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有什么不足之处?

傅一平 与数据同行 2023-12-17

读了几遍《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写了两篇笔记,也看了很多评论,优点就不说了,今天就来聊聊不足吧。


1、总结精辟,但原创略弱


华为在这本书写了很多方法论的东西,初看有点过瘾,但如果想着借鉴一下,还是有一定难度,因为无论是战略规划、项目管理、变革评估、产品思维、服务化等等,这些大道都不是数字化特有的东西,对于想着寻找数字化灵感的人来讲,多少有点不过瘾。


华为举了很多数字化的例子,但总体还是不够惊艳,我总觉得这些例子太粗了,无论是供应链、数字化运营等等,倒是总结出来的业务运作模式、3个数字化、Y模型等新概念还是不错的,但如果你深究这些概念的本质,又会发现其实都是通识,只是华为第一个总结出来了,就拿3个数字化来讲吧,其实大家都在做,只是一般叫作模板化、配置化、结构化等等。


当然有人会说就是这些道理,关键是要做深做透,但如何做深做透呢?


2、涉及面广,但点到为止


这本书野心太大,其对战略规划、项目管理、变革评估、产品思维、服务化都做了一些说明,但以上内容无论哪一个其实都可以写成一本书,但全部放在一本书里就比较尴尬,因为写不透。


比如我看到了V模型马山想到了DDD和流程管理,但V模型太简单了,根本没法指导落地,又比如业务和IT一体化,这么一个业界难题,很难在一本数字化的书中讲清楚,也没有看到让人信服的例子,况且业务和IT如果不一体化,难度数字化就不能做了吗?如果只是喊喊理论,那价值不大,很多内容就好比只放了一本电影的精彩片头,戛然而止。


3、以点带面,说服力不够


这本书的实践篇,讲了数字化作业、数字化交易、数字化运营及数字化办公,在描述每一类实践的时候,一般先给出问题,然后给出华为的方法,最后举几个例子,但我觉得其例子的宽度和深度都不够,体系化水平不足,难以让人信服。感觉是华为某个事业部做了一些数字化的实践,然后这本书摘取过来拔高一下,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一线的创新在推广中太容易夭折了,很难复制,更难成道。


就拿供应链来讲,其实华为应该把供应链架构图画一下,然后指出在哪些模块做了数字化转型,规模效益到底如何,有多少人在其中受益,总计节省了多少人天,这个人天到底怎么算的,从这些数字中,才能看出华为整个供应链数字化的水平。


有些例子感觉有“秀”的成分,比如物流装车的例子,要根据货柜的巷子箱型、包装形态、重量、材质等,考虑物料是否可堆叠、车辆左右重量平衡等条件,计算出最佳摆放位置,最大化提升集装箱利用率,我不否认这个有价值,但华为并不是一个物流公司,这么做的性价比很高吗?在华为内部有多大的推广力度?


4、历史太少,缺演进路径


数字化转型从业务探索开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的组织、机制、流程、IT才能逐步完善,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华为这本书似乎一开始就是上帝视角,没有数字化的具体发展历史,各种成果一下子全冒出来了。


我很喜欢看《淘宝技术这十年》这种书,因为它描述的都是每个阶段的事实,事实不会说谎,也不会有过多的修饰,你基于事实可以做更多的判断,比如原来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淘宝才这么做的,我的企业现在不具备那样的条件,因此看看就好,老板问起来我也能解释,知道为什么对我们更重要,毕竟行业相差太大了。


比如为TO B客户带来TO C 体验这种战略,极具复杂性和风险性,华为在什么时期什么背景下才做的这个决策,华为有没有想过其他企业为什么不这么做的原因?华为认为客户感知提升是自己的感觉还是真实客户的反馈,这些反馈具有典型性吗?


对我启示比较大的一章,倒是数字化办公,因为它讲了华为数字化办公的发展历史,Welink能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无论是流量运营、用户体验、生态打造还是四个连接,都是有借鉴意义的,我看了这章,马上发给了相关同事学习,这是我们需要的东西。


希望华为出一本《华为数字化转型之路》的书,“路”和“道”一字之差,相差甚远,有了“路”才有“道”,但如果丢开了“路”,直接写“道”,难免觉得这个“道”基座不稳。


5、面面俱到,但缺乏主线


华为说数字化需要对准业务价值,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一来,企业就能有节奏的面对问题,不至于乱了阵脚,华为还给了三个判定方法,即高频、高能耗、高风险。


但华为这本书提到的数字化似乎看不到谁是主要矛盾,数字化交易、数字化作业、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办公到底哪个对华为更为重要,统一的数据底座、云化数字平台、变革治理体系到底谁前谁后,你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放在我眼前,虽然形式上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但内容上还是缺乏清晰的逻辑脉络。


相比于《华为数据之道》,为什么会对《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产生更多的疑问呢?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数字化历史不长


数字化在大多企业才刚刚起步,虽然2016年华为明确提出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华为变革的唯一主题,随后启动了一系列变革项目,算是拉开了其数字化转型的序幕,但相对于《华为数据之道》,华为关于数字化的独特沉淀可能不够。


书中罗列的很多内容是并不具有什么数字化原创性,感觉就是华为公司的管理之道,或者就是单纯的总结的比较好,而《华为数据之道》不太一样,其在DAMA等业界数据管理理论基础上,给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实践,比如数据责任人制度、信息架构管理、主数据管理(业务对象)等等。


如果说华为数据之道是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进一步,那数字化转型之道还差点火候,也许是因为业界还没有出现像DAMA这种高度抽象的可供参考的基础性框架有关,而华为显然还无法海纳百川,当然如果只是想show下实力那已经非常好了。


第二、企业基因的限制


数据是数字化的基础,相对于互联网大厂、电信、金融等行业,华为是非数字原生企业,有限的数据不足以支撑它在更多的领域进行数字化的探索和实践,华为大多数字化转型实践局限在了对内运营效率的提升上,甚至只能在TO B客户体验这种小众场景上去寻找机会,华为有消费者BG,但书中没有提到TO C的数字化的场景,也许是受限于其TO B的基因,也许是还没有做好准备,这些都使得它能总结的数字化之道的范围是有限的,在某些方面的深度不够,比如数字化运营章节,讲的内容干货不多,能感觉到跟数字原生企业的差距。


第三、数字化难以成道


数字化的内涵太广了,包括数字化方法、统一的数据管理、数字化平台、变革治理体系、数字化业务等等,当华为在提数字化转型之道时,我们就会困惑于华为的数字化转型的道在哪个范围或在哪个层次?


针对数据管理华为已经写了一本书《华为数据之道》,数字化平台大多是业界标准做法,不能说是华为独特的道,变革治理体系本就属于华为管理体系的内容,没有数字化之前华为也有,那最后只剩下数字化业务和数字化方法了。


但数字化方法的内容实在太少了,不足以撑起一本书,而且方法论特别容易跟实际两张皮,比如华为提到用产品思维管理IT,好处大家都知道,但坏处有没有想过,华为自己到底做的如何呢?大厂拥有无可比拟的人才和资源优势,抢占了很多产品的赛道,比如大数据基础工具,但它们的产品优化速度和客户体验可不敢恭维,很想看看华为是怎么解决的,可惜没有。


数字化业务讲究的是百花齐放,似乎离道有些距离,即使在特定的领域有道好讲,比如供应链,华为也并没有写出多少供应链数字化的道来,只是举了几个供应链的例子来为方法论背书。


客观的讲,《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是非常值得看的,我的要求也许高了,很多问题也不是一本书能够讲清楚的,但身在局中的人,跟我有同样想法的人应该也不少吧,因此还是写一下,我们总是对于华为有更高的期待,不是吗?



    华为陶景文:跨边界协同,共建企业数字生态

    读透《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方法篇》 by 傅一平

    读透《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认知篇》by 傅一平

    数字化转型五步法与成功案例 by 傅一平

    什么是数字化?为什么需要数字化?数字化的未来?

    麦肯锡:数字化转型的1个目标,3大领域,6大因素和9个环节

    必读|数字化转型是啥!中台为什么是个坑!

    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 | 那些大企业没说的背后故事

    数字化转型不是那把锤子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公众号推送规则变了,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推送,麻烦右下角点个在看或者把本号置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