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学评论》| 2021年第1期目录

视野君 社会学视野 2021-09-20

笔谈

面向新时代的社会学



结构分析落伍了吗?

——基于经验现象的研究推进


张 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内容提要:回应结构分析面对的挑战,本文试图说明,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学解析逻辑,结构分析深入历史经验现象,完成了从系统演绎到事实证明的转向。这表现在分析焦点的转移:从静态抽象到现实变迁、从前设关系到新角色涌现、从环境确定性到内生偶然性、从逻辑推断到经验证明,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举例若干研究文献,展现上述推进及其理论含义。


关键词:结构分析;系统演绎;事实证明;历史经验




新中国城乡关系发展与当下面临的问题


蔡 禾(深圳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发展大致分为计划性二元结构关系、市场性二元结构关系、城镇“反哺”农村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四个阶段。当下城乡二元结构不平等的主要特征是城乡户籍身份中的“二重权利”和城乡要素流动中的价格“双轨”。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就必须夯实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城乡关系;经济权利;社会权利;乡村振兴




发展社会学研究的主题转换及再出发


田毅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内容提要:如果将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出现作为发展社会学诞生的标志,我们会发现以发展研究为职志的发展社会学往往被看作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学”。虽然上述界定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从发展的观点看却存在着明显的偏狭和局限。从 20 世纪晚期开始,面对世界社会发展的空前变局,发展社会学研究者正努力做出一系列的改革调整,在拓展其研究对象范围的同时,对经济与社会、传统与现代、发展与文化等学科基本的原理命题进行重新界定和调整,关注社会运行的常态和非常态,建立起丰富的发展案例体系和经验基础。发展社会学不应仅满足于社会发展进程中诸多事后解释性研究,也要展开社会发展未来性的预测研究,以努力实现发展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再出发”。


关键词:发展社会学;研究对象拓展;主题转换;再出发




积极优化区域发展的社会基础


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区域发展是嵌入在区域范围或地方空间中的发展,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活力等是区域发展社会基础的构成内容。不仅不同区域之间,就是同一区域内部,其社会基础也是不平衡、不协调的,这是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应该克服的不利因素。应当在结构论和空间论的综合中清楚地认识区域发展的社会基础,在整体联系上认清社区或乡村等基层社会对区域发展的支持或限制,并通过有效的途径积极优化区域发展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区域发展;社会基础;数字化;网络化


专题

金融社会学



分布式网络、复杂性与金融风险治理

—— 一个多层级政府行为的分析框架


艾 云(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

向静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内容提要:本文以 G 省网络借贷的金融风险治理为经验案例,呈现出中国多层级政府面对网络借贷这一新经济模式遇到的治理挑战。互联网的分布式网络结构产生了信息运行新模式与金融风险新特征即复杂性(可分为涌现性、集成性和连通性),使得各层级政府面对的信息优劣势位和风险结构特征不同,由此采取适应具体情景的差异化应对策略。


关键词:分布式网络;复杂性;网络借贷;金融风险治理;多层级政府




加密货币热潮中的故事与观念


吴肃然(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谭晟宇(北京时代复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蔡华谦(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内容提要:随着近几年区块链技术的推广与比特币价格的暴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加密货币热潮。然而,尽管投资者趋之若鹜,大量的加密货币却只是打着区块链旗号的空壳项目或纯粹骗局。白皮书是加密货币发行人为吸引投资者所撰写的项目介绍,本文搜集和分析了目前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中文白皮书,揭示出其所包含的七种主要叙事,借此为加密货币热潮中的人们勾勒出了一幅观念画像。本文认为,加密货币是社会在金融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中所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发明,它带着反抗金融文化的初衷,却最终成为金融文化再生产的载体,这种现象意味着金融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新形态已经实现了自身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加密货币;区块链;金融资本主义;文化再生产;观念画像




政治与市场的互构

—— 宝万之争的并购逻辑转变研究


刘长喜(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吴明星(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内容摘要:2015 年国内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宝能系收购万科股权事件最终以宝能系的退出告终,成为国内具有标志性典型意义的“敌意收购”案例。作为前期具有绝对优势的宝能在后期主动放弃控股权进而逐步退出,其背后的政治社会因素对“理性”行动的塑造值得关注。当前并购行为是金融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议题。本文将并购市场作为一种社会结构,构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从制度结构、关系结构、建构结构三个层面详细剖析了并购逻辑从市场主导到政治主导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市场主导;政治主导;万科;宝能系




宗教信仰对家庭金融排斥的影响研究

——来自CHFS2013的经验证据


丁 博(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赵纯凯(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奚君羊(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内容提要: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 年度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宗教信仰对中国家庭金融排斥的影响。研究表明,宗教信仰显著提升了家庭金融排斥的概率,尤其是体现在储蓄排斥、商业保险排斥和银行贷款排斥上。宗教信仰的金融排斥效应在城乡家庭中都有所体现,但在农村家庭中影响更大,同时家庭收入和个人学历越低时,宗教信仰对家庭金融排斥的影响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宗教信仰会增强家庭风险厌恶程度,通过宗教社会网络促进了非正规民间借贷,降低信教者的外部信任度,对参与正规金融市场形成替代效应,增加了家庭金融排斥的概率。本文进一步丰富了金融社会学的研究,对提升信教者的金融福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宗教信仰;金融排斥;风险厌恶;社会网络;信任



论文



谁之趣味?何种建构性?

——举隅马克思主义对艺术社会学的启发


朱婷钰(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赵万里(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艺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源流。本文以趣味为线索,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对艺术社会学的启发,及其内部的转变动力。其中,阿多诺重视艺术对社会的塑造,卢卡奇强调艺术对社会的反映。两人的艺术社会学思想分别流露出对高雅文化的偏好和对整体性艺术的推崇,存在研究者的审美趣味介入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戈德曼和豪泽尔试图以动态的社会集团的趣味,代替研究者的判断,挖掘艺术作品结构与社会集团精神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布迪厄则从更加中观、具体的文化资本理论入手,对审美趣味进行社会批判。通过反身性地考察马克思主义取向的艺术社会学思想,我们获得了趣味的反思、包容与自信这三种层次的力量。


关键词:艺术社会学;马克思主义;趣味;阿多诺;布迪厄




村改居后集体资产问题的思考

——以珠三角为例


周大鸣(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

周 博(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内容提要:农村集体资产建制是农村社区现代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基础性构成,是中国现代化道路区别于他者的关键所在。村改居后,越来越多的城市化社区走上了集体资产股份化、公司化建制道路,扩大了中国农村集体资产类型的多样性。随着基层组织的变化,如何经营、管理、处置集体资产成为一个亟待探索的课题。本文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认为集体资产与历史传统及特定的地域环境相关,与传统乡村社会紧密嵌合在一起,是乡村社会整合的力量,应从文化深层探索村改居后集体资产问题。


关键词:村改居;集体经济;珠江三角洲




自致努力与教育获得、职业成就的关联

——基于路径模型的实证分析


秦广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内容提要:教育与职业成就获得的重要研究议题在于评估先赋背景与自致努力二者的作用权重及其机制。布劳—邓肯提出的地位获得模型将教育等人力资本视为自致性因素,作为与家庭背景相对应的解释变量,其问题在于,教育本身是一个具有内生性的中介变量,而真正的自致努力因素却被忽视了。本文使用 2016 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在既有路径模型中加入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等自致因素,构建更符合逻辑的地位获得模型。研究表明,自致努力因素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对个体的地位和成就变量(教育、职业、收入)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在由先赋和自致两方面因素构成的总体影响效应中,自致努力占到了20%—30%的比重。不同世代群体的际遇尤其是所处的制度环境不同,其自致努力的效应也存在异质性,从“50 后”至“80 后”,努力的效应总体呈现波动中下降的趋势,透露出值得警惕的阶层固化信号。


关键词:自致努力;地位获得模型;教育成就;职业地位;经济收入




选边与同级竞争之间

——乾隆四十七年海富润案中皇帝与督抚的“表态”


田 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内容提要:本文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夏天从广西开始,经过数个省份协办的查办回民海富润案的过程入手,聚焦于其中乾隆帝与各省督抚的互动。本文发现,尽管乾隆很快否定了督抚办案的导向,但实际的关心却不是对案情的正误判断而是本案中各省督抚的参与时机和方式,相应地,皇帝与督抚之表态也都不是针对办案方式的正误,而是君臣关系的表达。本文以时间线为轴,展示了官员行为从“选边”到“挣表现”的转化中君臣表态是如何关联的。本文指出,乾隆在督抚作为疆臣的意义上要求后者控制过度牵扯的文字狱式办案,但同时又要利用看似冒进的官员来平衡观望自保的官员,这恰是督抚身为疆臣和皇帝股肱两种身份结合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纵向激励;同级竞争;选边;挣表现




后现代女性主义再界定:

现实困境及政治可能


黄燕华(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易 林(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内容提要:在遭受越来越多的来自女性主义内部的批判和强调个体、差异的后现代思潮的挑战之下,传统女性主义经历了自我批判和内部转向,后现代女性主义应运而生。然而,在本身作为一场普遍主义运动的女性主义遭到那些要求指陈差异的女性的攻击时,人们质疑后现代女性主义有“去政治化”的倾向。不仅如此,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后现代女性主义被“占用”“扭曲”,滋生了一种存在于大众文化中的“后现代女性主义”图景,该图景不仅包含对女性的新的规训,更使传统女性主义失去批判力。唯有厘清后现代女性主义所处的矛盾语境及其所指涉的复杂内涵,从后现代的多元视角出发,重构“女性”和“政治”范畴,才能撷取女性主义与后现代思潮交集的硕果,开拓后现代女性主义特有的政治机会。


关键词:后现代女性主义;新自由主义;消费文化;微观政治 




“人生向上”:新女性爱情观中的信仰

——社会史视野下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及其他


杭苏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内容提要:浪漫爱的出现是民国时期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曾引起知识界、舆论界的广泛讨论与实践,对于新女性来说尤甚。本文从社会史视角入手,通过探讨女作家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记》这篇女性主义经典文本中的爱情观念,及其个人情感经历中追求精神性爱情的努力,试图考察新女性爱情观中身体、新世界与信仰三个层面的内涵。爱情之于新女性,同时唤起了她们有关身体的欲望、对新世界的渴望以及对于崇高精神的向往。而三者之中,对于崇高精神的向往是爱情能否成立的决定性因素。也正因此,“爱情”必然是超出一般的日常生活范围、指向更具精神性与抽象性的信仰式存在。


关键词:爱情观;丁玲;新女性;信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