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生活资讯

以物易物——物尽其用、降本增效,让“交易”变“交情”

寒信 寒信 2023-10-01

01 导语

喜欢看创业故事或者喜欢演员张译的朋友想必都知道一部2017年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这也是继《向东是大海》、《温州一家人》之后“浙商三部曲”的第三部,演绎了义务商人波澜壮阔的创业史,这部剧的名字也是出自当地一种“鸡毛换糖”的商业形式。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一带,资源十分匮乏。在这种背景下,有些人便开始将红糖熬成糖块或者用针,线,纽扣以及其他小物件来和别人交换鸡毛(鸡等动物的毛可以用来施肥)等物品。如今,“鸡毛换糖”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雏形和基石,更是义乌精神的代名词。

本文以“鸡毛换糖”作为引子,希望探讨一下“以物易物”这种交易模式存在的意义,及其适用的场景。

02 以物易物的意义

现在谈到“以物易物”,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觉得这是一种十分原始的货物交换方式,是在货币诞生之前才会存在的一种低效的交易方式。诚然,对于目前绝大多数的消费场景,货币的确加速了物品的流通,因为货币给予了物品更加精确的价值度量,货币本身也因为政府的信用背书有了更加稳定的价值保障,因此大多数人在不需要某些物品的时候都会尽可能地换成货币,而不是其他的物品。注意,这里的结论有一个前提假设,即“货币本身因为政府的信用背书有更加稳定的价值保障”,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假设是成立的,然而某些时代背景或者某些经济周期当中,这个假设便不再有效。

例如,战争期间,国家由于战乱而导致经济系统不稳定,通货膨胀严重,货币的价值剧烈波动并且具有贬值的趋势,这个时候民众不愿意持有货币,并期望将其换成稀缺的具有强需求的其他物品,例如金银首饰、烟酒茶和柴米油盐,这种也被称为所谓的“硬通货”,一定程度上也替代了货币的属性。当大多数人都抛弃货币之后,货物的交换便更多地在货物之间发生。再把这个背景条件抽象一下,货币的贬值意味着购买力的下降,相对而言也就意味着物资的匮乏。物以稀为贵,当整体物资匮乏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也就是通货膨胀。因此,在物资匮乏或者政府代表的货币失去信用的时候,“以物易物”的交易形式就会更多地出现。

以上的现象描述偏向于宏观的时代背景,从微观层面来看,交易双方之所以更愿意“以物易物”,本质是其在评估完成本、收益和风险之后做出的最优选择。因为使用货币是包含许多成本的,其中包括换汇成本、记账成本、结算成本和资金周转成本等。在此,我还想加上一种成本——人情成本,正所谓“谈钱伤感情”,货币一旦作为了中介物,就让交易变得冷酷而失去了人情。因此对于个体而言,在无关时代背景的条件下,“以物易物”或许是比货币交换更优的一种选择。

03 以物易物的案例

在上海,各种“以物易物”的行为每天都在发生。有同一栋楼里的居民建起以物易物群,人们在群里发布自己「现有物资」清单,同时列出「所需物资」,需求匹配者可自行达成交易。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的信息互联,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透明性让传统的物物交换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本质上是使得“以物易物”这种交易方式的成本得到降低。

《新民晚报》也报道过一个故事:4月11日,上海浦东某小区的业主孙先生在小区微信群表示,疫情前囤了一箱可口可乐,已消毒放在一楼大厅,想喝的邻居可以自己去拿。邻居肖先生拿走了一罐可乐,留下了一罐辣酱,由此开启了这场心照不宣的“以物易物”交易。在邻居们的爱心接力下,一场无偿的可乐分享最终变出了一间“小超市”。

从以上人与人之间的物物交换案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由于没有了中间金钱交易的环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的频繁,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迅速的升温,物品因为有了人情而变得更有价值,“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也最终使得“交易”变成了“交情”。

除了以上这些案例,想必大家还听过著名的“曲别针换别墅”的故事。2005年,加拿大一位普通送货工、青年凯尔·麦克唐纳在当地物品交换网站Craigslist.org经过16次交换,用一枚特大号的红色曲别针换到了一套双层别墅的一年使用权,实现了自己的住房梦想。兑换的过程如下:曲别针-鱼形钢笔-彩绘陶瓷门把手-烤炉-发电机-历史悠久的百威啤酒桶-旧雪地车-旅游机会-敞篷车-一份录制唱片的合同-一栋双层别墅使用权。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觉得这是媒体包装出来的一个故事,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这个行为一直都被曝光在媒体之下,因此很多“换客”为了帮麦克唐纳实现梦想,会愿意主动放弃自身利益而以大换小,另外这个活动本身也包含了许多其他的成本:例如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等。

我个人更愿意将其看做一个行为艺术,“以物易物”的动机是对于传统商业行为的一种追溯,“以物易物”这个过程注定是充满故事性的,就像“换客”为了帮麦克唐纳实现梦想,会愿意主动放弃自身利益而以大换小,这其中交换的所产生的价值就已经远远超越了物品本身,所展现出来的人情价值就已经让过程中的每个人都获益无穷。毕竟,交易有价,交情无价。

在商业社会,“以物易物”也早已成为了一种商业模式。公司与公司、公司与消费者之间,商品并不通过货币结算,而是通过其他商品或者服务来支付。对于交易的双方来说,这样的模式都能给自己在减少成本和风险的情况下带来更高的价值。

百事可乐的“易物换物”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当年,他们要把可乐卖到苏联去,受制于苏联当时严格的外汇管制,他们决定用糖水换回伏特加和货船。虽然没有收到现金,但是伏特加在美国可以大卖,货船也有用武之地,百事可乐就用这个巧妙的方法,占据了苏联的可乐市场。而竞争对手可口可乐直到苏联解体,才得以进入这一市场。百事可乐的此举就是在保证高收益并且大大降低货币的换汇成本和结算成本的情况下,通过“以物易物”将自己的可乐卖到了俄罗斯,同时排除了可口可乐这个竞争对手,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除了公司和公司之间,公司和消费者之间也存在“以物易物”,而媒体投放是现在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作为长期以来媒体投放的大户,宝洁就经常用自己的库存产品,交换媒体资源和市场营销服务,有效降低了自己的成本。而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这股风潮从公司对公司吹向了公司对个人。2010年,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Pay with a Tweet的运动,很多网站上会放置一个“Pay with a Tweet”的按钮,当用户想在网站上下载一份资料时,需要在Twitter上转发一条站长已预设内容的微博作为交换,如今微博朋友圈上各种转发+抽奖,都是这一运动的变体。

以物易物让公司降低成本,增强了产能的使用效率,也让非战略性资产继续为公司创造价值。尽管这一模式很古老,却在当今社会依旧有效。

在国与国之间,“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同样在发挥着重要价值。在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体系下,出口和消费都是作为两架重要的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现如今,国际局势日益紧张,由于出口和消费受限,多个国家都面临经济增长受限的问题,大家(尤其所谓的中立国家)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法。而发生在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以物易物”行为有个专业名词,叫“易货贸易”,最近几年互联网圈也诞生了一个词——“资源置换”。

今年2月,美国与欧洲各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禁止俄罗斯使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国际结算系统。俄罗斯前财政官员此前曾估计,如果西方切断俄金融系统与SWIFT系统间的联系,俄罗斯GDP可能下滑5%。易货交易或将为俄罗斯缓解部分危机。2017年,印尼与俄罗斯达成协议,印尼方用咖啡、棕榈油、茶叶等商品置换11架俄制苏-35战斗机。对于俄罗斯来说,由于西方的制裁,其进口消费品渠道大大受限,大宗货物可能比外汇更有价值,不排除俄罗斯以后继续用此方法规避SWIFT结算系统的可能性。

在美元霸权的局势下,俄罗斯当下局面或许未来也将成为其他国家面临的挑战,寻求新的货物贸易方式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都是具有重大价值的。

04 总结

从历史和地域维度来看,古今中外都一直有着“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相比于货币交易,“以物易物”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1. 比货币交易更具有人情味,能够提供短期的情绪价值和长期的人情价值;

  2. 能够跨越地区之间的外汇限制,减少使用货币结算的各项成本,增强了公司产品产能的使用效率,让非战略性资产继续为公司创造价值;

  3. 在某些动乱和衰退的时代背景下比货币交易更加稳定有效。


“以物易物”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高度的信息不对称,交易的双方存在较高的信任成本;

  2. 物品上传的流程较为繁琐,双方拥有物品的信息展示不够丰富;

  3. 物品的交割依赖于个体的信誉,并且存在一定的物流成本。


一直以来,国内外都有面向C端的“以物换物”的平台或社区,但是却都无法让这种交易模式变得有趣、实用和可持续,或者说平台的功能非常单一,仅仅局限在了旧物之间的物物交换。因为物物交换总体来看不是一个刚需,它更像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手段或者提升自己幸福感的一种方式,其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社交关系之上,不论是建立在兴趣、地域或者资产之上的社交关系。有了基本层面的社交关系,“以物易物”面临的信任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人们将更加愿意分享自己的需求和索求,也就可以使得物物交换的双方的信息能够更好地得到共享,从而提高物物交换的成交概率。

正所谓“守望相助”,大家应该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是,疫情期间(尤其大城市,为了加强沟通都会拉群)自己和邻居的关系因为药品、食物和口罩的交换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熟络。而这些交换之所以可能发生,还是因为大家住在彼此的附近,本质是因为购买了同一个小区的房子,持有同一类资产让大家有了基本的“邻居”的社交关系。也就是说疫情期间大家的物物交换是建立在“邻居”的社交关系之上的,而物物交换带来的最大的价值是让大家感受到了除了“邻居”之外“家人”的感觉。

最后,我想表达我对于“以物易物”发展的一个观点:货币的存在使得“以物易物”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一种刚需,而当其频繁地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时候,说明这个时候大家是彼此需要的,这种需要或许是以物质需要为出发点,但是一旦完成物物交换,双方的感情也将因为这次没有货币参与的交换变得更加深厚,双方对彼此的了解程度和信任程度也因此得到升华。总之,“以物易物”的发生需要环境和社交网络的温床,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有彼此的合作和互助,“以物易物”是人性智慧和感情的一种最美、最充沛的体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