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怕了,我才去读书!

傅一平 与数据同行 2022-10-16

这是傅一平的第365篇原创


【提醒:公众号推送规则变了,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推送,麻烦右下角点个在看,或者把本号置顶


正文开始

年了,大家都宅在家里,可能会有时间看看书,近几年自己也读了一些书,偶偶还会在公众号做些推荐,这里就跟大家聊聊读书吧。

陋室一角

1、读书源之于恐惧

即使到现在,我都不太相信有些人天生就爱读书,这个特质在基因里面应该不存在,也许真正的原因是恐惧,至少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然后形成习惯。

大人自小就吓我,考上大学才能谋得一个好工作,否则就得去掏粪,因此学生时代的我读书很用功,步入职场后,恐惧自然消亡,我也就跟读书挥手告别了。

这种状态持续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恐惧重新回来。

年龄的增长、行业的变迁、技能的落伍、心态的变化也许都是触发因素吧,步入中年后自己经常有失业的焦虑,有时也会觉得人生缺乏意义。为了缓解恐惧,我开始读点书,在世俗的世界里囿于困境,但在读书这个赛道上,却又可以重新开始。

有时候读了几本书,了解了一些别人可能未尝了解的内容,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读的东西难说有用,但自己却能从中获得些许自信,好比小时候用题海战术来获得考试的心理优势一样。

一些名人明星喜欢为读书站台,说从书中学到了什么,其实更应该坦诚一点,谈谈是什么样的环境和恐惧驱动了他们去读书,无论是家庭环境的影响,逃避现实的需要,亦或虚荣心的作祟。

中年人体会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老病死,才有了属于中年人的疯狂马拉松,中年人体会到了失业的危险和人生的无奈,才有了中年人的重捡书卷,有点水平的领导现在都喜欢之乎者也。

你不读书,也许还不够恐惧。

2、读书是个正反馈

读书最难的是从0到1,至于从1到N怎么走,其实不用人教,因为读书是个正反馈系统。

读书就是在画圈,读的越多圈越大,就越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自己以前只读大数据的书籍,后来就开始涉猎历史、心理、管理、医学、健身的书了,其实开始读书的时候,不知道会走向哪个方向。

读书越多,速度就越快,读书的边际成本就越低,因为很多书的底层道理是相通的 ,每读完一本就有一次喜悦和解脱,这进一步激发了读书的热情,

比如关于学习方法我是从《刻意练习》这本书开始了解的,然后听了万维钢的《精英日课》课程,再然后又读了《如何学习》《认知天性》等相关书籍,这个时候我对于业界主流的学习方法就有了基本的了解,等到万维钢出版《学习究竟是什么》的时候,我看看目录大致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了。

3、读书从功利开始

每当有读书人说读书就应该读经典的时候,我总是在想,这不是在普及读书,让那些没有读书习惯的人上手就读什么经典,就好比让没有任何跑步基础的人去跑个全马一样。

读书应该从功利读书开始,我有职业焦虑,开始就去读专业书籍,这是我能读下去的理由。

比如我是搞大数据的,因此开始读的时候,凡是跟大数据、机器学习、数据分析、数据仓库、数据管理等相关的书,都会拿来读一读,以前每周还会去亚马逊网站搜索带有“大数据”、“机器学习”、“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等关键字的新版书籍,看到了就买下来。

如果看不懂,就死磕下,每天读一点,就能抵消一些恐惧,尽管这个时候的读书没啥卵用,因为看得还不够多,也没有学以致用,但关键是会收获一些信心,这就好比学生时代进行的1000米测试,练过和没练习过的人,在走上起跑线的那刻有着完全不同的心态。如果所读之物在专业实践中还发挥了点作用,那就更加坚定了读下去的信心。

4、读书肯定是苦的

有的人看玄幻小说乐此不疲,那么,读这些书有没有用?

我觉得,对于有些人有用,但对于大多数人没用,消遣而已。

我不知道如何定义娱乐之书和学习之书的区别,因为任何书籍都有可取之处,但学习之书一般还是有其特点的,比如一般价值密度比较高,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比如讲了一些普世的道理,这些道理能够影响我们思维和做事的方式。

专业书籍往往知识密度很高,经典小说虽然价值密度不高,但可能改变人生观。

其实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说,学习之书就是对你来说熵比较高的书,假如我从不读玄幻小说,那么开始读的时候就是在学习,但如果我每天都在读这种书,熵就会越来越低,边际效益几乎没有,这个时候我的读书就是在娱乐。

阅读熵比较高的书必然是耗费脑力的,因为新的信息构建需要变更或重构大脑的神经元及其连接,这会带来大脑物理上的改变,因此读书必然是苦的,至少是不舒服的,世界上从来没有寓教于乐的事情,读书更是如此。

只有二种情况我们才会主动去承受痛苦:一是你的大脑养成了被蹂躏的习惯;二是恐惧的驱动大于大脑的不适感。

5、读书离智慧很远

读书跟智慧有关,但从读书到获得智慧太难,否则就没有纸上谈兵一说了,因为书是别人写的,你跟别人的背景不同,消化别人的东西就很难,要知行合一更难了,”读书无用论”广为流传有其道理,我觉得,要从书中获得智慧至少有三个前提。

第一,你找了对的书在读,也就是读那些能反映普世道理的书,比如复利性,二八原则等等,一般不建议去读成功人士的鸡汤,要去读大家公认的经典或者有科学依据的书,因为前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后者经受住了AB测试的考验。

第二,你找了足够的书读,一本书往往只能反映一个知识点,但做成一样事情往往需要多维度的知识,比如做销售,不仅仅要有销售技巧,更要有同理心。以偏概全是很多刚读书人的毛病,而真正的读书人出言会非常谨慎,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是灰度的,世间万物不是一是一,二是二。

第三,你要能基于所处的环境,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多维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才叫做有智慧,没有足够多的知识,智慧肯定会受到限制,但读书多了干成事的可能性还是高点,毕竟有部分知识是可以直接产生智慧的。

你当然可以抱着发财的目的去读相关的书,但一定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

至于《得到》那些赚了钱的作者,则是知识付费的幸运儿,仅仅是因为处在一个风口,而自己的知识、口才、专业、文笔等特质正好符合商业化的需要,它是商业模式的成功,但不是读书的成功!

牛年了,希望你能喜欢上读书。

读透《数字蝶变: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道》

2020年四季度我读过的十二本好书!

国庆荐书 | 2020年3季度我读过的十本好书!

傅一平荐书 | 2020年2季度我读过的十本好书!

傅一平荐书 | 2020年春季我读过的十本好书



右下角分享、点赞、在看,三连、三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