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美院研究生作品被中国美术馆藏作品抄袭?当事人来了!

艺术圈儿乱 抄袭的艺术 2017-01-30







涉抄袭事件作品对比图(左:谢堃作品)

日前,抄袭菌发布了一篇文章《中国美术馆收藏抄袭作品?声誉何在?》此文见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处,确实刷屏了,因为抄袭菌讲的是真事啊,不过就是真事也不行啊,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神马都有可能发生的,比如今天抄袭菌登录公众号时发现违规了,之前的两篇文章说触犯法律法规被删除了,好吧,什么时候碰碰央美就是触犯法律法规了啊?把几个艺术家的作品并置在一篇文章里面就是违法了?抄袭菌不明白啊,抄袭菌也不想明白啊~




对了,接着说上次美术馆的事,听说美术馆的领导在找抄袭菌,说我污蔑美术馆。看来抄袭菌下次出门还得带着脸基尼啊,不然都不敢出门了,上面就说了这片神奇土地上什么都可能发生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假的横冲直撞,真的尸横遍野。

抄袭菌还听说,央美院长开会的时候提到了一个很厉害的抄袭菌,说大家创作的时候要一定要小心啊、多查阅资料。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原话咱也不知道咋说的,因为一句话被传出来就肯定有变化了,不过倒是文章就这样违法了。


以下是关于上次抄袭菌爆出中国美术馆收藏抄袭作品的第二弹,来自Artand艺术精选,作者 Fancy,感谢授权。


谢堃|文字、图片

资料收集|Fancy

编者按:


上周末一篇名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抄袭作品?声誉何在?》的文章在小编朋友圈被刷屏。事件起源于上个月开幕的“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作品展”,参展的某系列作品涉嫌抄袭中央美术学院应届研究毕业生谢堃在2011年的毕业创作。今天我们采访到了事件的当事人艺术家谢堃,听她来谈谈事件的始末。



谢堃 2011年系列作品《变型纪》


涉嫌抄袭的作品《默默进化》



◇  ◇  ◇


A:知道自己的创作涉嫌被抄袭,有没有第一时间和当事方取得联系?

谢:中国美术馆的展览是8月12号开展的,13号就有朋友发展览图片给我。刚好有同学的朋友在美术馆工作,我们就直接把问题反映给美术馆和美协处理这件事。

 

事情发生后,我上网搜索了陈某的作品,除了材质是漆画外,大部分的作品都风格各异。我不太了解他的创作思路,作品的主线是什么,也没看到文字资料,不能妄下定论。


涉嫌抄袭者陈某 其它作品1


涉嫌抄袭者陈某 其它作品2


我通过微博第一时间联系到他,他并没有给我任何回应,而是把他微博和艺术有关的内容都删掉了。一直到“抄袭的艺术”的报道出来,他才联系到了我,我们才对上话。

 (看来抄袭菌还是起到了一点点作用的嘛,吼吼)


他一直强调这是借鉴,说自己的所有作品资料是别人帮忙收集,他并不知情。至于借鉴和抄袭,如何分别,大家心里的界限都不一样。说风格一样就是抄袭?那前人古典绘画也就一个风格。说表达主线物一样,其实那东西就在那。不过我觉得借鉴是了解别人怎么做,然后丢掉他,自己重新加入自己再创造。抄袭就是拿来就用,在我看来,陈某就是这样,一样的造型,一样的黑白疏密布置。


 涉嫌抄袭者陈某 其它作品3


A:希望这个事件有一个怎样的处理?

谢:我想的很简单,当初希望可以在展览中撤掉这幅作品,撤掉馆藏,美术馆就这件事发一个声明。因为只要还在馆藏,这件作品就会被一次次的展示。


A:什么时候开始《变型纪》这一系列作品的创作?当时是如何构思的呢?

谢: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当时要做毕业创作。


2010年7,8月,我看到一副道家内观养生的《内经图》,除去怎么运作外,他的基本观点是将人体本身的每一个脏器和气息都当作有生命的完整的主体去看待,通过图示呈现他们之间如何协同平衡的方法。我认为这和我看待人的观点不谋而合。之后便开始就着这个线索,读大量中医人体的书,同时也读一些泛万物有灵类的书,前者是秩序,后者是去物去主体。

 

谢堃创作前的资料搜集



《变型纪》初稿草图


这回涉嫌被抄袭的中间那个男人像,本意是想描绘一个好色的纵欲过度的哥们。主水而精藏,主发育生长生殖,肾通耳,肾虚则耳鸣、耳聋。心主舌,心如果过急不顺,面容就会呈现赤色。我觉得他是肾心作为主导,心意都是肾经做了主导,才成就了他的外貌。所以我把他的身体画了黑色的很多水纹,加重他的口舌,关掉它的听觉。红色代表什么黑色代表什么,其实都对应着人的内部,这些最终形成的外貌。我只是用这种外行的医学分析,作为我观察人、描绘人的一个引子,用来引导我从内而外的进入一个形象。


《变型纪》定稿草图形象



《变型纪》定稿草图


《变型纪》初稿草图色彩示意图


于是,9月开题我交了四幅直直站立比真人略大的人体。我坚持人物比真人大,是想让观者有压迫感,放大的细节能迫使观者直面习以为常的身体部件。在我看来,这是画面张力之所在。

 

在人物周边我画了很多由黑线组合的造型,他们相比人物,是一种灰色物化的存在。我想每个人都有对外交换自我的出口,是一个更大的我。画面中,白色就是代表他们自己的空间,交流的越多,占据的面积越大,有些人则完全相反,小小的,几乎是没有存在感的透明人。


A《变型纪》是2011年的作品,今年央美研究生毕业展上的系列作品是《自闻录》,这两个系列看上去有很多共通处,在你的创作上是一脉相承的吗?之间又有哪些区别?

谢:这几年我画画基本上没和画面较真,更多的是和自己在较真。很多的画面都是我自己,我把自己做了拆分,每一个情绪,气流,脏器,形象化的外部做一一的对应,好像世界是俄罗斯套娃一样。血液像毛发,欲望像蛇的鳞片,寒冷像海,神经像蜜蜂的尾后针。这幅作品都没有稿子,我就是从一个角落开始推着一幅幅画起,每天看到一点自己,就提炼出来。我希望看到画的人,即使不了解我的感受,也可以通过画面的呈现,体会到流动的不停转换的感觉。


《自闻录》展示效果图 


A:你这几个关联的系列是否有获奖或者参展、收藏记录?

谢:最开始的这幅《变型纪》参加了学校的毕业展,得了二等奖,之后又参加了千里之行。后来被悉尼的白兔美术馆收藏了,在悉尼陆续做了几次展示。

 

《变型纪》得奖证明


悉尼白兔美术馆收藏证明


这系列之后画过一些更单独成立的作品,其中一部分被私人藏家收藏了。也靠这个系列得了E.LAND奖学金。


今年刚画的这套《自闻录》参加了研究生的毕业展,得了优秀毕业作品奖。


A:接下来有什么新的创作想法、思路?

谢:接下来还会继续对人进行研究创作。我对人本身有一种欲罢不能的爱,人类又完美,又最多过错。可能这种矛盾会让我着迷一辈子。也会问一辈子,人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不过接下来我想用更直接更容易被大家解读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形式上也不再局限于架上绘画,会拓展新的媒介形式,现在在试着做影像,也在做一些装置类的方案和草图。


谢堃工作照




看看艺术圈里的艺术家、评论人是怎么看待“借鉴与抄袭”这件事:


李洋(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副教授、艺术家):

在我学习艺术的那些年头,甚至在进入美术学院之前,抄袭便被有气质的美术青年认为是一件极其可耻的事。别说是抄袭了,就是过度相似的模仿都是要尽可能避免的。因为那个时候“独创性”可说是大家创作作品的”生命线”。这与学习、借鉴,发展,直至向原作者致敬的创作,意义完全不同,明眼人一看便知。被抄袭作品的作者曾经做过我的学生,现在我们是艺术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可以说我亲眼见证了她这件饱含原创力量作品的诞生,其得到的好评也是许多圈里人所皆知的。因此看到那抄袭作品的第一眼,就忍不住笑了。


房圣易(艺术家、策展人

中国古人从不掩饰对前人佳作的仰慕,也毫不忌讳在作品中传承前人的境界。因此我们经常在中国绘画史中看到“仿大痴山水,仿黄公望笔意”这类提款的作品。但古人对于抄袭的深恶痛绝与鄙夷之情也可在严厉的科考制度中得以管窥。时光流转,现当代艺术中“挪用,拷贝,现成品使用”等手段屡见不鲜,让人惊异的同时也容易被误解为抄袭的泛滥。其实不然,这些方法的使用,通常有其哲学的、社会学的意义包含其中,稍加端倪,就能多少意会作者的态度与个人的主观意图。 


解放后有个新短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不见得绝对正确,但是放在视觉艺术领域,就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我们愿意信奉“人人都是艺术家”,就该明白,当公众直觉上几乎一边倒的认为一件作品是抄袭的时候,那么多余的辩解就只是徒劳了。抄袭是对自我创造的放弃,也是意图通过投机获得成果的懒惰表现。


法律允许相同主题、思考方向的近似创作,这是人类进步的必须,没有谁能垄断一种形式阻碍更多人的探索,但照搬别人具体的一个形象,一段文字而不加以说明则是不可以的,道理不言自明。关于抄袭的构成要件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其中有趣的一点是“抄袭者公开发表与否”是认定抄袭的重要条件,我想原因是:窃他人劳动谋利已经很糟糕了,就不要再给世人做出坏的榜样。


吕贯刚(艺术家):

抄袭是对自我尊严的严重损毁,仿佛是走了捷径,但内心的自信从此不再与你同行。而模仿与借鉴,个人认为好像是站在大师的肩上,让你在一定的高度看清了方向,加上勤奋与思考,随着时间的累计,就会走出一个强大的自我……


韦宏山(艺术家):

我也是到了英国才认知什么样的艺术状态才是真正在做艺术。这得益于一个大学画廊负责人写给我的一封信,她让我醒悟了过来。我当时用很山寨化的作品向她申请在画廊里做展览,她含蓄地说出了我作品的问题,我非常感谢她,后来与她也成了朋友,她还展出了我策划的一个朋友的展览。


其实,我们的传统国画习画方式就是山寨化的,它很自然的被运用在西画教学上了。西方早期也是类似的授徒方式,所谓的临摹观念。但是,进入现代艺术后,观念完全改变了,因为艺术在当今是更加个体的行为,甚至排拒具有‘集体意识’的艺术流派性。


怎么去认知和识别山寨或抄袭的行为呢?可以从三个方面观察:1-概念,2-形式与语言,3-图式。一种艺术的生发是因为其具有来自个体的概念,基于此而形成独特的形式及语言,再有更为具体到单件作品的图式。所以,看作品首先要看它有没有这个’概念’在。一般山寨或抄袭的作品,因为缺乏核心的概念在,它就只能表皮的山寨别人的形式与语言,作品里通常都能看到学仿别人时留下的别人作品中的‘图式残像’,图式上是一种置换的关系。最后,如果作品的基本主体或图式都被完全照搬的话,那就是一种最低级的抄袭行为了。


张蓓蓓(艺术家):

最近艺术圈关于艺术作品抄袭的现象屡屡见于媒体,且似乎愈演愈烈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专以揭露艺术抄袭为主题的公众号,可见抄袭现象之广泛。艺术贵在真实,贵在原创,艺术的根本价值即在于此。当然,原谅一点的说法,几千年来艺术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已经几乎穷尽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方法,每一代艺术家都无可避免地带有比自己前代的优秀艺术作品或艺术家的痕迹,在当今的这种情况下再想探索一种新的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样式必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也是今天艺术创新难处所在。

 

然而,若局限于形式和技法的创新,也就陷入了“为创新而创新”的局限,一旦进入,雷同必不可免。我觉得,抄袭的核心问题不是形式雷同,而是情感的虚伪,思想的虚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朴实的真实,忠实于自己和生活,就抓住了独一无二之处,独立即独特,不需要刻意创新,也不需要用故意新鲜的形式来掩盖思想的虚无。


此外,挪用和复制是当代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这往往也是辩论胶着的地方。其实,挪用和抄袭之间的本质界限,就是是否具有独立的意图和理性的选择,挪用和改造是互联网和消费时代的智慧和策略,当然前提是具有清晰而独立的观念,是明知而为之的技术,以彼之语言,说我心中之事,这不同于抄袭。

 

也许因为一些功利的原因,我们一些年轻的艺术家通过模仿同代艺术家中一些成功典范获得了暂时的利益,我们暂不去给这些行为下定论,我想还是多给我们的年轻艺术家一些沉淀的时间,同时对于我们的年轻艺术家来说,学习和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这些东西拿来后,怎么消化和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体现着一个艺术家的才情。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产生必然会花费艺术家大量的心血与时间,而一种风格的形成则可能需要艺术家几十年的探索,希望我们的年轻艺术家在研究和学习别人的好方面的基础上,调整心态提高修养,发展出自己的东西。




PS.因辛苦码字,本号随时被封

为躲避追杀,赚一笔是一笔


打赏后可添加抄袭君微信:brrrrrra

声明:本文来源Artand艺术精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抄袭的艺术”任何观点,转载请务必与后台联系,盗文引起的举报和纠纷与本号无关,看完别忘了转发点赞哟

坚持看完有特么惊喜


抄袭的艺术—————按住才能装逼


作为【抄袭的艺术】第81次推送

抄袭君立志做一个艺术圈维权小王子

只陈述事实,不做商用

我们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有关抄袭、山寨、不要脸的事都可以勾搭过来

我们也改变不了潮水的方向

但抄袭君还是决定和大家一起与这个世界对抗

路很难走,且走且珍惜


别低头皇冠会掉,别懦弱抄袭会笑

❤㊨㊤角让更多人听到艺术的声音

投稿邮箱:chaoxiart@126.com

回复关键词阅读期期精彩

毕加索  好学生  美院  F罩杯  王中王  蒙娜丽莎  捞金 不走心

吐槽帝  诡异  学长  奥迪 莆田  地标  F杯 凸凹  作死  绘本

校花  导演  百度 大腿  2200万  天使象 企鹅   拍卖   放空

北服  明星 葫芦娃  苍井空 农妇  美女 帅哥  毒瘤  举报

垃圾袋  抄袭   偷窃   底裤   走神   泼猴   披萨   证明你妈

Zara   GOD  音乐盒   山寨  引力波   好莱坞  骚扰  天才

致敬 死  PTW  AV  董小姐  疯子 伪作  作死  伯爵  陨落

美术馆  霍克尼 诗人  阿森  大奖  上瘾  酒店  对不起  快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