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设一流学科!985老牌学院,发力引才!

青塔人才 青塔 2023-09-14

本邀约常年有效,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竭诚欢迎海内外英才加盟,共建一流电气学科,共谋发展,同创辉煌。

学院概况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始于1946年设立的电机系,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曾有邵洪泮、侯博渊、胡颂尧、马长贵等知名学者和教授在此执教,近80年来培养电气人才数万人,遍布国内外电气工程的各个领域,以原电力部部长史大桢,国家电网公司原董事长、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原主席刘振亚,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国家电力能源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工学学士学位、工学/工程硕士学位、工学/工程博士学位和博士后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交直流大电网运行与控制、新能源发电高效并网、永磁电机、高电压绝缘及等离子体放电理论与应用等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及山东省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山东省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个完整的二级学科。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国家第一类特色建设专业和山东省特色专业,是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单位,2019年首批入选一流专业建设。

学院硬件条件完备。拥有“电动汽车电网接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球能源互联网”山东省示范协同创新中心,“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与装备”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永磁电机”“磁力分选”“磁悬浮轴承”3个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中国华电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了2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

左右滑动查看单位实验室图片

学院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聚焦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的最优生态。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0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57人,博士生导师47人,拥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国家四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6人。

学院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高新技术开发及其应用成果转化,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等资助的纵横向项目600余项;出版专著6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共计1500多篇,其中被SCI/EI 收录120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150多项。科技转化成绩突出,为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项目定位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支持待遇

1. 高起点岗位发展:聘任为事业编制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过绿色通道聘任为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第一层次)。

2. 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学校提供基础年薪50万元(不含单位缴纳的社保、公积金等福利),可享受学院业绩绩效或年薪配套,另可享受代表性成果奖励,综合年收入不低于70万元,上不封顶

3. 充足的科研经费保障:300-700万元(含国家和省拨经费)。

4. 优良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供安家及住房补助200万元(免税,含国家及山东省补助);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可享受优惠价格购买龙山校区住房一套;可申请学校专家公寓优惠租住,或租房补贴1500元/月;符合条件者可额外享受山东省人才引进补贴、购房补贴、生活和租房补贴等,济南最高可申请25万元留济补贴,1500元/月租房补贴。

5. 更多支持条件:学校充分考虑学科差异,建立薪酬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待遇的竞争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二医院等多家附属医院为人才提供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山东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为人才子女提供国内领先的基础教育;协助解决配偶工作;符合条件的人才同时可依托山东大学申报省、市顶尖人才(团队)创新创业一事一议,申领山东惠才卡,可享受出入境和居留、医疗保健、社会服务等29项绿色通道服务。

申报条件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 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含)以后;

3. 具有博士学位;

4.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 在2023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2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以上申报条件以国家基金委发布指南为准)

限项要求: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支持期内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学院联系方式

人事秘书:左老师,0531-88392307,18853184283(微信同号)

科研秘书:张老师,18660810376

联系邮箱:dqhr@sdu.edu.cn

请各位申报人先与左老师建立联系,便于及时协助您处理各项申报事务。

诚聘英才加盟

扫码了解学校更多机遇

注:如有疑问可联系青塔人才小编号cingtajob4,邮件投递请抄送job@cingt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