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毒镇发生的一切,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

海舟 非虚构时间 2023-08-03

冰毒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癌症”,它的危害在于削弱一个地方社会结构的能力,像是癌细胞转移一样,在不同的阶层、家庭和朋友之间传播,久而久之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产生了一种集体自卑感。


《绝命毒师》剧照


撰文 | 海舟

 

恐怕很少有人会记住奥尔温镇(Oelwein),也许我们会记得洛杉矶、旧金山或是芝加哥,却从未将视线停留在艾奥瓦州的这座小镇上,它看上去如此普通,即便被人遗忘也在所难免。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路线覆盖着这样的小地方,可人们似乎没有兴趣张望它们,直到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


奥尔温镇


自1999年以来,美国已经有超过90万人死于药物过量,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其中不乏致幻剂乃至毒品的身影。冰毒(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这一为人熟知的毒品,连带着其背后隐秘而又持久的产业链,终于浮出水面,引起美国民众以及政府的重点关注。2006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重磅法案,即《打击甲基苯丙胺泛滥法案》,旨在打击越发猖獗的关于冰毒的犯罪案件。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知名媒体,在这一时期几乎每天发表有关冰毒的报道。从西海岸、中西部直到墨西哥湾沿岸的各州,都有冰毒蔓延的痕迹。冰毒的泛滥越发成为美国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在啮噬人们健康身体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冰山下触目惊心的事实,原来有如此多的人深受其害,又有如此惊人数量的市镇正在陷入泥潭,奥尔温镇就是鲜明的例子。


《美国小城镇的死与生》作者尼克·雷丁(Nick Reding)


记者尼克·雷丁(Nick Reding),用长达四年的时间对奥尔温镇的居民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写成了《美国小城镇的死与生》这本非虚构纪实作品。他试图用一种沉浸式的记录,来书写这座小镇面对冰毒的困境。雷丁的视角是人文主义的,他并没有泛泛地罗列数据,施以道德上的谴责,而是在一个个故事,一个个细节中,尽可能地呈现小镇居民所遇到的问题。对于新闻记者而言,追踪线索,发现真相,才是关键所在,那么雷丁在调查中发现了什么?


《美国小城镇的死与生》

(美)尼克·雷丁 著,徐晓丽 译


答案是触目惊心的。冰毒对这座小镇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从制毒实验室、毒品运输团队到吸毒人群、医药企业,像是完成一次次共谋,组成了隐秘的利益集团。一本万利的生意让他们铤而走险。错综复杂的产业链,使得冰毒问题成为这座小镇的顽疾,它在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在摧毁小镇的一切,最后让所有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用小镇医生克雷·豪贝格的话说,冰毒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癌症”,它的危害在于削弱一个地方社会结构的能力,像是癌细胞转移一样,在不同的阶层、家庭和朋友之间传播,久而久之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产生了一种集体自卑感。

美剧《毒枭》剧照


克雷回忆起曾经有“小芝加哥”之称的奥尔温镇往事,过去的辉煌与现时的沉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毒品一度让经济衰落下的小镇兴盛起来,而后又迅速地击垮了小镇居民。财富进了少数人的口袋,多数的人依旧贫穷。罹患各种精神疾病的人不断增加,试图改变现状的人则体会到了一种绝望,他们选择用脚投票,离开了小镇。奥尔镇上的人口逐年递减,高中毕业班每年秋季入学的学生人数平均减少五人,小镇的衰落可见一斑。


冰毒问题积重难返,它与小镇居民的生活捆绑得太紧,如毛细血管一般,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甚至是家族的代际传播。越来越多的“冰毒宝宝”降临人间,因为毒品的泛滥,他们被迫与之产生关联。很难想象一个两岁的孩童会表现出反复无常的情绪,而且经常走神。里兹万·沙赫博士追踪了从小暴露在冰毒中的孩子的一些特点:莫名的颤抖、失眠、不时发作的急性哮喘、情绪化的表达。仅是这些症状的描述,就已让人胆战心惊。

《绝命毒师》剧照


雷丁形容深陷冰毒泥潭的小镇处于灾难的边缘,奥尔温镇上十二岁以下的儿童,竟然有七成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校园里出现了缉毒犬的身影,俨然将这里当作了犯罪现场。在2003年,当地的制毒实验室的数量如瘟疫般迅速攀升。镇长拉里·墨菲无奈地慨叹,“我担心的是根本就没有什么解决方案。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不清楚这条路该怎么走。”


奥尔温镇的管理者曾试图做出一些努力,然而冰毒的问题似乎超出了理性的考虑范畴。它太过盘根错节,此起彼伏的案件都与冰毒有关,甚至由于案件的频发而使得居民们对此不以为然。“你想要镇上的人理性地对待冰毒这个问题,可他们根本就不会买账。”年轻的助理检察官内森·莱恩带着埋怨的语气说道。或许这已不仅是出动多少警力所能解决的问题了,奥尔温镇需要的是刮骨疗毒,一次彻底的改变。


《绝命毒师》剧照


在持续不断的舆论和政府的施压下,奥尔温镇开始了艰难的重生之路。这条道路异常艰难,但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不然等待小镇的只有无尽的折磨。毒品泛滥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结构性的社会顽疾。雷丁认为仅仅用冰毒来定义奥尔温,由此来定义美国所有小镇的说法是片面的,正如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社会学家、研究毒品流行问题专家克雷格·雷纳尔曼所言,“冰毒代表了‘社会学上的断层线’”。简单地批评或是指责毒品问题中的当事人是肤浅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出根源,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6126名小镇居民开启了自己的重生之路,这也是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和过去进行一次和解与诀别。小镇里的人们为之付诸努力:克雷·豪贝格为小镇严重缺乏的戒瘾辅导而忙碌,卢·安和丈夫开班教人做拼布被褥,拉里·墨菲在奥尔温的学校旁建造了技术规范中心,发电厂和电池制造厂用高薪雇佣了近百名当地人为其服务。一个全新的、有些陌生的奥尔温镇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过去糟糕的小镇形象,尽管冰毒的问题难以根除,至少事情在往好的方向走了。


《绝命毒师》剧照


不过雷丁还是保持着一种谨慎的乐观,他仍然担忧毒品泛滥的问题,即便奥尔温镇出现变好的迹象,他依然认为根除冰毒带来的影响是件漫长而又艰难的事,事实也确实如此。


时至今日,毒品泛滥仍旧是困扰美国社会乃至全球的一大难题,层出不穷的新兴毒品诱惑着人们堕入犯罪的深渊,长期以来的非法移民、药企利益问题也仍然与毒品贸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雷丁的叙述与分析,只是呈现毒品泛滥的冰山一角,但即便如此,它也足以使人为之战栗,如他所说,“毒品就是向整个国家发出的信号”,他所书写的故事,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



《美国小城镇的死与生》

(美)尼克·雷丁 著,徐晓丽 译

ISBN:9787532785827

定价:55元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上海译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

《美国小城镇的死与生》一书以美国中部艾奥瓦州小镇奥尔温为主要对象,考察了美国数以千计小城镇在近30年里的发展状况以及当地人为改变现状所做的努力。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下,这些小城镇被土地整治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遗忘,当地经济一蹶不振,人口外迁,在农业转型中受困于低收入、失业。此时,毒品趁虚而入,不仅抚慰了贫困无助者的心灵,更在当地形成了毒品经济,一些人开始以此维生。毒品的大行其道,反过来又让疲弱的小镇更加千疮百孔。

染上毒瘾的奥尔温,只是美国各地成千上万个小镇的缩影,它反映了全球化力量之下美国当代小城镇恶性循环的社会现状。而几乎与此同时,欧洲也出现了毒镇现象。对此做道德评判,呼吁个体守法自律,几乎是徒劳的,因为这种现象的实质是经济,更关乎政治。

作者出生于小城镇,为写此书回故乡定居数年,他观察毒品的产量和消费,结识了自己酗酒但致力于扫除毒品的医生、处理涉毒案犯罪的检察官、与毒瘾斗争多年的瘾君子等小城镇居民……从这样的人身上,观察和呈现美国小镇的死与生,警醒世人。

 

作者简介

尼克·雷丁(Nick Reding),出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美国记者、作家,1994年在西北大学获得创意写作和英国文学学士学位,后获得纽约大学创意写作硕士学位,1995年到1997年一直是纽约大学的研究员。他在纽约住了13年,在那里做过杂志编辑、研究生院教授和自由撰稿人。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延伸阅读

美国小城镇的死与生:一夜之间,小镇成了毒镇
《毒枭》背后的故事
为什么说《火线》是最伟大的人类学社会学影像作品?
新都市史学:“美国梦”的定量分析
那些寂寂无名的“其他波士顿人” | 新书上架
10本书,了解“看不见”的美国历史
冰毒之地:《美国小城镇的死与生》中的大和小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废墟狗”为好友
第一时间了解新书资讯与优惠消息



点击关注“非虚构时间”👇


👇👇 戳“阅读原文”·进入“译文纪实”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