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顶尖高校,集体退出大学排名!

数据洞见未来 青塔 2023-02-06

一场抵制大学排名的风暴,正在愈演愈烈。

1月17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官宣退出大学排名:不再向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提供数据。一周内,斯坦福、宾夕法尼亚、哥伦比亚大学的医学院和西奈山伊坎医学院也纷纷追随。至此,4所排名TOP10的医学院,宣布与颁发它们桂冠的排行榜就此分手。

屡被诟病的大学排名,挨了一击重拳。

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985高校均已公开对大学排名说“不”。

随着国内逐渐淡化大学排名对高校评价的影响,将大学排名写入办学目标的学校或许会越来越少

顶尖高校,集体退榜

去年11月中旬,耶鲁法学院突然宣布退出U.S News的大学排名。几小时后,哈佛法学院也官宣退出。

随后,斯坦福、哥伦比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所排名前十四的法学院,也决定不再给U.S News排行榜提供数据。

这场反抗大学排名的余波,一直延续到了2023年。如今,这些顶尖高校的医学院也尾随其后,不再与U.S News合作。

国内顶尖的985高校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也已经分别表态:将退出世界大学排名。

去年4月,南京大学明确,在《南京大学“十四五”规划》和《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编制中,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

一个月后,中国人民大学决定退出国际大学排名。此外,据媒体报道,兰州大学一位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该校未参加过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之前泰晤士曾专门联系学校,最终决定不参加。QS之前联系学校时,报过一年数据,后来应该没有再跟进。”

图 | 人大退出国际大学排名

近年来,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在逐渐淡化大学排名对高校教育评价的作用

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写道: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

据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介绍,“十三五”期间国内很多高校将大学排名作为办学目标之一。但自2020年底以来,随着国家开始一系列对教育评价的纠偏,包括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等数量指标,张端鸿预计,将大学排名写进高校“十四五”规划的大学会减少很多

一场规则的游戏?

所有的排名,都是一道数据统计题。不同的排名方法,遵照不同的指标和权重,出来的排名结果会互相打架,甚至是反常识的

2020年,某地方师范高校的数学学科在U.S News的榜单上超过了北大,成为中国,甚至是亚洲第一。经发现,因指标未细分发表在不同层次期刊上的论文权重,也未区分本校与外校的引用,而该高校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引用情况,这才取得高分。

区别于一些高校的意外登顶榜首,部分高校则是费尽心思地想在排名的名利场上竞争出位

去年2月,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数学教授发表长文,公开质疑学校在2022年度 U.S News美国最佳大学的排行榜数据上造假,夸大了20名以下学生的班级比例和经费。随后,哥大教务长表示,学校将暂时退出当年,即2023年的U.S News大学排名。

在此次事件中,作为另一位主角的U.S News表示机构“不负责核实学校提交内容的准确性”

此外,甚至也有排名机构,借此向高校索要“赞助费”。2009年,时任天津大学校长龚克透露,曾有排行榜制作机构找上门,遭到学校拒绝。此外,南开大学也曾表示拒绝过与排名机构的此类“合作”。

排名存在的意义

面对顶尖高校的集体退榜,U.S News如此捍卫自己的立场:“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学生为他们的教育未来做出最佳的决定。随着招生竞争的更加激烈,透明度更低,学费更贵,学生们应该获得做出正确决定所需的所有数据和信息。”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几乎人人都能上大学,区别在于是否能上好大学。高中毕业生和家长们,在择校时,避免不了需要参考排名。

除了招生,校友们则是另外一拨最关心大学排名的人

进体制内或企业求职、留学深造、城市人才引进、落户等等的条件,多与大学排名捆绑在一起。

比如,去年6月上海出台的新举措:加大世界名校留学人员引进力度。在符合留学人员落户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对于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取消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本市工作后即可直接申办落户;对于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的全职来本市工作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

图 | 2022年6月,上海出台《关于助力复工复产实施人才特殊支持举措的通知》

有段时间,芝加哥大学的排名降低,就有校友们写信向学校抗议:“再不把排名提上去,我们就不捐款了。”

招生和校友的两重影响力,让大学难以对排名说“不”。这也是这么多年来,高教界对大学排名怨声载道,但迟迟也没有退出的原因。人人都知道皇帝没有穿衣服,但依然参与这场游戏。

图 | 谁不希望自己的母校蒸蒸日上呢?

这次顶尖高校的集体退出,会给大学排名的信誉造成重创,但并不会让排名消失。问题的核心一直是如何用大学排名

量化的排名似乎能让外行的大多数人一目了然高校的办学水平,但我们往往会忘记,教育是无法被精准量化的。而高校最核心的使命,正是教育和培养人才。

在这些纷纷扰扰中,我们应该去认真地思考:大学排名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