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大数据的越看不清楚形势,就越要做好年度思考和计划!

傅一平 与数据同行 2021-10-16

这是傅一平的第253篇原创



作者:傅一平

个人微信:fuyipingmnb


11月到了,很多单位都开始做年度总结和计划,鸡汤文是这么告诉我们计划的重要性的,我们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计划就像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没有目标,我们就会迷失方向……制定年度计划,可以让我们在充分审视自己的基础上,在未来一年内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喜欢喝鸡汤?那我们来看看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最近几年,Mark每年都有个人的年度计划,同时他也在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计划,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李开复在《如何设计你的2016年年度计划》一文中指出,如果能够好好规划年度计划,对人生会有意想不到的影响。



但现实很残酷,很多人做年度计划并没有思考上的历练,几个小时就写完了,这种年度计划就是为了应对上级,只求过关,毫无价值。


对于大数据这种创新业务来讲,很多人更认为没有必要搞什么年度计划,因为计划总没变化快,持续迭代更重要,走一步看一步吧。


如果你真的觉得这是老板的事,那可以往下看,因为笔者回顾团队近三年的大数据工作,发现大多创新都来自于上年11-12月做年度计划期间持续而深入的思考:


2015年,大数据平台建设启动,年底的时候痛定思痛,觉得系统被推倒重来了一次,那人员也得被推倒一次,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实现人员转型,怎么转?


将大数据的掌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数据仓库模型全部自己做,摆脱合作伙伴的依赖,现在看来算是成功了,因为任何合作伙伴都动不了数据仓库的模型,这成了我们团队的铁律,如果当初没有团队成员在大数据平台建设期间对于企业全域数据的系统梳理,建平台的合作伙伴也许只能做做继承工作,根本不可能将数据接口从BI时代的700多个提升到3000多个。


2016年,大数据变现逐步启动,但位置数据基础并不牢固,年底的时候做了一个决定,投入专人去研发基于MR的定位算法。


当时的一个判断是:企业线上和线下两类数据的质量将决定我们的未来,虽然市场上相关的位置类产品已经在创造价值,但大数据产品的数据质量隐患非常大,现在大家都看到了,或者即将看到。


因此就有了团队的人员脱产去参加公司组织的双创,有些同事说走了一个骨干对当前的工作影响比较大,但我们赢得了一年的时间,定位算法由无到有,现在MR在公司的各个方面开始体现出价值,当然还有很长的优化的路要走,但起码现在在碰到问题的时候,不会束手无策,至少还有MR来拯救我们!


同时,当时的大数据平台虽然已经投产,但使用人数并不多,年底做计划的的时候绞尽脑汁想推进这个事情,突然在某次爬山中涌现出两个点子,“培训计划”和”建模大赛”,马上跟同事商量下可行性,然后去一线摸了一下底,发现还是靠谱的。


大数据的培训体系和运营体系由此逐步建立起来,虽然主要还是依托于公司智慧运营的大背景,但还是感恩那时的灵光一现,但事情的起点仍然是年度计划。


2017年,大数据运营进一步深入,但发现面向行业客户时,我们的标签体系还是比较脆弱的,在粒度,维度等各个方面距离客户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年底的时候就想到了一定要打造出体系化的行业知识图谱,这个能全方位释放运营商数据的价值。


当时定的目标就是百万标签,不少人觉得风险很大,但系统的分析后还是愿意接受这个挑战,百万标签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具体和务实的,喜欢周杰伦是不是一个标签?如果认为是,那就OK。


现在我们的行业知识库已经几亿的规模,很多数据产品正是受益于行业知识图谱才有了长足的进步。


所以举自己身边的案例,就是觉得提建议这种事情最好自己先去做了,所谓“have a skin in the game”,有了事实依据,虽然无法抽象为一般的道理,但起码不是鸡汤。


比如你忽悠别人说某公司股票前景特别好,那我想问的是,你自己是不是花钱买了这支股票。如果你放了自己的真金白银在里面,用中国话说就是自己也出了点血——也就是 have a skin in the game——那我们就认为你是玩真的;如果你自己根本不下注,站在那里空口说白话,那我们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你说的。


信息时代空口说白话的人实在太多,have a skin in the game 就成了一个特别珍贵的品质。比如现在中国女排拿了奥运金牌,有很多人就跳出来说男足成绩那么差凭什么拿那么多钱?应该把给男足的待遇给女排!——像这样的人,就是没有a skin in the game。男足钱多不是国家拨款多,是来自联赛火爆的收入和赞助商的巨额赞助。你说支持女排,你花钱看过一场国内的女排联赛吗?


最后,笔者再谈四点看法。


首先,年度计划体现了你做事的格局和境界,最近吴军出来本书叫做《态度》,我觉得蛮应景的,一个人格局的大小,是指在空间范围内,能否看到大机会,能否做一件影响范围更大、影响力更大的事,你觉得干事情没劲是因为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而大数据赋予了我们新的机会,为什么不去提升?


其次,传统业务由于方向、流程及机制相对固定,年度计划也许按部就班就可以,反正是有套路,但大数据不行,由于不确定太强,我们得努力去追求那个确定性,因为这决定了资源投入的方向,我们没有用那么多时间。


其实不光是年度计划了,即使在大数据的日常运营中,笔者也鼓励管理者要亲自参与设计,因为需要确保方向的正确性,记住这不是传统业务。


再次,大多数人在年度计划上投入的精力还远远没到拼天赋的时候,何谓投入精力?你要将年度计划的事情真的装在心里,不时蹦出来提醒你搞不定就得滚蛋,特别是大数据,你不做个信息极客、博览众长怎么能行?花个半天时间写个几百字就交差了不值一提,你得7*24小时想着这事。


最后,年度计划的基础其实是你的知识底蕴,当然也讲究点创新的方法,以前惊诧于某互联网公司把干部关在小黑屋几天搞创意的传说,现在想来全是扯谈,年度计划需要创新的思考,而创新需要的是意外的知识连接。


因此,年度计划大多时候不是靠在办公室内蒙头想出来的,而是平时刻意积淀的东西的一次涌现,因此,我们一方面平时就要加强学习,能够融会贯通,比如笔者想到行业知识图谱就是源于以前看了一个网上的PPT,另外一方面也要了解下大脑的创新机制,你当然首先得关注这事,让其成为潜意识,然后爬个山,散个步,聊个天,听个音乐啥的,这时候不经意的连接就会产生,创新也许就来敲门了。


希望我说的于你有启示!


最后,每周我将会挑1-2本我读过的书或文章进行推荐,优先大数据、人工智能类,欢迎选读!


作者:傅一平 (微信号:fuyipingmnb)




好书或文章推荐(每周我会挑选出1-2本好看的书或文章进行推荐)


《态度》 吴军写给女儿的四十封家书,没其他特点,就是真实,你可以通过这些信件感受下怎么对子女进行“说教”,而笔者最大的感受是:在望子成龙的时候,首先得提高自身的修养,否则,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去说教?



罗振宇说:”在大组织内生存,我有一个心法,每一件事都是,为现在的老板干,干给全市场看。” 说得真是太好了。




可能错过的近期精选文章(点击链接即可阅读)


从芝麻信用分透露的详细数据设计,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如何避免成为一台取数机器?

哪些广为人知的数据挖掘案例其实是一地鸡毛?

数据的价值到底如何评估?

为什么我提交的数据分析报告总是被领导K?

我如何用统计学指导自己的生活?

从吴军的“算法的油水就那么多”说起!



一起成长,让我们与数据同行

忙完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讲述自己的数据人生

大叔/电信博士/500强央企/大数据/人工智能/统计取数/数据挖掘/数据产品/数据管理/数据仓库/数据变现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