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终特辑│2023年十大“缩水”房企

飞天小女警 格隆汇楼市 2024-01-01
作者 | 飞天小女警
文章来源 | 格隆汇楼市
2023年是全国房企承压最大的一年,尽管调控的大手随着房地产领域的变化,始终避免不了个别房企遗憾收场。
无论是规模、业绩还是拿地,甚至是市值,都出现了惊人的变化,比如有些公司,房子卖得还算可以,但市值依然位列前茅,有些公司已经不参与拿地了,但土地储备依旧充足,有些公司看似资产总量很大,但已经资不抵债。
所以今天带大家一起看看,2023年房企中的大赢家和倒霉蛋都分别是谁。
地产一哥位置稳坐
一般而言,市值和公司的综合实力挂钩,可以基本上,市值高的房企,综合开发实力都不会低到哪里去。
而资本市场又是投资人眼光最毒辣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房企想要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出色,就必须“打铁要靠自身硬”。
所以看市值可见房企的真正实力。
上市房企中,包含A股和港股总市值的前10名的房企,仍然是大家熟悉的公司,但对比2023年1月的市值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把港股市值单位已换算成人民币,无论年初还是年末,港股的新鸿基地产依旧是“市值一哥”,华润置地屈居第二。
所以可以看到,香港最有钱的港股房企可能不是李嘉诚的长实集团,而是新鸿基地产。
而贝壳则从年初的第七位冲到了年末的第三位,实属意外。
至于第四位,依旧由中国海外发展保持。
但从市值TOP10榜可以看到,之前九龙仓置业和有“地产茅台”光环的龙湖集团年末已经退出了总市值TOP10位置,取而代之的则是招商蛇口和太古地产,分别位于第九和第十。

十大“缩水”之王
不过,虽然时间让上房企实力出现了更替,但实力位居头部的房企们总市值也全线缩水。
由于资本市场的情绪波动以及中国房地产进入调整的深水期,房地产板块的各个公司出现不同程度的市值蒸发。
总市值位居TOP10的房企中,新鸿基地产总市值蒸发了702.13亿元,保利发展总市值蒸发了811.55亿元,华润置地总市值蒸发了622.41亿元。
但在A股+港股两大市场板块中,共391家上市房企(包含在A、港股重复上市公司),市值蒸发最多是万科企业,缩水市值达到983.72亿元,成为2023年的缩水之王。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11月万科在资本市场上债券出现较大波动,引发股债大幅波动,不可避免地蒸发了股市市值。
而市值蒸发总量位居第二的保利发展,缩水达到877.55亿元。
但市值蒸发总量位居第三的,则是龙湖集团。
龙湖作为优秀民企的代表,过去一直都相对稳健,但2023年依然不可避免地受到行业和市场的影响,总市值出现腰斩,2023年1月31日公司总市值都还有1642.5亿港元,但到2023年最后一个收盘日,公司总市值只剩823.97亿港元。
虽然龙湖不可避免地蒸发了市值,但大环境之下,能独善其身的可谓少之又少。
因为就连一向被视作资本市场的风向标,拥有毒辣的投资目光的李嘉诚,归属的长实集团也无法抵挡住周期的潮水,市值缩水幅度也挤进了市值缩水TOP10的最后一名,总市值相比2023年1月蒸发了377.35亿元。
不过,即使资本市场如何变化莫测,2023年依旧还是有不少房企看到了曙光,市值出现了增长。
在上百家市值发生变化的公司中,九龙仓集团总市值全年增长了131.98亿元,位居TOP10增长榜的第一,然后张江高科以在增长102.68亿元位居第二。
但就整个增长榜来看,TOP1和top10的增长差距异常明显,锦艺集团控股作为第十位总市值增长幅度较大的公司,2023年总市值仅增长了2.2亿元。

“排队”退市
在房企困境并无明显好转的情况下,一些上市房企不得不从资本市场上退出。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年内已有12家房企退市,包括ST阳光城、ST泰禾、*ST嘉凯、*ST宋都、ST粤泰、ST美置、*ST中天、*ST蓝光8家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的上市房企以及新力控股、南海控股、嘉年华国际、三盛控股等4家因“主板公司的证券连续停牌18个月”退市的港股房企。
如果算上“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的公司,*ST泛海将有可能成为2024年第一家“面值退”的上市房企。
所以可以看到,随着这些房企们的黯然退场,行业出清还在持续、优胜劣汰步伐也在加快。
实际上,2023年,有不少在退市边缘的房企为了保住自己的壳,展开了股价“保卫战”,并试图通过回购股份、股东增持、注入控股股东资产等方式扛住退市的大限。
比如金科股份、*ST泛海、ST世茂、*ST新联、ST美置、*ST宋都等房企都有实施或者计划实施增持。
但这都是短暂的措施,公司想要长期止跌回升,稳住行业地位,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快卖房,增拓业务等,尽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短期问题。

作者观点,不代表格隆汇立场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dazhu300】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