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经纬学术丨张明新:多学科交融的新闻传播教育:过去、现在和将来

张明新 跨界经纬 2022-12-18

*文章、图片、视频等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及时联系!我们一定妥善处理!


多学科交融的新闻传播教育:过去、现在和将来

张明新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年增刊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历史演变看,新闻传播教育素来拥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质;从现实角度看,在媒介融合、新技术发展、新闻业与传播业急剧转型的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多学科交融的特性越来越明显;从未来态势看,新闻传播教育与其他学科的交融趋势将会更加全面深入。考察这种多学科交融发展的历史轨迹、现实状况和未来面貌,对于改革与创新面向未来的新闻传播教育,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一、多学科交融的新闻传播教育:三种类型


学科是专门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1]在20世纪初的美国和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关于新闻实践规律的知识体系初步成型,新闻学开始在大学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传播学本身就具有多学科的知识来源,具有跨学科特点。20世纪40年代,在威尔伯·施拉姆 (Wilbur Schramm) 等学者的积极努力下,传播学首先在伊利诺伊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形成建制,在1960年代风靡美国和西欧,成为显学。

 


学科交叉融合是超过一个学科范围的研究或教育活动。[2]教育中的学科交叉融合,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资源等要素有机相融,以培养学生更全面的知识结构、更开阔的视野、更多样化能力的教育方式。


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看,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学科交融,就目标指向而言,大体有三种类型:人文主义、技术思维和跨界能力养成。人文主义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精神、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技术思维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知识和素养、创新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跨界能力目标,是在教授学生本学科知识和技能外,注重培养其在其他领域工作的专业能力。


在学科交融对象上,人文主义目标体现在与文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融合;技术思维目标,主要涉及计算机、通信工程、自动控制、软件工程等信息学科;跨界能力目标,交融的主要对象是经济、健康、贸易、财政、农业、国际政治等领域的学科。



二、历史与现实:从人文主义走向技术思维和跨界能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文主义目标的交叉融合占据主导地位。人文主义强调对人的理性的教化与培养,强调人本身的价值、个性与尊严。体现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如詹姆斯·凯利( James W. Carey) 所言,新闻学的知识来源根植于人文社会科学。[3]美国新闻教育的先驱、威斯康辛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建者威拉德·布莱尔 (Willard G. Bleyer) ,将新闻学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看待,坚持要求新闻教育由1/4的新闻学和3/4的人文社科课程构成,[4]这一直是美国新闻教育的典范。在中国,新闻教育一直注重融入文史哲的宽厚知识基础,致力于培养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写作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当今,多学科交融的理念已是新闻传播教育界形成的共识,其目标指向已不仅仅是人文主义,对技术思维目标的认识也逐步明确,诉求越来越强;以跨界能力养成为诉求的教育理念,也已在部分新闻传播院系得到践行。


就人文主义目标看,当今很多新闻传播学院仍然保持着“文学与新闻学院”“艺术与媒体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等名称,表达出与人文教育交融的诉求。当然,更多学院被命名为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院”“传播学院”“媒体与传播学院”等,单从名称上无法体现出这种诉求,但它们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绝大多数都融入了相当比例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就技术思维目标看,许多学院都注意到技术发展对新闻传播业的深刻影响,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开设了许多新课程,如《统计方法与应用》《网络应用技能》《大数据挖掘与处理》《人机交互和可视化》,以丰富学生的技术知识、培养多样化技能。在这方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是典型代表。作为全国理工类院校中创办的第一个新闻院系,该院于1983年初创时即确立“应用为主,交叉见长”的思路,在传统的人文主义新闻教育范式之外,在我国开创了以技术思维养成为目标的新范式。[5]



就跨界能力目标看,以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代表。2011年,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法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合作,开设“新闻学-法学”“新闻学-国际政治”实验班,从各院系选拔学生培养。2012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对本科生采用“2+2”培养模式,前两年进行通识教育,学生在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国际政治等方向任选一个从事专业学习,后两年才在新闻学院学习。这是典型的以培养学生跨界能力为目标的学科交融。


统计表明,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排名在B档及以上的24个新闻传播学院,绝大多数都明确宣称在人才培养上以“交叉融合”“专业交叉”“文理复合”等为理念或特色。这表明在当今的新闻传播教育界,新闻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是很普遍的现象。


在当前的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多学科交融是重要的教育理念。在密苏里大学,专业细分非常明显,拥有艺术传播、健康与管理传播、媒介管理等,进行交叉融合模式的学生培养。在威斯康星大学,三分之一的本科生选择攻读第二学位,包括语言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专业。在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生被要求在新闻学专业之外,选修双学位,如计算机、法学、营销学等专业的学位。


三、未来趋势:多学科交融理念的进一步彰显与强化


展望新闻传播教育的未来,多学科交融的人才培养将会更加深入彻底,更加全方位和立体化。


首先,新闻传播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的传统将更加彰显。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在机器人会写新闻,甚至做主持人的时代,新闻传播学的人文主义诉求将至关重要。当机器越来越替代人类的部分工作,专业理性、人文情怀、伦理规范、深度思考、批判精神将弥足珍贵。这需要教育界以更进一步的融合理念强化人文主义宗旨,因为“面对新媒体技术浪潮,如果没有人文主义层面上的坚持,所有的变只会加速人的基本价值的丧失”。[6]


其次,技术思维目标指向的新闻传播教育将会得到强化。在 “泛媒体、泛内容、泛传播”的时代,传播形态和业态的演变会加快,其中技术是关键因素,人们对人类传播的想象空间越来越大。因此,技术思维目标的新闻传播教育必须加强,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理性、创新意识和完备能力。技术发展使得新闻传播学与信息科学的交融不断深入,这种融合的压力将会不断加大。


再次,致力于跨界能力养成的学科交叉融合需要深入。当今,新闻传播业更加开放和包容,越来越面向未来。当人类的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不同群体、领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将会越来越重要,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更好的跨界联通能力。故此,新闻传播教育需要与相关社会领域的学科深度交融,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提升其传播素质和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新闻传播学虽具有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内在基因和根本诉求,但更需在此过程中坚守和保持本学科自身的核心知识元素和逻辑,同时不断加以发扬、创新、丰富和完善,为其他学科提供有益的滋养、借鉴和启发,并持续拓展新闻传播学自身的学科和社会影响力。


注释

[1]丁雅娴:《学科分类研究与应用》,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年,第38页。

[2]孙德林:《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2年,第15-17页。

[3]〔美〕James W. Carey 撰:《新闻教育错在哪里》,李昕译,《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3期。

[4]〔美〕埃弗里特·罗杰斯著:《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殷晓蓉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第20-21页。

[5]张明新:《探索文工交融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0月12日。

[6]史剑辉:《新闻观:人文主义转向何以可能?》,《新闻记者》2018年第10期。

总编:凌逾

责编:黄馨怡

推荐人:陈雪敏


往期精彩

跨界经纬学术 | 赖寄丹:自媒体新闻与网络热词传播的共生性初探

跨界经纬学术 |颜敏: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研究:对象、问题与方法

跨界经纬学术 | 龙迪勇:跨学科视野下传统中国研究的新开拓与新发现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经纬】  1717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