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旅游

黄石:一个临空待腾飞的“港”

黄石发布 2023-10-04
黄石的故事,从来都与石头有关。
三千年前,智慧的先民们在这里大兴炉冶,铸就了中华民族灿烂的青铜文明。从孙权兴炉,岳飞铸剑,到张之洞洋务建厂,再到新中国的“钢铁粮仓”,这里镌刻着千载挖掘、百年风云的辉煌冶炼史。
如今,亚洲最大采矿天坑绿荫环绕,变成了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这里与石头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奋进新征程中,黄石如何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做客《先行谈·对话市州书记市长》,讲述老工业城市转型之路。

“老树发新枝”

传统产业破旧立新

三千年前,黄石大冶市铜绿山上燃起第一炉火,自此千年炉火生生不息。因为矿产资源丰厚,黄石经济发展一骑绝尘。三千年的冶炼史,也让黄石变成了“光灰城市”。因为资源枯竭、生态环境保护等,黄石面临巨大转型压力。

绿色发展是新征程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这对于依赖矿采、冶炼、水泥制造的黄石来说,难度颇高。如何从老工业基地的困局中解脱,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重生”?黄石痛定思痛,捋清方向。

在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做客《先行谈·对话市州书记市长》前,摄制组专程到黄石最大的冶炼企业大冶有色看了看,所见之景跟想象中的冶炼企业不太一样。
千年炉火不熄,百年工厂焕新。走进冶炼厂,少了浓烟滚滚,多了科技满满。“铜精矿通过闪速熔炼,几秒内就能出70%品位的冰铜,再经过几秒钟的闪速吹炼,就能产出98.5%品位的粗铜。”企业负责人介绍,经熔炼、吹炼、阳极精炼、电解精炼等九大工序不断提纯,约十五六天后,就能得到99.99%以上的高纯阴极铜。
提起大冶有色,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说:“现在它的高纯阴极铜的冶炼技术是世界领先的,它生产单位的产品能耗排放都实现了在同行业的最低。”
向改革要发展活力,向转型要增长质量。如今在黄石,不只有智慧炼铜,还有数字钢厂、数字水泥厂……
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介绍道:“黄石的产业结构偏重是个客观现象,也是个历史性问题。产业偏重,并不是说不要重工业,按照比较优势的经济理论,那么适合重工业的地方还是要发展重工业。当前,我们采取的办法就是推动传统的产业、传统的大企业,技改提质、转型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的层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逐步实现节能降耗、绿色发展。
这些年,为了甩掉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的帽子,黄石投入了超过900亿元的技改资金。“我们以大冶特钢、大冶有色、华新水泥这些传统的龙头企业为代表,持续推进技改升级、制造焕新,成功实现这些传统大企业的‘二次创业’。”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说。
作为老牌工业强市,黄石提出,力争到202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其中,冶金新材料产业集群要突破2000亿,是第一支柱产业。

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

夯实自身硬实力

转型是黄石的力量,创新是黄石的基因。如果说,发展冶金新材料产业集群,是黄石立足自身优势,确定该干的事情。那么,把黄石放在“系统”中谋划,成为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又会有怎样的作为?
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思考片刻后,对长江云新闻记者说:“一个城市必须把自己放在系统之中成为节点,而不能游离于系统之外成为孤立的单点。对黄石来说,我们就是要从两个系统中去谋划发展,一个系统就是武汉都市圈,尤其是武鄂黄黄核心区;另一个系统就是长江经济带,特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

他还表示,黄石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要注重把握“建成节点”。所以,黄石要加速地融圈入群,努力成为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和长江中游水铁联运重要枢纽。
努力成为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黄石的谋划是,在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光芯屏端网”产业链,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集群;发挥靠近花湖机场的优势,打造千亿级临空产业集群。“一是建设大冶市临空产业区,重点发展临空制造、临空商贸、临空农业;二是建设黄石港区临空商务区,充分发挥黄石港区是距离花湖机场最近的主城区这个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航空服务、酒店餐饮、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业态,着力打造临空服务业的聚集区;三是建设下陆区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着力打造集国际贸易、物流仓储和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集聚区。”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介绍道。
在黄石看来,要成为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既要体现“重要”,又要体现“增长”,还要成为“一极”。因此体量不能小、增速不能慢、品质不能低、发展不能虚、底线不能破。按照规划,到2026年,黄石GDP要突破3000亿元。这意味着,主要经济指标要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第一方阵怎么理解,我想17个市州,第一方阵大约就是前五、六名吧。”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继续说:“我们要作为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落点是极,而且我们是武鄂黄黄核心区的重要一极,我们整个城市的品质要向武汉看齐,市容也好,城市的建设、管理、规划也好,包括公共服务也好,要基本持平,不能有落差。就是说我在武汉生活,我到黄石来生活一段时间,我从感受上没有落差。”

建成长江中游水铁联运重要枢纽

借“机”向世界腾飞

人人都说黄石因矿而名,鲜有人知这里依港而兴。放眼整个长江经济带,黄石进出口总量长期位居湖北省第二;黄石新港是长江中上游最大单体港,国家多式联运示范港。黄石要成为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的桥头堡,又该如何用好这些优势?

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介绍道:“我们处在武汉到长三角重要的通道上,我们是湖北对外开放的一个东大门,我们又有国家综保区、一类开放口岸、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这些很好的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平台用好,让它真正地发挥作用,把黄石建设成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

而鄂州花湖机场的建成投用,对于黄石来说,拥抱世界,机遇空前。
“黄石城区距离花湖机场仅有8公里,大约15分钟的车程,发展临空经济我们优势非常明显。”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向长江云新闻记者亮出了“优势牌”。
对接花湖机场,黄石以武鄂黄黄“三纵三横”快速道路系统为抓手,黄石重点推进与武汉新城、花湖机场互联互通,全力打通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形成以“两高两通道一城际”为主骨架的交通体系。
此外,黄石重点规划布局,加快棋盘洲新港、花湖空港、传化公路港、铁路多式联运中转港“四港”联动。黄石新港开通韩国釜山的近洋直航航线,谋划开通至日本、俄罗斯的近海航线,与武汉新港协同打造长江航运中心双枢纽港。
黄石还打通货物流通壁垒。今年8月,黄石棋盘洲综保区封关投运,与花湖机场共同运营“城市货站”。以往需要在属地海关和出口口岸等多地办理的装卸、理货、报关业务,如今实现了“一站式”。
当前,在黄石新港,货物4分钟到棋盘洲铁路站场;5分钟上高速;30分钟到花湖机场。
通江达海、畅联全球,黄石这个临空待腾飞的“港”,公铁水空一体发力,枢纽之城蓄势而起。




编辑丨徐 婉

| 长江云新闻

审核|龙 凤

终审丨吕旭辉

监制丨杜荣华

出品丨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