买材料,于是她自己动手,对已有面料与再循环的丙烯酸树脂进行再创作。在她的视角里,服装是我们的肉身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缓冲器,也是铠甲。



设计师 SHIE LYU 创作的作品


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展品是来自服装品牌 022397BLUFF 的创作,大约是因为设计师是来自贵州的苗族人的缘故,他选的两件参展服饰都是以苗族老绣片拼接而成,廓形夸张,色彩华美,极具戏剧性。


崔丹向《So Figaro》透露了他对“情感衣旧”的未来规划,这次展览后服装将会归还给朋友们,而未来的日子里,崔丹希望将“情感衣旧”做成一个交流平台,让来服装们流通起来,“从一个主人走向另外一个主人,让它的生命周期延续更新,对这件衣物而言也是生命的重塑”,获得的资金将会用于赞助可持续时尚不同环节的开发与推广。



 灵感迸发的餐桌


如果说“情感衣旧”展区是试图在参观者与展览之间建立起一种温情又友善的沟通方式,那么一楼的“CAN U CONSUME?”展区则是火花四射的灵感碰撞区。不同于“情感衣旧”展区的开放性,“CAN U CONSUME?”展区被布置为相对较为私密性的餐厅 —— 11 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创意工作者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件进行充满奇思妙想的改造,让被废弃的物件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里。


来自不同领域的创意工作者,通过奇思妙想,

让被废弃的物件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里



参观这个展区时,每每意识到展品原本的面貌时,我都会忍不住想:“回家后我也要这样试试。”11 件作品中,有极为精巧繁复的创作,也有灵动的随性之作,比如化妆师Yooyo Keong Ming 的小装置 —— 他喜欢陶器,于是将陶器们组合起来套上丝袜,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整体。



餐厅内的 11 件作品仿佛是对“万物生美,皆由心生”的印证,这 11 个创意人在崔丹看来:“他们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用创意激活美感。利用废弃的、已经存在的物件进行再创作,重新去认识它们乃至是废弃物,尝试将以往的消耗转化成美的东西,或者说我们重新定义美的概念。将东西做得好看是有说服力的,是对生命力的第二次激活。我觉得这里面还含有一个行动的力量,行动能够赋予不一样的含义,所以说,我们这些展品过来不只是展示,它可以走向下一个阶段。”



 等待答案的未来


展览的二楼是对可持续时尚的实现的探讨,是跨行业的联动,是科技与想象力的结合。比如有来自美国的先锋服装设计组合 threeASFOUR 的创作,那件以透明塑料和光纤组成的裙子令人印象深刻;跨界艺术与时尚的创意工作室事儿 Future Studio 则展示自己研发的生物面料,其原料来源之一是废弃的食物果皮;杨思嘉提出的概念是,类似皮肤的 3D 纺织物,能对周围气候变化做出相应反应;Kerr Hu 尝试通过蓝藻细菌研发自带电能的服饰面料。这些尚处于奇思妙想阶段或尚在研发阶段的新材料,就像一扇扇窗户,让我们能看到一个值得我们共同努力的未来。


艺术家组合 threeASFOUR 的创新作品


不同领域的圈层界限被打破,出于共同的好奇心与对未来的善意,大家聚集起来。毫无疑问,这将催生出无尽可能。正如崔丹说的那样:“大家对于可持续时尚议题都有很多疑问。这个展览就像是我们在代表大家发问,同时也在对自己提问,所以后来我想,不如把疑问变成行为、变成表达。”


室外的空间里整齐地摆放着几排沙滩椅,上面印着摄影师冯立的作品,乍看上去蔚为壮观。崔丹告诉我们这个展览仅是这些沙滩椅的生命的开始,展览结束后,这些椅子将被送给朋友们,崔丹希望在下一次的展览中,这些椅子能够带着各自生活的经历重新出现。


室外沙滩椅上印着摄影师冯立的作品


最后,崔丹还表示:“我曾经是个喜新厌旧的人,好像站在洪潮中随波逐流。投身可持续时尚道路后,我开始不断反省,自己站在何处?又做了什么?曾经的消费至上可能是一种积累,经过了这个过程我才能有感悟,去反思我和物质以及其背后种种的关系。有一个新的开始,无论多晚,比起沉溺在那种不自觉的状态中都是一种进步。” 



总策划 / 曾嵘 Romy Zeng

项目编辑 / 周樱

视频监制 / 王爽

视频策划 / 王天宜

视频拍摄 / 吴义富、王照明

视频制作 / 袁喆

平面摄影 / 华国文、canU参聿

新媒体编辑 / Arya

特邀编辑 / 计炜琼

特邀采访、撰文 / 顾晨曦


更多精彩请戳↓

陈剑莹 在戛纳之后|COVER STORY


咖啡的文学想象|CUISINE


蜕变,在下一站 | MOD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