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塞缪尔·德拉尼小辑导语

王侃瑜 四十二史 2023-05-26



四十二史

 科幻春秋



塞缪尔·德拉尼小辑导语

王侃瑜 / 文


2018年5月,我在美国匹兹堡参加每年一度的星云奖大会,会后乘大巴前往同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拜访当地科幻作家。费城的科幻作家每月都会聚在一起吃一顿午餐,谈天说地聊科幻,我就是在那里见到了塞缪尔·德拉尼(Samuel R. Delany)。


德拉尼由他的助手比尔·伍兹(Bill Woods)陪同前来,比尔自己也是一位作家,照顾他的日常起居。那天出席的还有迈克尔·斯万维克(Michael Swanwick)、莎莉·维纳·格罗塔(Sally Wiener Grotta)、汤姆·珀德姆(Tom Purdom)和卡米尔·培根-史密斯(Camille Bacon-Smith),都是费城当地的作家。且不提其他几位,光是得知德拉尼要来,我就无比激动。这是一个传说中的名字,他是美国知名的作家、评论家,星云奖、雨果奖得主,曾获得SFWA(科幻作家协会)颁发的大师奖(Grand Master Award)等诸多终身奖项,名字进入了科幻奇幻名人堂和纽约州作家名人堂,我没想过能见到他本人,更没想到他如此亲和可爱。


Samuel R. Delany ▲


很快,我发现所有人都叫德拉尼Chip,我问他这是为何,他讲了那个或许已经讲了无数遍的故事。11岁那年,他去参加夏令营,第一天的自我介绍环节上,孩子们挨个自报家门,他当时有几秒钟的反应时间,给自己取个酷一点的代号,不知怎的就脱口而出“大家都叫我Chip”,由此,这个昵称伴随了他一生,所有朋友都叫他Chip,而非Samuel或Sam。


那时Chip已经不再写小说或文章,而是在社交媒体上发很多自己的回忆,而每一条状态发表之前,他都要进行数轮修改,就和对待自己的其他写作一样认真。


后来,译者耿辉想要促成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Octavia E. Butler)的作品在中国出版,遇到了一些困难。他曾在巴特勒纪念仪式的讲话文稿中看到德拉尼的发言,讲述两人出席活动的经历,所以托我问问德拉尼能否帮忙联系到巴特勒的代理。的确,德拉尼和巴特勒是提到美国黑人科幻作家时绕不开的两个名字(或许去掉“美国”“黑人”“科幻”这三个定语也同样成立),早年参加科幻活动时,他俩也常被安排在一起,尽管他们的写作风格迥异。德拉尼在给我的回复中回忆了与巴特勒的一些交往,但没能帮上忙。好在后来事情还是解决了,巴特勒的“地球之种”系列和“莉莉丝的孩子”系列共计5部长篇小说都被翻译成中文,由天地出版社在2020和2021年出版。


地球之种1

地球之种2


可惜的是,德拉尼的作品却一直未能被系统性地译介到中国。根据中文科幻数据库的统计,他只有一部短篇《没错,还有蛾摩拉》(Aye, and Gomorrah...)和一部长篇《通天塔-17》(Babel-17)被译入中文,但译介年代较早,未能产生很大影响。中文世界对他的介绍也只有伴随《十二个明天》被一起译入中文的《塞缪尔·德拉尼小传》(贾森·庞庭和马克·庞庭著)和中文版特约的解读《科幻新浪潮中的塞缪尔·德拉尼》(邱苑婷著)。这无疑是一件憾事。


因此,在《科幻研究通讯》访谈栏目开启后,我提议第一期不如就采访德拉尼,立刻得到了各位老师的赞同。可是在筹备访谈的过程中,我愈发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好做的访谈,德拉尼的小说、评论、回忆录等作品浩如烟海,而其他人对他的访谈和介绍更是不胜其数。他坦言对中国科幻不了解,且他的年纪也大了,如何选取合适的提问角度并保持对话流畅成了一个难题,幸而有西交利物浦大学刘希老师的两位博士生周玥、周旦雪一起来帮忙完成了这篇访谈。


《通天塔-17》▲


在访谈的基础上,我寻思不如索性策划一个“塞缪尔·德拉尼小辑”,以便让国内的读者和学者全方位了解他。在《科幻研究通讯》各位编委老师群策群力的帮助下,小辑逐渐成型,其中包括我对他本人以邮件形式进行的访谈,其中涉及他的生活与作品。在坦诚而通透的回答中,他提及了对科幻的理解、对未来的看法等多个方面。


小辑还包括了一组理论文章。其中《塞缪尔·德拉尼导读:充满争议,却长留历史》来自邱苑婷,她目前正在剑桥大学教育系修读她的第二个硕士学位。此前在北师大跟随吴岩老师攻读科幻研究硕士时,她的毕业论文做的就是德拉尼研究,她在导读中主要介绍了德拉尼的科幻批评理论。《模糊的异托邦或不确定的乌托邦》来自周旦雪,她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中国研究博士研究生,在研究中较为关注城市,她在文中介绍了德拉尼小说作品中的城市。《约5750词》则来自德拉尼本人,这篇经典科幻文论是德拉尼科幻理论的重要根基。文章由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助教林一苹翻译,这里是首次被译介入中国。



2023年,德拉尼已八十有一,仍旧很少有他的作品被译入中文,无论是小说、文论还是回忆录。这期小辑想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更立体的德拉尼,也希望能借此引起有心人的关注,将他的更多作品引进到中国。


本文原刊于《科幻研究通讯》2023年第1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子澜



您可能还想看



四十二史

宇宙的未来/现在/过去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