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丨假设分析之概念介绍

萜妹 萜心话 2022-09-14

数据分析部分萜妹希望能用通俗的语言,帮助小可爱们搭建数据分析的框架,并且告诉小可爱们要做成什么样,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怎么做。


萜妹把需要做的数据分析分为了三个大类,分别是:数据有效性分析、样本基本描述、数据具体分析。

  • 数据有效性分析:信度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样本基础描述: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

  • 数据具体分析:回归分析、bootstrap法、简单斜率分析(涉及调节时使用)

注:以上为至少要完成的操作,面对特殊情况的额外操作,这里未提及。如无特殊情况,完成上述操作即可。


接着上周的内容,我们这周进入数据具体分析的部分,那我们开始吧~


本期推送目标:明白调节、中介等概念





假设分析是文章数据分析部分的重头戏,所以相比于前两个部分,这个部分萜妹还会进行二次分解,最起码有基础概念、常见模型、视频演示和进阶模型,尽我最大可能让大家能看懂吧。


其实具体的操作,萜妹的笔记系列都有过详细介绍。但是小白,通常还是云里雾里,所以这次萜妹想在操作之前用我自己的话,跟大家说一遍基础性的概念和原理~


以下会详细介绍的原理有:调节与中介,另外也会结合着介绍一些常见的概念,比如:显著性、中心化/标准化、部分中介/完全中介。


调节效应

【模型】

注:X是自变量,Y是结果变量,M是调节变量。

【定义】

官方定义: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Y与X的关系)是变量M的函数,称M为调节变量。

萜妹理解:就是X和Y的关系会随M的取值而有所不同(这说的不一定有定义清楚),萜妹还是举些例子来加深理解吧(以下例子基于常识,萜妹未进行科学考证,重点是帮助理解什么是调节,实际情况不一定对!!!)

  • 喝牛奶(X)有利于长高(Y),但是对于10岁和70岁效果不同,此时年龄就是调节变量(M)。

  • 女生看到帅哥会开心,但男生不会。那么看帅哥是X,开心是Y,性别是M。

【数理解释】

上述图片是调节的统计模型图,它转换成公式为:Y=b1X+b2M+b3XM+e=(b1+b3M)X+b2M+e

其中e是残差,b1-b3为分别对应的系数。

显而易见,X对Y的总影响其实是包括了两个部分,分别为b1+b3M,对吧。

  • 当b3=0时,M无论取什么值,X对Y的影响都是b1,斜率不变,此时不存在调节效应;

  • 当b3≠0时,每当M取值增加1个单位,X对Y的影响也会增加b3个单位,X对Y的影响会受M的取值变化,斜率改变,此时调节效应才会存在。

所以b3就是调节效应量,能衡量调节效应的大小。

我们检验调节效应是否存在也就是判断b3是否=0。

【概念说明-显著性】

判断b3是否为0,其实就是看b3是否显著。

萜妹相信,显著不显著这个说法,小可爱们看到这里,肯定都听过。但是确实也会有些小可爱,明白显著是概率要小于0.05,但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看。所以这里萜妹就单独用白话解释一下(完全是萜妹个人理解,如有疑惑,可以留言沟通)

通常,抛硬币掷到字面的概率是0.5;掷骰子,掷到5或6的几率是0.33,这些都是随机几率。

可是,如果我连抛硬币5次,每次都是字面(0.5的5次方=0.03125),连掷3次骰子每次都是5或6,那这还是随机发生的吗?它大概率不是随机,而是受到某些因素影响了,对吧。

大家公认,当一件事情随机发生的几率小于0.05,但是它还是发生了时,我们就认为这不是随机的(至于为什么临界值是0.05,这是约定俗成的,萜妹也给不出解释)

那么当一个系数的概率小于0.05,我们通常就说它显著。但这其实是个病句,显著怎么样?这在我们日常表达中被省略了,实际上应该是说它,显著不为0。

所以回到这个部分最开头。我们判断b3是否为0,可以看b3是否显著,也就是看b3这个系数的概率是否小于0.05。

【操作原理-建立交互项】

在数理上说完,如何衡量调节效应后,我们接下来介绍一下操作上检验调节效应有哪些需要准备的。

除了个别直接判断斜率是否改变的数据分析方式外,大部分的检验方式都需要建立交互项。

而建立交互项,又会涉及到另一个,大家常听,但不一定知道作用的操作——中心化/标准化。

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标准化后,计算二者的乘积,就可以得到交互项。

【概念说明-中心化/标准化】

首先说明这两个概念的定义:

  • 中心化:变量减去均值,可得到均值为0的数据;

  • 标准化:变量减去均值后,再除以标准差,可得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

二者的差别还是很显而易见的。做交互项的时候,起码要中心化,至于标准化则并非必须。

接下来说说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操作。以下观点来源于方杰和温忠麟等人的《基于多元回归的调节效应分析》,如有疑问可下载原文查看。

通俗的说,不进行中心化,那么X和XM以及M和XM间可能会产生多重共线性的问题,这虽然不会影响b3,但会影响b1和b2。

来源:参考文献[1]

另外就是不中心化的话,X、M取值为0时,不具备现实含义,不利于理解b1和b2的统计意义(不过写文章的时候,感觉很少去深究统计意义)

关于这个方面的知识,萜妹只能算略知皮毛,中心化和标准化的作用、使用时机等感觉还是非常有学问的,萜妹也没把它吃的非常透,所以只能讲成这样啦。如果小可爱们实在理解不了,就还是记住这个结论好了~

【简单斜率检验】

计算出调节效应存在后,我们通常还有一个步骤是简单斜率检验。

理论上来说需要在M的不同取值水平下分别做回归分析以检验所谓的“X在M不同水平下的简单斜率”是否显著。但是,由于M是一个连续变量,不可能在所有取值下都做,所以通常我们选的三个特殊点分别为:均值以及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这就是选点法的检验原理。

虽然选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目前的文章中,大多数还是沿用这种方法,所以暂时还是可以被接受的。


中介效应

【模型】

注:X是自变量,Y是结果变量,M是中介变量

【定义】

官方定义:考虑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

萜妹理解:上面的解释挺清楚啦,萜妹就举些例子吧(以下例子基于常识,萜妹未进行科学考证,重点是帮助理解什么是中介,实际情况不一定对!!!)

  • 喝牛奶(X)是因为补充营养(M),才有利于长高(Y)。

  • 工资高(X),可以买喜欢的东西(M),所以更容易幸福(Y)。

【数理解释】

上述图片是中介的统计模型图,它转换成公式为:

M=aX+e1

Y=c'X+bM+e2

            =c'X+b*(aX+e1)+e2

          =(c'+ab)X+be1+e2

其中e1是M的残差,e2是Y的残差,a、b、c'为分别对应的系数。

显而易见,X对Y的总影响其实是包括了两个部分,分别为c'和ab。

  • c'被视为直接效应量,即X直接作用于Y的效应;

  • ab则被视为间接效应量,又是中介效应量,代表X通过M作用于Y的效应量。

所以要证明X会通过M作用于Y,需要证明ab显著不为0。

【概念说明-部分中介/完全中介】

中介部分,需要额外介绍的是部分中介与完全中介的差别。

从数理上来说,二者差别就是c'是否显著。显著则是部分中介,不显著则是完全中介。

完全中介的意思就是,X对Y的影响完全是通过M在起作用的;部分中介则是X既可以通过M起作用,也可以通过自身。拿上面的例子接着说明:

  • 如果失去了营养价值(M),喝牛奶(X)不能促进长高(Y),那么这个时候,营养价值就是完全中介;

  • 如果无法买喜欢的东西(M),但是工资高(X)的人还是更容易幸福(Y),那么买喜欢的东西就是部分中介。



啦啦啦,这篇推送就到这里啦。调节和中介其实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东西,这篇推送的内容,萜妹总认为小可爱们都了解,所以每次介绍都是一笔带过。但是实际和学弟学妹接触过程中,萜妹发现这些概念有可能有的小可爱一知半解,导致后面的操作也只是知道要怎么做,而没办法理解。于是,这次就在具体操作前,跟大家细细的说一遍,希望看完的小可爱们,能理解调节和中介了啊~


至于具体的操作,因为萜妹已经写过很多次了,所以这次还是想和之前的推送有所差别。接下来的三周更新内容,大概包括①介绍什么是有中介的调节和有调节的中介;②具体操作的视频教程;③复杂模型(比如跨层模型、多中介、多调节模型)的简单介绍(尽量都给出优质的论文模板)。有兴趣的小可爱们就慢慢期待吧~


另外,如果有小可爱想提供复杂模型也欢迎留言告诉萜妹啦~


小可爱们,我们下周见吧~


参考文献:

[1]方杰, 温忠麟, 梁东梅,等. 基于多元回归的调节效应分析[J]. 心理科学, 2015(03):205-210.


往期推送

➪干货丨数据分析之有效性分析

➪干货丨数据分析之基础分析

➪笔记丨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一)

➪笔记丨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二)

➪干货丨SPSS数据分析之分析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