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5年!这所“硬核”高校,风华正茂!

数据洞见未来 青塔 2023-10-07
八十五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八十五载弦歌不辍、壮丽辉煌

八十五载风华正茂、共谱华章

这所大学,

是连续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重大贡献奖”的唯一高校!

在校生中,

超过80%,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大飞机、探月、深海等重大科研项目;

超过80%,参与的科研项目来源于国防军工领域;

超过80%,赴国防科研单位开展实习实践和科研工作。

这就是——

西北工业大学

脉源三支,强强联合

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国立西北工学院,“古路灯火”点燃了莘莘学子教育救国的精神之光;
华东航空学院集中了新中国最强的航空教育科技力量,服从国家建设需求,整建制西迁,献身国防,续写辉煌;

“哈军工”航空工程系整建制并入西工大,成为新中国国防科技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学校服务国家、献身国防,始终秉承“公诚勇毅”校训,弘扬“三实一新”校风,为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历史上,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水中兵器、火箭发动机等新中国7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由西工大培养。
中国第一架无人机、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第一型航空吊放声呐、世界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等众多的第一在西工大诞生。
学校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之一,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今天,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征程中,西工大正续写新的辉煌!
“总师型”人才辈出

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总师育人文化”深入人心,“总师型”人才辈出!
培养33万多名高水平人才,100多位两院院士和将军从这里走出。

在航空领域,约半数以上的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为西工大校友。

“军机三总师”——歼-20总师杨伟、运-20总师唐长红、直-20总师邓景辉。

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总师黄领才。
“民机三总师”ARJ21总师陈勇、C919基本型总师韩克岑、CR929中方总师陈迎春。
空警-500总师欧阳绍修,歼-15常务副总师赵霞……国防科技战线和国民经济主战场遍布着西工大人的身影。
大家熟知的“史上最牛航空班”“一班三总师”的故事——5381班,也出自西工大!

5381班“三总师”校友在西工大校庆同台表演(从左往右:杨伟,赵霞、唐长红)
中国航空工业成立70周年纪念表彰的5位“航空报国功勋奖”获得者中4位为西工大校友,10位“航空报国杰出奖”获得者中6位为学校校友,从2005年至今的15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奖者中,有26位在学校学习、工作过。

大批西工大学子成为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在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有的“西工大现象”,“西工大现象”形成的原因,正是学校日用而不觉的“总师育人文化”,学校着力培养大学生“专业精、系统强、重实践、敢担当”总师雏形特质,西工大因此被誉为“总师摇篮”
名师汇集,教学成果丰硕
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坚持高端引领、引育并举,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实施“翱翔人才计划”,构建特色化阶梯式人才培育体系,助力青年人才成长。目前,学校已形成了由两院院士等各类国家级人才构成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学校还开设《校友思政课》,邀请百名国家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等优秀校友为学生授课。

ARJ21系列总设计师陈勇、C919基本型总设计师韩克岑来校讲授校友思政课

2022年,西工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作为参与完成单位获二等奖2项。
近年来,学校学生在国内外竞赛中屡创佳绩。在“互联网+”大赛全国赛中累计获得9金14银,“翱翔系列微小卫星”斩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三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系列赛事取得重要突破,学校两次捧得“优胜杯”。

学校拥有72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学/生态学10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进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电、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和人文社科学科群和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西工大始终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防科技工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专业发展的基本定位,主动布局国家战略和国防工业急需紧缺专业。近年来,学校增设人工智能、船舶与海洋工程、柔性电子学(全国首设)、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战略新兴专业,夯实“总师型”人才培养根基。

发挥“三航”优势,为国铸剑

型号系统集成能力强,是西工大科研的突出优势。

学校充分发挥“三航”特色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60周年、70周年国庆阅兵和建军90周年阅兵等重要活动中,由西工大研制生产的多型无人机惊艳亮相,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西工大深度参与了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专项的科研攻关,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

学校明确了“方向—队伍—平台—项目—成果”五位一体的创新链条,提出“工科为本、三航当家、信息赋能、融合强校”的科研发展思路,推动基础理科“0到1”和工程技术“1到0”的双向发力、上下对齐,不断加强聚智攻关。
西北工业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搭载长征2C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西北工业大学负责“澳科一号”卫星B星抓总研制,这也是国家航天局批复的首个由高校抓总牵头作为卫星总体研制单位的国家卫星型号任务,航天学院周军教授担任B星总设计师。


学校在新一代翼身融合民机设计、火箭冲压组合动力、水下航行器、新型材料、空天微纳、生命科学等研究方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五年来,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总量超过220亿元,其中2022年达到52亿元。“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三大奖超过20项。
打造国际合作交流朋友圈

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在中哈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学校与“阿里·法拉比”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签署共建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
同日,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和科学创新部副部长图尔迪库洛娃一行访问我校,并签署合作备忘录。
学校与莫斯科航空学院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以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目标,以“4+0”模式培养航空航天等相关领域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总师型”人才。

学校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一带一路”智能物联网国际合作联盟和中澳工科大学联盟等多边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合作成立航天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工程教育培训中心。
西北地区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聘请百余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为名誉教授,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国际教育资源。

拥有14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12位外国专家荣获“国家友谊奖”,获奖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三项改革”服务社会
学校工程技术转移转化基础好。利用科研优势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以“三项改革”牵引科技成果转化。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铂力特、华秦科技先后登陆科创板。


校园真的很美,充满活力

学校着力提升校园颜值、学生气质。

都市花园式友谊校区和山水园林式长安校区各具特色。

友谊校区航拍

友谊校图书馆

长安校区航拍

长安校图书馆

学校以学生为本,老师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成才,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气质,为学生发展搭建广阔的舞台。
85年

西工大人筚路蓝缕、勇往直前!

一路栉风沐雨、弦歌不辍。

低调务实、兼收并蓄,厚积薄发、为国铸剑

是他们的情怀

公诚勇毅、三实一新

是西工大人永远的底色!

学校将锚定“127”目标,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