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战军 蓝文婷|世界一流大学与社会发展“双螺旋”模式

王战军 蓝文婷 中国高教研究 2021-09-15

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0.08.03

摘 要


高质量的社会发展需要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大学需要融入社会发展。一流大学建设与区域社会发展会形成独特的校地同频共振的“双螺旋”互促模式。以拥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旧金山为例,可看出旧金山地区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维度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供一流的发展环境;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在所在区域中呈现合作与竞争并存、区域位置与办学定位互补、客观机遇与主观能动性互为因果等特征,对所在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社会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贡献、支撑和引领作用。建议我国注重发挥一流大学的资源优势,提升大学对社会的贡献度,形成“双一流”建设高校与所在区域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良好局面,达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目标。

 关键词 


一流大学;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双螺旋”;实施路径








  世界一流大学是未来行业精英、政治领袖、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基地,与社会有着越来越紧密多样的联系,学校对校外机构的资金支持依赖增加,国家、社会对学校人才、成果及各种类型的服务要求提高。大学已成为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所处区域联系日益紧密。当一个地区拥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时,它可发挥一流大学的优质人才培养、前沿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区域等职能,为区域经济建设、国家战略发展、国际协同合作创造优质资源、提供智力支持,在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一流大学知识和人才的集聚也会向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和溢出效应。一流大学和社会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赢发展理念愈来愈成为校、地领导共识,并付之于实践。

一、以世界一流大学为主导的校地同频共振“双螺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要紧紧围绕“四个服务”,与所在区域高度耦合,互助共赢,为所在区域人民服务、为当地政府决策服务。

(一)社会发展需要一流大学

  一个区域的社会发展如同一个生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会从青春期转向衰老甚至死亡。只有不断创新,保持持续竞争力,才能始终保持发展不衰退的地位。社会是大学的栖身之所,大学推动着所在区域社会向更高更广阔的平台发展,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高校的区域布局与所在地经济发展程度、人口密度、政治地位呈正比关系,经济实力越雄厚的区域,办学能力和吸引高校集中分布的能力越强,高校的聚集度越高。在一流大学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大学之间联系的强度都对知识创新产生显著影响。纵观全球,世界一流大学大多两所相邻、甚至三五成群,产生集聚效应,助力区域和国家的发展,例如美国的旧金山、纽约、波士顿、洛杉矶,中国的北京、上海、江浙、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均拥有多所知名学府,当地大学之间互补且相容,与区域发展息息相关。波士顿是美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多所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其源源不断输送高端人才、提供科技支撑是其繁荣与发展的重要原因;英国曼彻斯特的产业经历过繁荣和衰退,但曼彻斯特大学给予了其实现转型升级的人才和活力。

  作为高新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甚至垄断者,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拥有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知识权力,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更是如此。若是仅依托产业而兴旺,区域最终会跟随产业更迭而衰落,若是依托高校而兴旺,区域将会跟随大学发展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世界一流大学成为区域的名片,当地社会通过世界一流大学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社会贡献多元布局,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愈加重视一流大学建设和校地合作。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明确“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共建高水平技术研发机构和人才培养机构等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但区域发展与高等教育相互促进的作用如何发挥,如何打造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美国旧金山地区是世界科技中心“硅谷”的所在地、兼具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在这个小小的湾区坐落着多所世界一流高等学府,是全球莘莘学子向往的地方。世界知名高等学府在旧金山地区聚集发展,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壮大、贡献社会,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双螺旋”模式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国际视野。

(二)一流大学需要融入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要求高校面向国家与社会需求,提升对国家、地方建设发展的贡献率。世界一流大学对社会发展具有贡献度、支撑度和引领度,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以智库形式服务政府决策、指导基层实践,为头脑风暴提供实践场所。贡献度体现为世界一流大学在服务国家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用于衡量高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支撑度体现于世界一流大学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领域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是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家重点战略领域、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相关行业中不可或缺地位的一种体现。引领度体现于世界一流大学在一门学科或文化理念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是大学世界影响力的有力体现。

  社会发展为一流大学提供保障,包容求知的历史文化氛围为不同类型一流大学共存提供基础;适宜居住、交通便利的地理环境有助于吸引外来师生;政府机关为地区、高校的国际交流保驾护航;经济发达、高新科技与时俱进,多产业交融发展可为高校发展提供各类实践基地。

(三)一流大学、社会“双螺旋”发展,共生共赢

  区域在互相吸引、相互促进下走向更高更广的平台需要一流大学和社会发展的耦合共生,形成大学主导,社会参与的“双螺旋”模式:(见图1)独特的区域优势通过文化互动、地理互动、政府互动、经济互动等维度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道路上的“压舱石”。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对区域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贡献度、支撑度和引领度,成为社会发展的“发动机”。

二、旧金山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多维互动“双螺旋”发展模式

  “双螺旋”模式下,世界一流大学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于大学与所在社会的双向贡献,世界一流大学普遍具有深入的影响力、广阔的辐射力和前沿的引领力。世界一流大学是各种优质资源聚集地,拥有优质丰富的人才资源,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转化科研成果、推动资本流动、激发技术进步、驱动区域创新发展,在空间上辐射周边地区乃至全世界创新生产力。美国旧金山地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社会与一流大学在文化互动、地理互动、政府互动、经济互动下高度耦合发展,为我国“双一流”建设发挥区域优势,丰富社会贡献,实现一流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提供国际经验。

  旧金山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汇聚20余所大学。大学集群的形成并非偶然,旧金山能成为全美最具智力和文化多样性的地区之一,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宜居的地理环境、坚实的政府支持、多维的经济结构等分不开,这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成为当地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表1呈现了旧金山地区的三所世界一流大学的世界排名,三所大学荣誉丰硕,人才济济,高端人才与技术成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贡献和行业贡献。贡献度、支撑度、引领度成为旧金山地区世界一流大学的显性特征,这三个特征推动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形成区校互促的良性循环。

(一)大学与社会的文化互动

  世界一流大学在旧金山地区形成过程中,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旧金山历经多次政权更迭,造就了独特的移民文化,人口数量多、族裔多样化,生源充足,对高深知识的追求迫切,诸多高等学府应需而生。1868年3月,加州第一所全日制公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在伯克利市成立,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52年体制改革,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逐渐独立。1885年,斯坦福大学成立。多元移民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旧金山包容开放的城市特质,推动了大学的招生与发展,同时旧金山的移民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为坐落于此的高校在各族裔民众心中营建了最初的国际印象,在初建之时便具备一定的国际知名度。

  世界一流大学中师生的思想是最活跃的,他们接触着最新思潮,拥有着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脑,通过思维碰撞、头脑风暴助燃旧金山地区乃至全美的文化创新与繁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被认为是美国最自由、最包容的大学之一。20世纪60年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越南战争期间因其学生对于美国政府的抗议而全球知名,而1964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Free Speech Movement)”更是引发了美国人对原有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反省思考,成为美国社会变革的引领者。旧金山艺术大学则促进了旧金山地区文化繁荣、引领全球时尚潮流。学校鼓励师生学以致用,积极与社区、公司合作为师生创作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学校师生不负众望,创造出优秀作品回馈社会。在校生参与了旧金山不少景观设计,其中为Bendway公园改造的设计使沿河的100英亩工业区恢复了活力,获得了美国著名景观建筑奖。动画和视觉效果学院的师生为一系列享誉全球的电影作出了贡献,包括《阿凡达》《独立日:复兴》等引起全球轰动的优秀作品,多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等顶尖奖项。此外,斯坦福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是文体双开花,培养了众多优异的运动健将,推动体育文化精神更上一层楼。截至2019年,在历届奥运会上,斯坦福大学的现任学生或校友获得了270枚奖牌,139枚金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和校友在奥运会上共赢得207枚奖牌,117枚金牌。

(二)大学与地理环境互动

  旧金山地区便利宜居、四通八达的地理环境为坐落于此的世界一流大学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才。旧金山三面环水,冬暖夏凉,阳光充足,环境优美,是典型的凉夏型地中海式气候,被誉为“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城市”。不少高等学府依靠旧金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得到了发展。其一,历史上曾经的地广人稀为高校提供大片土地。得益于充足的土地供应,斯坦福大学工业园区吸引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并逐步向外发展扩张,形成美国科技尖端、人才高地的“硅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东北部的伯克利市,便是根据1862年的《莫里尔法案》获得联邦赠地建立起来的。其二,适宜居住的气候有利于吸引优秀师资。物理学教授、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立理论物理学中心,吸引了大批顶尖理论物理学家、研究人员,形成“伯克利物理学派”,成为世界理论物理学研究中心之一;华裔数学大师、二十世纪微分几何奠基人陈省身从1960年起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教授,带领伯克利成为世界微分几何研究中心之一;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教授,曾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高等教育等概念。其三,交通便利有助于高校开展国际交流。虽然旧金山地区地形复杂,但交通便利,拥有包括道路、桥梁、高速公路、铁路、隧道以及多个国际港口和机场。

  旧金山地区的世界一流大学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旧金山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美国工业发展领域向高科技转移,新兴产业往往选址于大型研究中心附近,世界一流大学的周边成为优选之一。论吸引计算机、电子和新能源等产业入驻的能力,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当仁不让。斯坦福大学由于学校占地广,1959年工程学院院长Frederick Terman将大片空闲用地廉价租给工商业界或毕业校友设立公司,公司需与学校合作,提供研究项目和实习机会。随着美国西海岸高科技带的兴起,走在世界前沿的各高新科技公司纷纷在此安营扎寨,“硅谷”逐渐形成,成为全世界科技创新中心。自20世纪30年代起,斯坦福大学的校友和教师共开办了近四万家公司,惠普、谷歌、雅虎、耐克、Snapchat和LinkedIn等公司的创办人均来自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将多学科研究团队聚集在一起,为科学发现创造世界一流的工具,为世界开发科学和技术解决方案。截至2018年,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先后拥有13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过去10年中获得近1000项软件和发明的知识产权许可证,有48家初创公司基于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技术建立,发布了近700余项美国专利。

(三)大学与各级政府的互动

  旧金山地区各级政府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助推体现于科学稳固的教育体系与坚实的财政支撑。其一,1960年,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和院校定位使加州公立高等教育体系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了相对独立、功能分层、协调管理的形同“金字塔”的三大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加州大学系统——加州研究型大学,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州立大学系统——加州教学研究型大学;社区学院系统——加州教学型大学。三大系统的高校在旧金山地区相互合作协同发展,满足了学生与家庭对高等教育的多层次多职能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其二,各级政府在经费上强力支持高校发展。表2为三所世界一流大学的财务收入与各级政府拨款与合同金额。拨款是高校通过各级立法机构收到的资金,用于支付当前的运营费用,而非特定项目或计划。各级补助金和合同是各级政府机构为特定研究项目或其他类型计划提供的收入,归类为营业收入。从表2可以看出,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再到当地政府,各级政府对高校皆有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

  旧金山地区的世界一流大学也为美国走入世界政治舞台中心贡献了巨大力量。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世界一流大学在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地支撑着一个国家的军事建设与变革。可以说,美国世界一流大学崛起阶段起于“二战”爆发,美国政府在参战之前积极进行军事技术研究,并通过研究合同为高校提供了大规模的科研资助。在此背景下,旧金山地区的世界一流大学在美国军事发展方面扮演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角色。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多位教授参与美国原子弹研发计划,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本海默教授被任命为美国原子弹研发计划“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的首席科学家。劳伦斯放射实验室在二战时期“曼哈顿计划”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逐步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科学研究所之一。截至2019年,该实验室诞生了13项诺贝尔奖,有80名实验室科学家是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的成员(美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之一),15位科学家获得了国家科学奖章(美国科学研究领域终身成就的最高奖项)。斯坦福大学在参与军事相关科研上毫不落后。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弗雷德里克·特曼就是受政府资助建立的哈佛无线电实验室(Harvard Radio Research Laboratory)的负责人,研发的雷达干扰器可对敌人的雷达接收器产生欺骗性的反射信号,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特曼在斯坦福大学成立系统工程实验室、主持成立斯坦福工业园(Stanford Industrial Park)让斯坦福大学成为了美国军方喜爱的合作伙伴。

(四)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

  旧金山地区多元多层的经济结构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所。旧金山地区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辅助协调发展,既满足了当地对经济产品的多元需求,又保证了不同工种从业人员的社会构成多样性,为旧金山成为文化活动中心奠定坚实基础。旧金山地区(旧金山-奥克兰-海沃德,加利福尼亚(大都市统计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 007.1亿美金,人均105 918美金(统计于2018年9月),拥有全美最高人均GDP,若将旧金山地区作为一个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体GDP相比,排名世界第68位。旧金山是美国西部的金融中心,许多大型金融机构、跨国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世界500强企业都在旧金山地区设立或设有地区总部。截至2018年9月,旧金山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排名世界第14位,在美国排名第3位。20世纪90年代,旧金山的经济从金融和旅游业转向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等多元化的高科技领域。硅谷是旧金山地区最有名的经济支柱,硅谷的形成与发展将斯坦福大学推至世界前列。旧金山地区健全的医疗系统为旧金山分校提供了健全完善的实践系统,当地医院与诊所成为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教室”。整个海湾地区的顶级医院和医生团体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教学科研系统高度耦合,为当地患者提供专业护理。此外,旧金山地区文化产业资源丰富。世界闻名的柯伦剧院(Curran Theater)和金门剧院(Golden Gate Theater)、亚洲艺术博物馆、伯克利博物馆等众多世界级艺术博物馆,顶尖的百老汇音乐剧、世界级音乐会等为高校学生们寻找灵感提供场所。

  旧金山地区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与科研场所,大学也创造出了一流的学术成果用以实践回馈社会,造福社会,提升社会生活质量。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为例,该校是专门致力于健康科学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公共使命的推动下,学校带领一群专注的科学家、临床医生、学生和员工通过对健康的独特关注,努力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学校现拥有1 800多项活跃发明,不断将创新转化为现实世界的患者治疗。作为一所领先的公立大学,旧金山分校致力于其为社区服务、教育和关怀的公共使命。社区参与计划种类繁多,其中科学与健康教育伙伴关系(SEP)覆盖了旧金山90%公立学校的科学教育,牙科推广计划为低收入和无家可归的患者提供1 300余个免费项目。此外,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公共服务范围早已超越国界,截至2019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员来自190多个国家,曾赴非洲、亚洲、大洋洲等地积极参与有关艾滋病、疟疾、药物滥用等问题的预防能力建设和技术援助。在拥有完善的医疗系统与坚实的技术支持下,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成为旧金山的第二大雇主,为旧金山地区创造了近43 000个工作岗位,产生约89亿美元的经济贡献。

(五)“双螺旋”模式下旧金山世界一流大学集群的特征

  在立足本土、专注社会贡献的基础上,旧金山世界一流大学集群具有合作与竞争并存、区域位置与办学定位互补、客观机遇与主观能动性互为因果三个特征。

  1. 合作与竞争并存。知名高等学府与区域具有高度耦合性。以旧金山为例,一方面,三所世界一流大学与其余高校在旧金山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目的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从不同层次为旧金山的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三所顶尖学府则担负着为当地、行业乃至国家培养顶尖人才、创造一流成果的任务。另一方面,高校之间互相竞争又依赖彼此的共生关系,推动旧金山地区一流大学集群的发展。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美国乃至全球的一流大学,它们同位于旧金山地区,在教师、学生、荣誉、资金等各类各式上竞争,不可避免地被公众进行对比,但这两所大学之间的共生是长期存在且非常深刻的,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任教的克拉克·克尔说,“他们俩都需要彼此:任何一方都帮助另一方创造了一个知识共同体。双方都必须共同努力,以发展西海岸的文明。”

  2. 区域位置与办学定位互补。处于同一区域的高校集群各有分工。旧金山地区汇聚至少25所高等学府,分别坐落在旧金山的各个区域。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三所顶尖学府分布于不同地理方位,相互错开了一定的社会公共服务辐射范围,斯坦福大学位于旧金山的东南角,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位于旧金山的东北角,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则位于旧金山主城区内,互相之间有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车程。办学定位上,斯坦福大学为私立高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旧金山分校为公立高校,其中旧金山分校专注于生命医院的研究生培养,三所学校在主要资金来源、办学使命、优势学科等方面大相径庭,各有独特之处,其中斯坦福大学属于依托区域技术创新的高等教育发展体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则属于依托区域文化交融的高等教育发展体系,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则是依托区域机构合作的高等教育发展体系。

  3. 客观机遇与主观能动性互为因果。在世界一流大学形成发展过程中,客观机遇与主观能动性往往同时出现,互为因果。在时代背景下,19世纪硅谷的形成与美国迫切要求稳固国际地位激发了社会对高端人才与前沿成果的强烈需求;海岸湾区有助于经济发展与世界各地的交流,气候宜人与淘金热有助于吸引各文化族群聚集;经济与人文发展对优质高等教育提出需求,世界一流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来校任教,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积极与地方、国家各级层面沟通联系,在一定积累下慢慢打造成了现有的一流师资队伍。其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众所周知的著名案例,学校毫不吝啬地重金聘请一流教师、购进一流的实验设备、建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再加之本土自由包容的文化氛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学校的师资队伍在较短时间里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和发展。

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校地“双螺旋”发展路径

  加快“双一流”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应更加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紧密对接国家和地方需求,融入区域发展,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深入融合,聚合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创新、开放、特色办学,提升服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贡献度和显示度。美国旧金山地区的世界一流大学形成发展过程中,社会发展与高校建设高度耦合,为我国“双一流”建设发挥区域优势,丰富社会贡献,实现一流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办学定位提供国际经验。

(一)更新观念,大学与社会需高度耦合共生

  更新观念,认清大学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双向贡献,使二者高度耦合共生。在以往大学发展中,时常出现高校发展与区域发展脱节现象,高校倾向于仰望星空,关注学校在全国与行业的地位,区域则更为关注基层具体问题的解决,双方需求存在错位,导致现实发展中耦合度不高。“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可解读为一种区域与大学的关系:中国特色,决定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要立足本土,社会发展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压舱石;世界一流,强调大学建设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区域发展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目前,国家教育部、地方政府、高校均有出台“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期望能够立足中国特色、发挥本地优势广纳顶尖人才,研发前沿成果,提高世界声誉。一流大学与社会之间,应当建立高度耦合共生的关系,作为大学受益者的区域应该主动承担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的办学、科研经费,可根据本地经济、产业发展实际,与“双一流”建设高校制定更为契合本地发展的规划。如果当地政府主动出击,愿意划拨更多的经费推动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它不仅能收获世界一流大学,而且将为本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铆足后劲。

(二)科学评价,提升大学的社会贡献度

  “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是各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风向标,单纯使用论文数量、荣誉奖项、职称文凭等数据衡量容易引导大学建设走入“五唯”陷阱(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重数量而轻质量,重数字表象而轻实际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创新“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就要以创新为动力,打破排名思维,从国情出发,树立新理念,构建新维度,对标新思想。要打破排名思维,治疗“五唯”顽疾,除了突破对学术科研成果的需求,还要把对社会的实际贡献作为衡量标准,重视大学对社会、行业、文化理念等方面的贡献度、支撑度和引领度,树立追求实际贡献的评价理念。具体措施有:研究建立校地共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决策、执行、评价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发挥第三方评估作用,定期对合作共建发展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和规划方案,建立健全以人才培养、思想供给、学术成果、科研转化等优质产出为重点的评价机制。

(三)创新机制,共建世界一流人才培养高地

  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需要创新培养机制,高位推动,搭建更为密切的合作教学科研平台,全方位共建人才培养高地。具体措施有:可设立由校地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高位推进校地合作,统筹协调研究编制规划、实施政策、重大项目、平台建设等方面工作;建立校地定期会商机制,形成常态化工作制度,定期总结成果、查找不足、补齐短板;建立校地人才交流机制,打破人才交流壁垒。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曾指出:“人们都说没有斯坦福就没有硅谷,我还加一句话,没有硅谷就没有一流水平的斯坦福大学”。我国一流大学和所在区域应共同努力打造本地的“硅谷”。目前,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清华大学科技园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在未来应当继续加强一流大学对当地科技发展的带动作用,校地双方共同规划布局学生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基地,把环大学创新创业带建设纳入所在区域的发展规划,在用地租房、科技项目、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四)发挥优势,一流大学集群助力区域社会发展

  首先要建立人才智库,大学与所在区域社会共建优势学科、培养运用高端人才。一方面,鼓励各高校竞争合作,分工聚焦当地特色领域和主导产业,推进校际合作、校地合作,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培育一流人才。另一方面,推进校际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一流大学人才、科研、教育等优势,聚焦地方产业、资源,创新“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为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发展战略、现代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提供人才、技术服务。其二,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友优势,完善一流大学校友会交流平台。一流大学校友遍及世界各地,都是各行各业精英和骨干力量,掌握着行业信息、技术、资金等核心资源,地方政府要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校友会力量,搭建交流沟通平台,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其三,校地双方定期举办产业专题论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推介重大科技成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究,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打造经济新增长点;开展地方经营管理、创新创业等各类人才培训,提高人才素质,助力区域社会发展。








 作 者 


王战军,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 100081

蓝文婷,通讯作者,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84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8期第11-17,71页

 栏 目 


“双一流”建设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

投稿平台:

http://editor.cahe.edu.cn/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