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媒体看新大】新疆访惠聚:访惠聚之星 再回首,星光依旧璀璨!

2018-01-31 新疆大学

           



媒体看新大

 

近万支工作队、5万余名驻村干部扎根天山南北广袤大地,就像一粒粒种子深深扎根在群众中,把为人民服务看成“天大的事”,维护了社会稳定,加强了基层基础,密切了干群关系,增进了民族团结,促进了民生改善,转变了干部作风。

“新疆访惠聚”今日推出“五个100”新作为展示第99期,看看村里的“明星”队伍,也一同回首过往,铭记那些“访惠聚之星”为我们带来的感动!

聚沙成塔成就不凡库木巴——记新疆大学驻叶城县吐古其乡库木巴村工作队

库木巴,在维吾尔语里是沙子堆积的地方。2017年,新疆大学驻叶城县吐古其乡库木巴村工作队 “眼光向下、脚步向下”,用实际行动诠释跬步至千里、聚沙可成塔,让库木巴村的大地上充满生机和希望。

真心架通“连心桥”

驻村伊始,工作队把打开群众心门作为首要任务,根据网格化包户方案,开展了4次大走访、大调查,访遍309户村民,发放调查表1000余张,向村民征求意见建议300余个,摸清民情民意,为开展各项工作打牢基础。

1小组村民阿布拉·阿布都热依木向工作队反映,原村委会副主任依某近年以各种借口向他收取了1500元至今未还。随着工作队深入走访调查,还了解到村干部以各种名目收取村民费用的情况,但是许多村民在调查表中却没有反映。工作队高度重视,逐级向乡党委、县纪委进行汇报,并配合县纪委对侵占群众利益的村干部开展调查,核清侵占数目,与乡党委协作完成清退工作。

大到追回万余元欠款,小到邻里纠纷,工作队事无巨细,一一上门解决,耐心解释,通过解决一桩桩、一件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拉近了工作队与村民的“心桥”。

“工作队刚来就为我们要回了鸡苗款,把之前被村干部拿走的1500块钱也让他给我退回来了,还让他们在村民大会上向我们赔礼道歉,工作队是真心为我们办事的好工作队!”在村民大会上,阿布拉激动地说。

针对低保户、贫困户评定暗箱操作的问题,工作队专门召开会议,调换59名不符合条件低保户”,清退54户不符合标准贫困户,并进行公议公示;针对村干部作风简单粗暴、伤害群众感情的问题,召开公开检讨反省大会,要求全体村干部公开承诺践诺,转变工作作风。这一系列举措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赞许。

细心夯实“致富路”

库木巴村81%的耕地种植了核桃。工作队实地调研发现,库木巴村的核桃产量低、管理技术落后,影响村民收入。为了让村民们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工作队扭住科技这个“牛鼻子”,积极联系自治区农科院专家开展田间培训6场,“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为村民送上脱贫致富“金点子”。同时,成功申请自治区科技特派员扶贫项目,示范推广提质增效核桃栽培管理技术,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 50 户,预期户均增收 2000 元/年。

“乡亲们快一点,农科院的专家又来啦。”2017年11月30日,自治区农科院果树专家、自治区科技特派员扶贫项目专家再次应邀来到库木巴村,为村民们讲解核桃树栽培管理要点。“核桃树的修剪管理,总结下来七个字——落头、开心、疏大枝,就是说咱们要把树枝的高度降下来,修剪集密的树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这样核桃产量才能上去。”专家讲得认真,村民听得仔细,在生动的讲解中解开了核桃种植管理中的许多难题。

2017年,库木巴村核桃产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可面对核桃丰收,村民却喜忧参半,喜的是核桃丰收了,忧的是价格降低了。“一年的收入,就靠这些核桃了,价格这么低,全家老小可怎么办啊?”入户走访中,村民斯马义·索皮说出了大家的难处。看着村民家里堆积的一袋袋核桃,工作队感觉犹如一块块石头压在心头。经过协调,工作队发挥派出单位作用,累计收购村民核桃2.36吨,为村民创收近6万元。

斯马义看着已倒空的麻袋,摸着鼓囊囊的口袋说:“工作队真是真心为我们着想,能卖这么好的价钱,我做梦都想不到!”

爱心叩开“幸福门”

“真是太感谢工作队了,我的儿子终于能听到声音了!”村民阿迪力江·努热克带着刚做完手术的4岁儿子阿布力克木来到村委会感激地说。看着孩子不停张望、活泼好奇的神色,工作队感到由衷的欣慰。

原来,阿布力克木自幼无法说话,性格也很内向胆小。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将孩子检查病例发给乌鲁木齐耳鼻喉专家,专家诊断他疑似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建议尽快进行人工耳蜗手术。面对高昂的手术费用,阿迪力江一家犯了愁。工作队一边安慰他们不要着急,一边联系自治区残联及地区残联,为孩子筹措手术费用。终于,在工作队争取下,为阿布力克木申请到了25万元的国家“七彩梦”人工耳蜗免费手术项目,顺利完成了手术,目前孩子正在喀什进行免费康复治疗。

一年来,工作队共争取惠民生项目100万元,安装巷道太阳能路灯45盏,硬化通户道路2公里,安装垃圾箱10个、果皮箱50个,申请购置垃圾清理车2辆。在工作队努力下,村里的活动中心建起来了,文化室亮起来了,组建的文艺队、锣鼓队成为乡里文体活动的主角,培训的红歌队还代表全县参加了喀什地区首届农牧民红歌比赛,村民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老党员孜亚·阿吾拉亚欣慰地说:“村里感觉变了样儿,我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有滋有味!”截至2017年12月初,工作队共为村民办实事好事180余件。在满意率调查中,村民的满意率达到99%。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现在的库木巴村,随处可听到欢歌笑语,可看到真心笑颜,可感受到村民聚拢起来的真切情谊,这是心与心的贴近,也是真情付出收获的褒奖。


来源:新疆访惠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