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案例分享(十三)| 讲述核工业故事,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华电微教务 华电微教务 2023-01-05


课程基本信息

《核工程与核技术导论》课程是本专业大一新生学习的第一门课,也是入学两年内唯一涉核的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核专业的入门知识,更要塑造学生人生观、职业观。该课程首先介绍国内外核电发展历史与现状、核电的基本特点、核电与火电相比的竞争性;其次介绍了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特点、核反应的概念及核裂变和核聚变、中子的特性和能谱、U235、Pu239核裂变的特点、核裂变反应的控制方式和核反应堆的分类原则;再次介绍了压水堆核电厂基本组成、一回路和二回路的主要流程和设备、核反应堆的基本构成;最后针对沸水堆、重水堆、石墨水冷堆、高温气冷堆和快堆的基本构成和特点进行介绍。通过9个课程思政点的融入,使得学生对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历史及技术现状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激发学生从事本专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励学生建立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伟大情怀,引导学生眼光面向世界前沿,立志将来本科毕业后在专业领域进一步深造,挑战世界难题,勇于创新,勇攀科技高峰。


案例说明

在介绍中国核电的历史与现状的章节中,充分挖掘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的感人事件,突出我国核工业起步过程的艰辛,核工业人以国家需要为己任,隐姓埋名,艰苦创业,成功研制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弹一艇——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从上世纪50年代我国核能起步阶段的艰难探索,到自主设计秦山30万千瓦核电机组实现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到目前我国“华龙一号”出口海外,我国四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一流,通过引入典型案例,激发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生的核能梦、强国梦,这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的精神不仅是“两弹一星”精神,也是我们党的精神,我们国家的精神,我们民族的精神。同时,介绍华北电力大学核学院与核学科的创办过程,华电核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用10年的时间建立了完整的本、硕、博培养体系,荣获多项北京市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这种“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正是融合了“ 两弹一星“精神与“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 的华电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核电发展的四个阶段;了解两弹一星、两弹一艇精神;了解中国核电的现状: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示范快堆、高温气冷堆;了解国内三大核电集团及下属单位。


思政目标

传承老一辈核工业人艰苦卓绝的创新勇气和为国舍身奋斗的贡献精神,继承和发扬好“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核能强国梦努力奋斗。


教学策略

按照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历史,设置如下6部分课程思政内容。


“两弹一艇”研发


 

如果不回国,我不会幸福 

程开甲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不可能到美国去喊美国万岁,我只能喊中国万岁。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富起来,国防强起来。

他发明“地下核试验测试新屏蔽法”,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的弹心温度和压力,他对内爆机制的研究也解决了原子弹的关键问题,为原子弹爆炸威力、弹体构型设计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的国产专家 

于敏,参与氢弹理论的攻关,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问题,完成了氢弹原理方案,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于敏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当时我们没有资料,没有设备,可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可工作效率就是高的很!大大小小的怪题、难题,我们常常三天一个突破,五天一个过关,这就是为祖国、为民族的献身精神所迸发出来的创造力。”


热情澎湃的核动力人生

彭士禄说,他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彭士禄是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负责核潜艇动力堆的陆上模式堆方案设计。领导完成了压水带30万千瓦方案设计,确定主参数、系统配置、主设备选型等工作。

第一代核潜艇的四位老总聚于核潜艇前。

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和黄旭华。


中国核电发展史



“华龙一号”,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2015年5月7日,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开工,中国核电发展实现了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华丽转身。同时“华龙一号”海外首堆也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同步建设。


四代核电技术突飞猛进,引领世界

钠冷快堆示范工程采用世界上最新的四代核电技术,是我国核能战略“三步走”的关键环节。


“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不仅是核工业精神,也是我们党的精神,我们国家的精神,我们民族的精神。

 讲课过程中播放中核集团—核铸强国梦视频(https://v.qq.com/x/page/s0633x5kczj.html?)


学科与专业



教学成效

在了解中国核电发展历史的章节中,引入核工业战线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反映了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展现了我国核事业“两弹一艇”的辉煌业绩,以及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例如三代核电技术走向世界,四代核电技术引领世界。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两弹一星”精神,继承和弘扬核工业前辈们的优良传统,自觉承担起历史使命,在中国的核工业建设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作者简介

陆道纲,《核工程与核技术导论》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教授、博导,华北电力大学核专业、核学科、核学院创始人,“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项。


课程团队成员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陆道纲、隋丹婷、张钰浩、刘雨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玮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