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 | 凌逾:“括号”蒙太奇新文体

凌逾 跨界经纬 2020-01-18


“括号”蒙太奇新文体


凌逾,《“括号”蒙太奇新文体》,《华文文学》, 2007-04-20   

 

摘要:西西是香港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西西的新文体实验之一是在小说叙述中加插括号,括号和正文并置,这种平行蒙太奇的变异形式可以称之为“括号蒙太奇”文体,其作用和意义在于形成了多声道并置、自曝虚构幻象的后设、异时异地的时空并置等特色。


关键词:括号蒙太奇;多声道并置; 后设; 异时异地时空并置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07)2-0047-06


 

新小说有种趋向,是在叙述中频繁地加插括号,成为鲜明而独特的文体标识。括号改变了句子的固有速度,改变文体的节奏,给正文注入异质性、外在性、边缘性因素。括号和正文并置,可以视为平行蒙太奇的变异形式,即是“括号蒙太奇”。括号与正文的关系,可以是解释性的、反诘式的、补充性的,或是自相矛盾式的;括号在文本叙述中的作用,可以是歧义、补充、追忆、比喻,或作注释参考提示,或作分镜头说明,或组接并置形成多声道。所以,括号具有表意潜力。


汪民安分析过罗兰·巴特的“括号、断片、警句”的写作特【1】,认为他执着于发展括号在修辞学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双重创意。西西在小说叙述中加插括号与罗兰·巴特的有所不同。西西运用“括号蒙太奇”的作品主要有《玛利亚》《东城故事》《星期日的早晨》《我城》《感冒》《母鱼》《假日》《玛丽个案》《肥土镇灰阑记》《虎地》《看〈洛神赋图卷〉》等。



西西早期的创作把握蒙太奇这个电影语言,在结构形式上借鉴现代电影的新技法,形成了蒙太奇文体,大多模仿电影剧本,即是在正文中加插括号的脚本注释,如开山之作《东城故事》。它已经显露出西西日后的小说电影化创新的多个层面:多声道叙述、戳破虚构幻象的后设、蒙太奇的移动叙述结构、时间和空间的互动、跨艺术视角。西西此后创作的括号叙述实际是电影脚本的变体。如她的小说《感冒》在括号中插入的不是脚本说明,而是诗赋内容。


石昌渝认为唐传奇最早在叙述中插入诗赋,这种文体特征有五个作用:传情达意、言志抒情、绘景状物、暗示情节、作者评论【2】;并指出这种诗化文体形成的根源在于唐诗繁荣的时代风气。但西西有意识地运用括号,则根源于电影繁荣的时代风气;她的括号蒙太奇文体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多声道并置



括号蒙太奇可以起多声道并置作用,如西西的作品《玛利亚》《我城》。西西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玛利亚》(1965)【3】,叙述1964年11月24日刚果的一场战争。她在影评中说过,“世界战争是最大的电影”,《玛利亚》战争电影的影响,但又有所不同。小说重点叙述了玛利亚千方百计地帮助濒死的法国俘虏兵喝水救人的过程:第一次,狮子叛军把水囊的水泼到俘虏兵的脸上;第二次,水被狮子叛军拿来冲洗脚上的泥;第三次,玛利亚趁人不备,终于把俘虏兵带到河边准备喝水,然而枪声响起了,玛利亚同归于尽。



《玛利亚》共穿插了八个括号叙述,运用括号蒙太奇,组接同时异地的对比声音,小说形成了多声道叙述,运用多重视角审视战争,形成了叙事的张力。第一个是刚果政府的声音:1.1、(刚果是我们的。);第二个是叛军的声音:1.2、(我们是狮子,非洲是我们的故乡。)。这两个括号里的声音都斩钉截铁,敌对双方都发出呐喊反抗的愤怒声音,质疑外来者如美国、比利时、苏联等国家企图干涉刚果内政,双方都俨然真理在握,互不相让。与之呼应,小说还有意设置了收音机广播的声音,“这是史丹利维尔广播电台。今天是1964年11月24日”;“肯也政府向比利时当局警告称,美国和比利时政府不得干涉刚果的内政⋯⋯刚果属于刚果的人民”。这声音作为故事的背景,可以省略掉交代战争来龙去脉的笔墨。



小说随后出现的四个括号是叙述者的声音:1.3、(非洲,非洲到底是什么人的非洲?)1.4、(什么人才是真正爱刚果的人?)玛利亚自问:1.5(是什么原因,使你成为一名修女呢?)2.6(共有多少个太阳,同时在焦灼这块广大的土地呢?)这些声音都是反诘式的疑问,充满了对世界的怀疑,具有不确定性。最后两个括号是玛利亚的声音:2.7(是什么原因,使你成为一名雇佣兵呢?),2.8(是什么原因,使你成为一名雇佣兵呢?)。修女和士兵都是法国人,同病相怜。法国俘虏兵是雇佣兵,战争是他的职业,有家难回;修女没有故乡,只有地方可以来,没有地方可以去。所以,当她被捕的时候,她放弃了逃离的机会。玛利亚的声音充满了对俘虏兵的同情,惋惜他以年轻灿烂生命却要成为炮灰。



《玛利亚》借法国修女玛利亚的旁观视角,审视刚果战争,突出主义与主义之战的荒谬性,反思爱国观念,反思战争。玛利亚作为教会医院的医护人员,出于博爱观念和人道主义立场,既救治叛军伤员,也帮助叛军的法国俘虏。她为了帮助俘虏喝水,甚至视死如归,仿佛化身为圣母玛利亚。《玛利亚》嘲讽了狭窄的国家观念,战争不可思议,主张打仗的是政治家和将军们;死的却是士兵和百姓。西西表达出反战的意旨;但她同时也指出,“和平是一枚永远采摘不到的果子”,反映出她对生活的矛盾与无奈的认识。


西西的长篇小说《我城》(1975)【4】叙述香港的城市世相。它有五节文字使用了括号叙述,综合起来形成了三种声道。



一是反讽声道。如第二节2:15-24,叙述人物悠悠的日常家居,房间挤逼,还有四人在打牌,大放电视,喧哗一片。小说插入了十二个括号:(他们喜欢扭开电视来助兴,又不是电视的错。)(不过是个三百尺的大房间,又不是三百尺的错。)⋯⋯(吃一个维他命饼干的感觉事实上不等于吃一个甜橙的感觉,又不是维他命药饼的错)⋯⋯(航机投给它的,却是漫天的噪音,又不是噪音的错。)叙述者并没有在正文中明说人物悠悠的备受干扰之苦,但叙述者借用括号内的内容为各个物件抱屈鸣冤。每个事物都没有错,那当然是人错了;但人错了却说不得,一股怒气无处倾泄,只好倒在括号里。括号蒙太奇巧妙地表达人在生活中的两难,表达现代人遭遇的新鲜空气奇缺、能源、水源危机、噪音刺耳、自然环境大受破坏等社会生态和环保问题。所以,《我城》未必全然是一团喜气和稚气,而是字里行间隐藏着讽刺、揶揄、愤怒、冷峭。



二是忆旧抒情声道,如第13节,13:165-170,叙述“阿果”到岛上远足,回来后与母亲对话,触及母亲回想起过去的烽火岁月。小说用“母亲认识的炮不是暖暖的,而是炽热如火”过渡段落,重复四次,类似电影的闪回【5】。当母亲回忆时,出现括号蒙太奇:回忆火车站鞋只散落,出现(如果你从南站来,你知道。);回忆为女儿缝制衣服上的名字信息布条,出现(如果你从南站来,你见过。);回忆偷抢面包狼吞的小孩,出现(如果你从南站来,你知道什么叫饥饿。);回忆抢钱包的人还回两张钞票时,出现(如果你从南站来,你知道什么叫贫穷。)。正文叙述母亲回忆在火车南站逃难的混乱和困苦;括号内容表达对回忆的反思,句式重复,使用排比句,弥漫悲凄的调子。回忆内容与现实境况对应,现在与历史的对话,“如果你住在渔港,你知道什么叫暴力。只有这几十块钱吗?吃我一刀”。古往今来,人们企求都“天佑我城”,过去的噩梦永远在括号魔瓶里不再逃逸出来;但现实与期望往往难以符合。



三是解释说明声道,如14: 171-184的括号蒙太奇起叙述转换作用。括号内容是阿游写给阿果的信件,采用阿游“我”第一人称叙述。正文内容叙述阿游遨游世界的经历,采用全知视角叙述。如1:3的六个括号起注释作用,解释“拱门、长廊、桥道、天井、树、番石榴花的香味”,起补充定义作用。再如1:5的括号起说明作用,叙述有三张奇异的脸,(悲叹介)、(凄怆介)、(苦楚介),还有一个(指手划足介),用“介”字,既是戏剧术语(古代戏曲剧本上需要角色作某一特定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也是粤语中的“作状”神情的意思。括号加添了多种意义,讽刺成人世界的虚伪、装腔作势的彩排。这类括号类似于西西《东城故事》的括号,插注镜头、配色、配乐、文字作解释说明,引导读者驻足回味。


自曝虚构幻象的后设小说



括号蒙太奇可以自曝虚构幻象,成为后设小说的一种类型。西西的小说《假日》(1982),【6】叙述者的故事和叙述者叙述的故事交错展开,成为并列声道和并列场景。内层故事是“学校放假抗议树林被砍伐建为飞机场”;外层故事是(写小说的人说。)这个括号叙述出现了七次。小说开篇叙述者直接出场,让我坐下来写一个小说。(写小说的人说。)⋯⋯我坐下来打算写的小说叫做“假日”。那是关于一间小学校放了一天特别的假的故事。叙述者叙述写作过程,告诉读者写作动机源于电视新闻,农夫执意要送教宗一头驴子,叙述者借之隐喻当局的愚蠢决策。叙述内层是真正的“假日”故事,一间小学放了一天的特别假。


这部分内容采取对话体叙述,汉斯和威廉在电话里对话,叙述运用没有引号的自由直接引语,讲述政府当局要砍掉树林,让位于飞机场建设,学校要争取树林生存权,放了学生的假,最后警察与民众发生冲突。此外,《假日》还有叙述夹层,小说结尾出现了叙述者和孩童对话。叙述者由假日事件想到电影《大都会》警察与民众的矛盾冲突,真实与虚构幻影重叠;小孩由假日事件,想到童话中大灰狼和小红帽的故事。



由此,叙述者表明,新闻不外是历史事件的一个细胞,一个横切片,存在然后沉没,显现然后隐退;写作与树林两个问题异质同构,树林被砍,写作也将难以为继,“故事不再悬挂在树上”。西西运用括号蒙太奇,叙述者自曝虚构,展开读者、叙述者与故事人物的对话与游戏,跨越不同的时空层次,这些正是后设小说的特性。因此,西西的《假日》成为后设小说的变体。


西西的《玛丽个案》【7】(1986)和《肥土镇灰阑记》是一个故事的两种写法。各国典籍叙述这种“两母争子”的灰阑故事,多是表现断案者的智慧。西西却着力表现对小孩意愿和思辨力的尊重。《玛丽个案》为了配合这种全新的视角,采取了特别的文体形式。正文只有八句话,叙述长居瑞典的荷兰籍儿童玛丽,在母亲死后,向法院请求更易监护人,荷兰和瑞典为了玛丽,闹上了国际法院。而括号脚注才是小说的重点所在,从历史典籍和文学文本中找到各种例证,逐一解释或者说颠覆那八句正文叙述。小说倒果为因,脚注比正文更重要,隐喻一个看似简单的事件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因此,西西的括号蒙太奇,在正文和脚注之间,形成了显文本与潜文本的张力,戳破了正史的幻象。



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1990)【8】也将编制故事的过程呈现在文本中,以各种叙述手段拆解那个辉煌的“叔叔的故事”,打破故事讲述的真实性,同时强化叙述者的个人观点。它主要采取两种叙述手段:一种是复数性叙述,即同一件事被叙述多次,每次迥异;另一种是分析性虚构,即叙述者没有任何材料,完全通过他的主观分析来推导下一步的故事内容。因此,西西和王安忆以各自的方式发展了后设小说。


异时异地并置的空间叙述



括号蒙太奇还能够体现出异时异地时空并置的电影化特点,形成独特的空间叙述。西西在研究大量古典诗词后,写成了短篇小说《感冒》(1982),其括号叙述除了1处是问号外,其余31处都是诗句。其中前20处是古诗,《诗经》12处,《楚辞》3处,汉乐府《木兰辞》3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处;后11处都是痖弦的现代诗。


《感冒》别出心裁地以感冒比喻不如意的婚姻,采取第一人称内心独白叙述,叙述了女主人公无法解决爱情与婚姻的两难,从生理疾病的感冒转为心理病症,最终治愈感冒的过程。这个过程恰恰与女主人公姓氏谐音相关,“愚——鱼——虞”。“我”是社会福利署工作的职业女性,三十二岁未婚,父母着急,人人侧目,以至“我”迷失了方向,无奈地和男子订婚,成了“愚姑娘”。但准备结婚时却遇到了曾经心仪的男人楚,然而婚约难毁,“我”终于同未婚夫结婚,为之打着永远不想打完的毛衣,变成了一条枯死的“鱼姑娘”。经过一个冬天后,“我”终于决定结束掉这看似幸福的生活,找回自己的本姓,做“虞姑娘”,就像虞舜皇帝一样,女人要做自己的帝皇。对于心理的感冒,家庭医生无能为力,只有女主角痛下决心,摆脱掉不合意婚姻,才能治愈。



对于《感冒》的括号,林以亮指出,“《感冒》当女子对婚姻有心理病时,括弧诗文表达内心引证《诗经》、《楚辞》等古典诗句,表现女主人公抛不开传统的束缚;而当女子懂得做清新愉快的女子时,感冒痊愈,引用痖弦的现代诗,现代白话诗显示出女主人公从经典的桎梏中解放出来”。【9】何福仁认为,“《感冒》穿插诗词与故事的叙述形成一种内心对话,引用类似于戏剧中的旁白,在叙述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意态先后交替,好处是并非一种干瘪议论,而融入整体的叙述”。【10】本文认为,《感冒》使用括号蒙太奇插入诗赋,其作用和意义并不仅仅体现在上述两方面,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括号诗文与正文叙述正向呼应,正话正说,呈现出异时异地的古今心灵共鸣感应。小说叙述虞与楚的相遇,表现心有所属的女人和心仪者重逢的快乐心境,加插括号诗文与故事叙述呼应,表现女子思念的飞扬想像。4:140【11】,那么素白的衣衫。(青青子衿,悠悠我心。)5:141,美丽的微笑。(宛如清扬。)⋯⋯10:149楚家只有他和老母。(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11:150(正是江南好风景。)12:150(落花时节又逢君。)我们可以具体分析第4个括号的语境:


“竟没有一个朋友吗?”我父亲说。我的眼前隐约浮起一个人的容颜。

“好像没有。”我母亲说。⋯⋯那么素白的衣衫。(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西西采用蒙太奇手法,组接了父亲和母亲在不同时间内在家里谈话的话语碎片,表达父母对“我”嫁不出去的焦虑,同时组接“我”心不在焉的思绪,回忆起心仪者,串生出话语的整体意义。此处使用的括号像画面跳接,类似于“叫板式蒙太奇组接”,即是上个镜头末尾提及或呼喊某人或某件东西,下个镜头开始便出现相应的某人某物,如同京剧中的叫板,如俗话说的“说曹操,曹操就到”。这种结构方法在故事影片中能承上启下,上下呼应,而且节奏明快。这里蒙太奇组接的作用主要在于恰当地表现出眼前的相爱者彼此之间的心灵感应,同时异地的相遇相知,而且竟然跟千年前古人的恋爱思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遥相呼应,小说并置出现异时异地的场景,实现时空的跨越。



接着再看第7、8处括号的语境,虞跟楚意外重逢:

A1:“咦,想不到在这里遇见你。”他说。素白的衬衫。(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B1:“嗯,没有想到是你。”我说。我打开了我面前的一个抽屉又关上了。

A2:“许多年不见了。”他说。灯草绒的裤子。

B2:“大约有七、八年了吧。”我说。我在桌面上找寻我刚才还握着的一管原子笔。

A3:“应该是八年了。”他说。凉鞋。(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在短短的文字里,西西的叙述多管齐下。一是描绘女子一眼瞥见楚的形象,为电影的特写镜头,其形象跟前面第四、五处插注中女子回忆的形象完全吻合;二是描绘两人之间镇静的对话,为电影的中景镜头;三是描绘女子心慌意乱的动作,毫无意义且矛盾可笑,为电影的特写镜头,女子跟心仪者终于相遇,表面对话镇静,多余的动作却无意中泄露了心事;四是加插括号诗文,简直就像电影的旁白,把女子内在的真实心声展露无遗,此处甚至可以直接切换为古装女子吟诗的镜头。



西西的叙述忙而不乱,像身怀绝技的口技者,把一场火灾描画得使人动容急奔。西西描绘这出近亲情怯的场景,就像沈从文《边城》描绘翠翠与傩送“肘子碰着肘子”那场最尴尬而又最有灵犀的相遇,翠翠借数落那落水黄狗表达怜爱傩送之意,是神来之笔。


当女子难以毁弃婚约,准备跟楚分手时,爱情受阻,快乐变调,无限哀伤,第13至21处引用的括号插注诗句选自《诗经》、《楚辞》、《木兰辞》,13:152,楚说,天涯海角,我们总有地方去,只要我们可以在一起。但我可以一走了之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15:154,“只要你说你已经不喜欢我了,”楚说,“那么我就立刻回家去。”(尔不我畜,复我邦家。)16:156,我如今已经习惯默默地喝酒了。(我姑酌彼兕斛,维以不永伤。)⋯⋯悲切的古诗词与女子虞的心境吻合,表达她无心装扮、为情所困、犹豫难舍、借酒浇愁、心灵煎熬的苦况。小说凭借括号蒙太奇的力量,异时异地的心灵再次感应,古典诗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准确表达了现代人的复杂意态,而现代人的情意又印证而丰富了古典诗词的情味。



(二)括号诗文与正文叙述反向呼应,正话反说,创生出反讽意味。当女子婚姻不适罹患感冒症时,表达美好婚姻的一切抒情诗句全都产生了质变,在新的引用语境下变调,插注文意与诗歌原意形成了反比关系,“可靠叙述者”对叙述出现“心口差”,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反讽。


小说的第一个括号插注1:13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现在“我”给家庭医生派发结婚喜贴,此时配古诗《关雎》,本来是绝配,因为这首诗贺婚礼,正是表现君子和淑女的琴瑟和谐。但实际上“我”的婚姻不和谐,导致心理疾病。



小说的第二个插注为2:137,秋凉之后,我就要结婚了。(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引用的诗句本来是描述新婚快乐的经典,但用在此处,表达的却不是艳丽斑斓、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新婚欣喜,而是“逃之夭夭”的意绪,女主人公意在撤退。撤退的缘由可以参看29:166的括号插注:那些财经的消息是如何迷摄他的心神呀。(晚报之必要,穿法兰绒裤之必要,马票之必要,自证券交易所彼端草一般飘起来的谣言之必要。)西西组接痖弦诗歌《如歌的行板》,表达“我”跟丈夫无法沟通的症结所在,思想、兴趣、性格、气质迥然各异,一个喜欢高雅音乐会,一个痴迷世俗物欲,彼此的需要南辕北辙。


括号26:164,对于我来说,在音乐厅里,我的丈夫不过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反应的打呵欠的木头罢了。(而吃菠菜是无用的。)这真如痖弦《如歌的行板》结尾的警句“世界老这样总这样:—观音在远远——的山上,罂粟在罂粟的田里”,两人的心灵世界远隔千里。括号23:161出现在周末丈夫与朋友在家打牌,“我”在一边织毛衣,帮他们换茶水,插入(把人生仅仅比做番石榴的朋友未免太简单了一点吧),引用了痖弦的《无谱之歌》。



再读读后面的诗句就更懂西西的心思了,“跟月光一起上天堂去。跟泉水一起下地狱去。结婚吧,草率一点也好,在同一个屋顶下做不同的梦吧,亲那些无聊但不亲更无聊的嘴吧!”生活单调乏味,生活中太多阴差阳错,一个是无法从人群中辨识的丈夫,一个是能在人群中一眼瞥见的楚,心有灵犀的楚,但有情人远隔,厮守的却是无心相向的人。女主人公只好为丈夫打一件永远也织不好的毛衣,“我编得很慢,很慢很慢,真的是织织复织织”,紧跟其后的括号插入20:158,(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选自《木兰辞》,西西论《木兰诗》时,曾经疑惑叙述者为什么说木兰无所思、无所忆呢?后来看到吴小如在读书丛札里说,此处的“思和忆”指爱情,即是说木兰不考虑爱情,只眷恋父母;西西恍然大悟,阅读的快乐油然而生。但小说这里的“我”不是木兰,而是“有所思,有所忆”,为情而愁肠百结。木兰织衣为纳赋税,“我”织衣为谋杀无聊时光,掩盖心事。“我”渐渐地变成一条“枯鱼过河泣”的鱼,只有作书警告后来者。



(三)诘问式括号,为什么我不能平平静静在我家里(?)度过我的一生呢(6:142)。虽然插注问号只出现一次,但这是全文最重要的转折点,问号是质疑、诘问,表达出女子反叛的意绪。她终于反诘世界,为什么女子无家?娘家不是家,夫家才是家,传统的习俗观念导致单身的女子无立锥之地。《感冒》还有意穿插音乐,从贝多芬的艾格蒙序曲,到莫扎特降B调钢琴协奏曲,到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乐,还穿插歌德写作《艾格蒙》描述贝多芬如何战胜他的命运的篇外故事,隐喻女子找到了自主的力量,破茧而出。



(四)比喻式蒙太奇。当女子醒悟过来,决定独立自主,找回自我,感冒痊愈,插注大多引用痖弦的诗歌,选自《给桥》《一般之歌》《斑鸠》等诗歌。但我并没有枯死,如今我在水中游泳,有一种说不出的欣喜⋯⋯24:161,(啊,花朵们,我的心中藏着谁的歌,谁的心中藏着我的歌。)25:163,(斑鸠在远方唱着,我的梦坐在桦树上。)⋯⋯31:168,(不管永恒在谁家梁上做巢,安安静静接受这些不许吵闹。)32:169,(可曾瞧见阵雨打湿了树叶与草么,要作草与叶,或是作阵雨,随你的意。)啊啊,让我就这样子,挽着我的一个胖胖的旅行袋,先去看一场足球再说。括号内引用的诗句抒情欢快,比喻“我”要做“清新愉快”的女子,一如草叶、花朵、斑鸠。



综上所述,《感冒》括号蒙太奇的意蕴复杂而多样。林以亮的观点很有创见,但实际上,小说叙述“我”与楚心心相印的时候,引用的《诗经》、《楚辞》即是“我”的喃喃心声,那时“我”是并不以古典诗词为非的,即此时古典诗词并不代表传统的束缚,而是呈现出异时异地的心灵共鸣。西西引用痖弦的现代白话诗,确实大多是显示女主人公“从经典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轻松喜悦,但不可忽视其中有些插注是起反讽或讽刺作用的。


《感冒》确实如何福仁所言,括号加注的诗词与正文形成了对话关系,但问题是这对话不仅是不同的意态,也有同声和鸣,也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多种样态,这要一一加以区分,才不至于枉费了西西的用心。这就像西西的《东城故事》的括号蒙太奇,它们决不是另册之物或可有可无的缀饰,而是每一处都别有深意【12】。西西小说《看〈洛神赋图卷〉》(1996、10)也采取异时异地古今心灵感应的叙述手法。



西西的括号蒙太奇,是仿电影剧本文体的变体。这种文体正如在小说中插入卷首语、章首引语、前言、插图、信件、脚注、引用文本、各章标题等等手法,像嫁接法一般打破了小说叙述的单一线索。这些处于小说正文之外的边缘性括号片言只语,它们所起的作用,或是如《玛利亚》、《我城》形成了多种声音的呼应;或是如《假日》和《玛丽个案》起了悬置的作用,它们打破作为小说力量依托的逼真性幻觉,仿佛作者停止扮演叙述者的身份,而用自己的声音评论小说,评论小说在读者的真实世界中的作用,具有后设小说的特性,自曝虚构,形成了“显文本和潜文本”的张力;或是如《感冒》和《看〈洛神赋图卷〉》,形成异时异地的时空并置,创造性地突显出小说的空间叙述。


参考文献:

【1】汪民安:《罗兰·巴特的断片、括号、书籍和成名史》,见《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9-221页。

【2】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62-172页。

【3】西西:《玛利亚,笔名张爱伦》,《中国学生周报》,1965年5月21日,第670期。

【4】西西:《我城》台北:洪范书店1999年版。

【5】(法)吉尔·德勒兹:《电影2·时间-影像》,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76页。

【6】西西:《假日》,写于1982年7月,收入《像我这样一个女子》。

【7】西西:《玛丽个案》,写于1986年10月,收入《手卷》,台北:洪范书店1988年版,第71-75页。

【8】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9】林以亮:《像西西这样一位小说家》,《明报》月刊第239期,1985年11月。

【10】西西、何福仁:《从头说起——谈足球、狂欢节、复调小说,时间的话题》,香港:素叶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

【11】西西:《感冒》收入《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洪范书店1984年版。前一数字为括号序号,后一数字为页码。

【12】凌逾:《向现代电影越界的新小说——以西西〈东城故事〉的文体创意为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谢慧清


往期精彩

书评 | 凌逾:加拿大开出的唐人花:评郑南川小说集《窗子里的女人》

学术 | 曹惠民:梁秉钧香港书写的空间意识

学术 | 曹惠民:当代日本华人写作窥略

学术 | 陈绪明:传统叙事视角的创造性借鉴——浅谈金庸小说的视角特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