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式批复!这所北京高校,整体搬迁!

数据洞见未来 青塔 2023-10-21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正式批复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部)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于2023年年底前开工,2027年完工。

图 | 北京发改委批复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项目建议书

而在新校区建成后,首都医科大学将腾退现有五个校区,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实现“一校一址”办学

据此前实施方案,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部)位于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北拓区,规划范围北至太福路,南至新志路,西至永庆南大街,东至芦兴南大街;总用地面积约72.55公顷,地上建筑规模约63.5万平方米。

图 | 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部)规划方案图

首医大,去大兴

去大兴这件大事,首都医科大学已经未雨绸缪了太久。

早在2020年1月,北京市就指出,要在当年推动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规划建设,有效提升大兴、房山等南部新城综合承载力。

随后,人大代表、时任北京生物医药基地管委会副主任杨燕秋透露,首都医科大学将整体迁入北京生物医药基地

2021年伊始,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对学校需求开展了全面覆盖、细致深入的调研工作,并在当年9月启动了新校区(校本部)总体规划征集工作

2022年9月,首医大发布新校区招标公告,其中透露,新校区估算投资为690000万元,建设内容将包括教学和实验组团、科研组团、实验动物楼、师生活动中心、本科生活组团、硕博生活组团等。

图 | 首都医科大学项目规划功能分区图

三年间,迁往大兴成为了位于北京市区的首都医科大学重要的办学规划。但一直以来,首都医科大学的新校区均以未来主校区作为定位,此次则是明确将整体搬迁至京郊的新校区

迁往大兴的重要性,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宏观意义之外,聚焦于首医大本身,还承载着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希望

创建于1960年的首都医科大学,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现任校长为我国著名分子神经生物学家饶毅教授。学校现有6位院士,17位国家杰青,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含合报),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斩获两个A-学科,是入选下一轮“双一流”的种子选手。

图 | 首医大校训“扶伤济世 敬德修业”

然而,在这个高校跨入内涵式发展的时代,办学空间越来越成为了制约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去郊外开辟一片新天地,给科研撕开一道呼吸的口子,成为了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代表的北京高校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全新机遇。

京郊版图

“目前首都医科大学5个校区中4个位于中心城区,其中主校区位于丰台区南二环外。”相关负责人说,新校区的建设,将学校位于中心城区教育科研功能全部迁出,能够更好地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

同时,首都医科大学承载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将辐射带动城南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新校区将与生物医药基地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深入合作,推动教育、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 | 首医大项目俯瞰效果图

2016年,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属高校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郊区或河北、天津转移疏解

北京郊区的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和房山区良乡高教园,成为高校的首选。目前有10余所高校入驻两地,逐渐形成了一南一北两大教育高地。在两大高教园逐渐满员后,未及时上车的北京高校又把筹划新校区的目光投到了通州、怀柔、顺义等京郊地区。

如今,北京大学怀密医学中心项目设计方案公示,将把医学部七成学生迁到怀柔;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相继启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正式搬迁昌平校区北大的昌平新校区,也已迎来首批计算机学院的师生,是“北大新工科”战略的重要进展;北航沙河校区已有9个学院整建制入驻,未来材料科学与工程等3个学院也将整建制搬迁至沙河校区……

图 | 北大昌平新校区

越来越多的在京高校,不断加快着自己“离开”市中心的进程。

不过,除了首都医科大学等少数高校将整体搬迁至新校区之外,绝大多数北京高校都没有放弃校本部,而是维持多校区办学

因此,如何妥善规划不同校区的功能,减少师生在校区流动中可能遇到的现实阻碍,也成为在京高校京郊新校区建设中必须谨慎作答的重大议题。

它们的回答或许不尽相同,但毋庸置疑的是,这场可能改变中国高教格局的疏解潮,还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积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