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华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3期


北京话研究专栏

专栏主持人:郭  锐


从传信范畴到认识情态

——对北京话中“光景”和“有信儿”的历时考察

刘  云


清末民初北京话必然类语气副词

史金生,李  婷


从话语互动看威妥玛《语言自迩集》对《问答篇》的改编

——兼论话本小说叙事传统对清代北京话的影响 

王继红,全文灵


《兼满汉语满洲套话清文启蒙》的满汉对音

——兼论清代满汉对音的几个侧面

竹越孝


早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研究中的关联与互动

张美兰

东南亚全日制华校华文教学质量问题分析

宗世海,马天欢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课外分级读物考察 

王鸿滨,杨  瑶


近代日本学者的汉语助词研究

——基于明治到大正时期日本人著汉语口语语法书的考察

卢  骁

新西兰与泰国中小学生汉语学习策略比较研究

何  枫,梁  宇


韩国学生汉语语篇指称习得研究

曾丽娟,齐沪扬


续作训练提高留学生汉语产出能力的行动研究

周一书



本期摘要


北京话研究专栏

专栏主持人:郭  锐


在汉语发展史上,清代民国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1850年前后,北京官话取得全国共同语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日本及欧美诸国的汉语教学很快转向北京话。北京话的影响在清末民初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成为国语和普通话的形成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此后北京话的影响有所下降,南京官话的影响有所回升。考察清代以来北京话词汇、语音、语法及其发展,北京话与满语的关系,北京话与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关系,对汉语本体研究和汉语教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次专栏收入的五篇论文兼顾了本体和教学,在材料和研究视角上值得称道。竹越孝、史金生和刘云的研究展示了北京话在汉语史和类型学研究中的价值。张美兰和王继红的研究充分利用异文材料,大大拓展了早期北京话教材研究的思路。

李计伟在《南洋华侨早期国语推广刍议》一文中指出,今日东南亚华语仍保留着一些早期国语使用而当下普通话已经消失的用法。在早期北京话中,“……的当儿”等相关用法颇为常见,考虑到国语和北京话的渊源,南洋早期国语推广和教学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北京话域外传播和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本次专栏为契机,我们希望早期北京话研究和东南亚华语研究在未来能够加强互动,共同开辟新的学术空间。


从传信范畴到认识情态

——对北京话中“光景”和“有信儿”的历时考察

作者:刘  云

本文对北京话认识情态副词“光景”和“有信儿”的来源及历时演变进行了系统考察。前者由视觉传信用法发展而来,后者则由听说传信用法发展而来,语义演变路径均可概括为“(证据)可靠性高>(命题)确定度高”。“有信儿”的听说传信用法强调信息来源可靠,具有一定的类型学价值。



清末民初北京话必然类语气副词

作者:史金生,李  婷

语气副词是汉语表达句子情态的主要手段之一,它用在命题之外,表达言者/作者对于命题的主观态度,从而留下“自我印记”。本文以清末民初时期代表性的京味儿小说作为研究的基础语料,讨论清末民初北京话必然类语气副词的类别和语义、语法特征。



从话语互动看威妥玛《语言自迩集》对《问答篇》的改编

——兼论话本小说叙事传统对清代北京话的影响

作者:王继红,全文灵

威妥玛编著的北京口语教科书《问答篇》与《语言自迩集·谈论篇》存在由于改编而形成的互文关系。改编过程中增加了较多互动性话语成分,目的是为了构建现场效应、促进话语互动、凸显言者身份和叙述视角的互动性表达。其中的“有+量+名”结构、“瞧”类话语标记、言者显身以及叙事与评价交错的模式等受到传统话本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



《兼满汉语满洲套话清文启蒙》的满汉对音

——兼论清代满汉对音的几个侧面

作者:竹越孝

《兼满汉语满洲套话清文启蒙》一书为清代流行的满语会话教材之一,此书用满文对汉字进行了标音,对研究清代北京话语音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其对音系统的最大特点为“不分尖团”,这一点与《清文鉴》等规范性文献的情况明显不同,正确反映出当时北京音的情况。但同时可以看出,此书的满汉对音系统遵从规范式的对音亦很多。我们由此可以肯定,编写此书的一个目的是供满语母语者学习汉语发音而使用,另一个目的是提出“用满文表示汉字音”的一种规范。



早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研究中的关联与互动

作者:张美兰

清末民初产生了一批北京官话口语教科书,这些教科书取材多样,为研究早期北京官话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编撰者以口语实用为主旨,使得不同来源的语料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达到相对的统一。其编撰过程中对材料的取舍,多语种的呈现,不仅透露出教科书作为工具书的教化导向,也显示了北京官话在词汇和句式语法上的特点。文献间的互动与关联,是研究早期北京官话很重要的线索。


东南亚全日制华校华文教学质量问题分析

作者:宗世海,马天欢

在文献研究和实际经验基础上,本文首先拟定了一份指导东南亚全日制华校质量目标的标准,提出了现阶段验收其华文教学质量的手段;接着,通过文献分析、调研观察发现,东南亚全日制华校的华文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很多华校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投入了巨额课时量和人力、财力,但是却缺乏合格的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其所设定的华文教学目标普遍偏低,有不少华校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其华文学习者的实际华文水平比设定目标更低;最后,通过华文能力测试和简易写作测试测量了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柬埔寨、老挝部分华校学生的华文水平,结果显示,除了马来西亚多数华校以外,很多东南亚全日制华校的华文教学都存在效率低下甚至无效教学问题,即使是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也不例外。调查还发现,东南亚全日制华校存在着华文学习者随学段的提升而人数锐减的“铁塔”现象;在个别国家,全日制华校的华文教学质量还有整体下滑、华文课时一直在减少的趋势。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课外分级读物考察

作者:王鸿滨,杨  瑶

本文在详尽考察了近十五年来20套分级读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4套(31册)读物作为考察对象,分别从读物的题材、体裁、词汇难度、句子的难度、读物的练习几个方面展开细致的调查,为汉语分级读物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基础性的研究和基础数据。



近代日本学者的汉语助词研究

——基于明治到大正时期日本人著汉语口语语法书的考察

作者:卢  骁

1877年,大槻文彦《中国文典》的刊行标志着日本的汉语研究步入了口语语法研究的新阶段。此后,由日本人编著的汉语口语语法书相继问世。本文以明治到大正时期日本人著汉语口语语法书中助词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考察近代日本学者的汉语助词研究在术语使用和范围划定上的特点,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西方传教士的汉语研究、明治前期的日本文典、中国古来的助词学说、江户时期的汉文法著述等探析日本学者在对汉语助词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多重因素的影响。


新西兰与泰国中小学生汉语学习策略比较研究

作者:何  枫,梁  宇

本文考察并比较了新西兰126名中小学生和泰国118名中小学生的汉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统计结果表明,两国学生均为汉语学习策略中等偏低使用者,两国学生使用的汉语学习策略类型存在差异,泰国女生的学习策略使用优于男生,新西兰华裔学生表现为学习策略善用者,新西兰小学生使用学习策略更为频繁,学习时长对两国学生策略使用并无显著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教学建议:应重视海外中小学生学习策略培养,关注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国别差异和个体差异,加强海外基础教育汉语教学的连贯性。



韩国学生汉语语篇指称习得研究

作者:曾丽娟,齐沪扬

本文考察了韩国学生汉语语篇指称习得情况,并与汉语母语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类语料中,代词、省略和同形表达式的使用频次位居前三,同义词使用最少,统称词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增多。韩国学生省略和代词偏误最多,初级阶段同形表达式使用最多,代词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减少。母语者同义词、省略使用最多。基于语言共性分析了两类语料语篇指称使用的相同点,基于汉语与韩语的差异分析了偏误成因,提出语篇指称教学建议。



续作训练提高留学生汉语产出能力的行动研究

作者:周一书

本文以30名来华留学生为对象,开展为期两个学期的行动研究,验证续作训练提高留学生汉语产出能力的有效性。通过在《医学汉语》课堂上先后开展小组对话读后续说和续写,以及个人短文读后续说和续写,对留学生的续说音频、续写文本、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及教师的课堂观察、教学日志等数据的分析发现,续作训练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学生口语表达的流利性有较大提升,写作的连贯衔接性得到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汉语学习兴趣均有提高;学生对续作训练的设置和效果均较满意。


本文来源:《华文教学与研究》




往期推荐

刊讯|SSCI 期刊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2021年第121卷


刊讯|Language Testing 2021年第3期


刊讯|《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1年第3期(留言赠刊)


声  音|王春辉:语言研究的世界眼光与中国情怀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



今日小编:心得君审     核:心得君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微信:xindejun_yyxxd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