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M脑科学新闻 | 神经科学新进展——社交、认路、决策你知多少?AD、慢性瘙痒新突破!

脑人言 脑人言 2022-06-09


eLife

阿尔兹海默症新突破,发现症状前分子标记



阿尔茨海默氏病(AD)是导致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的最普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尽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但在分子水平上,尤其是在早期阶段,了解和诊断AD仍很困难。

最近马普所研究人员发现了几种AD的症状前标记物。研究人员用PSEN1 M146V, APPSwe, MAPT (tau) P301L三种基因突变的AD模型老鼠(3×Tg-AD mice)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利用定量质谱法在与AD疾病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四个时间点分别对3×Tg-AD老鼠和对照组老鼠脑内蛋白组进行研究,最终发现heme-binding protein-1 (Hebp1)在3×Tg-AD老鼠中有着显著升高,并且在患快速进行性AD的患者脑中同样显著升高。Hebp1在神经元中与线粒体外膜的线粒体接触位点复合体(MICOS)相互作用,参与从线粒体向细胞质转运血红素的过程。并且通过凋亡途径介导血红素诱导的细胞毒性,与细胞死亡有关。

这种症状前蛋白标记物的检测不仅有助于患病个体的早期诊断,而且还能够确定用于治疗干预的潜在早期靶标。(导读:陈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7554/eLife.47498.001

图片来源:http://www.seebio.cn  



eLife空间导航——一个关于空间尺度的问题



人类自古以来就善于导航。成功的空间导航既取决于记忆、注意力、方向感和距离感等诸多认知过程,同时也与空间环境的大小和复杂性密切相关。此前研究大都侧重于小空间尺度(如一个房间、一栋楼),却不知道当我们处在一个较大空间尺度中是如何判断距离的。本文的研究利用fMRI,首次揭示了在大空间尺度上(如不同城市、国家),不同脑区间的调节存在分级式的性质。随着空间尺度的由小变大,受试者导航相关的三个脑区群间的活性区也相应地由后部转移至前部,表明前部的脑区主要参与大空间尺度上对距离的判断。这项研究为探究人类是如何在不同环境中进行导航提供了新线索,同时也为方向感衰退的AD患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导读:皮皮佳)

文章链接: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50890

图片来源:https://www.hippopx.com/zh/compass-map-navigation-334160


eLife

慢性瘙痒也有救啦



桃毛粘在皮肤上或是被蚊子叮一口,都会让你忍不住地去挠一挠。但当瘙痒成为一种慢性病,可就不是挠两下就能解决的事情了。患有肝脏疾病的人常伴有慢性瘙痒,女性妊娠后期也常发生胆汁淤积引起的慢性瘙痒。组胺受体是主要的痒觉受体,抗组胺药物可以缓解由炎症诱导的瘙痒症状,但对治疗慢性瘙痒无效。

最近一项研究揭示了膜蛋白MRGPRX4是引起胆汁淤积性瘙痒症的重要受体。研究者发现,表达在人背根神经节(hDRG)神经元中的MRGPRX4会受胆汁酸活化,且引起受试者瘙痒。他们还发现,人体内胆汁酸介导的瘙痒独立于组胺和TGR5(一种在小鼠中介导瘙痒的胆汁酸受体)。这项研究为胆汁淤积性瘙痒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导读HXQ)

文章链接:http://www.yulonglilab.org/pdfs/633446.full.pdf

图片来源:http://www.cq.xinhuanet.com/2019-01/04/c_1123947875.htm


eLife

决策时,信心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我们每天都会做出很多决策。Kobe Desender和他的研究团队提出假设:决策时自信程度低,在降低下一次决定的速度同时,会增加决定的精确度。基于此项假设,他们展开了研究。漂移扩散模型(DDM)是一个经典的算法模型,它提供的决策只有两个选项,信息收集作为一项决策变量,影响着决策结果。他们先后进行了三项感知实验,在实验中,参与者首先需要做出决策,并在没有外界反馈的情况下,自己评估信心程度。然后使用DDM模型对这三项感知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信心可以对接下来的决策进行预测。高信心的状况下,接下来的决策会更加快速,但准确性降低;低信心的状况下,接下来的决策会相对较慢,但准确性提高。此外,该实验还发现,检测脑电图的Pe部分(Pe部分,是位于顶骨中央的信号,与错误感知有关),可以预测接下来的决策。(导读:栗晶)

文章链接: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43499

图片链接:https://www.freepik.com/premium-vector/businessman-thinking-about-decisions-success_5411507.htm#page=3&query=decision&position=13



eLife

“社恐“的神经基础



社交活动,有人喜欢,有人回避。一些人为了避免焦虑而选择回避社交。Schultz 等人为研究社交回避的神经基础,首先通过调察问卷了解志愿者们社交焦虑的程度,然后让他们选择是否愿意参与社交游戏,随后在游戏中进行神经成像(fMRI)。选择参入游戏,赢了可得3欧元和赞赏表情反馈,输了没有钱还会得到轻蔑表情;选择不参与游戏将会随机得到0-3欧元间的钱数和面无表情。通过参与游戏的频率推断志愿者的社交值。在对照组中志愿者和计算机进行游戏,没有表情反馈。结果显示社交焦虑程度越高,社交价值越低,且腹侧纹状体对于正向反馈的神经活动减弱,而杏仁核的神经活动在社交决策中增强,说明社交逃避可能与社交决策过程中皮层下神经网络的活动有关。(导读:陈璐雯)

图片来源:https://www.tuzhaozhao.com/posts/photo/5056

文章来源:https://doi.org/10.7554/eLife.45249.001



Neuron

一个专门控制老鼠社交发声的回路



我们都知道动物之间求偶信号包括声音、动作等,其中声音更是哺乳动物间交流的基石,个体之间往往需要通过发声来吸引对方的注意。Tschida等人使用一种交叉遗传学方法标记和操纵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的神经元,这种神经元在雄性小鼠进行超声波求爱(USVs)时会短暂兴奋。当使这种神经元的基因沉默时,发现雄性小鼠不能产生超声波求爱信号而不能再吸引雌性小鼠。而反之,当激活这些神经元时,即使没有社交线索也能选择性引发求爱超声波的产生。这篇文章证实了PAG神经元群体对于产生求爱超声波信号的重要性以及该信号对于雄性求偶的重要性。(导读:樱吹雪)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neuron/fulltext/S0896-6273(19)30478-7

图片来源:http://m.sohu.com/a/270246844_697863


导读:陈岩、樱吹雪、陈璐雯、栗晶、HXQ、皮皮佳

责编:Zhu Xiao

主播:鸽子

背景音乐:Dream For Today----Thomas Greenberg

排版:小箱子



往期推荐

FM脑科学新闻 | 深海盲虾甚至特意记住了热液涌出口的位置?新一代脉冲神经网络模拟器来了

FM脑科学新闻 | 年龄限制了我的思维——老年人更难适应复杂的场景决策

FM脑科学新闻 | 高效学习者的思维方式有何不同?科学家成功为小鼠植入人造记忆


关于我们

脑人言”是公益的脑科学原创科普团队,由海内外一线科研人员组成,专注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脑机接口等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关注请长按上方二维码;转载请联系:trueyLucidity;合作请联系:iam7182;加入作者团队请联系:chinatang2010


友情赞助

喜欢本文就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