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学报》2018年第2期目录

经济学报编辑部 经济学报 2022-04-24


1

M型结构的形成:1955—1978年地方分权与地方工业的兴起

白惠天 周黎安

引用格式:白惠天,周黎安.2018.M型结构的形成:1955—1978年地方分权与地方工业的兴起[J].经济学报,5(2):1-42.


摘要:本文实证考察了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历次经济分权的特征和趋势,以及经济分权对地方工业兴起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我们发现,从1955年至1978年,虽然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几经“放权—收权”循环,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分权以不可逆的方式朝着有利于地方的方向倾斜,这个趋势在地—县分权关系中表现尤为明显。回归分析表明,省内经济分权显著刺激了地方工业企业的进入,其影响主要发生在净上解省,而在净补贴省则不明显。进一步的考察发现,中国的地方工业在前30年若干次分权浪潮之下经历了一个地理上和产业上不断分散的过程。初步的证据揭示地方工业的分散与地方分权有着密切关联。综合这些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分权与地方工业的兴起、地方工业的分散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改革开放之初所面临的M型结构。最后,我们考察了计划经济时期地方分权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发现地方分权对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于当前的地区经济发展均产生了持续性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地方分权;M型结构;地方工业


2

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特征事实的一个理论解释

王高望 史博文 叶海云

引用格式:王高望,史博文,叶海云.2018.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特征事实的一个理论解释[J].经济学报,5(2):43-62.


摘要:1978—2015年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典型事实是:农业部门的就业份额和产值份额大幅度萎缩;工业部门的就业份额不断扩张而产值份额变化幅度不大;而服务业部门的就业和产值份额大幅度扩张,而且服务业部门就业份额的扩张快于工业部门。通过在Kongsamut et al.(2001)模型中引入家庭生产工业品和要素市场扭曲,本文试图为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一个理论解释。研究表明,由于存在农业生存消费品、家庭生产工业品和家庭生产服务品,因此消费者关于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而关于工业品和服务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都大于1。因而,当技术进步同时推动三部门经济增长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和就业比重不断减少,而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都不断增加。由于相对于各自的技术系数,家庭生产服务品比家庭生产工业品的数量更大,因此服务业部门比工业部门扩张得更快。而且,数值模拟的产业动态跟中国经济的实际数据非常接近。

关键词:结构转型;需求收入弹性;技术进步


3

老龄化趋势下年龄依赖型要素对比较优势的影响——来自中国的经验研究

武康平 张永亮

引用格式:武康平,张永亮.2018.老龄化趋势下年龄依赖型要素对比较优势的影响——来自中国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报,5(2):63-93.


摘要:细分要素结构上的差异已日益成为解释比较优势来源的重要渠道。本文从包含“增龄过程”的广义人口老龄化角度,借鉴Cai and Stoyanov(2016)的研究方法,对年龄依赖型要素对比较优势的影响,提供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结果发现:劳动者同时具备年龄升值型和贬值型两种不同的年龄依赖型要素时,各行业生产中存在生产率效应和技能选择效应之间的权衡取舍,进而出现劳动者就业时的群分型选择,最终使得在一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不同发展阶段,两种年龄依赖型要素对出口额的影响方向甚至可以出现逆转。这些都说明了人口年龄结构同样是构成比较优势、影响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年龄依赖型要素;比较优势


4

中国的年金谜题与养老金领取行为研究——基于企事业年金领取偏好的调查

陈泽 陈秉正

引用格式:陈泽,陈秉正.2018.中国的年金谜题与养老金领取行为研究——基于企事业年金领取偏好的调查[J].经济学报,5(2):94-116.


摘要:国际上有关研究发现,退休者在进行养老金领取决策时,通常并不是根据理论上最优的年金化方式领取,而普遍采取一次性领取的方式,这种现象被称为“年金谜题”。本文基于对部分企事业单位职工的问卷调查,研究了我国是否存在年金谜题现象,以及影响老金领取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先从理论模拟分析了不确定支出风险对退休者养老金领取决策的影响,并利用问卷实证研究了影响我国企事业职工的补充养老年金领取的影响因素。本文第一次发现和提出我国的年金谜题现象,同时分析了我国企事业年金领取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性需求担忧、投资收益态度、不确定的医疗支出担忧如长期护理费等和养老金默认领取方式对我国企事业年金领取行为偏好都有着重要影响。最后,本文基于发现总结对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年金方案的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年金谜题;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养老金领取;行为因素


5

中国农村家庭消费方程估计与预测

曹静 胡文皓

引用格式:曹静,胡文皓.2018.中国农村家庭消费方程估计与预测[J].经济学报,5(2):117-146.


摘要:中国农村家庭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实现“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的目标,理解城镇化对我国消费的影响,以及提高农村家庭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农村固定观测点数据,通过将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相结合,使用非线性3阶段最小二乘法(NL3SLS)对我国农村家庭的消费结构进行了估计和分析,并且对未来的消费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发现: (1)食品和居住的收入弹性较低,服务的收入弹性较高,而消费品的收入弹性接近1;(2)自价格弹性中,食品最低,居住最高,而服务相比消费品更低;(3)四类商品两两之间都存在相互替代性,但消费品和居住之间的替代性相对更强;(4)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不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居住的消费占比不断下降,服务的消费占比大幅提高,而消费品消费占比的提高则不太明显。因此,为了促进农村家庭的消费,政府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的服务业,也要适当对农村的消费品进行价格补贴。

关键词:农村家庭;消费结构;Translog模型;非线性3阶段最小二乘法;消费预测


6

我国个税免征额调整的税收效应——基于应有免征额、免征额累积性调整方式的分析

曹桂全

引用格式:曹桂全.2018.我国个税免征额调整的税收效应——基于应有免征额、免征额累积性调整方式的分析[J].经济学报,5(2):147-166.


摘要:个税免征额调整税收效应的研究是评估我国个税免征额政策的重要课题。鉴于我国个税免征额累积性调整方式,为全面认识免征额调整的税收效应,不仅要分析免征额调整与不调整条件下的税收差异,而且要分析实际免征额调整与应有免征额调整条件下的税收差异,并评价实际免征额的适当性及其导致的税收合理性。本文结果表明,免征额调整是必要的,实际免征额调整与应有调整的总体数量基本一致,没有改变应有免征额条件下税收增长的总体趋势,也没有从总体上恶化个税功能。但是,实际免征额调整导致经常性的免征额不适当、税收不合理以及免征额调整年的税收比上一年出现不合理的下降,则表明累积性调整方式存在弊端,应当进行改革。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免征额;应有免征额;免征额累积性调整方式


7

交通运输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分析——基于动态一般均衡理论

王贵东

引用格式:王贵东.2018.交通运输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分析——基于动态一般均衡理论[J].经济学报,5(2):167-186.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套涵盖产业理论、单中心城市理论、冰川运输理论、公共财政理论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指出,一般情况下运输成本会负向影响稳态人力资本。通过选取2005—2014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控制空间自回归、空间自相关、个体固定效应等因素,本文验证了运输成本对人力资本的负向作用,并顺利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最后,本文对偏远地区人力资本偏低、流失,以及沿海地区、平原地区人力资本偏高、集聚的现象给出了合理解释,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倾斜投资偏远地区铁路、公路、桥梁等基建项目。

关键词:一般均衡;空间面板;人力资本


8

分行薪酬考核激励、信息收集和信贷决策

田跃勇

引用格式:田跃勇.2018.分行薪酬考核激励、信息收集和信贷决策[J].经济学报,5(2):187-210.


摘要:本文借助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分行绩效考核办法,利用贷款层面的微观数据,研究绩效奖励对信贷决策的影响。发现享受更高绩效奖励的分行,会对单笔贷款申请提供更高的金额、更长的期限,而且贷后违约率更低,尤其是期限较短的贷款。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享受更高绩效奖励的分行发放的贷款利率更能准确预测贷后违约率,说明提高绩效奖励促进了分行员工更有效的信息收集。本文还发现,银行为企业提供以新还旧,主要是给予资信良好的企业持续的信贷支持,而非掩盖坏账,且以新还旧的做法不会影响本文的结论。

关键词:绩效考核;信息不对称;信贷决策;以新还旧;银行




经济学报

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s(CJ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