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德阳:文学名著为何多喜欢“吃”|随笔

姚小红主编 作家荟 2023-03-16

君之忆:她老公车祸之后|故事

文/华德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饭店见是潘三爷,屁滚尿流,鸭和肉都捡上好的极肥的切来”(《儒林外史》)。看到这句话,很亲切,似乎几十年前咱们都穷的时候也是这样,大家都爱买肥肉,因为肥肉吃着香,但是也只有有权有势的能买到肥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肥肉的人越来越少,挑肥拣瘦,大家开始爱吃排骨。
我们在几十年前见面爱问“吃了吗”,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吃不好也吃不饱的时候。但是翻翻《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等,似乎也是吃饭喝酒占了很大的篇幅。刘姥姥进大观园吃得咂舌,看得眼花缭乱;梁山好汉也是动不动就到酒馆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熟人在街上偶遇,都是拉到酒馆里边吃边谈;银子不宽绰的,就到茶馆里坐一坐,也得到外边买几个烧饼或糕点之类的吃吃。

《红楼梦》不厌其烦地写了无数吃饭的场景,《水浒传》里除了打打杀杀就是剩下了吃吃喝喝,《儒林外史》里的乡宦秀才也是无吃不叙旧,无吃不能体现世态炎凉。
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也是个有身份的人,连王熙凤也礼让三分,但还是贪吃宝玉房里的糕点,贪喝一两口好茶,为这事,宝玉很生气,认为是丫头做的不周到,撵走一个丫头茜雪。可见吃喝点好的东西,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体现和象征,也是大家“嘴里淡出个鸟来”所体现的生理反应,就是孔子说的“食色性也”。

读书人范进家里揭不开锅;好不容易“进学”,其丈人胡屠夫拿了一副大肠来祝贺,还说“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到了范进中举后,势利的胡屠夫也就只拿了“七八斤肉”来看“范老爷”。对那些来报喜的衙门差役也是借了点鸡蛋酒米款待。似乎不吃就不足以表达感谢或祝贺之情。

一些做媒的往往也是先骗事主一顿饭,然后才从中撮合。“次日,走到一个做媒的沈天孚家……在茶馆里吃茶……就问起这头亲事。沈天孚到:“哦!你问的是胡七喇子么?他的故事长着呢!你买几个烧饼来,等我吃饱了再和你说。”你看,媒婆们可是见多识广、吃香的喝辣的,什么场面没见过,还嘴馋那几个烧饼?可见当时人们生活水平之低。
《平凡的世界》描写得吃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做过穷学生的多有深刻体会,不再赘述。

细品起来,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无论古今中外,里面都写到了达官贵人的“朱门酒肉臭”,写到了穷人们吃的是如何不堪,甚至不如地主老财家里的牲口。那些骗吃骗喝的清客闲人,那些为了口吃食锒铛入狱的百姓,那些闯荡江湖出入酒楼挥金如土的侠客,那些游手好闲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哪一天不都是在吃了上顿想下顿中度过?

即使到了现代,大家手里都不缺银子,到饭馆里撮一顿,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在猪肉价格飙升的那段时间,吃顿排骨都是一种享受。千百年来,“如何吃、吃什么”还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投稿邮箱:125926681@qq.com

《写乎》微信号:hongyupt

投稿邮箱:499020910@qq.com


延伸阅读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原文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精彩推荐:


1.他医术无双,被医学界誉为鬼手医圣

2.官场争锋,因为他引发的权力版图争端缓缓展开,一步一步走向更深层次的秘密……

3.且看脾气火爆,办事雷厉风行的他,如何凭借着机智头脑和层出不穷的手段,翻手间覆灭种种阴谋,步步高升

4枪林弹雨,刀光剑影依然是我们不朽的英雄梦……



    点个好看,整天开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