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洞察 | 白澄宇:可持续发展投融资与乡村振兴

白澄宇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CASVI
2024-08-31


导  读


本文聚焦可持续发展投融资,详细梳理了此概念的来龙去脉及内涵,指出其框架下的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在农村大有作为;本文还探讨了“三位一体”合作经济与合作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以及商业资本参与农村合作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路径。


正文共5105字,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本文摘自《可持续金融前沿》2022年第6期“专题洞察”,点击文末小程序即可获取完整月报



 一、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投融资


1.可持续发展投融资与可持续金融

2015年9月,联合国193个成员国正式通过了《2015-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169项子目标,确定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基本维度彻底解决发展问题的框架,使全球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全球的普遍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投融资(以下简称可持续发展投融资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nance,也可翻译为可持续发展金融)和可持续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金融领域的新议事框架,并与商业领域兴起的ESG理念互动,推动全球金融体系向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向演化。


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是联合国系统在近十年逐渐形成的一套新理念、政策、措施和工具。根据联合国的预测,要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全球每年需要5-7万亿美元资金,其中发展中国家需要每年3.3-4.5万亿美元。然而公共财政仅能覆盖约1.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尚有2.5万亿美元资金缺口。联合国意识到,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引导资本投入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领域。2017年,联合国社会影响力基金改名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融资(SDGIF)委员会。同年9月,SDGIF在第72届联合国大会期间联合全球9个知名大学发起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融资研究项目。2019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第74届联合国大会期间发布了《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融资路线图》,提出了1大目标、3项计划、6大领域和15项倡议。该路线图随即成为金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行动指南。同年,联合国宣布组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投资者联盟,拟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可持续发展投融资规模。在中国,继2005年引入普惠金融体系概念后,隶属于商务部的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再次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于2018年把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概念引入中国,开展了研究与促进项目,并发布《可持续发展投融资目录(中国)技术报告》。


与此同时,一些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政府间合作平台也涌现出来。2018年,由人民银行在2016年中国担任G20持续发展融资与主席国时提出设立的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更名为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在2021年4月,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通过了工作计划:一是制定可持续金融路线图,规划可持续金融中长期工作;二是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即加强可持续信息披露报送、统筹绿色分类标准等方法和工具、鼓励多边开发机构支持实现《巴黎协定》目标。2021年7月,易纲行长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视频会议上指出,人民银行作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正牵头起草明确G20可持续金融工作中期规划的总体路线图,并推动三项重点工作开展。2021年10月13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核准了由人民银行与美国财政部共同牵头起草的《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和《G20可持续金融综合报告》。易纲行长强调,G20应发挥协调作用,提高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ESG评级方法和气候信息披露标准的可比性、兼容性和透明度,促进国际绿色金融市场协调发展,更好地支持低碳转型。现阶段我们期待人民银行在国内大张旗鼓地倡导和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


可持续发展投融资与可持续金融的内涵非常相近,都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参照系。但因可持续金融还是基于《巴黎协定》的目标,因此可持续金融更关注环境和双碳目标,更偏绿色。


2.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框架下的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如前所述,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有着十分明确和清晰的宗旨和框架,既以联合国成员国共同达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参照,又涵盖了社会、经济、环境和治理等发展领域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联合国成立以来提出的最宏大的叙事框架。与之相对应的可持续发展投融资自然会涵盖相关的金融概念,包括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建设普惠金融体系是联合国系统在2005年联合国小额信贷年期间提出的全球金融发展政策理念。其初心和使命与小额信贷一样,是为减少和消除贫困,帮助低收入人口和他们经营的小微企业获得发展的机会。消除贫困、性别平等、增加就业、产业创新、永续供求、社会平等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都与普惠金融相关。而清洁饮水、清洁能源、气候行动、海洋环境、陆地生态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则与绿色金融密切相关。因此,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概念已经将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纳入麾下。


3.可持续发展投融资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这些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基本相同的逻辑框架,追求经济、社会、环境、治理等各领域全面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中国农村的实现过程。因此,可持续发展投融资亦可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政策和工具。农村是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主战场,普惠金融曾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同样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金融支撑;农村和农业绿色发展同样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在农村大有作为。


2017年6月,达沃斯商业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共同在北京发布了《更好的商业,更好的世界》中文版报告。该报告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将产生12万亿美元的市场;报告还列出了相关的60大市场机会。其中,粮食和农业领域的机会如下:


减少价值链中的食品浪费

•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 

• 低收入食品市场 

• 降低食品消费品浪费 

• 产品重组 

• 大型农场技术 

• 饮食改良 

• 可持续水产养殖 

• 小型农场技术 

• 微灌

• 恢复退化的土地 

• 减少包装浪费 

• 集约化畜牧

• 城市农业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乡村治理等领域也有很多投资机会。而且,政府可以采用PPP模式进行合作,撬动商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



 二、合作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金融创新


1.农村金融面临的难题

乡村振兴需要金融支撑。农村金融是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主战场和最难啃的硬骨头。经过多年努力,三农领域信贷服务已经有了很大突破和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挑战。


在信贷服务方面,其一,农村信贷业务面临信息不对称、服务成本高、风险高、收益少,导致金融机构从事农村信贷的意愿和能力都不足。其二,近年来金融机构广泛采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创新业务模式,克服信贷业务在信息采集、客户获取、信用审批、风险管理等环节的障碍,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管控了风险,不断突破传统信贷模式的服务边界和覆盖范围,让更多的农户和微型企业获得了首次服务。但是依旧有一些群体,特别是数字技术难以触达的农户存在服务障碍。其三,小额信用贷款只能满足小农户日常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难以满足较大规模的家庭农场发展需要;针对产业振兴和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不足。其四,土地经营权流转贷款试点并不成功,土地经营权不足以成为银行认可的风险保障。


在直接投资方面,早期资本下乡热潮遭遇障碍,种种原因造成了许多农业企业资金沉滞甚至亏损。一是阶段性农村投资政策的调整造成依靠优惠和补贴政策的投资模式难以持续;二是资本下乡一般都是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产业农地经营权流转获得土地,但存在农民违约、缺少有效交易市场、成本逐渐增高等问题;三是除粮食外的规模化大宗农产品生产整体过剩,利润空间有限,加之资本的短期牟利行为,造成一些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农业企业经营不稳定;四是农村劳动力不足,雇工成本日渐增加。


农村信贷和农业投资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缺少能有效整合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农业生产要素的经营模式和农业供应链体系。而解决这一困境正是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分散的小农虽然可以实现劳动力与土地有效结合,但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也难以形成供应链体系;农业企业试图以资本整合土地和劳动力,但土地流转的结果反而加剧了土地和劳动力的分离。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中国农村金融就难以获得进一步发展,也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


2.“三位一体”合作经济与合作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


全球农业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合作制是最有效的组织和经营模式。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农民合作社为基础的集生产、供销、金融为一体的农业供应链体系。农民合作组织与商业公司在企业宗旨、所有权结构、决策机制、分配方式等方面有实质性的区别。农民合作组织作为法人主体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为成员提供最优服务为宗旨,帮助成员通过劳动而不是投资实现个人和家庭利益最大化。农民合作社虽然也是成员以个人财产入股,但不以股权多少决定投票权,而是一人一票的决策机制,即合作社不是资合,而是人合。其收入主要用于弥补经营和管理成本,若有盈余则返还给成员。但其不是以股权多少作为分配的优先依据,而是以交易量优先分配,即以成员提供产品的价值优先分配,多劳多得。


在我国现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根本制度框架下,发展农民合作经济是集约整合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最优选择。合作经济具有很多优势。一是合作社以人为本,以充分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为基本成员,保障劳动力与土地有效结合;二是合作社的非营利性可以剔除资本对超额利润的追求,同等品质产品价格更具市场竞争力;三是合作社可以避免生产者的恶性竞争,而共同的利益诉求必然产生联合的趋势,形成更大规模的联合体,进而在联合体内形成服务于成员的集生产服务、供销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产物链、价值链、信息链和人链的有效融合。


发达国家农业领域的金融服务主要是农民合作组织体系内生的合作制金融。合作金融融入了合作社的供应链体系,以供应链的商业信用为基础。合作金融不以营利为目的,可以用只需弥补成本的价格提供更优惠的服务。合作金融的客户也是合作社的主人。合作社贯彻一人一票民主管理原则,内部公开透明,信息更加对称,形成有效内部监督机制,减少监管成本。合作金融以合作社成员为服务群体,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粘性,很容易在基本的支付和信贷服务基础上开发保险业务。实际上,发达国家的农民合作社联合体都发展出了内生的互助保险业务。这些都是外部商业金融机构望尘莫及、难以实现的功能和模式。


农民合作组织在我国仍然处于恢复发展阶段,主要是由于在前期资本下乡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以政策套利为目的的虚假合作社,严重干扰了规范和有效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我国合作金融的法律和监管制度尚处空白。在缺少顶层设计及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各地虽有一些试点和尝试,但也因受民间资本见缝插针的干扰,出现了很多违背合作金融初衷的现象,反而让顶层决策者犹豫不决。但无论如何,既然合作经济与合作金融是三农领域有效的发展途径和模式,就应该尽早从法律制度、监管措施、管理能力等各方面开展工作,培育并促进合作经济与合作金融的发展。


3.商业资本如何参与农村合作经济与乡村振兴?


虽然合作经济与合作金融不以营利为目的,在中国现有的政策环境下,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依然有参与发展的机会。


首先,因金融牌照的限制,商业银行可以为合作社及其供应链提供账户托管、支付结算等基础服务,促进合作经济健康发展,并在成熟的供应链基础上开发适合农户与上下游各种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


第二,商业投资者可以通过参股合作社加入合作社供应链体系,从而获得供应链的资源。合作经济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发展的边界,不可能在供应链每个环节都能有效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合作社发展初期,资本的投入可以增强合作社发展的动力,提升能力,加快供应链体系建设。尤其是在流通和市场环节,资本可以寻找机会并发挥作用。


第三,数字乡村、数字农业、数字化合作社必然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商业资本可以在数字化建设中找到市场机会。合作社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机制与区块链的分布式交易模式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合作社加强民主决策机制,提升合作社供应链体系的效率;合作社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基层组织体系和基层私有链逐级形成联盟链,解决区块链全网验证的效率难题。当然,物联网、智慧农业技术等数字技术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领域。合作经济形成大规模的农业供应链体系有助于这些技术尽早实现商业化应用。


总之,商业资本应通过互惠互利的方式帮助合作经济发展,为分享巨大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投融资市场创造机会和条件。



点击小程序获取完整月报


现在加入我们读者社群,还可以时刻关注更多行业动态,群内都是热爱可持续金融的有趣伙伴。我们也准备了福利回馈给各位一直陪伴、支持着《前沿》的新老读者!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共创可持续发展金融时代!


一键扫码即刻入群



作者 | 白澄宇

编辑 | 刘许红


每月前沿动态实时跟踪,国内外精选内容新鲜送达!关注社会价值投资联盟CASVI(casvi2016),每月前沿报告实时跟踪,更有每周精彩快讯内容及时送达,带你紧跟可持续金融市场动态。

扫码可查看《可持续发展金融前沿》电子专栏



社投盟已入驻以上平台,欢迎关注!



对我们有任何问题?

长按二维码,扫码添加小盟,和我们聊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CASVI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