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一词丨虚拟位移 Fictive Motion

Shirley盐 语言学心得 2021-03-17


“语言学心得”
第 166 
【今日一词】
每天一词,一步一个脚印
一同扎进语言的海洋


虚拟位移

Fictive Motion

语言中存在着一种“以动写静”的现象,即一些具有动态效果的位移动词和介词描述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认知语言学家Lenard Talmy首先注意到这一语言现象,并把它称为virtual motion(1975),随后Talmy又对这一现象展开系统地研究和论述,称其为fictive motion(2000)。

虚拟位移的定义:

Talmy将虚拟位移定义为“以动态事物为基本参照点的结构来系统而广泛地描述静态场景的语言现象”(2000)。国内有学者(陶竹等,2011)根据Talmy的论述将其定义为:语言中以一定组织方式赋予一个静止的实物以位移特征的表达。并强调这里的“静止”指“在一般情况下视觉感知未发生移动”,“实物”指“存在于空间-时间域,但未必有形体特征”的事物。

虚拟位移的分类:

Talmy ( 2000) 提出的移动事件框架理论中认为移动事件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 运动 主体 ( Figure ) 、运动 ( Motion ) 、路径 ( Path ) 和背景( Ground) 。

根据运动路径的特点,Talmy将虚拟位移分为六大类并定义如下:

(1)发散式位移 (emanation ):描写一无形之物,如光、影、声、味、注意焦点等发自一源物、向参照物移动;

(2)模式路径 (pattern paths):描述的实物确实发生了某种位移或者变化(包括隐、现的变化),这种真实位移或变化使得该实物形成了一个“组合结构”,随着真实位移的继续发生,该组合结构也沿着某一方向扩展。正是这种扩展可以用语言表征为虚拟位移。

(3)框架参照位移 (frame-relative motion):以运动着的观察者为中心建立参照系,运动着的观察者被表征为静止,观察者周围环境中的某些静止物反被表征为运动。

(4)显现路径 (advent paths):静止实物被描述为通过位移到达目前位置,或者追溯已在目前位置 上 的 静 止 实 物 的 出 现 过 程。

(5)达致路径 (access paths):通过描述到达一个静止实物的路径来描述该实物的位置,想象中循此路径即可到达静止实物。

(6)共展路径 (coextension paths):通过把实物的这种空间跨度表征为一种路径,来描述该实物的外形轮廓、空间走向或空间方位。


Talmy对这六种类型的举例如下:
(1)The cliff wallfaces toward/away from thevalley.(发散位移)
(2)As I painted the ceiling,(a line of)paint spots slowly progressed across the floor.(模式路径)
(3)I sat in the car and watched the scenery rush past me.(框架参照位移)
(4)The palm trees clustered together around the oasis.(显现路经)
(5)The bakery is across the street from the bank.(达致路径)
(6)The fence goes from the plateau to the valley.(共展路径)
(1)句中的运动主体是“cliff wall(悬崖)”,说话者的注意自“悬崖”出发,沿着“toward/away(朝向/远离)”的路径,向着背景“valley(峡谷)”运动。(2)句中的“paint spots(油漆)”首先发生了真实位移,即在“paint ceiling(粉刷天花板)”的过程中滴落到地板上,才发生了虚拟位移中的“progressed across thefloor(沿着地板向前移动)”,可以说主体的真实位移为虚拟位移提供给了基础。;(3)句中实际上随车发生位移的主体是“I(我)”,当运动着的观察者处于一种“虚拟静止”状态时,实际静止的“scenery(风景)”则沿着与车行相反的方向进行虚拟位移。(4)句中的“palm trees(棕榈树)”本来已经存在于“oasis(绿洲)”周围,该句使用“clustered together around(聚集在...周围)”将静止的“palm trees(棕榈树)”描述为发生位移后“聚集到”绿洲周围。(5)句中的“bakery(面包房)”的位置通过介词短语明示的路径来描述,一个人可以沿着这个路径找到它,也可以通过移动注意焦点发现它,还可以只在头脑中构想一张到达那里的路线图。(6)句中的“fence(篱笆)”的空间跨度是从“plateau(高原)”到“valley(峡谷)”,观察者的主意焦点也随着这个路径和方向运动,也就看到了“fence”的轮廓、走向和方位。

              ——本文参考《汉语虚拟位移现象探析》
(陶竹、毛澄怡,《扬州大学学报》2011第6期)

相关文献

(1)《虚拟位移语言现象研究: 回顾与展望》(钟书能、黄瑞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第38卷第3期)

摘 要: 虚拟位移是一种特殊的空间移动事件,其特点是使用位移动词表征静止的事物。自 Talmy 首先注意并深入研究此类特殊的语言现象后,虚拟位移的研究受到了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广泛关注。本文在介绍虚拟位移的定义和分类及其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跨语言对比研究和实证研究三个角度综述了国外虚拟位移的研究,并总结了国内虚拟位移研究集中的五个方面。最后指出未来我国虚拟位移的理论研究应该结合语料库语言学,诉诸大量语料,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跨语言对比研究应该扩大语言的种类,既要进行不同框架语言之间的对比,又要进行相同框架语言之间的对比。国内迫切需要填补虚拟位移实证研究的空白,并同时关注虚拟位移的理解和产出情况。
关键词: 虚拟位移; 认知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跨语言对比
(2)《虚拟位移研究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苏远连,《外语研究》,2017年第2期)
摘 要:虚拟位移指一个物体或一种抽象概念在空间发生的隐喻化运动,其特点是使用位移动词表征物理空间中不可移动的事件或情景。此类特殊语言现象在过去四十年里引起了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等领域的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对虚拟位移的本体研究、心理语言学研究及二语习得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虚拟位移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虚拟位移;本体研究;心理语言学研究;二语习得研究


往期推荐



●  今日一词丨意象图式 Image Schema
●  今日一词丨风景模型 Landscape Model
●  今日一词丨语言编码差异假设 Linguistic Coding Differences Hypothesis
●  今日一词丨双语交互激活模型 Bilingual Interactive Activation Model
●  今日一词丨理想化认知模型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
●  今日一词 | 等级凸显假设 Grade Salience Hypothesis

语言学心得

分享语言学及语言教学心得与感受

今日编者:Shirley盐

审        核:心得小芊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专题快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