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指导教师解读侯文婧同学2020园冶杯一等奖作品《五感广场》

不断前行的 园冶杯组委会 2023-09-17
获奖者侯文婧同学

总体评价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侯文婧同学的获奖作品《“五感广场”——基于提高残疾人参与性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体现了对景观设计多维思考和认知。方案基于建构的系统化思维,重新组织了老旧空间的功能布局,以残疾人的参与性作为切入点,通过模块化的方式搭建了富有层次感的空间设施,形成了上与下、内与外不同层次的活动空间,丰富了空间的多样性。能获得如此优越的成果,也在于侯文婧同学平时的积累。

设计背景

本次设计出自三年级下学期的课程设计《城市开放空间更新》。作为课程负责人,本人希望能有一个更为开放的授课方式,设计的基地都处于沈阳市内,不仅方便学生的调研,同时也能让他们亲身感受空间的特征。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侯文婧同学觉得,关爱弱势群体一直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议题,社会应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促进肢障者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使他们在共享社会发展进步成果的同时,切实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设计理念
残障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预防和康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社会对肢障者的歧视和肢障者与社会严重隔离的问题。而本次设计目的就在于消除歧视,使残疾人回归社会,共享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


设计亮点

方案的形成过程相对流畅,在完成最终成果的过程中主要遇到了两方面的困难,第一是对于基地问题的梳理与思维系统架构的过程,第二是方案的功能与形式的问题。
 
由于疫情的原因,所有的调研工作都只能基于网络信息收集,这一过程相对艰苦且会有较大疏漏,但是通过多种数据的整合,最终梳理了基地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因为这次疫情的原因对于网络系统调研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形式依附于功能,这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只有基于人的行为入手,根据需求所生成的方案才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产物,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探讨最为频繁的也是形式如何满足功能的需求。


指导心得

景观设计不同于建筑设计,并没有给定一个具有指导性的任务书,没有具体空间的功能要求,更没有每个空间的具体指标,所有的信息来源都在于对基地的理解与认知,而对于旧城更新来说,系统的调研和逻辑的分析更为关键,学生遇到的困难首先就是如何采集场地的信息,并针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的过程,过滤一些混淆视听的、深入挖掘对方案影响更为深刻的信息。

其次就是对各种空间场所的体验不足,如何在设计之初赋予空间一个优美的愿景,根据这些远景对场所、空间、设施的把握才是设计主要内容,但更强调体验,这种体验其实就是生活。学生并不缺乏理论技能知识与空间的想象力,但由于人生阅历的有限,对各种空间场所的体验不足,往往容易脱离实际,或者是空中楼阁,或者是一厢情愿,这是在学生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

指导老师:陈宇

设计图纸



“五感广场”设计图纸

参赛信息
作品名称:“五感广场”——基于提高残疾人参与性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参赛作者:侯文婧
指导教师:陈宇
参赛院校: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获奖:第十一届园冶杯大学生竞赛课程设计奖风景园林类一等奖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