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汗水后的回报,兼容中的独立 —杨发兴先生《中华今韵》读后

狂野孤狼 千家诗词 2022-01-14

杨发兴


杨发兴,1928年3月生,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土家族。中学高级教师。1960年秋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小学、中学、中等师范学校、中高师函授语文教师,长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县政协常委、县人大常委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以及湖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先后被评为县先进教师、劳动模范、“五讲四美三热爱”先进个人,宜昌地区优秀师训教师,湖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和湖北省推广普通话先进工作者。现为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研修员、调研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长阳诗词协会会长。有《中华今韵》等多中著作出版。

汗水后的回报,兼容中的独立

——杨发兴先生《中华今韵》读后

文/郑万才

 最初相识杨发兴先生于中华诗词论坛。和先生的相识,一是因为同为新韵派诗人,二是因为诗友的牵线。曾听诗友“清江野老”提起,说我发的《对“中华新韵”的看法及改进意见》一文中的许多观点和杨发兴先生对新韵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杨发兴先生以前出版的诗词集,皆为古声韵写成,即写诗依平水韵,填词按词林正韵。可见,杨发兴先生对古声韵是深有研究的。一个用古声韵写诗的诗人,一下从用古声跳跃到用新声。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是太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往往在情理之外的事,却常常在情理之中。关于先生这一点的改变,我和他到是颇为相似。这也许就是缘分吧!我曾经也是个用古声写诗的人,一次,在用普通话读自己的作品时,其中有个别字的平仄,根本就无发读出来。诚然,所谓格律诗词的平仄音韵之美,全成了空话,全成了摆设。从此,我便不再用古声韵写诗(偶尔和诗除外),全用新韵。我曾经说过,一个真正倡导新韵的诗人,对古声韵是有研究的。并不是他们不懂得古声韵,而是发现了古声韵所存在的最大问题——读写分离。当然,这是历史的原因形成的,在此不作讨论。用新韵写诗的最大优势莫过于读写一致。关于这一点,是被大家所认可的。



 杨发兴先生是前辈,约长我50岁左右。因此,我一直叫他前辈。从和先生相识以来,在论坛时常有所交流。以前对杨发兴先生的了解其实并不多。最初是从“清江野老”那里得知杨发兴先生原来就是《中华今韵》一书的作者。后来先生遥寄其诗词集《鸿泥三集》,以及《中华今韵》二书。因爱人和我皆在外出差,超时被退了回去。后来先生欲第二次寄书于我。老先生已八十四岁高龄,让他二次寄书,实是余心不忍,倍觉愧疚。为此,在先生还未寄书之际,我曾经写了《赠谢东峰樵杨发兴前辈二次寄书》:“最是清江老寿翁,研习新韵有深功。叹他二次书相赠,我自高才仰望中。”一诗聊表心意。

 杨发兴先生于1928年出生,湖北长阳土家族人。曾先后出版《长阳方言志》、《长阳诗词民歌集粹》,《彭秋潭诗注》(主要注释者)以及旧体诗集《鸿泥集》、《鸿泥续集》等十余部书。《鸿泥三集》(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为其继《鸿泥续集》后的又一本个人文集,收集了先生从2000年到2007年之间的诗词曲、联赋,以及现代诗等。《中华今韵》(繁本),是先生花了五六年心血创作的又一力作。先生从2001年的《中华今韵简编》,到2003年《中华今韵修订本》,再到2005年《中华今韵》(繁本)付梓,到2006年出版。共花了五六前时间,跨度时间大,是辛苦的。这正如先生诗词中所写的“兴革犹似上珠峰,艰险出乎预料中”一样。



 就在先生寄出书后不几天,我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中华今韵》,以及先生的诗词集《鸿泥三集》。拿到二书,我首先翻阅的,当然是《中华今韵》。因为至从自己提倡用新韵写诗以来,我一直在用新韵写作。作为一个用新韵写作的诗词者,面对一本很有参考、研究价值的《中华今韵》,当然得先一睹其玉容。

 打开书页,最先入目的是先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签名。可见先生一直在追求,在完善中。这正如杨德淮先生所写的序言题目“不满中的追求”一样。是的,有不满,才会有追求,有追求,才会有进步。只有在不满中,在追求中,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逐渐完善。这正是杨发兴先生可贵之处。这才是真正的学者风范。

 《中华今韵》(繁本),和其他韵书一样,是一本比较全面的工具书。杨发兴先生以其“三十二字诀”为分部原则,即“编写标准,普通话音;不顾方言,不管入声;能叶则合,不叶则分;读音相近,实行通韵”。《中华今韵》,是先生以普通话为准而编著的一本韵书,他是中华大地上产生的韵书之一。先生以“三十二字诀”为分韵准则,分为一啊,二窝,三鹅,四衣,五迂,六乌,七耶,八儿,九思,十知,十一哀,十二威,十三熬,十四欧,十五安,十六恩,十七昂,十八翁,十九雍,共十九个韵部。其中按编者注:二窝、三鹅可通押;四衣、五迂可通押;九思、十知可通押,十八翁、十九雍可通押。这样一来,求严可按十九部分开押韵,求宽则只有十五部。如果把“儿部”归为“衣部”(杨《中华今韵》版叫法),那么和目前我们所见的中华新韵(十四韵)的分部是一致的。也就相当于在我们如今所见的中华新韵(十四韵)的基础上,把“儿部”独立了出来。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可见杨发兴先生的眼光是独到的,这和后来出版的中华新韵(十四韵)基本不谋而和。因此杨发兴先生的《中华今韵》与目前我们所见的中华新韵(十四韵)是可以兼容的。也就是说,杨发兴先生编著的《中华今韵》既独立,又不和中华新韵(十四韵)冲突,或许说更具灵活性。


 杨发兴先生所编辑的《中华今韵》(繁本),收藏的字数在历代韵书中,当是最多、最完整的。在每个字的后面,除了标注了读音以外,还列举了若干词,以及词组等,可供查询者选择、参考。丰富的词汇量,可扩宽查询者的思维,也给查询者留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是很具有参考价值的。书的前面列有《中华新韵》(十四韵)、《中华新韵》(十八韵)、《诗韵新编》以及《十三辙》等与《中华今韵》(十九韵)的对照表。别看这是个小小的细节,不但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对比性的选择,也同时拓展了此书的价值。作者在此的处理,可以说是十分聪明的。另外,此书不但可以按照读音分部查询,还可以按照笔画来查询,用起来是极其方便的。

 杨发兴先生在《中华今韵》(繁本)即将面世之前,曾写过一篇题目为“画眉深浅入时无?”的文章。仔细揣摩此文章题目,颇耐人寻味,其中不乏喜悦,也不乏担忧。显然,先生是想听到来自各方的声音的。当然,想听的不仅仅是赞叹声。同时也想听听各方面的批评声。从批评声中发现不足而改进。这正是先生的精神所在。这一点,从先生所寄给我书里夹带的余可明先生所编制的《勘误表》不难看出。



 在杨发兴先生的诗集中,不乏有诸如“诗韵革新势必行,已成定论不须争。”(《诗韵改革杂咏之五》)“我把今音定一尊,管他平水与词林。入声不在诗仍在,何必忡忡效杞人。”(《诗韵改革杂咏之四》)这样的诗句,从中可读出先生对诗韵改革付出的辛苦,以及对诗韵改革坚定的信心。其实,如果我们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新韵替代古韵,新事物替代旧事物,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为什么会有人提出新韵?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旧韵已经不适应历史的发展,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已经出现了“问题”。而解决问题,就得改革。改就是改变,革就是革新、革除。这就关系到一个如何取舍的问题。好的东西,我们要继承,比如格律诗规定的平仄格式,这是千百年来诗人们探索、总结出来的精华,是好的东西,我们要继承,不能抛弃。就目前来看,新韵诗词在诗词界已不在遮遮掩掩,虽然还谈不上占有半壁江山,但我敢说已经占了很大的分量。从无到有,就象滚雪球一样,一天天在壮大,而这个雪球,一直在滚。等这个雪球滚到一定的程度,新韵必然替代古韵。这一点是敢肯定的,至于时间有多长,那谁也不敢断言。新韵诗词必然会成为继曲后(或许说现代诗后)的另一座高峰。

 观目前新韵派的各种观点,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希望有更加完善,更加合理,能让更多人接受的新韵韵书。至于韵部的分部是否合理,我想关键是看有多少人认可。而真正有发言权的,我想只有新韵诗人,尤其一些有创作实践的,经验丰富的实力派新韵诗人。一个真正的新韵诗词家,会用发展的、客观的眼光去看问题。会顾全大局,顾全全局。是不会因个人的发音习惯,因为方言等一己私心来划分韵部的。而至于那些不懂诗词的,或许游离于诗人边缘的人的观点,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意义并不大。以普通话为依据,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任何事物,都要有原则,有尺度,不依规矩,就不成其方圆。然而,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谈兵,只当马谡,必失街亭。



 一谈到新韵,我就有说不尽的话。再不打住,都快偏题了。到此,还是对杨发兴先生《中华今韵》(繁本)提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吧。

 首先,是每个韵部的叫法。为了和时代接轨,让更多的人能接受此书,延长此书的生命,叫法可以和目前通行的叫法统一,这样不容易造成混乱。如“安韵”,目前很多版本都叫“寒韵”,已经被人所接受。其实,这种叫法是从古韵的叫法而来的,有继承传统的一面在里面。在为韵部名称取名时,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其次,顺应时代潮流,书名宜改为《中华新韵》。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所接受。就目前诗词界的实际情况而言,新韵的叫法基本已经成为事实,定理一样的东西,不能轻易改变。其实,叫新韵更加合理,也更为确切。

 第三,是儿部的问题。字数少的韵部,划在其他相邻的韵部,这不是今人的专利。古人在编写、修改韵书时,一直在这样做。古人的做法是有参考价值的。至于归于哪一部,我觉得可以参考词林正韵的分部。这就是继承的地方。

 观目前新韵诗词界,看似混乱,实为统一。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读音习惯选择最合理的压韵方式,但很少有偏离中华新韵(十四韵)太远的。中华新韵(十四韵)当为新韵的底线。真正有争议的韵部其实也不多。经过这些年来新韵诗人在创作中的探索与实践,其实只要有关权威部门召开一次中华新韵实力派诗人研讨会,不走形式,直入主题。中华新韵的分韵就有望得到统一。

          杨发兴先生是新韵诗词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先驱者,值得我们每个人的尊重。在此,祝愿先生的《中华今韵》早日能更加完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诗人加入新韵诗词的创作军团。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影响我们身边的一群人。新韵诗词有你有我也有他,我们当有十足的信心,有理由相信,新韵诗词必然会是中华大地上又一朵开放的灿烂奇葩。

2012428日稿


>>上一篇        >>下一篇


郑万才,77年生,云南彝良人,网名狂野孤狼,号三迤狂客。中华诗词论坛云南分论坛创始人。历任中国诗词、诗选刊、中华诗词等十余家论坛首席版主、总版主,中华诗词论坛高级管理员学术部副部长等职。现为中国诗词协会副会长,狼社社长,《诗论大观》主编。曾参编《当代诗词三百首》任副主编,《当代中华诗词精选》任主编等。获全国诗联大赛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一百六十余次,获“首届聂绀弩诗词奖”提名。大力提倡新韵。所撰《孤狼诗话》被人誉为“当代诗话一绝”,有“诗坛一匹狼”之称。


精彩回顾

>>楹联禁忌一二

>>诗词中的“合掌”

>>聂绀弩诗词评论

>>当代诗词佳作选评

>>范仲淹的三滴眼泪

>>浅谈咏物诗词立意

>>说说诗词中的飞雁格

>>诗词讲稿:谈谈格律诗拗救

>>廖国华:诗词的希望在民间

>>谈谈诗词中通感的修辞手法

>>精彩纷呈的国粹网梅花诗词赛

>>专家被各种诗赛脱光裤子裸奔

>>柳宗元笔下的老翁钓的是什么

>>对《中华新韵》的看法及改进意见

千家诗词

徐雪晴劲松刘斌郑伟杰王捷周登鱼周丽君谢勋烈朱思丞曹晓东蔡柏菁冯南钟黎金霞韦玮邱才扬黄发滨吴小燕时玉维李祖春秦雪梅陈海洋(续)朱宪华张立芳陈海洋王军高秀梅康锦花陈克果张志如(上)张志如(下)刘德胜高盛毅黄红梅冯吉祥谭斌李金娥李林桢熊虎朱际展黄莽吴峰李学彦刘南陔李凤志王琨丁翠华衡巨芝曾鸣林锦杰王耀华宋轼霖闵希侯尹碧静、王洗尘(上)王洗尘(下)梁青华杨海波文中华张承训宋锡慧楚成杨冰陈水冰于建奎梅凤云傅占魁伏滚罗金华王述评王培森张桂珍牛永维石海天高寒王少刚吴文彦李军王景珍王春艳张小红张秀娟王学美吴戌张春义王惠玲殷国利蒋淑玉邵红霞田素东高海生姚泉名何力韩秀松孔繁宇刘能英武立胜朱礼刚李传领石艳萍罗芳代古成江彩平王献力刘敬娟张耀斌其他诗词:孤狼五绝孤狼酒诗

诗词讲堂     

识别二维码 进入诗词讲堂

长按二维码  识别关注

公众号:shilundaguan

投稿:44348553@qq.com

主编:狂野孤狼(郑万才)

狼社欢迎您(点击进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