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战30捷!出征“天宫”再启航

科创中国 2024-01-25


北京时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这是我国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的全新组合,也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任务。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从仰望星空到常驻太空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载人进入太空之前,我国科学家于1999年至2002年间成功发射了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四艘无人飞船,掌握了飞船的安全返回、在轨生命保障等关键技术。

从2003年10月直到今天,中国航天员总计实现12批次载人飞行,在浩瀚太空留下身影的中国人达到20位。尤其是近些年,一年两次的发射频率让乘组的太空之旅像是家常便饭,当中国空间站在蔚蓝星球外划出最优雅的弧线,我们应该为自己感动。

航天员景海鹏是迄今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四巡太空,他亲历并见证了中国“天宫”不断扩容升级的“三级跳”。

本次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也让唐胜杰成为执行空间站任务最年轻的中国航天员,年龄为33岁零10个月。而汤洪波不仅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第一位二度进驻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更是成为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过程。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总体而言,航天员执行任务时不到30岁的比例非常低。”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解释到,随着航天技术越来越成熟,对于航天员身体条件的要求放得越来越宽,但对于知识储备、知识结构和经验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航天员的训练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执行不同的飞行任务,就要对各自的任务展开针对性训练,整个训练周期就会拉得比较长,一般来说至少是两年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机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王浚也曾在《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栏目中提及,“天上做的每一个动作,地上都会反复模拟,每一位航天员在进入太空执行出舱活动之前,都要在地面经历一番‘魔鬼式训练’。”

“上天的名额太少,训练完成考核通过获得任务资格后,还得排队等待。”杨宇光透露,像这次的汤洪波,从进入航天员大队到上天花费了11年,神十五的邓清明更是等待了近25年。

太空出差 每次任务各不同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渴求,更是对宇宙精神的探索。宇宙精神,正引领着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第一次自主出舱、第一次太空漫步、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开展空间站组装建造技术试验、进行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已完成第30次飞行任务,也是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每一次都是中国在载人航天工程的突破。

就拿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来说,这次飞行任务不仅完成了与神舟十四号乘组的“胜利会师”,还开展了涵盖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4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任务期间,两艘神舟载人飞船首次同时停靠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这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为: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

“此次神舟十七号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这项操作非常重要,也是此次飞行任务中的亮点。”杨宇光介绍,相比以往的舱内操作及出舱活动,舱外维修作业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以往的任务有很强的可预见性,可以通过在地面的各项训练模拟出现的难点和问题,而舱外维修作业有极高的不确定性,故障和问题都不是预先设置的,如何在舱外正确高效地解决,这对航天员是个很高的挑战。

据悉,按照计划,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明年4月左右返回东风着陆场。

筑梦“天宫” 中国载人航天接续前行

从“神一”到如今的“神十七”,从艰苦钻研永攀航天高峰,到在浩瀚宇宙里拥有常来常往的“太空之家”,科学家和航天员的努力付出,造就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突破,多项重大工程圆满实施,中国从航天大国加快向航天强国迈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运载火箭与航天工程专家龙乐豪在《科创中国·院士开讲》的演讲中,有着许多令人自豪的回顾:以CZ-5为代表的长征火箭综合性能世界一流;2006年发射世界唯一航天育种返回卫星,培育新品种640多个,年增产粮食约26亿斤;2004至2020年获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巡视、月背与地球中继通信等5项原创成果;2021年,我国成为首个一次实现火星“绕、落、巡”综合探测的国家……

不久的将来,中国航天还将迎来更多突破。龙乐豪院士展望,2027年实施近地小行星防御演示验证,贡献“伴飞+撞击+伴飞”的中国方案;2030年前将送3人登月;建造中国空间站,2030年将成世界唯一人类太空家园;2030年实施“觅音计划”,寻找太阳系外缘宜人生存行星;2049年探测太阳系边际……

在25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后续将发射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未来将发射扩展舱段,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将升级为“十”字型 。

同时,林西强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与我们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

“目前,我国正在扎实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随着载人登月任务进展,待相关条件成熟后,我们未来也会像今天一样,正式邀请国外航天员一起参与登月飞行任务,共同探索浩瀚宇宙。”林西强说。

中国将邀请国外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意味着什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梁国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首先说明,我们常态化运营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并且我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物质条件,请国外的航天员参与我们的工作。第二,我们中国的航天计划主要的目标是要和平利用太空,而探索太空是我们全人类的梦想。所以,我们当然希望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能够参与我们的工作,共同开发太空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人类太空共同体的发展。

伟大的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回首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历程,我们已经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但我们的太空长征仍在继续,正在向航天强国目标迈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30战30捷!出征“天宫”再启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