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经纬学术 | 夏婉琦:浅谈《岳阳楼记》的素读与诵读

夏婉琦 跨界经纬 2022-12-18

“跨界太极”公众号更名启事


“跨界太极”公众号于2019年6月13日正式更名为:“跨界经纬”

改的是名字,不变的是初心,我们将持续为您推送精彩的跨界作品与理论!


浅谈《岳阳楼记》的素读与诵读

夏婉琦


夏婉琦.浅谈《岳阳楼记》的素读与诵读[J].语文月刊,2019(05):36-39.


摘要:“素读”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诵读”是学习经史文赋等散文的方法。对《岳阳楼记》进行“素读—诵读”教学,能够在熟悉文章语言、节奏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做到熟能生巧。通过“素读—诵读”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明确文章主题,还有能够体味《岳阳楼记》中抑扬顿挫的音韵节奏之美。


关键词:《岳阳楼记》;素读;诵读

 


《岳阳楼记》是一篇传诵千古的名文,虽是散文,却包含了辞赋的特点,文章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语言具有音乐美和感染力。古代学习诗词曲等韵文多用“吟咏”的方法,而学习经史文赋等散文则用“诵读”的方法。[1]诵读有利于体味文章抑扬顿挫的节奏之美,而且正确处理诵读的气息和节奏还有助于理解文章主题、情感态度。依据《岳阳楼记》散文辞赋化的特点进行教学,反复诵读是关键。


诵读教学的全过程可细分为:素读—背诵,诵读—思考。本文将从素读到诵读对《岳阳楼记》进行教学研究。

 

一、素读助记忆


素读是朴素的阅读。素读要求理解文本最真实的,甚至说是不加修饰的涵义。素读是不追求深刻的理解的感性阅读[2],类似漫无目的地读,读出什么便是什么,没有预设,没有问题牵引,读出的感想也不会牵强。


素读是完整的阅读。不肢解文本,而是从整体的角度去感受、体悟原生态的诗文[3]。把握诗文真实的情感和精神,走近作者,与作者共情,达到唐文治先生所说的“我之精神与古人精神訢合而无间,借古人之精神发挥我之精神”的境界[4]。


素读是背诵的阅读。“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陈琴老师提出素读就是以背诵为目的的阅读[5]。通过素读,学生要能够背诵一定量的文字。最终做到烂熟于心、脱口而出,学生便会熟能生巧,为诵读打下基础。



素读要求读准字音,咬字清晰。古人写作讲究炼字,注重推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在优秀的古诗文当中,每个字都很重要。字词一旦发生改变,文意就会发生改变[6]。唐文治要求学生在背诵时“务以精熟背诵不差一字”也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素读《岳阳楼记》第一步就是正字正音。例如部编版教材标注出来的“谪zh锓浩浩汤汤shāng”“霏霏fēi”“日星隐曜yào”“樯qiánɡ倾楫jí摧”“岸芷zhǐ汀tīnɡ兰”等。


除了教材标注的字外,如还有其他不认识的字,应指导学生自行查阅,养成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抽查朗读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学生朗读之后,教师应该进行个别字词的讲解。


例如“浩浩汤汤”的“汤”为什么不念“tānɡ”?通过两个读音的意思也可以解释,“汤tānɡ”字从水从昜。“昜”的意思是“播散”、“散开”。“水”与“昜”联合起来表示“溶化了固体成分的水”、“溶液”。简单概括,描述的是小的东西。而“汤shāng”是形容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是形容广大、广阔的景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要表达的是哪种意思,以此强化记忆。


在正式教素读之前,教师宜进行素读示范,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示范中,对接下来的素读有初步认识。


素读要求打好节奏,合理停顿。素读的时候,可以依据文本的语法逻辑点划分节奏点。句间感情或内容有较大转换的地方停顿较长,例如《岳阳楼记》第一段至第二段,由写作背景转至景物描写,可以有较长的停顿。第四段至第五段,由“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写到“古仁人之心”议论说理,可以有较长的停顿;


句内根据语意、语速的需要进行意群停顿。《岳阳楼记》中有大量四字句,而四字句对停顿上的要求比较简单,大部分只需要在中间位置一顿[7],且这种诵读方法可以迁移至全文。教师在教学中只需要点出特殊字词便可,如“虎啸猿啼”“郁郁青青”等处在句子末端,适当拖长有利于变换节奏。


另外,诵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处理好语气词、连接词、虚词,如开头和结尾的语气词“也、矣、乎、耶、嗟夫、噫”等;如连接词“乃、此则、然则、若夫、则有”等;如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等。这些表达情绪的特殊词语需要拖长,慢读或重读。


素读要求急缓交替,控制气息。《岳阳楼记》的第一段“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仔细观察各句的数字“5-8-3-4-4-6-4-10-7”,会发现语句基本上呈“长——短——长”的形式分布。


第五段,“嗟夫”一词总起议论抒情段,从写景至议论,营造一种起伏感。同样,第五段句子的字数也耐人寻味,“2-8-6-2-4-4-9-9-4-3-7-3-7-8-1-3-4”,“短——长——短——长——短——长——短——”呈现波浪式前进,具有梯度感和音乐的节奏美[8]。


其实,古文的句子一般就是按照“长——短——长——”交替排列的,因此素读的气息也要做到“快——慢——快——”转换。多次练习之后,学生就会形成语感,读书就能抓准文章的停顿、节奏、重音,气息也能够跟文章的语气词、实词虚词合拍,文言文知识也会不教自明。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古汉语中存在入声字,在用普通话诵读的过程中,将入声字找出来,急读,能够使诵读的节奏更加明显。《岳阳楼记》中“谪、越、岳、刻、则、极、得、日、月、不、国、一、集、跃、乐、必”等入声字需要读得短促一些。


字词不容易记住,但是音调和节奏容易记住。利用素读抓住文章的节奏感,打着节奏,直至背诵。就如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读十部诗集不如背诵三百首诗词。三百首虽然少,可是你背下了就是你的了;而那十部诗集,你读过了就还给别人了。”只有通过背诵,将这些经典作品装入我们的记忆深处,才能在某一次顿悟中闪现灵光。虽不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刻内容,但是在不知所云、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下,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问题,由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学生自然有解答的兴趣。

 


二、诵读促理解


“素读”是以朗读为手段、以背诵为目的的阅读方式。而诵读,更强调理解和思考。


宋代学者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9]。”强调诵读过程中“心到”是第一位,诵读必须边读边思。


清代第一大文派桐城派提出“因声求气”的诵读思想,桐城派三祖刘大櫆提出“神气—音节—字句”的思想,认为文之神气,即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的精神境界,应该从文中“音节”“字句”入手进行探求[10]。因此对文章的理解必须体现在“诵读”的细节上。通过诵读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而用声音的变化来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唐文治先生的“三十遍读文法”也讲明了诵读的要求:“前十遍,求其线索之所在,划分段落,最为重要;次十遍,求其命意之所在。有虚意,有实意,有旁意,有正意,有言中之意,有言外之意;再十遍,考其声音求其神气。细玩味其长短疾徐抑扬顿挫之致。三十遍后自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虽读百遍而不厌矣[11]。”说明诵读的过程要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抓住文章的观点、获得文章的精神和思想。


通过诵读,把握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脉络对于理解文意来说十分重要,文章有“经”有“纬”有结构,从“经”、“纬”之间,可以获得文章的纵横条理,以此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岳阳楼记》第一段是说明写作背景,应该采用轻缓的语调叙述,“乃”字作连接词,上承滕子京的经历,下接“重修岳阳楼”一事,应该拖长重读。“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以”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应该重读。抓住关键词,就可知道第一段是交代写作缘由的。


第二段和第一段因为内容有较大转变,因此可以通过停顿来提醒自己行文的变化。“予观夫巴陵胜状——”转向写景。由“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可知,该段的景物描写乃是总写概括,再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引向下一段。“异”字应该通过提高声调进行强调,为下文的“古仁人之心”埋下伏笔。


第三段和第四段是对景物和“览物之情”的分写。“若夫”“至若”总起全段,描写两种景色,可适当拖长。“登斯楼也——”开始转入两种“览物之情”,写出了“感极而悲者”和“喜洋洋者”。具有总起下文的作用,宜拖长,声调宜由轻而重。


第五段“嗟夫!”一声叹息开始议论说理,写出“古仁人之心”的特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也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要求。


通过诵读,感受作者情感。


在《岳阳楼记》的诵读当中,要学会把握住与作者情感相关的词句。通过重读、拖长等诵读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段的“谪”“具”字应该重读,“谪”强调滕子京因贬谪来到巴陵郡,这跟范仲淹的经历是相似的,“谪”字必然包含了作者相似的情感。“具”强调滕子京的政绩,体现了范仲淹对同窗挚友的赞颂,包含了喜悦之情。


第二段“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胜”“大”二字应该重读强调,表明景物的宏伟壮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横无际涯”“万千”要注意重读,读出“洞庭一湖”的宏大气势。也要体会到作者此时心旷神怡的感受。


诵读第三、第四段时,在诵读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景物的特点,“悲”是用什么景物,用什么样的修辞;“喜”是用什么景物,用什么样的修辞,一切景语皆情语。当表示抑郁忧伤的情感时,多选用阴暗的画面描写景物,如“霪雨”“阴风”“薄暮”等,因此,读第三段语调应该是低沉的。当表达喜悦和旷达时,则选用睛朗、开阔的画面,如“天光”“沙鸥”“锦鳞”等,因此,读第四段语调应该是轻快明朗的[12]。


第五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须重读,表达作者与上述迁客骚人不同的情感。“进亦忧,退亦忧”,“进”与“退”应该重读,表明不管是身在朝廷还是远离朝廷,都不会放弃自己政治立场的那种坚决。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范仲淹的政治立场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段首的“嗟夫”和此处的“噫”都表达了作者深深慨叹之情,须重读。“吾”宜拖长,“谁”宜重读,要读出作者的感叹与号召。读出作者理想中的豪情壮志与现实中面对的阻力复杂情感。


通过诵读,理解文章观点。


臧克家在《重读<岳阳楼记>》中指出作者写景实属“醉翁之意不在酒”,景物描写意在映衬随后的议论[13]。因此,在诵读的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停顿、拖长、声调高低来突出重点段落。“嗟夫!”一词,导入文章的核心段落,因此应该拖长,引人注意,声音宜低沉,读出作者的慨叹。“予尝——”蓄力,可稍稍拖长。“求古仁人之心”一气呵成。“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诵读时语气可由激昂、高亢而趋平和、低沉,抑扬顿挫,有起有落。

 

三、《岳阳楼记》诵读标注参考


(~表拖长 /表节奏点,蓝色重读)

 

四、总结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不歌而诵”是辞赋散文重要的传播方式,[9]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从素读到诵读进行教学,将“读”作为学生“学的活动”贯穿课堂始终,将课堂活动以“一条线”的形式紧密串联在一起。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迁移至其他经史文赋等散文的教学中,学生先读,再背,然后深入探讨理解,不仅能够明确文章主题,还有利于体味其中抑扬顿挫的音韵节奏之美。教学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由感性地吸收到理性地思考,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华锋. 吟咏学概论[M]. 河南:大象出版社. 2013: 1.

[2] 卢笑妹. 从“素读”到“研读”:还学生“读”的过程——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探[J].语文月刊, 2018(06): 52-54.

[3] 蒋吉芬.点亮古诗词素读的灯[J].小学教学研究,2018(01):34-36.

[4] 赖国辉,赵玉霞. 论唐文治“三十遍读文法”对语文教学的启示[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32(02):30-32+35.

[5] 陈琴.吟诵与小学教育[J].城市国学讲坛,2017(00):276-303+275.

[6] 连小玲.谈让诵读回归语文课堂[J].学周刊,2018(32):118-119.

[7] 李冰燕. 以《岳阳楼记》为例谈诵读在文言教学中的运用[J]. 阅读与鉴赏旬刊. 2011

[8] 郭培旺.《岳阳楼记》的音韵密码[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7f4bca0100y0g0.html.

[9]邓国均.论“诵读法”在辞赋文学教学中的作用[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06): 122-126.

[10] 余姚. “因声求气” 理论视域中的高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D]. 湖南理工学院,2017.

[11] 周宁. 清末民初江南地区国学教育背景下的国文教学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5.

[12] 卢宏伟.浅谈《岳阳楼记》的朗读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1997(04):31.

[13] 臧克家. 重读《岳阳楼记》[J]. 文史知识. 1982(01).


作者简介

夏婉琦,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


指导老师:凌逾

总编:凌逾

责编:夏婉琦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经纬】  1487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