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艳 | 语言产业与语言生活

语言产业研究 语言产业研究 2022-12-22


  // 导语//  

随着以语言资源为基础的语言产品的供需关系逐步形成,语言产业应运而生。可以说,语言产品的设计、生产、流通、消费,是为了满足个体、社会和国家的语言需求而进行的,是为个体、社会的语言生活服务的,同时,该过程本身也是国家语言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如何更准确地把握语言产业与语言生活之间的关系,如何推动语言产业更好地服务语言生活需求、提升语言生活品质、丰富语言生活内涵,是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

语言生活包括国家的语言生活和个体的语言生活,与语言相关的生活行为基本上都可以归入语言生活;与国家与个体的语言使用相关的问题基本上都属于语言生活问题。

因为社会生活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围绕“语言使用”所产生的新问题、新现象与新需求也层出不穷,因此,“语言生活”如江河之水,始终在奔腾前行之中。语言生活是鲜活的、变动不息的,这也相应决定了语言产品与服务的基本走向。

语言产业既是语言生活的组成部分,又是为满足国家和个体语言生活需求提供产品服务的支撑系统。

做好国家和各区域、各地市语言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将语言产业发展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有效对接,使语言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国民语言生活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的语言生活的追求,更好地助力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是产学研各界需要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公号今天推送的是李艳教授应《昭通学院学报》邀约,深入探究“语言产业”与“语言生活”两者间关系的新作——《语言产业与语言生活》,刊发在《昭通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敬请关注!

以下为原文

语言产业与语言生活

李艳

 

摘要:准确把握语言产业与语言生活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语言产业更好地服务语言生活需求、提升语言生活品质、丰富语言生活内涵有着现实研究意义。本文在分析语言产业、语言生活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认为语言产业是满足语言生活需求、提升语言生活品质的重要支撑;语言产业是社会语言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语言生活的消费升级是语言产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本领域对两者之间互动关系的首次探析。

关键词:语言产业;语言生活;语言产品;语言消费;语言服务

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志码:A


当前,人类经济发展史已经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在这一新经济时代,科技作为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杠杆。

变革过程中,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语言产品已经成为个体和社会生活中的“必需品”。从供给角度看,劳动者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作为人力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资本的运行,语言资源同时作为加工对象和生产资料发挥作用;从需求角度看,在个体的人生体验中,习得语言、获得语言能力是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不断提升语言能力,表达的是对更美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在追求。

随着以语言资源为基础的语言产品的供需关系逐步形成,语言产业应运而生。语言产业在不断满足消费主体语言能力提升、语言转换、语言技术、语言创意与艺术需求及公共语言产品需求的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创新发展,并在国家内政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语言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消费,是为了满足个体、社会和国家的语言需求而进行的,是为个体、社会的语言生活服务的,同时,该过程本身也是国家语言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如何更准确地把握语言产业与语言生活之间的关系,如何推动语言产业更好地服务语言生活需求、提升语言生活品质、丰富语言生活内涵,是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语言产业的概念界定、业态构成与发展特征

(一)概念界定

语言产业是由提供语言产品与服务的若干行业所构成的、以满足消费者的语言需求为供给目标的产业。

2000年之后,国内有学者开始关注美国的命名产业、围绕语言学习展开的“语言消费”活动,但在2010年之前未有对“语言产业”内涵与外延、分类与

特征等基本问题的系统研究,语言产业的研究相对滞后于产业的发展。2010年,“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2018年更名为“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语言产业研究进入专门、系统研究时期。经过十年的积累,语言产业研究的学科轮廓、理论脉络逐渐清晰。

对语言需求、语言产品、语言供给、语言消费等四个基本范畴的分析,是界定语言产业内涵与外延的基础。

语言需求指对语言产品的消费需求,是语言消费行为产生的动因与基础,也是语言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前提,包括个体的语言需求和群体的语言需求,具体可细分为:一,语言能力提升需求,与此相关的有语言培训、语言出版、语言测试等产品(服务);二,语言转换方面的需求,与此相关的有语言翻译产品(服务);三,语言技术方面的需求,与此相关的有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方面的设备、软件等产品(服务);四,语言创意与艺术方面的需求,包括命名服务、书法艺术等;五,公共语言产品(服务)方面的需求,包括对语言学术研究、语言资源整理与保护、语言数据库、语言标准、语言政策等产品(服务)的需求。

语言产品是语言产业概念的一个关键点,能否满足某种语言需求,可以作为判断某种产品是否属于语言产品的标准。

语言消费首先是指对隶属于“语言产业”的各行业提供的所有语言产品与服务的消费,同时,也包括对非营利性质的机构所提供的公共语言产品、对窗口服务行业所提供的“伴随式语言服务”的消费。我们可以将由营利性语言企业所提供的语言产品称为“语言商品”,对这部分产品的消费属于“狭义的语言消费”,狭义的语言消费与对公共语言产品、伴随式语言服务的消费共同构成了“广义的语言消费”。

语言供给指对语言产品(服务)的供给,即语言产品(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有意愿且有能力供应的产品(服务)量。

在语言需求、语言产品、语言消费、语言供给所构成的链条上,基于对语言需求的认知与把握,语言产品的生产与供给者不断满足并引导语言消费;在语言消费中,消费者也不断产生新的、多元化的语言需求,对语言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形成刺激,从而在这四个基本范畴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循环系统。[1]

(二)业态构成[2][3]

在我国,语言产业的各行业起步有先后,构成与规模不均衡,各自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改革开放后,语言培训、语言翻译等行业率先萌芽并得到迅速发展。此后,语言出版、语言技术、语言测评、语言艺术、语言创意、语言康复、语言会展等行业也相继产生。

1.语言培训业:是语言培训产品与服务供需、产销活动的集合。语言培训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使受训人获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过程。从培训的内容来看,有国家通用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外语、方言、手语、盲文,还有语言障碍康复;从培训的供给主体来看,有民营教育培训机构、各层次公办学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

2.语言翻译业:是语言翻译产品与服务供需、产销活动的集合。翻译是以实现相互沟通为目的的一种语言转换活动,根据翻译的形态,可以分为口语翻译、文字翻译、手语翻译等;从翻译服务直接提供者的角度,可以分为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供给主体包括各类翻译机构、个人;消费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在传统的口译、笔译、机器翻译的基础上,语言翻译日益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多样化的服务。

3.语言出版业:是语言出版产品与服务供需、产销活动的集合。语言出版产品即语言出版物是以语言知识、语言教育、语言研究等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出版物。在形态上,有纸质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在类型上,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语言辞书/工具书;二是语言教育出版物,包括语文教材、教辅用书以及语言文化通俗读物等;三是语言学术著作及学术期刊;四是语文报刊,主要指教学辅导及普及性的语言文字报刊。

4.语言技术业:是语言技术产品与服务供需、产销活动的集合。现代语言技术业即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业,是指运用计算机对自然语言进行信息化处理并运用互联网进行传输的行业。语言信息处理产品主要涉及语音识别、语音合成、键盘输入、文字识别、字库字形、电子排版、搜索引擎等,如语音合成技术产品已广泛运用于金融机构、医院、政府办事大厅、学校、交通工具及站点、手机等通信设备、车载导航系统、移动学习及娱乐设备等。

5.语言康复业:是语言康复产品与服务供需、产销活动的集合,可以分为软件服务和硬件服务,前者是指针对语言障碍问题所进行的诊断、治疗、研究等服务;后者是指语言障碍诊疗、康复所需的硬件设备的设计、生产、销售等。供给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事业机构和企业、社会团体。语言康复业是一个面向特殊人群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行业,既提供“语言福利”性质的“语言产品”,又提供“语言商品”。

6.语言测试业:是语言测试产品与服务供需、产销活动的集合,包括语言能力测试与评定、语言测试技术与设备研发、语言测试软件与硬件生产等。目前我国的汉语测试有普通话水平测试(PSC)、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MHK)等,还有服务外籍人士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商务汉语考试(BCT)、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等。外语水平测试有大学英语考试(CET)、专业英语考试(TEM)、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等,以及在我国开展的TOEFL、GRE、IELTS等。

7.语言艺术业:是语言艺术产品与服务供需、产销活动的集合。语言艺术是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典型的有相声、评书、二人转、脱口秀等说唱艺术(曲艺)、朗诵、播音主持、影视配音、书法篆刻等。从艺术形态上可分为语言视觉艺术、语言听觉艺术和语言视听艺术三类。

8.语言创意业:是语言创意产品与服务供需、产销活动的集合。语言创意是以创意方式对语言文字进行设计,形成具有差异性的、独特性的呈现或表达。典型的语言创意活动有命名服务(含互联网域名命名)、广告文案设计、语言景观设计、语言文创产品研发等。

9.语言会展业:是语言会展产品与服务供需、产销活动的集合。语言会展是为实现语言产业领域的物质交换、精神交流、信息传递等目的,将语言产业所涵盖的相关业态的人与物聚集在一起进行展示与交流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语言会展形态包括语言文化展会/博览会、语言文化领域大型会议/主题活动、语言文化博物馆/主题公园。我国于2017、2018、2019年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填补了世界华语区语言文化主题博览会的空白。

(三)发展特征[3]

1.语言培训、语言翻译行业起步较早,企业数量及整体规模较为庞大。语言培训业体系成熟、体量较大、发展迅速,对其他语言行业辐射性强,如英语培训于1980年代初在我国开始兴起,由于市场庞大、利润丰厚,吸引了众多创业者,目前注册经营的各类语言培训机构达十数万家。语言翻译业具有成熟的行业建制,中国翻译协会对推动行业规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2022中国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21年,我国翻译企业达423547家,其中以翻译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9656家,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全年总产值为554.48亿元,相较2019年年均增长11.1%。[4]

2.语言技术业后来居上,呈高速发展态势,注册资本量巨大。以语言智能为代表的语言技术业为其他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发展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促使语言培训、语言翻译、语言出版、语言测评等传统语言业态现代化。

3.语言出版、语言测评行业亟待实现自我突破。语言出版业当务之急是积极应对互联网及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实现融媒体发展,改变原有发展模式中对语言教辅图书出版的高依赖。语言测评业面临如何在现有“水平测试”的基础上,研发“职业(岗位)语言能力测试”及如何使我国实现由“测试大国”到“测试强国”的转变等问题。

4.语言康复业在功能、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国家公共语言服务占比相对较大。语言康复是一种关怀服务,目前我国仅言语听觉障碍患者数量就达3500万之多,按家庭人口计算,关涉人群规模超过1亿人[5]。特别是老龄化进程中,语言康复服务能否有效满足需求,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在岗语言康复师数量不足需求量的十分之一,语言康复服务供需不平衡问题较为严重。[6]

5.语言创意与语言艺术行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度较高,语言会展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语言生活的概念界定

语言生活是运用、学习和研究语言文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术的各种活动[7]。语言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生活的文明、健康程度,不仅反映着,而且决定着社会生活的文明程度。健康、文明的语言生活,是以社会的语言文化水平为基础的[8]。李宇明教授认为:语言生活的质量,影响、决定着个人的生活质量;语言生活的和谐,关乎社会和谐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处理好母语与外语的关系、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社会语言生活才可能和谐。

以2005年首部《中国语言生活报告》的出版为发端,在此后的10余年中,逐渐汇聚了一批关注语言生活现象、研究语言生活问题的学者,这一学术群体被称为“语言生活派”。“语言生活派的理念是‘就语言生活为语言生活而研究语言和语言生活’。‘就语言生活’是指学术的关注点是语言生活,研究的问题和材料来自语言生活;‘为语言生活’是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语言生活,为了提升公民和国家的语言能力,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和语言生活’。‘语言生活派’的学术视野,超越了语言结构,超越了语言个人应用,放大到了社会生活。”[9]

2016年,在时任北京市语委办主任贺宏志研究员的推动和组织下,首部《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出版,这是我国首部地域版、也是首部城市版的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丰富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内涵,壮大了‘语言生活派’的阵容”[9]。2018年之后,《广州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上海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相继出版。

2017年,笔者开始承担第二部《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主编工作,在策划选题的过程中,逐渐明晰了这一思路:语言使用者的行为方式、特征及其面临的新问题、提出的新需求、创造的新现象,都是语言生活的组成部分。

“语言使用者”即语言的使用主体,其涵盖所有人,每个人都是某种或某几种语言的使用者;除了个体,“语言使用者”还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类社会机构、社区,不仅如此,国家也属于“语言使用者”。

语言的使用主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各主体的核心需求,“顺藤摸瓜”,就会发现亟待关注的语言生活相关问题:

根据年龄,可以分为学龄前儿童、青少年、中年和老年群体,不同年龄的语言使用者有着差异化的语言需求,在语言产品供给方面亟待关注与解决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比如,青少年群体主要面临的是语言能力提升的需求,如《北京市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因衰老或疾病导致不同程度语言障碍的老年群体面临的是语言能力恢复的需求,如《老年语言康复服务的供给与需求调查》等。

根据行业,可以分为提供语言产品的行业和提供窗口服务的行业,前者如《北京语言技术行业状况调查》《北京语言创意人才培养状况调查》《北京雅思考试用书的出版状况调查》《北京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概览》;后者如《“首都之窗”的“政民互动”频道语言使用调查》《北京地铁语言服务现状调查》《北京银行业语言服务状况调查》等。

根据母语,可以分为母语为汉语(包括普通话、方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主体,以及母语为其他语种的主体,相关研究选题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边疆地区推广普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京疆情”推普帮扶公益活动为例》《在京留学生课外语言生活调查》等①。

这里仅以以上分类视角为例,实际上,观察的视角不止于此。简而言之:语言生活包括国家的语言生活和个体的语言生活,与语言相关的生活行为基本上都可以归入语言生活;与国家与个体的语言使用相关的问题基本上都属于语言生活问题。

因为社会生活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围绕“语言使用”所产生的新问题、新现象与新需求也层出不穷,因此,“语言生活”如江河之水,始终在奔腾前行之中。语言生活是鲜活的、变动不息的,这也相应决定了语言产品与服务的基本走向。

三、语言产业与语言生活的互动关系

语言产业既是语言生活的组成部分,又是为满足国家和个体语言生活需求提供产品服务的支撑系统。

1.语言产业是满足语言生活需求、提升语言生活品质的重要支撑

按照李宇明教授的定义,“语言生活是运用、学习和研究语言文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术的各种活动”[6]。如果说“语言文字、语言知识、语言技术”可以看作是语言生活的内容,“学习、运用、研究”作为语言生活的行为方式,那么,这每一种生活方式都需要借助特定的语言产品来实现。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对语言产业进行表述:语言产业是对语言文字、语言知识、语言技术等进行开发,生成各类语言产品,以满足各种语言生活需求的行业集合。

关于语言学习:语言文字、语言知识、语言技术的学习,需要以语言培训、语言翻译、语言出版等语言产品为基础。

关于语言运用: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支撑“运用”的语言能力。

关于语言研究:“研究”既可以视为更高层级的“运用”,也可以作为推动“学习”“运用”不断实现“螺旋式上升”的动力来源。

语言产品参与“学习”“运用”“研究”的全过程,确保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并推动语言生活行为的升级发展。我们可以结合“‘京疆情’推普帮扶公益活动”这一案例对语言产品参与“学习”“运用”“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具体分析。

阿克陶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麓、塔里木盆地的西部边缘,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接壤,是我国最西端的县级行政区。作为“三区三州”中的深度贫困县,少数民族教师占比高、基础比较薄弱,有相当数量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尚未达到与所授学科相匹配的水准,直接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作为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在教育部语用司的指导下,在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的学术支持下,积极与新疆阿克陶县教育局对接,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制定详细计划,组织开展了“京疆情”推普帮扶公益活动,具体由北京50所小学的1400多名教师通过学校结对、网络在线辅导的方式,帮助阿克陶县全部66所小学中2200多名尚不能胜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的教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

手拉手进行帮扶,不仅使教师资源更丰富、师生比更优化,而且学习交流可以更深入、帮扶可以更加精准。除普通话学习辅导之外,还有语文课教学交流、语言文化专题讲座等,同时,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还向阿克陶县教育局和66所小学捐赠了20余万元的语言文化图书读本。

首先,从语言学习来看。在语言学习方式上,为了将“京疆情”推普帮扶公益活动落到实处,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周周学”“半月谈”“月末赛”“双月展”“季度结”等环节,各教学环节层层推进,明确周、月、季的具体要求,开展连续性学习、名家讲座、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环环相扣、注重细节,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应用。

科大讯飞提供的在线平台及资源、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学习资源,促进了学习过程中的实时交流、激发学习热情、优化活动效果。其中,科大讯飞的技术支持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供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在2020年抗击疫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1000万师生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支持;二是提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可自动评价考生普通话水平并提供语音诊断报告,指出个人普通话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三是根据每位学习者的情况,系统自动生成个性化学习资源,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使每位学习者拥有一位AI老师,实时帮助其纠正发音,使学习更加高效。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京疆情’推普帮扶手拉手”微信群始终保持着高频交流的热度,北京的老师分享学习材料、新疆的老师表达学习体会,京疆两地老师相互之间的感情不断加深,被彼此的热情、真诚、认真所感动着。

两地的老师们还通过教学手记的方式,记录下交流过程中的难忘点滴。李爱利老师在手记中写道:“别克老师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用‘畅聊普通话’测试是三级,是我要重点关注的老师。但我能感受到别克老师学习普通话和对北京老师们的热情,他在交流之初就把他的家人介绍给我认识,给我看了新疆的很多照片,还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令我特别感动”。

北师大大兴附小张宁老师写道:在本周五的视频交流中,我发现艾尔喀伊老师穿着一件厚外套,炎炎夏日,我问是你们那里温度很低吗?她说刚做了一个小手术,还在住院。我说您还是休息吧,今天的视频就不用参加了。但是艾尔喀伊老师说没有关系的,她可以参加。这次视频交流,我安排的内容是练习朗读古诗《小池》。艾尔喀伊老师是教数学的,但是她朗读得非常认真,在我对她的声调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后,她又反复练习,每次都有进步。还向我提出了她在平时练习中经常遇到的前后鼻音问题。

在一对一、手拉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还结合学习者的特点,积极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北师大大兴附小赵超男老师分享道:“我们采用了三种方式学习普通话。第一种是是跟读法,我会把指定的文章读一遍,祖丽皮耶老师可以反复听我的录音,为了确保效果,我是一句一句发语音的,而且语速放慢,这样听起来更方便。第二种是反馈法,祖丽皮耶老师一句一句读文章,我听后记录下发音不准确的词语,再为她纠正和范读。第三种是每周两次的聊天,我们先从自己感兴趣的轻松愉快的话题聊起,循序渐进、不断加深”。

其次,从语言运用来看。通过参与该项帮扶活动,阿克陶县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参加“京疆情”公益活动的2200多名教师中,有1523人使用过畅言普通话APP,在项目启动初期和后期都测试过的有1084人,测试时间集中在7月和12月,从两次测试成绩的对比可以看出以下变化:一是不入级的人数明显减少,帮扶活动前期不入级的有155人,占14.3%;后期降为23人,占2.1%;不入级人数减少了132人,占比下降了12.2个百分点。二是三级乙等人数略有减少,帮扶活动前期三级乙等有256人,占23.6%;后期三级乙等减少了64人,为192人,占17.7%。三是二级甲等人数显著增加,帮扶活动前期二级甲等人数为92人,占8.5%;后期二级甲等人数增加了166人,为258人,占23.8%,占比上升了15.3个百分点。四是一级乙等人数实现突破,帮扶活动前期一级乙等人数为0,后期有8人。

再次,从语言研究来看。从语言产品的视角来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传播,有助于把握受众需求、评价传播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语言政策与规划。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作为“京疆情”推普帮扶公益活动的学术支持单位,在该项活动开展过程中,深入到阿克陶县进行调研,了解老师们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以及语言文化教学方面的具体需求。

小胡杨小学阿卜杜拉副校长说:“老师们增强了说普通话的信心,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县教育局袁勇义副局长认为“‘推普’要有氛围,其中,情感氛围很重要,‘京疆情’活动让师生们感受到了这种浓浓的氛围”。

巴兹乡小学郑永红校长说:“学校共有老师32人,其中,少数民族26人、汉族6人,‘推普’工作难度大,所以,对我们来说,这项活动意义巨大,在学校营造了说好普通话的氛围,老师们会互相提醒发音、会拿群里的教学案例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不仅学习普通话,还学习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普通话授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如果我们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传播作为一种语言产品,可以采用新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产品的供需分析。从国家语言战略出发所制定的语言教育培训相关政策、所提供的公共语言教育服务,是以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为目标的公共抉择,主要是一种政治考量;个体的语言消费决策与行为,是以自身利益、家庭利益为目标的,主要是一种经济考量,语言学习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前者在以政治为主要诉求的前提下,也会带来经济方面利益的回报;后者在以经济为主要诉求的前提下,也会通过自身人力资本的提升,为家庭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只有各方诉求相互融合,才能实现预期成效。

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也证明了经济激励是人们学习另一门语言的主要动机;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也表明了语言学习动机与获得、巩固一定的象征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语言培训产品消费背后的个体利益诉求中,语言能力的提升是表层诉求,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提升是深层诉求。

通过该公益活动,我们可以归纳出脱贫攻坚中语言产品的供给策略:一是一对一帮扶,制定个性化语言能力提升方案;二是利用新技术,实时反馈效果,增强学习者的信心;三是选择最佳传播者,与学习者能够建立情感上的互动交流、工作上的有效分享,最终达到超乎预期的学习效果;四是深化语言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京疆情’推普帮扶公益活动”是语言产品服务语言生活的一个典型案例。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活动中,北京的教师都是义务进行语言教学、多家语言企业全部为免费提供语言产品、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提供了学术服务和图书捐赠,其是推普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多方合力完成的富有长远意义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语言产品的组合。

由此,引发的思考是:无论是在脱贫攻坚还是在乡村振兴中,都需要将国家语言战略与个体语言生活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使个体在理解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将国家的语言政策与规划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生活需求与消费行为;同时,语言产品的供给者需要深入调查、科学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动机、需求变化等,相应有效进行产品的研发与供给。

2.语言产业是社会语言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

语言产业是为语言生活提供支撑的服务系统,涉及为满足语言生活需求所进行的语言产品生产、流通及消费,在形式上,主要体现为语言经济生活,但同时,又与语言文化生活、语言政治生活根脉相通。因此,可以说,语言产业是社会语言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

随着对语言资源经济属性认识的不断深入,语言产业在语言资源保护、传承以及相关产品研发、传播中的重要功能日益显现。如现代的语言艺术可以将古老的甲骨文设计成网络流行的表情包;运用语言智能技术不仅可以搭建便捷高效的在线语言培训平台,还可以使每位学习者拥有一位AI老师,实时帮助其纠正发音;通过融媒体语言出版保存珍贵的语言文字音像资料;包括语言博物馆、语言博览会在内的语言会展,更是对各类语言产品的综合展示,唤起社会各界对语言文字问题的再认识与再思考。无论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还是在推普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中,抑或是在推动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中,语言产业都在发挥着重要功能[10]。

语言产业连接着传统与现代,在开发中保护、在传承中传播,使古老的语言文字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语言需求、提高国民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身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根据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的研究,北京语言产业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达到了5.5%。

3.语言生活的消费升级是语言产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新经济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对象、推动了新型消费主体的形成,也带来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时,新经济还促使消费需求趋于个性化、多元化,人们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供给端满足“个人定制”式消费需求的意识与能力也不断增强。并且,新经济改变了供需双方之间的关系结构,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劳动者可以拥有更多从事消费活动的自主时间;互联网、搜索引擎等产品与服务使消费者可以更为便捷地获取到丰富的信息,削弱了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原有的信息优势,改变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信息相对弱势地位。

在这一背景下,语言生活消费升级的内在需求也不容忽视。这种来自消费终端的推动力,促使语言企业不断在产品创新方面加大投入。生产技术的创新有助于供需关系实现良性循环:供给能力的增强(如科教文卫产品满足需求能力的增强),推动了国民综合能力的提升,更多有着高要求的语言消费者进入市场,刺激了新消费需求的产生、升级了原有的消费需求;消费需求的增强、消费结构的高级化,又会增强供给者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增加新技术研发的投入;高质量的新产品不断推出,进一步推动了消费结构升级。

例如,根据京东电商平台官方公布数据,2020年电教及配件产品类目成交额同比增长251%,其中,词典笔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9倍。外研社与科大讯飞合作,面向“幼儿早教、学生伴侣、成人自学、外贸交流、旅行者沟通”等需求,设计推出了“外研通扫描翻译笔”,内置外研社出版的现代英汉词典、现代汉英词典,总内容量超过400万字;搭载了科大讯飞评测引擎,与中高考听说考试接轨,可以从完整度、流利度、准确度3个维度为学生的口语录音打分;并支持中文和英语、德语、西班牙语3种外语实时互译,能够满足用户拓展第二外语学习领域、商务办公和出国旅行的使用需求。

四、结语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0〕30号)(以下简称国办《意见》)强调:“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语言文字事业的以上特征与使命,是通过包括公共语言服务在内的语言产品与服务来体现和实现的,而这正是国家和社会发展对语言产业提出的具体需求。

国办《意见》在“研究制定国家语言发展规划”部分明确提出要“加强语言产业规划研究。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营相结合,发展语言智能、语言教育、语言翻译、语言创意等语言业态”。

 如何做好国家和各区域、各地市语言产业发展规划,如何通过将语言产业发展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有效对接,使语言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国民语言生活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的语言生活的追求,更好地助力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是产学研各界需要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所列举为《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的部分选题。


参考文献:

[1]李艳.语言产业经济学:学科构建与发展趋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6-86.

[2]  李艳.从“产业观”到“大产业观”:对语言产业研究演进的梳理与理论思考[M]//李艳,语言产业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李艳.北京语言产业调查报告[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2022中国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在京发布[OL/R].(2022-04-01)[2022-04-10], https ://elt.i2lst.cn /article /17276_1. html .

[5]徐瑞哲,言语康复师缺口逾10万[N].解放日报,2013-06-17.

[6]李艳.基于语言服务视角的语言康复行业状况及对策研究[J].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17(1):4455+92-93.

[7]李宇明.语言生活与语言生活研究 [J].语言战略研究,2016(3):15-23.

[8]眸子.语言生活与精神文明[J].语文建设,1997(1):3041.

[9]  李宇明.首善之区,必有首善之举[M] //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序,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10]李艳,贺宏志.大力发展语言产业服务国家语言战略[N].中国教育报,2020-10-10.

[11]贺宏志.语言产业引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12]  李艳.语言消费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22.


(英文摘要略)


作者简介:李艳,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会长。





主办: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

主编:李艳

编辑:董潇逸 曹霄珺 黄鑫媛 严孟春 武盟玄 董锐 

          向静仪 宋莹莹 乔江山 黄阳辉 张靓雨 乔立荣

投稿转载:bjyycyyjzx@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