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征文 | 林兰英:《西游记》| 看澳门秀场如何演绎中国经典

林兰英 跨界经纬 2022-12-18

《西游记》| 看澳门秀场如何演绎中国经典


林兰英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3年,由张艺谋及其团队打造的《印象·刘三姐》开创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项目的先河,成为中国运作和经营最成功的文旅产品之一。此后,各地的旅游演艺剧目层出不穷,舞台演出成为文化旅游不可缺少的一环:广西有《印象·刘三姐》、云南有《印象·丽江》、海南有《三亚千古情》、西安有《长恨歌》,西藏有《文成公主》……。2010年,号称全球最壮观的水上汇演《水舞间》在澳门盛大公演,“来澳门,必看《水舞间》” ,由此,《水舞间》成为澳门文化旅游的一大名片。


《水舞间》以其高超的水上汇演技术获得中外赞誉,但作为澳门的文化旅游品牌而言,《水舞间》缺少中国传统元素,其文化输出功能较弱。2017年,历时8年精心创作的大型中国秀《西游记》在澳门金沙城中心剧场举行了全球首演,成为继《水舞间》之后,驱动众多国内外游客前往澳门游览的必看剧目。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西游记》滋养了无数创作者,改编作品不胜枚举,电影、电视、舞台剧、动画、漫画等,几乎所有艺术门类都曾取材于此。经典改编作品珠玉在前,如何让古老的文学经典在现代舞台上再放异彩?如何依托澳门独特的国际旅游环境,借这一出顶级剧作向海外游客输出中国文化,让内地游客回味文学经典?


 在如此重任、重压之下,澳门《西游记》以“中国秀”的形式成功打造出中国品牌,形成继《水舞间》之后,澳门的又一大文化品牌。


《西游记》是一场以中国文化为内核,以 “秀” 这种现代舞台表演为形式的大型中国秀。它依托中国传统文学,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如舞蹈、杂技、戏曲、武术、魔术等,同时兼收拉斯维加斯大秀的表演方式与纽约百老汇剧目的叙事表达,再辅之以现代高科技的舞美、灯光、音响等,为大众打造出一场既新奇魔幻又美伦美伦,既扎根中国传统又兼容现代媒介,既展现中国文化气派又兼容西方演艺风格的一国之大秀。



作为对外的文化传输,《西游记》融合了众多中国形象,首先开场特地在花果山的猴群中加入“熊猫”一角。原著中并未出现熊猫的形象,但国宝熊猫与“功夫熊猫”又实实在在地代表了中国,本剧把熊猫放置在众猴之中,让“熊猫”的憨态可掬与猴群的灵巧敏捷两相对比形成“反差萌”。福禄寿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三位神仙,分别象征幸福、吉利和长寿,本剧在“龙宫夺宝”这一幕的开头,“福禄寿”三星为龙王拜寿的情节被着力突显,三人头戴传统中国礼帽,身穿独具特色的中国服装,传统元素显现于焉。在“火焰山”的情节设置中,铁扇公主的形象设置则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中“火凤凰”的形象,铁扇公主一出场就站立在高台中,背后有一双无比巨大的翅膀,舞台背景是熊熊燃烧的火焰,像一只浴火而生的凤凰。而蜘蛛精和白骨精的妖艳魅惑之态也借寓着传统文学中“狐狸精”的形象。服装设计上,每个人物的衣服都华彩绚丽、吸人眼球,设计师特意将景泰蓝和青花等中国元素融入其中,制作出数百件美轮美奂的服饰,由此彰显出浓郁的中国气韵。


《西游记》是一场跨界创意的典范之作。作为对内的经典改编,《西游记》以传统文学为源,以现代审美为趣,在文学与剧场这棵大树上添枝加叶、开枝散叶。《西游记》集神话、魔幻喜剧、歌舞剧、杂技表演于一体,场景横跨天上人间,包揽高山大海,人物融汇人、神、魔三界,时空穿梭千年,把现代表演艺术拓展出新的维度。


《西游记》把影像的虚拟空间和剧场的实体空间相结合,孙悟空在影像空间与剧场空间内交替出现,从影像的虚拟空间出场然后无缝对接到实体的舞台空间,虚实相接,二者的界限被刻意淡化。两大空间相互融合、转换和切割,实现了剧场与电影的跨媒介对话。依托发达的影像技术,观众在270°沉浸式舞台上运用4D全息投影,观众时而置身鸟语花香、瀑布垂挂的花果山;时而身处波光浩渺、光怪陆离的东海龙宫;时而来到火光四射、熊熊燃烧的火焰山;时而又钻进漆黑幽闭、阴森恐怖的盘丝洞,超现实主义的舞台设计让观众拥有沉浸式的舞台体验。



《西游记》是一场拥有最奇幻的舞美设计和最震撼的舞台观感的作品。在270°的观景剧场,观众时时身处奇幻,处处充满惊喜:伴随着斑斓光影和绚烂的射灯,一位婀娜多姿地在贝壳里舞动的舞女会瞬间幻化成美猴王;一声巨响,定海神针会在电闪雷鸣中从天而降,从观众头顶飞向太空,然后飞到孙悟空手上;孙悟空一声“变”便可在屏幕上变幻出七十二分身。多维空间的打造是《西游记》的另一大特色,主创人员在舞台中央打造了一只高 15 米重 7 吨的巨型金光手掌,与金光手掌对应,在舞台两翼又打造了两只巨大的黑手,这三只手共同建构了一个奇幻的多维空间。同时,金光手掌手捻兰花指,有如来之手,佛光普照之意,代表着佛手。与佛手对应,两侧的黑手则代表着魔界之手,中国传统自古有两极相生相克之说,魔手与佛手的对立也正借寓着善恶两极。结尾处魔手覆灭,一切妖魔终归覆灭或经受点化皈依我佛,魔性转变为佛性,《西游记》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这一舞美创意中显现出来。


与观众的互动也是本剧的一大亮点,开场猴子会在观众中间的地下舞台钻出来,兴高采烈地向观众打招呼;孙悟空会在舞台上热情地向观众抛“蟠桃”;猪八戒会身穿大红婚服背着媳妇在观众席中场突然出现,向观众派发喜糖;白骨精会突然在观众席从天而降。多维的互动出其不意另观众兴奋异常,整场演出,观众的惊叹声和掌声连绵不断。



作为代表澳门、代表中国的文化输出剧目,《西游记》也有其显而易见的不足之处,首先是把这么一部古典文学巨著浓缩成70分钟的舞台汇演,诸多情节被杂糅、整合或是干脆删之弃之,导致结尾仓促,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未能在舞台上显现。其次,华丽的舞台、华美的布景、华彩的服饰,整场演出富丽堂皇、辉煌壮阔,但多样式的演出形式与高超的舞台技艺,整场演出实际上形式和技术的光芒遮盖了艺术本身。当然,秀场的本质是商业汇演,在此本不该过度地苛责,但作为承担文化输出功能的剧目,“文化”二字作为重中之重还是该斟酌再斟酌。再者,作为澳门的文化旅游品牌,澳门元素并未能凸显,唯一彰显澳门地域特色的博彩元素运用喜剧的笑点穿插其中,略显生硬。


无论是《水舞间》还是《西游记》,高超的舞台技术、绚烂的舞台布景、盛大的舞台汇演是二者集中的特色,但均未能体现出澳门独有的文化特质。论及此,如何在秀场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将商业演出与文化内蕴更好地融合,如何打造出澳门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文化演出品牌依然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继《西游记》之后,主创华严集团正着手用中国秀的方式,将四大名著中的另三部《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陆续搬上舞台,继续以秀场的方式输出中国文化。可以说,中国故事的秀场演绎任重道远,但依旧值得期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编:凌逾

责编:张泓钒


往期精彩

跨界太极学术 | 许苗苗:电子语言:创新结构与跨界应用

跨界太极学术 | 林升栋 刘琦婧等:貌合神离: 中英文同款广告的符号和眼动分析

跨界太极学术 | 马健昕:“原型”的流变与艺术的跨媒介创作——以《黄河大合唱》为例

跨界太极学术 | 李凤亮、宗祖盼:科技背景下文化产业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太极】  1299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