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世举丨语言在国家安全中的角色和功能

赵世举 语言与全球治理 2022-04-24

语言在国家安全中的角色和功能

赵世举

(武汉大学 文学院/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


作者简介:赵世举,男,湖北枣阳人,武汉大学教授,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规划。

摘 要

语言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已有不少论述。但语言在国家安全中的具体角色和功能则未见系统研究。探明这个问题,有助于找准语言在国家安全领域的位置,把准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关键,筑牢国家安全的语言保障体系。当今,由于语言的多功能性,以及安全威胁的复杂化和安全视域的拓展,使得语言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争取国家权益的多功能要素。其角色和功能主要体现为:国家安全要素、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国家安全工具、国家安全引信、国家安全资源等,在国家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全面增强国家语言能力,筑牢国家安全的语言保障体系。


语言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我国学者王建勤、李宇明、刘跃进、文秋芳、黄德宽、赵蓉晖、张日培、沈骑及笔者等已从不同角度做过阐述。然而,语言在国家安全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有哪些具体功能?似乎还少有系统研究。当今,由于安全威胁的复杂化和安全视域的拓展,使得语言对于国家安全更显重要。探明上述问题,有利于找准语言在国家安全领域的位置,把准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发力点,提升语言保障力,筑牢国家安全的语言保障体系。

考察语言在国家安全中的角色和功能,有两个重要视角:一是语言与国家安全各领域的相关性。即语言与国家文化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等核心安全领域的关系。这个角度已有一些文章散见于报刊,笔者也曾于2013年11月~2014 年1 月在《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语言与国家安全”专栏,连续发表5篇专题文章论述,因而这里不再赘述。二是语言在国家安全中扮演的功能角色,这方面尚未见系统论述。根据笔者的初步考察可以看出,语言是国家安全要素、 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国家安全工具、国家安全引信、国家安全资源,在国家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此试作探讨。

一、语言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要素

国家安全离不开基础保障,例如人、军事装备、情报系统、经济实力等。语言也同样是国家安全基础中的一个要素,并且融入于其他基础保障之中。

#01

语言是国家安全的最根本保障——人——的核心要素

人在本质上是“语言动物”,语言能力是人性的组成部分,人因语言而成为人。我们的先贤几千年前就对此有所认识:“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最突出的表现是,语言不仅是人际交流工具,也是人的思维的运行系统,是最重要的认知工具和行事工具,它影响人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行事效能。因此,人作为国家安全的绝对依赖,离不开强有力的语言能力支撑。人的语言能力对于国家安全具有基础性保障功能和综合性作用。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根本大计。

#02

国家语言能力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保障之一

   正是由于语言在国家安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国家具有强大的语言能力,以保障国家安全的各种语言需求。所谓国家语言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掌握利用语言资源、提供语言服务、处理语言问题、发展语言及相 关事业等方面能力的总和。它是国家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国家必须掌控包括语言人才在内的各种必备语言资源,建立完善高效的语言服务体系,提升处理各种语言问题尤其是语言矛盾的能力,及时应对维护国家安全的任何语言需求。这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语言保障能力薄弱,会危及国家安全。最为典型的案例是,美国在“9·11”惨剧发生之前,其实已经截获了相关情报,只是由于情报迟译,而未能及时预警和阻止,任由恐袭发生。教训深痛。因此,美国引以为戒,迅速推出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实施全方位的国家安全语言计划,以提升国家安全语言保障能力。美国政府及相关人士明确提出:“外语技能、文化意识和地区知识正在成为我们21世纪总体力量(Total Force)的核心能力。”“如果我们不致力于学习世界各国重要地区的语言与文化,我们将无法再保持国家的安全。我们在海外的军队和国内人民的安全要求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以解决国家需要的关键语言人才短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不作为,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而且是危险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国家语言能力是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条件。

#03

国家安全的诸多核心领域都需要语言支持

国家安全涉及诸多领域,语言在其中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人的语言能力直接关乎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国家人力资源水平、国家创新能力等,这都从根本上决定了语言在国家安全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军事领域,无论是敌情侦察、情报搜集与分析、攻心宣传、行动协调、联军作战、军事谈判、海外维和,还是对行动地区地理、文化的必要了解和与当地民众的沟通,甚至秘密通讯等等,都需要相应的语言支持,因而语言也就成为克敌制胜的重要保障之一。美国国防部于21世纪以来持续实施“语言转型路线图”等一系列语言计划,就是为了打造“语言武器”优势,以保障其军事安全。

在经济领域,国际依赖度不断攀升,同时竞争也更加激烈。经济安全已经成为重大新课题。语言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一,语言是经济资源。尤其是随着语言科技和语言产业的迅猛发展,语言的资源价值空前提升,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语言资源,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其二,语言能力也是生产力。这是因为经济发展的永恒核心驱动力是人力资源。只有人力资源强大,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而语言能力是人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之一,国民个人语言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国家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因素,也就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创造力和发展力。增强国民个人及国家的语言能力是促进经济长兴不衰的基本保障之一。其三,语言是经济工具。无论是经济合作、市场开拓,还是经济信息的获取和经济规律的研究等,都离不开语言这个工具。显然,语言也是经济安全的保障之一。

在信息领域,信息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人类信息大约80%是以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信息安全的最大任务就是要保障语言文字信息安全,尤其是要防范隐性信息外溢。就我国而言,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语言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不少核心信息技术为外国所掌控,这使得我国的信息安全缺乏技术保障。因此,要消除信息安全隐患,就必须加强语言应用研究和语言技术开发,提高信息维护、 获取和利用的能力。

在政治、文化等领域,语言的安全功能更为突出,下文将会述及。

也正是由于语言在国家安全中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作用,因此美国的国家语言战略实行了战略转型。即突破传统的领域和战略意图,把安全、经济、科技、文化、政治等核心领域和全球利益都纳入语言战略视野,实施全方位的语言竞备。21世纪以来,陆续推出《国家外语能力行动倡议》《国家安全语言计划》《面向全球领导力的教育:国际问题研究与外国语教育对美国经济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国防语言转型路线图》《国防部语言技能、区域知识和文化能力的战略规划:2011~2016》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公开宣称:“我们需要会说外语的士兵和当地居民交流;我们需要情报人员了解对方在说什么;我们需要外交人员说服对方政府与我们联合起来对付恐怖分子。我们的短期目标是自卫,长期目标是传播自由,这是一场理念之战。”“我们的构想是,通过外语能力和对世界文化的了解,使美国成为更强大的全球领导者。”从而更加彰显了语言在国家安全中的基础保障作用。

二、语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

刘跃进曾提出,国家安全包括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11个方面。语言文字是其中文化安全的要素。同时又认为,语言文字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虽然很难归结到“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包括国土面积、地理位 置、自然资源、国家体制、大政方针、国民素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国际安全、邻国关系等)中的任何一个因素之中,但却在许多因素中都有体现,并能独立地发挥自己独特的影响作用。这些说法本身就足以表明应该重新认识语言在国家安全领域中的地位及作用。

美国语言学家豪根最早提出“语言安全”概念,威廉· 拉波夫专门做过语言安全测试,后来加拿大、比利时和法国学者等将语言安全从语言本体领域拓展到多语社会中的语言使用、语言地位和语言身份。沈骑对语言安全概念的演进做过梳理。我国学者陈章太给出的定义是:语言安全是指“语言文字及其使用能够满足国家、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不出现影响国家、社会安全的语言问题,具体包括语言文字本身状况和语言文字使用与国家社会安全的关系。”有学者使用“语言安全”术语概指语言自身的安全和安全领域中的语言保障,我们认为这两者是本质不同的东西,不宜同日而语。主张顾名思义,将语言安全仅限于指语言自身的安全。它主要包括语言健康、语言功能、语言地位、语言发展等不受威胁和侵害。

综观当今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可以说,语言自身的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安全领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观察。


#01

语言具有国家建构功能和解构功能

语言是民族标记,在现代民族国家兴起中,语言是国家建构的核心要素之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是民族主义者的政治理念和目标追求。历史表明,语言在国家建构和国家治理中发挥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诚如英国学者苏·赖特所分析的那样:“第一,它具有实际效用。国家语言是保障国家在政治经济事务上有效运作的交际媒介,在民主制度发展阶段尤其如此……第二,统一的语言能提升凝聚力,有利于国家形成统一的文化。这里存在一种象征意义:了解并使用国家语言是民族身份的一部分;讲国家语言是‘圈内人’的标志;拒绝国家语言即是拒绝社团身份,是分裂行为和不爱国的表现。第三,如果可以证明某一社团语言不仅区别于相邻社团的语言,而且具有内部融合的因素,那么,这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民族的标志。所以,在民族主义时期,无论是当时已经存在还是渴望成立的民族国家的领导都确信,鼓励形成单一的交际共同体非常有必要。”可见,统一的语言,是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统一和安全的必要要素。

如果国家主体语言不安全,即语言健康、语言功能、语言地位、语言发展等受到威胁、失去保障或受到侵害,不仅影响语言使用和语言认同,也会危及国家安全。这有大量的现实案例。例如在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由于当地一些政治家一直在追求自治和独立,语言便成为政治斗争工具。尽管从17 世纪开始,西班牙的统治者大多坚持卡斯蒂利亚语的一统地位,1978 年的新宪法也明确规定卡斯蒂利亚语为西班牙的官方语言,但自1983年开始,加泰罗尼亚一直在通过地方立法等方式,强化加泰罗尼亚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削弱卡斯蒂利亚语在当地的作用。这种弱化国家官方语言的努力,实质上是争取政治权利,为独立服务,一直伴随至2017年10月的独立公投,政治风波至今也未平息。这充分表明,国家主体语言地位受到挑战,往往伴随着国家安全风险。

苏联及其解体后独立的一些国家,恰恰演绎了利用语言建构国家——解构国家——建构国家的历史过程,清楚地表明了语言在国家存亡关键时期发挥的正反作用,值得深思。苏联后期为了增强国家凝聚力,建构“苏联人民”,即“具有共同的领土、国家、经济体系及文化,以建设共产主义为目标,具有共同语言的共同体”,从而加大了俄语在全苏联的推广。这一意在强化国家统一的举措,却遭到了一些加盟共和国的反对。一些加盟共和国则着手推进以提高地方语言地位、反对俄语化为诉求的语言改革。1978年,亚美利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率先在地方宪法中确立地方主体语言为国语。1989年,爱沙尼亚等9个加盟共和国出台专门的语言法,确立地方主体语言为国语,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地方语言的规定。面对这一情况,苏联中央紧急制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民族语言法》,于1990年4月24日正式颁布,宣布俄语为全苏联的官方语言。但为时已晚,未能阻挡以语言独立为信号的国家分裂之势。后来的事实表明,各加盟共和国开展的语言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为脱离联盟中央投石问路和做民意准备,这在客观上助推了苏联解体。语言成为解构苏联国家的工具。值得关注的是,各加盟共和国独立之后,又反过来,为了国家的统一,强化语言统一,弱化了俄语等少数族群的语言。由此在一些国家又引发了新的族群矛盾,出现了集会和示威游行等情况,有的还十分尖锐。如乌克兰、拉脱维亚等,矛盾冲突至今尚未平息。显然,这些国家在新独立之后,又把语言作为国家建构的工具在利用。有位英国学者把这种情况称为“很有趣”的现象,并评论说:“这些新独立、自治的国家和过去两百年中民族国家的建构者在语言方面的所作所为几乎没有本质的区别。在一些情况下,一些新政体在对公众生活中运用同一语言的愿望几乎和过去任何一个国家一样强烈。”这充分表明,语言问题很多时候与政治相联系,潜存着很大的安全风险,理应纳入国家安全的视域。

#02

语言是安危攸关的社会纽带

语言不仅是人际交流和行为协调的工具,而且是重要的社会纽带。正是语言使单个的人结成了群体,形成了人类社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正如英国哲学家洛克所说:“上帝既然意在使人成为一个社会 的动物,因此,他不仅把人造得具有某种倾向,在必然条件之下来同他的同胞为伍,而且他还供给人以语言,以为组织社会的最大工具、公共纽带。”由此可以说,社会群体也是“语言共同体”。不同的语言凝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乡音系连着不同的乡亲群体,语言发挥着社会黏合剂、稳定器的作用。可见,“语言的作用是内在性的(immanent)和建构性的(constitutiv)。”然而,一旦某一群体的语言发生问题(比如功能萎缩、地位降低等),该群体的稳定就会出现危机,甚至会引发该群体为了维护自己的语言权力和 相关利益而抗争,形成社会冲突,影响国家安全。当今世界,语言矛盾和冲突此起彼伏,不容忽视。

#03

语言不安全会伤及民族和国家的血脉

语言是文化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凝聚,也是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洪堡特指出:“精神在语言中生下了根,并把生命赋予了语言,就好像把灵魂赋予了它所造就的肉体。”“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因而语言不安全,就会导致文化不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丧失,影响文化的生存和传承,伤及民族和国家的血脉。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就必须维护语言安全。

晚近学者邓实早就指出:“一国有一国之语言文字,其语文亡者,则其国亡;其语文存者,则其国存。语言文字者,国界种界之鸿沟,而保国保种之金城汤池也。”“今之灭人国也,不过变易其国语,扰乱其国文,无声无臭,不战而已堙人国圮人种矣,此欧美列强所以多灭国之新法也。”这方面我国有过惨痛历史。我国台湾、香港和澳门都曾被侵略者占据不短的时间。荷兰、日本、英国和葡萄牙侵略者为了达到统治甚至长期霸占的目的,都曾在占据地区强行推行他们的语言文字,企图通过排挤汉语来割断中华文 化的血脉,进行精神征服,逼迫当地同胞归顺侵略者统治。虽然侵略者的行径遭到了当地同胞的抵制,最终都未能达到目的,但侵略者文化强灌和对中华文化的侵蚀,在当地贻害至今。“台独”“港独”势力的滋生,台港地区少数人对中华文化和国家的感情疏离,语言文字常被政治裹挟等问题,恐怕与侵略者当年留下的祸患不无关系。这种教训是沉痛的,应高度警惕利用语言文字问题进行分裂的图谋。


三、语言是国家安全工具

语言的多功能性,使其在国家安全的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国家安全基础保障的一个要素和国家安全的一个领域,而且是维护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基本交际工具,还是重要的 政治工具和手段。

#01

语言是社会治理工具

其一,语言是社会交际和行政运行的基本工具。在社会治理层面,无论是政治谋划和政策制订,还是政治宣传和行政实施,乃至立法、司法、执法等,都主要以语言为媒介。由于语言不仅具有交际价值,而且与人权及各种利益相联系,有时很敏感,因而语言工具的正确选择和得当使用,不仅是保障良好行政绩效的条件之一,而且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之一。如果在语言使用层面出现任何问题,都有可能引发矛盾冲突,影响社会安定。

其二,语言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器。在国家形成和治理过程中,执政者一般都通过颁布法令等手段,强力推行语言的统一,保障政令畅通,同时彰显语言的国家标记功能,借以强化国家的凝聚力和中央集权,增强国民的国家认同。有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有125 个国家在宪法中提到语言问题,其中100个国家明确规定了自己的国语或官方语言,并赋予国语和官方语言在使用方面的一些特权。早在我国古代,秦始皇就通过实施“书同文”语文政策,来强化政治统一。英国1536年颁布的《联盟法案》规定:“任何在英国、威尔士以及英王的其他领土内的威尔士语使用者若不使用英语,不但会丧失其公职和薪酬,而且将不得从事任何公职、享受任何薪酬。”法国1539年颁布《维莱-科特雷法令》,将法语确定为唯一官方语言,自此努力维护法语单语制。宣称使用法语是一种爱国和革命的使命。直至今天,法国仍然坚守语言统一,以防止国家分裂。2018年2月7日,现任总统马克龙视察法国南部的科西嘉岛,在回应当地政府诉求时表示,科西嘉是“法兰西共和国的特殊地区”,支持在3 月份的宪法修正案中“突出科西嘉岛的地位”。但却明确反对将科西嘉语确定为当地官方语言,并称“在法兰西共和国只有一种官方语言,就是法语”。法国媒体认为,马克龙的这一表态是对寻求强化科西嘉岛自治地位的民族主义者的坚决回应。可见语言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分量。

其三,语言要求是国民身份建构的条件。这是很多国家的政治手段,通过要求国民认同国家主体语言来促进国家认同,增强国民向心力,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美国1906年颁布的《国民法》就规定,英语能力是加入美国籍的必要条件。当代也如此,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国家在确认国民身份时,几乎都把国语的基本能力作为入籍的基本条件。

其四,通过语言规划来规划社会。即利用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来调整语言关系,化解语言矛盾,改善语言服务,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借以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

#02

语言是安全情报工具

人类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语言文字,要获取国家安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离不开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分析技术。现代情报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开源情报的兴起,使语言文字的安全情报功能更加凸显。

所谓开源情报,是指利用各种公开信息(主要是语言文字信息,如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进行有特殊价值的信息挖掘、分析和整理,及时提供给有关用户。这已经成为“9·11”事件之后西方很多国家最重要的情报手段之一。美国成立了专门的开源情报机构,实施常态化的开源情报事业计划;美国情报高级研究局启动了“语言隐喻库”等重大语言项目,力图借助各种公开语言信息,来窥探人的思维方 式、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和现实行踪,获取语言背后隐藏的秘密。英国仅切尔腾纳姆市的政府信息中心就雇用了300多名语言分析师监控全球电子交流信息。有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欧美获取的情报中有80%以上来自开源信息。

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促使情报领域将语言分析技术用到了极致,任何公开的语言文字信息及相 关记录,都有可能潜存着安全价值。例如有人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留下的搜索文字记录或社交媒体记录(如微博、微信、短信)等,来分析某人、某单位甚至某国家的方方面面的动态等,不一而足。这表明,无论是从安全情报的获取看,还是从安全信息的防护看,语言情报技术都至关重要。

#03

语言是军事武器

在军事行动中,既离不开硬兵器,也离不开语言这个软武器。吴承义认为,语言有如下防务功能:(1)情报获取功能。上文已述。(2)秘密通信功能。就是利用罕用的语言编制军事密码,以用于军事通信。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曾借助冷僻的印第安部落语言进行“密码通话”,确保了信息安全,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劳,得到了很多嘉奖。(3)联军作战功能。不同国家的军队协同作战,往往是多语环境,选择使用共通语或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是保障有效协同作战的必要条件。(4)战时宣传功能。不言而喻。(5)战场克敌功能。主要是在战斗中巧妙地利用敌方的语言实施战术干扰或误导,再就是利用与敌方共同的语言和文化身份劝降。(6)战后稳定功能。二战之后,美国占领日本,为了实现其政治利益,军事情报部派遣5000多名语言专家参与了战后日本的重建工作,取得了成功。美日相关人士都认为,“要是没有日裔美国人的语言知识以及他们的存在,占领日本工作将不可能如此顺利。”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美国国防部为什么一直高度重视语言战备,将“语言技能”纳入“作战能力”,并列入作战计划,不遗余力地打造“语言武器”。2005年美国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宣布《国防部语言转型路线图》时称:“我们要适应本世纪的需求,发展语言能力。没有任何技术能提供这种能力,这是我们的战士必须拥有的技能。”不少国家都有这样的认识,包括我们的邻居,印度陆军东部司令部于2017 年专门设立了高等汉语培训试点机构,对部署在边境实际控制线附近的军人进行汉语培训,以满足面向中国的军事需要。我国也有有识之士提出“军事语言能力”“国防语言能力”“国防语言战备”概念,呼吁加强国防语言能力建设。李苏鸣认为,军事语言能力“是国家语言能力和国家军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战斗力在语言应用方面的体现。”因此,要维护国家军事安全,需要强大的语言能力保障。

四、语言是国家安全引信

语言是双刃剑。一方面它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多功能要素,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以下情况往往是不安全的导火索和信号,需要关注和防范。

#01

语言矛盾

由于语言与权利、身份以及各种利益相联系,因而在多语环境中很多因素都可能引发语言矛盾甚至冲突。何俊芳、周庆生把导致语言矛盾的因素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在社会中缺乏平等的法律地位;(2)语言法规模式的建立只倾向于对众多语言中的一种语言的支持或歧视;(3)制定的语言规划政策不切合语言状况的实际;(4)人为地限制某一语言在最重要的社会领域行使功能;(5)单向的不平衡的双语或原本相对比较平衡的双语特征明显地向不平衡方向加速变化;(6)在国家内把是否掌握国语或某种语言作为公民获得国籍权(公民权)或实现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基本权利的依据;(7)要求从一种书写体转用另一种。上述这些都有可能引发语言矛盾。语言矛盾的实质,是各种利益冲突。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形成社会冲突,影响社会安定。乌克兰危机就是典型案例:最初的直接导因就是因为俄语的地位问题,引发俄罗斯族群的不满和抗争,酿成了严重的族群对立,加上其他因素的交织,很快演变为几乎全国上下(包括几任总统和议长)都参与的严重的社会冲突。尽管后来的局势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但俄语和乌克兰语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个热点和焦点,贯穿动荡的始终。可见,在多语环境下,保持和谐的语言关系对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导致语言矛盾频发,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棘手问题,不可掉以轻心。

#02

政治利用

语言是族群的纽带和标记,蕴含着族群文化和情感,并且与一定的权益相联系,这些特点使得它常常成为政治家进行政治斗争的旗帜和工具。或借以凝聚民众,或借以挑起族际矛盾,或借以蛊惑人心,或借以进行政治渗透等。这都会对既有的社会秩序造成冲击,危及社会稳定。例如阿尔及利亚的卡比尔人一直都有争取民族语言文化权利的各种诉求,并且以不同的形式抗争。随之便演变为公开谋求自治、独立的政治目标,甚至于2010年在法国成立了卡比利亚临时政府,这给阿尔及利亚的国家统一带来了威胁。因此,赵蓉晖等认为,语言的多元不免被视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或者至少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因此,语言问题在政治斗争和民族冲突中的作用应引起充分的重视,这对维护多民族国家安全而言十分重要。这也就意味着,国家在制定语言政策时,不仅要考虑语言作为信息符号的本体特征,更要充分考虑其背后的政治意义。因为说到底,围绕着语言的冲突,其本质是不同的语言群体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要努力避免语言问题成为危害安全的导火索。

#03

语言文化渗透

语言能够直抵人心,因而又被用作文化渗透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更使得语言文化渗透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尤甚。一方面,他们利用其语言优势,大肆输出本国语言文化产品,进行语言文化“轰炸”,又通过“语言援助”“志愿服务”等措施,深入世界各地传播其语言文化;另一方面,他们又推行用“别国的话”传播西方意识形态的战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尤其是各种网络新媒体,使用对象国的语言,实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意识形态渗透,甚至政治煽动。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直言不讳:“我们还开发新工具,使公民能够避开政治审查而行使其自由表达的权利。我们正在为世界各地的团体和组织提供资金,确保这些新工具以当地语言版本提供给需要的人,并为他们提供安全上网所需的培训。”2009年在伊朗大选时,为了进行政治鼓动,谷歌、BBC、脸书等西方媒体特意推出了波斯语翻译服务,宣称帮助伊朗人与世界“直接交流”;BBC还增加了波斯语频道服务的卫星数量,以躲避伊朗的信号干扰。就我国而言,境外势力利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在边疆地区进行政治宣传和文化渗透也愈演愈烈。这都是很大的安全隐患。

#04

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大多是因个人而起,但一旦失控蔓延,往往就会酿成群体事件,影响社会安定。当今,网络语言暴力日趋严重,尤其是青少年网络语言暴力,令人担忧。在医疗等服务行业和体育赛事中因语言暴力而引发的群体冲突并不鲜见。2015年影响很大的“郜林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五、语言是国家安全资源

国家安全离不开各种资源保障,语言也是国家安全必需的资源储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01

专业语言人才资源

维护国家安全所需要的语言保障,首要的就是需要专门语言人才,以服务于情报信息的搜集、整理、翻译和解析,服务于各项安全事务所需的交际沟通等。因此,美国把外语人才的短缺视为“国家安全危机”,尤其是“9·11”事件的教训,更促使美国政府推出规模空前的“国家安全语言计划”等,大力强化语言人才培养。据文秋芳介绍,美国军方为了有效掌控语言人才资源,建设了接近实时在线的“语言备战指数系统”,记录熟悉各种语言的人员名单、水平、所在机构等具体信息,供应急调用。

#02

国民语言能力资源

由于安全领域的不断扩大,安全事务几乎无时无处不在,国家安全的语言保障如果仅仅依靠专门语言人才,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提高全民的语言能力,也是必要之举。全民语言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利于防范不可预测的日常安全风险,更好地服务于日常安全事务,而且从根本上说,有助于提升国家最重要的安全资源——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国防安全等核心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03

语言技术资源

关于语言技术,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界定。笔者曾将其定义为“以语言为对象或以语言为工具而形成的具有操作性的方法、手段与技能”。它包括5种类型:(1)语言表现技术。即使语言呈现出来的技术,例如契刻、书写、雕版、铸字、打字及输入法、文字照排、速记、录音、语言文字复制、语言文字存储等技术。(2)语言训练技术。即进行语言能力培训的技术。(3)语言处理技术。即对自然语言进行加工处理和识别理解的技术,当今最重要的是语言信息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如语言文字编码技术、语言文字 传输技术、字库词库技术、语言翻译技术、文献摘要技术、机器的语言生成识别与理解技术、语音识别及合成技术、语料库技术、文本加工技术、语言文字的标准化技术等。(4)语言应用技术。就是把语言手段和语言学理论方法及成果应用到其他领域的技术,换言之,就是语言功能的技术化和语言学理论方法及 成果的跨领域应用。例如信息过滤技术、语言情报(信息)分析技术、语言侦查技术、信息检索与提取技 术(包括多媒体、跨语言检索与提取)、语言康复技术、心理咨询语言技术、谈判语言技术、声控技术、通讯语言技术等。(5)语言研究技术。就是研究语言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很多语言技术,尤其是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依托和手段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都是十分宝贵的安全资源,在国家安全的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04

网络空间语言资源

网络空间语言资源是指在网络空间存储和使用的各种语言文字及其承载的信息。它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网络空间储存、运行和发展,是网络空间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和战略资源,是网络运行的最重要支撑。没有网络语言资源,网络就变成空壳。当今,人类正迈向网络全面渗透、驱动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一个国家网络空间的语言资源实力,不仅直接影响其信息资源实力,也严重制约其文化影响力、科技创新力、经济发展力、国家安全保障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网络空间语言资源与现实社会语言资源不同,现实社会语言资源是人类祖先创造并代代传承下来的自然资源,主要服务于人,要拥有,可习得;而网络空间语言资源则是靠人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现实社会 语言资源进行加工和运用而形成的,既服务于人也服务于机器,要拥有,需建设。这就意味着加强网络空间语言资源建设,是提升我国网络竞争力,维护国家相关领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总而言之,在当代社会,由于安全威胁的复杂化,安全手段的多样化,语言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日益 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在这种形势下,由于语言的功能已经深入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核心领域,因而成为安全领域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对国家安全有着比过去更为重要的影响。它既可以是维护安全的有效工具,也可能是危害安全的不利因素,需要高度重视,用其利,避其害,以保障国家安全。


文章来源:赵世举.语言在国家安全中的角色和功能[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02):31-39.

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略。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近期热点消息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tjglobalgovernance@163.com



语言与全球治理

审核:沈 骑

编辑:康铭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