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所985,发Nature!

数据洞见未来 青塔 2022-12-10

近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纷纷在Nature上发表研究论文,国内高校论文再次迎来国际顶刊大爆发。

清华大学

2022年12月7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时松海教授课题组在Nature杂志以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Patterned cPCDH expression regulates the fine organization of the neocortex”(集簇性原钙粘蛋白的规律表达调控大脑新皮层的精细组织)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细胞表面分子clustered protocadherins (cPCDHs),集簇性原钙粘蛋白)在大脑新皮层兴奋性神经元中的组合表达呈现规律性,并且这种规律性表达调控新皮层神经元的单细胞水平精细空间结构排布和功能神经环路组装,为深入理解大脑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全新的分子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时松海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吕晓辉博士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李硕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浙江大学

2022年12月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林贤丰、范顺武与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团队Nature上合作发表了题为“A plant-derived natural photosynthetic system for improving cell anabolism”(基于植物来源的天然光合作用系统增强细胞合成代谢)的学术论文,该研究成功从菠菜中提取了具有光合作用的“生物电池”——类囊体,并通过精密的制备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植物的类囊体跨物种递送到动物体衰老病变的细胞内,让动物细胞也拥有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以此敲开逆转细胞退变衰老的“时光之门”。

Nature杂志资深编辑和审稿人对浙大科研团队的这项最新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遵循自然规律、创新性突破向细胞输送能量的世界难题、开辟了代谢工程的可能性”。 

论文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陈鹏飞博士、刘欣特聘研究员和博士生顾辰辉;通讯作者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林贤丰特聘研究员/主治医师、范顺武教授和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

武汉大学

2022年12月7日,武汉大学严欢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研究组、美国华盛顿大学David Veesler研究组合作在Nature上以长文 (Article) 形式发表了文章“ Close relatives of MERS-CoV in bats use ACE2 as their functional receptors”(MERS冠状病毒在蝙蝠中的近亲病毒使用ACE2作为它们的功能性受体)。该研究突破了目前人们对冠状病毒受体的传统认知,首次揭示了MERS相关冠状病毒可以使用ACE2而非DPP4(dipeptidyl peptidase 4,MERS-CoV等Merbecovirus亚属冠状病毒的受体)进入细胞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泰康生命医学中心严欢研究员,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祥喜研究员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化学系David Veesler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熊清、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曹磊副研究员,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马成鲍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化学系M. Alejandra Tortorici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南京大学

2022年12月7日,南京大学张彬彬课题组与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张冰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杂志在线发表题为“A long-duration gamma-ray burst with a peculiar origi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一个特殊的长时间爆发,GRB 211211A,它的快速发射特性在许多方面不同于所有已知的I型GRB,但它的多波段观测表明它来自非大质量恒星。

据悉,这篇研究论文是2022年度全国高校天文学科唯一一篇NS正刊。截至目前,南京大学今年在NS上发表的成果已达12篇。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杨俊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张彬彬教授和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教授张冰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大学是本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单位。

来源:青塔综合自各高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