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家说 | 良秀:除了未知死亡的太阳,没有谁可以永恒光明

Xiaohui PHOTOFAIRS影像艺术博览会 2021-02-06

©Liang Xiu, Male Roles, Female Roles, 2016.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芥川龙之介在短篇小说《地狱变》中塑造了一位极度疯狂的画师——良秀,为了艺术创作,他不仅能够忍受亲眼目睹女儿命丧火海的强烈悲痛,甚至还能从这样惨绝人寰的一幕中寻找到纯粹的视觉愉悦。对于芥川龙之介而言,良秀便是艺术至上的化身:如果创作受到阻碍,艺术家理应牺牲一切,打破僵局。摄影师良秀似乎有意借此制造出一种文学性的联想。


©Liang Xiu, Anatta, 2017. Courtesy of the artist.


2017年,22岁的良秀凭借作品《边缘》获得了三影堂摄影大奖。一年前,她刚刚拿起相机,开始学习摄影。而十年前她辍学,去工厂做工,流转于县城网吧……人生淹没在难以觉察的悲凉里。她感到自己深陷于无望中,因为贫穷,并且因此认为自己没有未来。这些私人性的事件和感受构成了她的创作灵感。


良秀.

LIANG XIU 



摄影的主角不是照片,

是创作者所创造的新世界。

而新世界在真实世界中如时间一般

转瞬即逝,所以要用摄影让它永生。


在三影堂的网站上,良秀为自己写下了一段文字:“我在边缘中生长,我曾是它的受虐者现在是它的外交官,用呈现黑暗的方式来追求光明是我和它共同的希望,既然享受生活带来的欲望和美好,就要接受它的阴暗和差异,除了未知死亡的太阳,没有谁可以永恒光明。”

有很长一段时间,良秀是依靠“痛苦”来创作的。摄影是她对自我所做的诊疗与救赎。她将身体内部的不安、恐惧、丑陋与真实装进照片里,以至于人们常常会被其刺痛、灼伤、击中或压倒。据说,在展览“边缘”的现场,良秀曾瞥见一位瘦弱的姑娘对着她的作品流泪。


©Liang Xiu, Red Back Spider, 2017.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本期“艺术家说”,摄影师良秀将与大家分享她的创作《冇》。这个系列依旧在讲述底层、贫穷与边缘的挣扎,但不同于《边缘》里无意识的迷惘,《如是我火》里充满矛盾与纠葛的审视,《冇》还伴随着一种对苦难形而上的观测,以及试图挣脱苦难的努力。对于摄影师良秀而言,历经《冇》的洗礼后,她变得更加自信了,并且终于可以确认那些作品是她的功劳,而非仅仅源于她的苦难了。





艺术家说 

由影像艺术博览设立的原创阅读栏目,将定期邀请年轻或新兴影像艺术家,以第一人称讲述并分享作品背后的感悟、思绪或故事。这里可以窥见逻辑清晰的创作路径,更集录低沉的独白和轻盈易散的喃喃自语。



©Liang Xiu, Snow Day, 2017-2018.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这个世界有人五十岁,有人十八岁,五十岁的人所经历的童年生活是十八岁的人仍在渴望奢望的未来。


同一年代的人活在不同时空,即使在底层中有人窥探到了其他时空,企图通过教育和打拼去往那里,但是一朵花生来就是一朵花,更多的小草只会在改变基因的过程中被踩踏。


人们惯用贫穷二字定义底层。是的,贫穷可以是因,所带来的果是从家庭氛围、资源教育、娱乐享受、信息不对称或封闭、单一苛刻的条框等,对人的精神进行全方位的束缚与压抑,从而葬送人能建立独立精神、自由灵魂、心怀广阔的可能性。


生活状态藏着认知的脉络,认知又在一定程度上造就生活状态,即使时代在改变,主流意识也在慢慢渗透落后地区,农村和城市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区别,但表层之下的鸿沟仍然是巨大的。



©Liang Xiu, Eight Distresses:Birth, 2017–2018.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拍摄生苦时,从众多生物中选择了当时最易实现的鸡,这箱从毛鸡蛋厂中买来的蛋最终成活六只,拍摄完成后皆被我养大。在佛学里,五蕴促使八苦诞生,是人的根性,纵然苦不堪言,但正因察觉到自身的苦,便也习得对万物以悲悯。



©Liang Xiu, All Things Are Fabricated: There Is No Difference, 2017-2018. Courtesy of the artist.




研究五蕴的那段时间,我时常一边做出行为一边告知自己:这是色、这是受、这是想……或许,人体内有颗坏掉的核,它左右人的看待认知。在这差异之间,坏核升起不甘与嫉妒。



©Liang Xiu, Possibility of Escape From Suffering: The Rainbow Flag 3, 2017-2018.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十二岁时,我蹲在县城的理发店门口看行人,一个满头金发身穿牛仔的人走过。身边空闲的理发师对我说:“她是附近高中有名的那个。”


十五岁时,我在工厂值夜班,去后房倒纺织机上产下的棉絮,看见两个四十多岁的阿姨偎依着睡觉。那些和我亲近的大姐们告诉我:“她们俩是一对。”


十六岁时,我认识了一个大我两岁的姐姐,晚上失眠谈心事时,她对我坦白:“我和我爱的女孩分手了,但是我仍然爱她。”


她们的品性、生活与常人一般,待我也好。但除了足以裹身的物件之外,对于人的分类也存在对比,也因不同而升起议论与歧视。所幸差异带来的争议并不是一成不变。看待与认知在不断流动,因差异而带来的苦也在不断翻身。那些蓄势待发的多样性正随着时代,迎来解放。



©Liang Xiu, The Costs of Free From Suffering: Find the Food, 2017-2018, Courtesy of the artist.




那天我走在街上,只见他围绕在垃圾桶旁,等我走过他时又回头,看见他把头埋进垃圾桶内。于是我转身回去,掏出手机拍了下来。


当时我正处在《冇》探索“脱离苦的可能性”的阶段,并提出看待认知具有流动性,可以利用这种流动性扭转苦乐。这部作品本意是到这里就结束的,但是回到家翻看照片时,我想《冇》不能就这样结束。


纵使脱离苦是可能的,但它需要巨大的成本推动——经济、资源、教育、眼界、阅历等。但强者有道,弱者无命。




©Liang Xiu, The Costs of Free From Suffering: Juan=Rui Xue, 2017-2018.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幼时在村西住的时候,院子的墙塌过一段时间,我站在那里看抱着肚子的孕妇们用力力起跑,看揣着婴孩的女人们四处逃窜。那时婴孩受罪,父母遭殃。而我的母亲已经走了很久了,久到六七岁的我几近忘记我是一个有母亲的人。


在多生又贫穷的年代,无数婴孩流通于各地,从此“娟悲剧”成为心头痛。因此有时竟会怪计划生育没有早出现,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断绝永失亲人的痛。又想,只要贫穷在,没有她也会有另一个婴孩。但对贫穷和动荡心怀怨恨是毫无用处的,毕竟于时代而言我毫无撼动之力。



©Liang Xiu, The Costs of Free From Suffering: The Spirit of Caring, 2017-2018. Courtesy of the artist.




从村西搬到村东,家对面有两个男孩,均比我大四岁/八岁。


大哥当兵,退伍回来后翻新了家里的土房,而小哥继续上学。一天大哥撕了小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小哥也并未言语,去村里的工厂做了看门人。


后来大哥频繁对自家父亲动手,常常打完再用板车拉去诊所包扎。再一年父亲生病了,没有钱没有保暖措施,最后便不知病死还是冷死了。出丧没几天,大哥夜里来找我父亲说:“我总认为我爹没死,我想去地里把坟挖了看一看。”


再后来我听见对面的母亲在哭喊,原来大哥偷走了小哥存的两万现金,走前曾说自己肚子上长了一个瘤,要去找医院看病。大概一两个月后,他回家了,钱一分不剩,并每天徘徊在胡同口,无差别袭击路人。那时大家才确信他已经疯了。


现今他仍住在县城的疯人院,谈及他,大家都说:“哦,他是疯子”,仿佛他天然就诞生于“疯人族”。但我却忘不掉他意气风发归家盖房子的样子。我想他的“疯”是底层的产物。



©Liang Xiu, Riven the Possibility of Freefrom Suffering: Five Silence, 2017-2018.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底层所包含的一切悲剧,除了它们本身自带的压抑和挣扎外,也要为此承受外界投射来的审判苦。在常年陷入“其实我无需自卑,我没有做错什么,我也是受害者”和“我为什么拥有这样的人生,以这样的我有什么资格拥有美好”的反复质疑和反复折磨,尚存的完好精神被急速内耗。



©Liang Xiu, Bliss in Tearing: Bell, 2017-2018.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我确实用所信赖的佛学潜入我的根,正视并努力承认这些人生的存在。


但当我从外界苦中爬出来期待着迎来快乐和解脱时,又掉进对空虚和死亡感到焦虑的个人苦。那时我才后知后觉,只要五蕴在,脱离痛苦只是为了进入下一场苦乐博弈而做的准备。




©Liang Xiu, Multiplying Endlessly: Welcoming Spring, 2017–2018. Courtesy of the artist.




生命是一条长线,事件是上面的结,当走到尽头时就可以得知是拥有苦的一生还是乐的一生。生苦大于生乐的人,会压倒对死苦的恐惧,从而认为死是解脱。而拥有生乐多的人,还是要接受死苦。苦的种子从诞生那一刻就种下了,随后抚育成人、结婚生子,苦便随着生命的生生不息而生生不息。





关于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PHOTOFAIRS Shanghai

作为亚太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影像艺术平台、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艺博会,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在过去几年中,对亚洲艺术影像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亦建立起关于艺术影像媒介最为权威和活跃的交流平台。影像上海保持开拓精神,聚焦国际前沿,以博物馆品质提供诸多版块的全新内容,为亚太藏家、观众和专业人士提供欣赏和发现影像艺术的上佳体验。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参展画廊均通过严格甄选和精心策展,分布在『核心』(Main)、『平台』(Platform)、『在场』(Staged)及『连接』(Connected)四大版块,其中不仅汇集专注于现当代摄影的国内外顶尖画廊,更囊括本土和国际新兴画廊 。从教科书级别的艺术大师,到活跃在国际摄影和移动影像前沿的艺术新星,逾百位各个年龄层次的优秀艺术家的力作将济济一堂。博览会亦推出『洞见』(Insights)、『焦点』(Spotlight)、『对话』(Conversations)等精彩特展和公众项目版块。


👈左右滑动了解更多👉


关于世界摄影组织

World Photography Organization

世界摄影组织是摄影活动的国际性平台,覆盖180多个国家。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赞颂世界上最佳作品与摄影师,提升摄影相关话题的关注度。我们与全球的个人摄影师和行业领先的合作伙伴都建立了长久的纽带,为此我们引以为豪。世界摄影组织每年举办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包括:2020年第十三届的全球规模最大的摄影竞赛——索尼世界摄影奖,当地会面、讲座,以及专注于影像的国际艺术博览会——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欲知更多详情,请访问 www.worldphoto.org。


往期回顾







艺术家说 | 马海论:我的时尚,我的乌鲁克林






艺术家说 | 陈荣辉:在新闻和摄影的夹缝中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以上内容来自「PHOTOFAIRS影像艺术博览会 」 

了解更多资讯,浏览官网 photofairs.org

微信:搜索公众号 “PHOTOFAIRS影像艺术博览会”

微博:weibo.com/photoshanghaicn

Instagram:instagram.com/photofairs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