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指导老师在本科科研探索中的重要作用

子安 青苗法鸣 2020-10-01



刚刚升入大学的同学,恰似刚刚离舟登岸的探索者,之前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了,却似乎突然间丧失了人生的方向。一时间,各种信息也如潮水般涌来,满脸沧桑的长辈们告诫人脉的重要性,热情洋溢的社团师兄师姐宣传群体活动的乐趣,辅导员老师们则多强调学习的决定性作用。在这人生方向选择的关键时期,“科研”、“科创”进入了视野。


对于本科低年级学生而言,既想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工作,但又怕自己实力不足而害怕参与学术研究工作,对于科研的认识更多来源于讲座上远远的眺望、课堂上浅浅的涉及。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老师对于本科低年级同学开始科研道路探索具有重要作用和关键性意义。笔者有幸在本科低年级阶段先后主持或参与调查过三个科研项目。在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接触了西南政法大学的高一飞、李祖军、张力等几位老师,下面笔者将以叙述的视角漫谈关于本科学生如何通过老师的指导参与科研训练、促进学术进步的几点看法:


本科生最好大一的时候就接触科创。拜访高一飞教授时,他说:“本科生科创是为了试验性地看看自己有无走学术道路的潜质”。其实想走实务道路者也需要科创,毕竟大律师、大法官兼擅学术者不在少数。



准备科创时,可能与确定课题同步进行的就是请求老师指导。对此一些师弟师妹可能会犯了难。笔者在此举若干实例予以说明:



第一,不要以名声大、学术水平高为唯一标准,一般不要以行政职务高为标准。

名声大、学术水平高可能意味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指导你,想借导师名声立项只是一厢情愿,行政职务高的学者一般更没有时间。很多时候,找一位愿意指导你的讲师、副教授比找一位工作非常繁忙的知名法学家要切实得多。有朋友在大一时科创找了一位知名的法学专家兼某学院副院长,去找这位老师指导的时候,他对这个题目不甚感兴趣,最后勉强答应指导,结果申报期间多次因为其出差等工作原因,而无暇指导。最后,这位老师除了写了下推荐意见,没有能够实现有效的帮助。


    反过来说,年轻的老师往往精力充沛,时间也相对充裕。他们可能更愿意逐字逐句地帮你寻找问题。有位特别诚恳的朋友做科创,在比赛前提前数月联系了一位年轻的副教授,联系后老师过了一个月回复的。论文初稿完成后,老师把笔者那位朋友叫到办公室指导,据他说连标点符号的细小问题也为其指出,并耐心地传授了一下午论文写作的经验。



第二,研究领域要对口。

自己想做哪个题目,最好是要找研究领域相符的老师。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更没有行行精通的专家。研究领域一般可以在各个高校或者学院官网“师资队伍”项目或者类似项目中找到,具体则可以看看该位老师的研究方向、参与过的课题项目、发表过的论文题目,几番对比下可能就能找到适合请教的老师。


有时会听到法学科目老师上课戏言自己其它法学科目知识都已经还给其老师了。这确实很有可能,也符合学习知识逐渐专业化的规律,所以选对口很重要。


第三,最好有人推荐或者熟识。

绝大部分老师都是爱生如子,预约拜访请教、请求做导师一般没有拒绝的,他们总是愿意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热情接待你,耐心回答你的问题。不过虽然如此,有人推荐或熟识可以大大节约时间成本。笔者在联系高老师的时候,是高老师同乡金承光老师的引荐。


可能有的师弟师妹会说,我外地来求学举目无亲难以找到原本就熟识的老师,也无人可以推荐。这种情况建议寻找你的教学老师,一般教学老师时间一久就会熟悉,也方便联系。


第四,不要临时抱拂脚。

项目申报的消息发出来了,才找导师,一般是晚了的,给导师留下的印象也是不太好的。不要为了项目而做科创,应该在平时就练习科创调查与写作,并请教指导老师。


总觉得文科学术大咖老师总有几分“仙风道骨”,因此笔者猜测他们一定更对急功近利深恶痛绝吧。


第五,认真准备第一次见面。

第一次见面时材料需要准备充分,课题题目要基本确定(不能太宽)。衣着一般要正式。提前到预约地点,最好课题小组全员都到。态度务必谦和。笔者记得第一次拜访高教授的时候,请教媒体与司法关系,高老师讲授了两个小时,仿佛在笔者眼前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之门,醍醐灌顶,出门后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确实是非常幼稚的。此外,老师们一般较为繁忙,建议临去拜访之前再和老师确认一下时间地点,如果老师最终忘记了约定,应当先“程门立雪”式的等待,保持理解与换位思考并于之后再次发出请教的要约。


第六,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科创导师,就像是你想饱览风景的一扇窗,在你行进中迷途时的指路人,为你所绘游龙加上点睛一笔的画家。导师所起的是关键性的作用,想让导师成为“导游”,随时随地陪着,甚至帮你完成日常工作是不现实的。



拜好本科科研探索的导师,是研究起步万里长征第一步,这一步最大的意义可能不并在于此步本身所跨越的路途,而在于其很可能确定了接下来万里路途的方向与目标,影响了未来的职业选择与一生的梦想追求。


加油,逐梦的师弟师妹们!





作者简介:

子安,西南政法大学2015级本科生,喜爱科创与文艺,好为人徒。


推荐阅读:

追思:这些年永远离开的法学大师们

那些年,我做过的社会调查

法律人的生活方式:阅读、实践、思考、写作 ——读《经验与心得——法学论文指导与写作》有感

感悟西政,我的法律与自由天堂

2017,知名法学院校CLSCI论文大盘点




本文责编:徐梦堃本文编辑:吴沁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