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金 | 生猪:产能未见顶,周期未结束

郭朝辉 中金点睛 2022-07-10


一般来看,母猪产能见顶和生猪价格降至最低点通常是一轮猪周期结束,下一轮扩张周期开始的重要标志。据农业农村部数据,7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跌0.5%,结束了连续21个月以来的环比增长,市场对此较为关注。同时,8月以来生猪期现货价格继续走低,目前现货价格已经跌破14元/千克关口,期货价格(2201合约)仍继续挤出升水,价格延续下跌。猪价已经跌至底部?本轮猪周期是否已经到了临界点?市场各方看法不一。


对于四季度的生猪价格,我们依然维持《生猪供给压力持续释放,需求担忧再起》报告中的观点,预计价格较三季度或将小幅回升。但我们认为本轮猪周期并未结束,明年一季度末,母猪产能或将达到峰值,生猪价格在失去节日效应支撑后,或将继续探底,直至本轮周期结束。主要原因:一是虽然7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回落,但这并不意味着母猪产能达到峰值,当前我国母猪种群结构仍不断优化,二元母猪繁殖能力明显高于三元,因此母猪产能仍在提升;二是尽管节日临近,叠加政策收储,对四季度猪价有一定支撑,但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不代表本轮周期结束,消费需求的季节性反弹并不能冲抵供给端压力的持续是释放。向前看,我们认为,节日效应过后,生猪价格将大概率继续回落,明年3月左右或将下探至底部位置。


母猪产能并未见顶,种群结构仍将继续优化


7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小幅下降,但我们认为,该节点并不意味着母猪产能见顶回落。据农业农村部数据,7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跌0.5%,结束了连续21个月环比增加,可以基本判断,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见顶,但这并不意味着产能的主动收缩,以此判断产能见顶还为时尚早。


我们认为,在养殖效率提高的情况下,当前能繁母猪存栏的小幅下滑并不会对生猪出栏造成明显影响。由于三元母猪生产性能低于二元,因此加快淘汰低产母猪能够提高母猪繁殖效率,提高饲料转化率,从而降低生猪养殖的生产成本。现阶段,从母猪存栏结构看,二元母猪占比明显回升,7月末二元母猪存栏占比65%,较今年初上升10个百分点,基本恢复至2020年1月水平,对比猪瘟前,仍有提升空间。从母猪宰杀的情况来看,据涌益咨询样本监测点数据,7月淘汰母猪宰杀量环比增加约7%,尽管淘汰母猪屠宰量环比有所增加,但淘汰的主要目的是优化种群、提高生产效率。


我们认为下半年,随着高效二元母猪量的逐渐增加,母猪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高,预计仔猪供给量仍大概率增加。我们预计,明年一季度后,三元母猪将逐步淘汰出清,二元边际增量放缓,母猪产能或将逐步见顶。


短期节日效应支撑,猪价或将小幅提振,但猪价尚未见底


我们认为,当前中秋国庆临近且我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四季度居民猪肉消费量或将有所恢复,猪价大概率小幅提振。为准确测量猪价的季节性波动,我们选取2006年以来全国22省市生猪平均价格为研究对象,通过计量分析提取猪价季节性因子,我们发现生猪价格走势存在着较为规律的季节性波动,尤其以中秋国庆、元旦春节共同影响最为突出,即在每年9-10月和12月-次年1月价格大概率走高,节后回落。


尽管生猪价格大概率存在季节性反弹,但这并不代表是本轮猪周期猪价的触底反弹。从中长期来看,一方面母猪产能或将继续释放供给压力。通过数据测算,能繁母猪存栏量与生猪价格存在显著的滞后负相关性,即当期能繁母猪存栏量与10个月后的生猪价格存在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可达76%。另一方面,猪企出栏量或将继续增加。对比主要上市猪企公布的2021年度生猪出栏计划与1-6月累计出栏量,如按企业出栏计划推测,四季度主要上市猪企生猪出栏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叠加冻品库存尚需消化,因此我们认为消费需求的季节性反弹或将支持猪价小幅反弹,但并不能冲抵供给端压力的持续是释放。同时,我们预计,在节日效应充分消化后,供给端压力或仍将压制猪价继续下探。


政策收储可以抑制猪价超跌,但本轮猪周期尚未结束


从2006年至今的历史回溯看,我们将生猪价格走势划分为四个周期(“最低价-最高价-最低价”为一个猪周期)。为使猪周期划分更为准确,我们对数据的时间趋势性进行删除,可以明显看出猪价呈现周期性波动,每轮猪周期都大致呈现46-48个月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分别为:2006年7月-2010年4月、2010年4月-2014年4月、2014年4月-2018年5月、2018年5月至今。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猪价的最低点大概率出现在每年4-5月,这也和前文计算的季节性走势相符合。


收储可以抑制价格超跌,对于平抑猪周期起到积极作用。通过政策梳理,我们发现政策性收储一直与猪周期相随,从2006年至今,国家一共进行了9次政策性收储(2009.6、2010.4、2012.5、2013.4-5、2014.3、2017.3、2018.5、2019.3、2021.7)。从政策效果上看,9次收储中有6次在收储后猪价缓慢回升,在防止猪价超跌的同时,也保护了供给产能,对于促进生猪行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国储的重要性详见我们在9月3日的报告《商品储备:增战储、调供需、稳预期》)


本轮政策性收储效果不及预期。今年7月份以来,为应对生猪和猪肉价格过快下跌,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了三次政策性收储,抑制猪价超跌,但近期猪价又再次进入下行通道。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是本轮猪周期受非洲猪瘟影响较大,猪价波动远超前三轮周期,超高养殖利润引发产业大规模扩张,生猪产能恢复速度超预期,叠加新冠疫情影响,使得现阶段市场供需结构被扰乱,供大于求局面较前几次猪周期都要严峻;二是本轮收储量较小,三次政策性收储(7月7日开始),合计挂牌收储5万吨,对比2010年29万吨、2013年16.87万吨、2019年20万吨,本次收储对供给端影响不大,因此猪肉价格短暂企稳后,继续走低。


向前看,我们认为,近期再次收储概率较大,但猪周期尚未结束。当前,猪粮比再次跌入警戒线以下,截至9月3日,全国22省市猪粮比为5.01,我们预计近期国家再次收储的可能性较大,叠加消费的季节性回升,本次收储后,价格会大概率小幅提振,猪价止跌企稳。但节日效应后,我们预计猪肉供给压力仍较大,明年一季度末或将是本轮猪价的底部,综合几次收储时间,我们不排除明年收储再次启动的可能。


图表1:三元与二元母猪存栏占比

资料来源:涌益咨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能繁母猪存栏及环比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窝仔数与存活率

资料来源:涌益咨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配种数与分娩窝数

资料来源:涌益咨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5:季节性因子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价格季节性波动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7:主要上市公司出栏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生猪收储情况梳理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9:猪周期划分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0:政策性收储后的价格表现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1年9月10日已经发布的《生猪:产能未见顶,周期未结束》

郭朝辉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3070006 SFC CE Ref:BBU524


法律声明

向上滑动参见完整法律声明及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